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厦门中考化学试题难度特点点评
今年厦门化学中考试题思路围绕“化学学科特质”“一点四面”,凸显学习能力,突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不仅能体现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引领初中“教与学”的方向。
●知识与技能——主次分明
试题考查了省教育厅颁布“考试大纲”中核心知识、概念73条中的65条,覆盖面达90%提高试题的内容效度。酸、碱、盐、金属间相互转化关系、空气的组成、CO2的性质、H2O的认识、燃烧的再认识、有机物的应用、宏微关系、基础必做实验、科学探究、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这些既是初中化学主干知识、实验技能、核心概念,也是高中教学重要的基础。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六大营养素”“点燃酒精灯”“闻气体气味”“量筒读数”等基础内容,也有所体现。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合,主次分明,引导重视双基学习,关注知识迁移应用。
●方法与能力——融汇贯通
试卷凸显化学反应本质与规律的考查,强化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第10题通过图表隐含的信息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思维过程,分析推理。第16题“用化学方法制取纯净的物质”不再是单纯的中和反应与结晶实验知识的考查,而是巧妙设计,贯穿一线形成完整的过程,在应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2题燃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碳循环,从CO2的影响,到储存,到科学转化,从物理、化学的知识应用,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第15题则需在解决问题时把初中所学的具体元素化合物、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过滤一遍,融汇贯通,自我升华。
●观念与素养——润物无声
通过试题体现“宏、微”思维,如微观化合物的判断、分子原子的叙述、微观的解释渗透微粒观;关注从化学视角看待自然和社会,如生物燃料的优点、防止水污染、青蒿素的贡献等内容渗透守恒观、绿色化学观、科学价值观;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如端午的粽子、古代文献记载。第15题酸、碱、盐、金属间相互转化关系渗透转化观。第17题围绕燃烧实验,开展探究,从熟悉的氢气燃烧爆鸣实验,一步一步设问,分析表格信息,引入燃烧的再认识,再从固体粉尘的燃烧,设计实验方案,结合图像信息的分析,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与判断,形成利用知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过程中,润物无声悄然形成实证观、安全观,化学学科素养也就水到渠成。
●引领教与学——承上启下
纸笔测验是“教”与“学”的桥梁,既能了解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程度,又能突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本份试卷试题思维容量比较大,有适当的探究性和开放性,有一定的层次性与相关性,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重视初高中知识衔接,突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也给今后化学教学一种启示:“在教学中,有些问题要引导提,有些话要留给学生讲,有些事要让学生做”;有时让学生自己分析试题,提高自我诊断、自主分析、自我反思的能力;帮助学生发现优点,看到潜力,使学生产生更持久、更强大的学习动力。
有人说:出好题是一种技术,出好一份试卷是一种艺术。一份好试卷若干年后可能被学生遗忘,但其渗透的化学观念和思想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却仍产生持续的影响——即“科学之道”。今年厦门化学中考试题,引导教师站在更高视角,让学生思得更深、行得更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2.7.18 台湾省中考化学试题欣赏
【高考研究】2017年陕西高考试题分析
试题评析:2018年高考理综1卷化学试题独家评析
谈新课程理念下理综高考中的化学备考策略
【权威解析】2019高考全国理综(Ⅰ、Ⅱ、Ⅲ)卷深度解读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化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