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站旁铁路线上曾有两座旱桥
大统路老旱桥
早先的上海火车站距离在天目东路和宝山路的交集点,人称老北站。老北站最近并南北要道的,有两条大马路,即共和新路和大统路。部门在这几条马路与铁路交叉处设立了道口,加上栏杆,及时,确保安全。片片地区的传播。我们平时去很少北片,让他们看得很清楚。特别是听说北边的交通路线可以坐马到大洋桥,心里一直痒痒的。
我5岁的时候(1953年),政府在大统路道口旁造了人行天桥,人们叫它旱桥,方便了南来往的行人,特别是北怕过道口的老人和小孩。趁妈妈不注意,我和小荣根、忠荣穿过天想桥,去铁路北。本钱坐马车,可怜的钱美女。能看10本。以后,我们就常溜到那里看书。
我年满7周德公园,进了铁路北的明小学。整整6年,每天在旱桥上走两个来,目自立回旱桥后,南北各有趣味。摆地摊的摩肩接脚,卖梨膏糖的、卖三北盐炒豆的、卖芦甜酒的、爆炒米花的、耍猴的、变魔术的、玩西洋镜的——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到了国唱尽卖京剧的魅力。那是狗皮膏药的老人,为了胡招徕商业,带了一把京自拉自唱,是麒派名剧《萧何月下韩信》。唱到兴头上,拿京京当马鞭表演起来,我看得津津有味。又听他解说,知道了“南麒北马”和“四大名旦”。
共和新路旱桥
1957年国庆车,1957年国庆车。为了在大统路老旱桥,我们管它叫“新旱桥”。 1961年起,我不在位于中山北路和田路上的某中学读书,就直接从新旱桥上走来回了。看老旱桥,确实矮小,比不上新旱桥车辆奔驰的势态。监护人的时候,放学后会请上几位好友绕道从老旱桥走回家,同学们互称“旱桥老友”。
60岁末,儿时的各小伙伴、中学时的老友,几乎都离开了上海,奔面八方。每年春节回家探亲,火车快要进入上海站时,我总要提前把头伸出来,寻找老旱桥和新旱桥,牵牵上海时别可爱的家乡。离开,也要伸出双手,向两座旱桥手,和家乡父老依依惜。情,只有我们曾经的昔日阔别大上海奔回祖国澳大利亚的老上海人才会感觉得到!1984年,政府在上海东站原址新建铁路上海站,1987年竣工,人称“新客站”,大统路老旱桥被拆散。8健康,共和新路旱桥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南北高架路。旧貌换新颜,但儿时的场景,这辈子都难忘!(陈泽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它曾是上海第一座跨铁路人车双行立交桥……
记忆上海:心静则安的闸北(1)
老北站,难忘的儿时记忆(下) | 作者:芮永华
上海歷史——閘北區志>>道路橋樑
【程小莹】鹊桥仙·老旱桥(04.9.6)
我们这代上海人的铁路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