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UC头条:阴宅风水以及十二杖法(密)

点击加载图片

阳宅风水与阴宅风水是组成风水术的两个主要的部分。风水先生重视阴宅风水胜过阳宅风水。在过去的一些正史、野史中,常可读到一些人因为他的祖先葬在一块风水宝地上,结果后代就封侯建功。即使是历代帝王对阴宅风水也极为重视,他们在选择陵寝时,总是要委派知名的风水家反复考察,有时还要组织多名高手一同考察、讨论,最后才能定下来。现在的十三陵、宋陵从风水学上来看就是很不错的宝地,不过甲子年年转,生气场六十年移,要想找到万世不变的“宝地”,那就违背风水术了。阳宅风水比较好理解,因为住宅是人们经常处的地方。如果内中充满了生机,人居住其中,久而久之,会受到它的影响,各方面都生气勃勃。那么阴宅为什么也会给人带来影响呢?为什么过去的人们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百姓都要为死去的亲人们择地而葬呢?

对于这个问题,晋代的一位风水大师郭璞做了回答。他在风水经典《葬书》上说:父母的骨是子孙的根本,子孙的形体都是从父母那里来的。人要出生,不外是父精母血,父母精血相合才会繁衍后代。这样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就有一种很微妙的感应关系。因此,如果将父母的骸骨葬于风水宝地,子孙后代就能得到荫福。郭璞解释说,这个道理就如同种树一样,如果树根得到肥沃的土壤和合适的水源,加之又有充足的阳光,那么枝叶就自然会茂盛。

为了证明子孙与父母之间的确具有一种神秘的感应关系,郭璞还引用父母有病,孝子心痛的事例来说明,又举了一个骨血相入的例子来佐证。照古人的知识,父母与子孙的骨血是相通的,因此古人验证亲子关系最常用的办法是将血滴入尸骨中或者将血与血相融合,如果血能入骨或者二血相合,那么就证明两者有血缘关系。

郭璞就这样为阴宅的风水术做了证明。阴宅的风水和阳宅极其类似,也同样遵循前面所说的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的原理。《葬书》另外用不同的语言做了论述:

“善葬者必原其起以观势,乘其止以打穴。凡言止者,乃山川融结奇秀之所有,非明眼莫能识也。”

按照郭璞的看法,选择葬地先要观察地势,观寮地势主要是为了寻找全气之地。因为全气之地聚结了天地山川的灵气,这种全气之地实在太多,但真正能利用起来的,又并不多见。这是什缘故呢?因为大多数人不知道“止处”,“止处”实在是太重要了!在风水术上有段名言:“千里来龙,五尺入手;才差一指,尽废前功”。纵使奇峰耸拔,秀水飞流,如果找不到五尺止处,也是枉然。

点击加载图片

那么如何去寻找止处呢?唐代有一位知名的风水家杨筠松提出了著名的“十二杖法”,用这个理论来解决风水术中的择位问题。

第一杖为“顺杖”所谓顺杖就是顺接来脉,正面点穴。穴位一般位于主山俊挺高耸、落脉透迤而下的地方。这里的脉气强弱适宜,如果用顺杖就可将穴位点出。

“逆杖”。逆接来脉,背向受穴。这种杖法适合选择那些祖山山与祖山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主山オ能以祖山做为依靠。

“缩杖”。气聚山顶,缩脉受穴。这种方法多在四周山势比主山挺拔,龙脉不太强硬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缩杖法就能增,次相地法间于形陡蛸、落脉强健之地。因为主山容易受到周围山势的压迫,所以必须选择距离较远的地方取穴。

“开杖”。这是在山脉龙势直冲的情况下使用的取穴方法。由于山脊如刃,其气势凶猛,故此必须避开其势头,在两侧点穴。

“穿杖”。是指龙脉从旁而来、在其腰部点穴。这种方法如同穿针,故名穿杖

“离杖”。用于龙脉跌断、龙虎二砂远离主山的地方。因为龙脉断裂,龙虎二砂又无待卫之功,这时如果还拘泥于旧法,就不能找到真穴。正确的方法是稍微变通一下,离开龙脉一段距离选择穴位,这样就可平衡主山与周边的关系。

“没杖”。一般在山间的盆地使用。这种情况不太理想,因为四周的山势都呈田状,生气自然集中在最底部。此时只好使用没杖。

截杖”。多为主山伸出龙虎二砂之外,此时生气溢泄出,按说不是理想的风水宝地。但风水先生还是可以用截杖法做一些加工,使其由不完善变得完善。方法是截断主山伸出之舌,在其舌根点穴。

以上为九种杖法,除去这些常用的方法外,另外还有“犯杖”、“顿杖”等。风水家就这样使用十二种杖法选择最佳的风水宝地。为了尽可能地利用天地生气,他们还会象老练的裁逢师样对各种不规则的山势进行不同的加工,直至它们为人所用。

点击加载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理风水知识----郭杨曾“新法”地理术
风水的历史
如何看坟墓风水?
一口气读懂10大风水名著,助你顺风顺水!
形势派论穴
风水葬地纲要秘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