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智深和贾宝玉——论《红楼梦》的思想深度(1)

一部被誉为中国文学颠峰之作的白话小说;一部很多人想读又“死活读不下去”的经典名著;一部被研究得最多、最细、最深,但仍旧迷雾重重、争议不绝的传世奇书。“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究竟要说什么?何为主旨?至今仍是一个迷。

读《红楼梦》,首先看到的是在温柔富贵乡里发生的一段爱情悲剧故事,沉浸在悲凄凄、软绵绵的气氛里,主人公贾宝玉“一点刚性也没有”,少了一点阳刚、豪爽的男人味,林黛玉弱不禁风、哭哭啼啼,“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所以有人担心,如果《红楼梦》的格调反映了中国文人的气质,如果我们的年轻人都学得像贾宝玉、林黛玉这样整日沉溺在温柔乡里,面对现实生活则软弱无能、不思进取、空虚逃避,那么我们的民族还有什么生命力和竞争力?中华文明如何应对未来世界的激烈竞争?

这样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但是必须要说,这是对《红楼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误解。《红楼梦》必须要细读才行,粗看起来,《红楼梦》里没什么大人物、大事情,一个“无材补天”的贾宝玉,几个“小才微善”的小女子,一大堆琐琐碎碎的家务事,和“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消极观念,让很多人质疑《红楼梦》的思想价值。但是,也有人从中看到了不一样的道理。读《红楼梦》,彷佛是在挖掘一个深不见底的文化宝藏,你若细细品味,可以在一个家族的故事里看见整个人间世界的盛衰兴亡,可以从一个个人物的悲剧命运中看清世间真相,从而读懂人世,读懂人生。所以,就像王国维说的,这是一部“宇宙之大著述”。

《红楼梦》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需要“换新眼目”来看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华文明积淀深厚,传统文化绚丽多彩,从诗经、楚辞、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既有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的高雅和深邃,也有三教九流、市井百态的现实和通俗;既有诗情画意、爱恋缠绵,也有金戈铁马、气壮山河;既有儒家的入世功业,也有佛家、道家的出世解脱。单就明清小说四大名著而言,《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都是阳刚、恢宏的格调,《红楼梦》则是细腻、诗意的风格,不但可以并列共存,互不冲突,在其文化根基的深处,更有丰富的内在关联和共通的思想觉悟,只是不深入其中者不能读懂罢了。

这种关联和共通也表现在小说人物思想精神上的相照和追随,比如,《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和《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在思想精神上就有很多共同之处。

这是标新立异的胡说吗?一个粗鲁、豪爽的武夫和一个文弱、多情的公子哥,有什么共同之处?但是《红楼梦》的作者却精心、特意地将二者关联在了一起,并通过这种关联表达《红楼梦》的思想主旨。

在《红楼梦》第22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里有一段:

……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这里的《寄生草》是明末清初戏曲作家丘园所作的《虎囊弹》中的一支曲子,这一段说的是鲁智深离开五台山后无处安身的困境。

为什么贾宝玉听了这段曲文就“悟禅机”了呢?

《红楼梦》赞颂“女儿”之美,男子则陷于“仕途经济”而污秽不堪。所谓“仕途经济”,就是荣华富贵的等级秩序。贾宝玉倾慕“女儿”清纯之美,出淤泥而不染,却也不能摆脱“仕途经济”的枷锁,是林黛玉的生命和眼泪,让他最终与这个污浊的世界彻底决裂。

世人都沉迷于“仕途经济”,纯洁的生命在这个污浊的世界里孤独无依、难以容身。在《水浒》故事里,鲁智深是天罡星三十六员中的“天孤星”。对于贾宝玉来说,鲁智深在世俗世界难以容身的处境,就如同自己的处境,“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红楼梦》借薛宝钗之口,诉说鲁智深的孤独,也是在诉说贾宝玉的孤独。

究竟鲁智深有什么好?《红楼梦》为什么要把他和贾宝玉关联在一起?二者究竟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其实在《水浒》108将里,就人的精神境界而言,鲁智深算得上是最完美的一个人物,他与追求功名的宋江、卢俊义等人不同,也与残忍、嗜杀的李逵不同,是一个不畏强权又不欺弱小的真英雄、真好汉。偏偏这样的人在世俗世界是容不下的,不得已只好出家。但是出家之后又如何?庙里的世界与世俗世界有什么不同呢?《水浒》写鲁智深大闹了五台山,只好转去大相国寺安身时,知客僧对他说了一段话。

