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慧分享】教研员如何给学科老师做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的意义
        考试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教和学的质量的检验。考试对教学有巨大的指挥作用。社会对考试有强烈的反响。对于考试的结果,有必要进行认真地研究和分析。在试卷分析工作中,要运用考试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考试结果进行研究,促进我们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进而找到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改进的措施。考试结果可以反馈出大量的信息,可以反映出整个教学过程的得失。例如反映出各个教学环节的一些情况,反映出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状况、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我们在命题的时候,有多方面的设计。考试结果可以反映命题和考试本身的一些情况,也就是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的情况。分析这些信息,能引起我们很多思考,可以形成一些认识,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可以供领导决策时参考,供自己作为制定工作策略的依据,对学校老师和学生提供指导。试卷分析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另外,有一种试卷分析是做试题分析。为了说明检测的结果有效,要对检测工具试题和检测过程做科学的说明,这就是试题分析。实际上每年高考以后,我们都做试题分析。每年高考试题评价会,那就是评价试题,分析试题的设计、试题的特色、试题对教学的导向,评判命题的质量。
        二、试卷分析的原则
        第一是不搞走过场的表面文章,目的是不断地提高我们工作的科学性,有效地指导工作。
        第二是要有科学的统计,定性与定量结合。光定性说一些看法、观点,没有数量的分析不行,要有科学统计的数据,定性与定量结合。
        第三要深入思考有关的问题,形成观点和见解。观点和见解是来自于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对考试和试卷演变的轨迹,对学生的情况,教学的规律,都可以做一些研究,得出分析和判断。另外,结合对工作过程的回顾,对工作经验的回顾,对于工作得失的思考,在试卷分析里也可以得出一些认识。
        第四是要有理论的指导。所谓理论不外乎考试理论和教学理论。做试卷分析的时候,有理论指导,就可以站得高一点,也能更深入一点。如同检验产品质量,工人检验,技术员检验,工程师检验,想法的深度、广度是不一样的。
        三、对任课老师的试卷分析
        对任课老师的试卷分析,写出来万字左右,讲出来大约两小时。
        第一部分是试题分析。这个试题分析就比较详细了。有的学科上午考完一模以后,下午就把老师集合起来,讲讲这个试题和评分一些要点,就是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包括命题时总的一些考虑,试题的整体设计;还包括命题计划,双向细目表。有的学科教研员做试题分析,把双项细目表有意地发给老师,按命题的计划,把试卷分解开来对号入座,列在表里,老师一看就清楚题型、题量、试卷结构、各项比例关系。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对难题、中等题、容易题要做交待。在题目设计当中,命题人认为哪些题是容易题,哪些题是中等题,哪些题是难题。还有一条要给老师们交待的是能力考查点。命题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设计都在哪里。中考、高考,是人家出题,我们就要找到在题目当中,尤其是在中低档题当中,能力考查的设计在什么地方。有要点、有模特,是很具体的考查哪方面的能力。要是咱们自己出的题,那就要给老师做个交待。要讲清在若干题目当中,咱们设计的那个机关。不在于难与不难,而在于考查学生能力的设计意图,在题目上是怎么体现的。题目中体现命题的设计思想,得给老师交待一下。
        给老师的试题分析,要深入具体。但也不是上习题课,列流水帐,也不是一道题、一道题地讲怎么解,而是有观点、有见解地讲题目当中的门道。
        第二部分也是考试结果。给老师讲的试卷分析,不点名公布本区学校的排队情况。总的说叫大家尽力而为。靠老师们大家努力,共同来完成这个任务。某一些学生成绩低,尤其是高三的,原因诸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一、高二基础没打好。不完全是高三老师的责任。这个事情的原因挺复杂的,在老师会上点名公布排队情况副作用太大,不适宜这么做。
        中考、高考有抽样,对各题的得分、丢分情况,都做详细的统计分析。我们做试卷抽样统计,一个是统计各个小题的得分率(难度系数)。还可以统计一下各个小题的标准差。统计标准差的意思是看一下分化或离散情况。咱们参加阅卷,在阅卷点也收集了大量的材料。中教科下发一个分数段的统计表,还有一个得分情况统计表。其中的总难度,可以跟咱们预期的对照。我们自己的统考统测,可以印一些统计表,事先约请几个学校统计各题的得分、丢分的情况。
