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贵州中药
贵州中药材产业链持续发展存隐忧
2014-08-13 振东道地药材

近年来,贵州把中药材作为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的富民、扶贫、生态产业,种植面积、产量都在迅速增加,效益逐渐凸显。但记者调研后了解到,目前贵州中药材产业既存在基础设施滞后、生产加工水平低等问题,也面临后续科技支撑能力匮乏、市场渠道不健全等隐忧,部分地区“以量取胜”的发展方式难以持续。
种植不科学、生产不规范
一些中药材种植大户、企业及相关业内人士认为,中药材已成为贵州最有可能实现后发赶超的富民产业之一,然而中药材产业仍存在“种植不科学、生产不规范”等问题。
部分企业缺乏研判,中药材品牌多而杂。贵州贵龙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强认为,目前贵州中药材科学化种植的问题“点”上,主要表现为部分种植企业对“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没有做科学的研究与市场判断。“不科学的种植,可能种得越多,亏得越大。我们公司也是交了3年学费,才逐渐走上道的。”贵州威门药业股份公司负责人李筑说。
还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规划层面,贵州对本省中药材发展缺乏一个清晰的方向,全省种植的药材品种多而杂,道地药材在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方面做得不够。
以天麻为例,贵州的天麻虽品质优越,但品牌众多且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全省没有主导企业统一对其进行规范生产和市场营销,导致贵州天麻在省外知名度并不高,甚至变成了大路货,道地药材的资源优势完全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基层存在盲目跟风种植现象。部分基层干部认为,按照什么挣钱种什么的原则,上面要下面“大干快上”的大规模种植中药材,因“时间紧、任务重、经费少、隔行如隔山”等因素影响,各地跟风种植、盲目种植现象比较突出。
规范化生产滞后,影响品牌和声誉。“贵州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明显滞后。”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研究员吴明开说,作为中药资源排名全国第二的贵州,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中药材品种仅5个,而四川有16个、河南13个、云南9个。目前,贵州有施秉太子参等5个GAP认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但种植面积仅占当年人工种植面积的2.5%。


阅读 17赞 举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贵州作为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地之一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农村部到云贵两省开展中药材产业专题调研,为中药材产业把脉问诊
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756万亩 6种中药材跻身“10亿俱乐部”
云南省政府出台加快中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2000亿市场规模的中药材产业,智慧农业有哪些掘金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