知客又道:你听我说与你,僧门中职事人员,各有头项。且如小僧做个知客,只理会管待往来客官僧众。至如维那、侍者、书记、首座,这都是清职,不容易得做;都寺、监寺、提点、院主,这个都是掌管常住财物。你才到得方丈,怎便得上等职事?还有那管藏的,唤做藏主;管殿的,唤做殿主;管阁的,唤做阁主;管化缘的,唤做化主;管浴堂的,唤做浴主;这个都是主事人员,中等职事。还有那管塔的塔头,管饭的饭头,管茶的茶头,管东厕的净头与这管菜园的菜头,这个都是头事人员,末等职事。假如师兄你管了一年菜园好,便升你做个塔头;又管了一年好,升你做个浴主;又一年好,才做监寺。

清净佛门,本应该是众生平等的世外桃源,但是,看看庙门里花样百出的职位等级,机构重重,等级森严,跟污浊的世俗世界有什么两样?等级秩序占据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可怜芸芸众生,还能去哪里寻找一个平等、清净的安身之地?

鲁智深见不得世间不平,也就不能在这样的寺庙里安身,剩下唯一的生存之道,就只有落草为寇了,后来他就成了二龙山的首领,之后又投了梁山。二龙山与梁山泊的合并,是《水浒》里的一次大会师,水泊梁山至此进入鼎盛时期。其实,在二龙山上鲁智深坐的是头把交椅,但是到了梁山上,他就坐不上头把交椅了,为什么他还愿意去投梁山?可见他并不太在意职位等级,他要的是大义,他之所以上梁山,是因为梁山挑起了一杆替天行道的大旗。

替天行道的旗号是梁山的精神支柱,是正义的象征,是汇聚天下英雄的号角,所以宋江上梁山后做的头一件大事,就是挑起这杆大旗,天下百姓从此知道,汇聚于此的是“梁山好汉”,不是“梁山贼寇”,天下英雄慕名而来,成就了梁山的辉煌。

可是,到底什么是替天行道?究竟是替“天”行道?还是替“天子”行道?

替“天”行道行的是天道,替“天子”行道行的是帝王人治之道。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天之道是追求人人平等,是劫富济贫、除暴安良;人之道是建立和维护自上而下的等级秩序。可惜,宋江的人生目标是替“天子”行道,行的不是“天之道”,是“人之道”。所以,梁山好汉最终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这完全违背了鲁智深的人生信念,他是招安政策的坚决反对者,可是终究无力回天。受了招安的梁山就不再是他的安身之地了,这时候的鲁智深就再也找不到容身之地了。所以当宋江用梁山兄弟的生命换来了朝廷赏赐的功名时,鲁智深却说:“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他再一次入了寺庙,这一次他是真的出家了,真正离开了污浊的尘世,彻底地觉悟了、了断了。

其实《水浒》悲剧和《红楼梦》悲剧的根源是相同的,尽管《水浒》讲述的是一群英雄好汉的悲剧,《红楼梦》讲述的是一群红颜女子的悲剧,但是悲剧的根源都是因为这个世界背离了人人平等的天道,宋江等人对功名的迷恋,《红楼梦》中人对“仕途经济”的痴迷,都是中国世俗社会根深蒂固的等级秩序的恶果,所以鲁智深的悲剧,也是贾宝玉的悲剧,鲁智深的觉悟,也是贾宝玉的觉悟,这就是《红楼梦》说的“悟禅机”。

从《水浒》到《红楼梦》,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鲁智深替天行道理想的失败,就是通灵宝玉“无材补天”的痛苦和无奈,贾宝玉身上承载着“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的思想价值。

替天行道、补天济世反映了儒家的理想,在《水浒》和《红楼梦》里,又与佛家、道家的思想融合了。鲁智深和贾宝玉是有佛性的人,是最终的觉悟者,尽管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之前五台山众僧都说他“形容丑恶,相貌凶顽,不可剃度他”,只有智真长老慧眼识真,说鲁智深“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