        对考试结果的分析,以肯定成绩为主。对成绩好的,对学校排队名次提前的老师表现出来的工作精神和业绩,要充分肯定。向老师汇报着重在于分数的得失: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着重肯定从哪些题目上反映出咱们教学的成绩。比如,一些题挺难的,但是,咱们得分率挺高,这就是成绩。哪些题目、哪些地方比去年有所进展,应该肯定。
        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不难的试题大量丢分。尤其是要对中档题和低档题丢分的情况和丢分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多年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得出一个总的认识:难题得的分少,不难的试题丢的分多。可以比较一下,难题得多少分,不难的试题丢多少分。说起来挺有意思。几乎每次试卷分析都不例外,这很能发人深省,着重分析不难的题,丢了多少分、怎么丢的。这是一个分析的重点。
        下边列举一些从多年的试卷分析中得出的重要认识。
        1.试卷的主体是中档题和低档题。无论3:5:2 ; 4:4:2 ; 或者是6:2:2 ,反正试卷中,多数题是中低档题。考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中低档题当中。试卷中多数题目是考生见过的、做过、能做、会做的。考生肯定有的可写。但是得分不得分,就拉开了距离。
        2.考生的得分,主要是来自中低档题。难题的定义是得分率很低,0.3以下。难题占比例又很少。3:5:2 ,它只占20%分。卷子本身难题不多,难题又得不着分。所以在学生实得分数当中,得自难题的分数极少。可以说90%的分数是得自于不太难的题。
        3.选拔考试出活题、考能力的特色,主要也体现在中低档题上。考生丢分是有原因的。考生做中低档题也丢分,不难的题也丢分,正是某些方面能力薄弱的表现。一定要弄清中低档题里头到底是怎么考能力的。要准确而迅速地解中低档题需要考生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训练,必然追溯到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工作。高中三年的工作是一个整体。高一、高二的基础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4.考能力和出难题不是一回事。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查和排序,主要靠中低档题。从考试目的说,选拔和区分的功能,主要是由中低档题来承担的。考试理论和考试的结果,都表明中低档题,常见题的区分功能最好。常见题和不太难的题,就是学生见过、做过、能做、会做的题,区分度很好。成绩好的学生做得好,成绩差的学生做得差,能够拉开档次。这就强化了一个认识:依据课本,立足于抓基础,不光是求新、求异。这是一个重要的的看法。然而,中低档题具体怎样考能力,其中设计的门道和训练的途径,就靠我们用试题中具体的模特做出令人信服的说明。这就是试题分析的功夫。
        5.学生总分低,主要是因为中低档题的正确率低,而不是因为有那几道难题。反过来说,高水平的成绩首先来自中低档题的高正确率。无论3:5:2 ,4:4:2,6:2:2 ,都是中低档题占主体。中低档题得分率又比难题得分率高。中低档题得分高了,总成绩就上去了。学习优秀的学生也不例外。高水平的成绩是以中低档题的高正确率为基础的。难题仅仅属于锦上添花。难题本身就是很难,得分很少。添花也就是添一点儿。光难题做得好,中低档题净是漏洞、丢分,总成绩也上不去。提高总成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这是总复习的指导思想。
        6.不同难度题目的区分功能和区分对象是不一样的。为了实现总难度0.55的要求,试卷规定了容易题、中低题、难题3:5:2的比例。容易题、中低题、难题考查知识和能力的档次不同,各自有不同的选拔功能和区分的对象。低档题主要对那些差生有达标过关、选拔区分的功能。对高分学生是不在话下,等于垫底的分,没有区分度。中档题几乎对全体考生都有区分度。高难的题目是在高分段有区分度。它的作用是对特高分的考生,准备考清华、北大的500-600分的那些考生,有一定的区分功能。普通考生对高难题目力所不及,都没有什么分,等于没有区分度。
        7.难题不一定是大题。小题也可以设计成要求很高的难题。
        8.难点和热点不一定是重点。高考偶尔出现的那些难点,刺激性挺大。一下子能形成一个热点。大家一哄而上,街面上的资料类似题目一下子就都来了。其实那并不是重点,考不考还不一定。也许三年、五年不考;偶尔考,也没有多少分。
        9.通过统计重复考过的题的得分情况,能够帮助我们端正认识,放弃猜题、押题的做法。我们过去就有过这种重复经历。一道特别新鲜的难题,这次考过不会,下次重考还不会。这就是说猜题、押题没用。要是他见过一次,下次就会,那样猜题、押题就有用。事实上,教学有它本身的规律。假如他见过一次就会,咱们的教学就好办了。那就不用咱们下那么大功夫研究,费那么大的劲抓工作了。他虽然见过一次,该不会还是不会。他没有那个能力。那是教学本身的规律决定的。培养什么能力也是得有一个过程。
        给学科老师分析的第三方面是工作的对策:
        首先强调,复习工作和应试工作的主攻方向,就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会做的题要保证作对。学生真正没见过,完全不会做的题是少数。多数题见过、做过、能做、会做,但是丢分。所以总复习的工作,应试的工作是一个过程,是学生消灭错误的过程,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的过程,也就是基础和能力全面提高的过程。学生其实知道那些题我会,那些题我都做完啦。但是,若问他做得对不对,对到什么程度,他就说不清楚。就得强化提高他做题的把握,正确率。
        适当降低难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工作当中,起点过高、进度过快、难度过大。师生负担过重,是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学得少一点、学得浅一点、让他学得好点。学得少一点、学得浅一点,不是降低标准,而是为了学得好点,收到实际的效果。只有学得少一点、学得浅一点,才有可能学得好一点。适度降低难度,还是一个针对“分不等值”的对策。牵涉到教学工作、复习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因为试卷上多数是不难的和不太难的题。既然这些题丢的分挺多,要提高成绩,你只能走这个不太难的题少丢分的路。难题想要多得分,没多大油水,希望不大。主攻方向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走不太难的题少丢分的路。因此训练和掌握上,就要适当降低难度,是为了学得更好一点。是用比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得到比较高的效率和效益。所谓效率,就是学生的积极学习活动的有效人数和有效时间。这个比例数要加大,效率就提高了。搞得容易点学生能积极参与,你搞得太难学生跟不上,结果课堂效率反而降低了。因为解难题的能力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的。你搞得过难,使很多学生力所不及,反倒受了打击。
        三基落实。三基的落实,老师们都有一套。应该强调两点:一个是循序渐进,一个是分类指导。这是教学本身的规律。要想三基落实,就要按着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所谓循序是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之序。分类指导,是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策略、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进度、不同的安排。必须掌握这两条,没有省事的办法。省事的办法效果肯定不好。它不是能省的事。这个三基的落实就不是能省的事。
        关于能力培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是指导工作的一个大项目。这里提醒注意,培养思维能力,要先集中后发散,不要发散得太早。集中思维,是统一的要求,是掌握一类问题的共同本质,和规范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大家必须那么做的,是规矩。这是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是多方向、多渠道、多角度考虑问题。为什么不要发散得太早?这是因为发散得太早会增加学生的困惑,对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是个干扰。告诉小孩不能撒谎就是不能撒谎,必须强化这个。不能同时给他讲,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撒谎。你告诉他许多情况那就乱了。教育的效果全完了。高考题的特点之一就是让你出错。把高考题过早地下放到高一学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关于如何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思想障碍,也是个重要的方面。
        给老师讲的内容里头还有进度、日程、活动安排。另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的对策、策略,都给老师做一些交待。
        有些初三、高三教研员连续抓了很多年。每年要做好几次试卷分析,想总能分析出新意来就很难。事情大同小异,弄来弄去就没词啦。可以采用一个办法,年年请一位老师做高考试卷分析。而且每人只做一次,反而格外认真。他做完了,咱们再做一些补充,就可以了。当然咱们自己也不是不能做。但是,自己一个人毕竟比不上老师的集体智慧。今年请张老师做,明年请王老师做。你只要交给他,他做得非常认真。这个我采用了十多年,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来源:教研之家,作者系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郭震伦)
                                 (高中教研室 杨立丽编辑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试卷的处理--综合篇
试卷分析及其基本方法
高考难题占几成
如何教会学生分析一张试卷?
浅谈高三复习备考
怎么样才能够学好高中数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