同样,贾宝玉也是“毁僧谤道”的。《红楼梦》刻画了众多假僧假道的人物形象,如张道士、马道婆、净虚老尼、王一贴和终日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贾敬等等,揭露了他们用尽手段使诈行骗,甚至谋财害命的丑恶行径。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人都沉迷于鬼神迷信,受骗受害而不自知。贾宝玉有慧根,能看清这些假僧假道的真面目,所以他最厌烦世俗人“混供神混盖庙”的迷信和愚昧。他这个“毁僧谤道”的人,才是真正有佛性的求道人、悟道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人世间纷纷扰扰,是是非非,真假难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但是数千年来受困于等级秩序,人的思想深受毒害,文化内容良莠不齐,精华与糟粕并存。究竟什么是真天道?什么是真文明?谁能看得清、悟得明?

以至于今天我们读《红楼梦》,也难解“其中味”了。读者往往只看到了贾宝玉“没一点刚性”,看到了林黛玉的弱不禁风,却看不到他们“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决绝、坚定、宁死不屈。看到了《红楼梦》的诗情画意、文辞精美,由此认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气质和价值,却不理解《红楼梦》的作者反让一个丝毫不懂琴棋书画、道德文章的鲁智深作为贾宝玉“悟禅机”的引路人。

《红楼梦》的悲剧和贾宝玉的离经叛道告诉我们,诗书礼乐、道德文章也已经成为“仕途经济”等级秩序的工具,成为弱肉强食的手段,成为人间悲剧的起因。而人类社会仍然还在这样的悲剧中轮回。

而今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但是现代世界仍然处在强国霸权、弱肉强食的等级秩序之中。我们的应试教育也仍然延续着科举式的等级秩序,我们的孩子拼命学习科学知识,学习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我们称之为“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但是,我们真的懂得了文明的意义吗?真的领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吗?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道德文章未必是真文明。二战时期纳粹军官很多受过高等教育,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但是这些会弹钢琴的刽子手,逼迫犹太人在音乐声中走进毒气室。侵华日军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福泽俞吉,就是一个疯狂的军国主义者,他以大量的“文明”言论和文章竭力鼓动日本侵华,宣称日本对中国的战争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

同样,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也未必是真文明。爱因斯坦从犹太人的遭遇中看到了人世间的悲剧,原子弹的爆炸又让他反思科学的意义,所以他一再坚持没有“宗教感情”的人不是“真正的科学家”。

科技、文化和艺术的形式未必是真文明,文明是蕴含在其中的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探索,并以此为基础,让人从与生俱来的私欲的桎捁中解脱出来,把人类从等级秩序弱肉强食的悲剧轮回中解救出来。

然而今天的世界仍然还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当现代人把科技和文化形式的增长和变换当成了文明进步的标志,那么,《红楼梦》的悲剧艺术和宗教思想就被当成了悲观、消极、空虚、厌世的旧糟粕了。

所以,《水浒》和《红楼梦》的悲剧还会延续、还在轮回。贾宝玉痛恨“仕途经济”的等级秩序,不妥协、不屈服。可是,今天的父母们还在逼迫自己的孩子拼命学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哪个不是为了“仕途经济”?学校教会我们的孩子要有知识、要彬彬有礼、要高贵文雅,我们以为这些就是素质、是文明、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可是,这一切在鲁智深身上一点都看不到,只有在《水浒》和《红楼梦》作者的眼里,看到了他的心地刚直,看到了他的本真,看到了他的“正果非凡”。

因此,现在的我们应该认真反思,儒、释、道文化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

自强不息而不恃强凌弱,慈悲有情但不奴颜媚骨,鲁智深和贾宝玉的形象,才是真正的中国人的形象,他们的精神映照着中华民族的品格。

四大名著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角,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命脉。《红楼梦》是儒、释、道文化的产物,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但是今天的我们已经不知道儒、释、道文化的真义,所以,再也写不出《红楼梦》这样的作品,甚至已经读不懂、不想读了。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究竟要说什么?有什么样的思想内涵?对于现代社会还有没有价值?

揭露“仕途经济”等级世界的罪恶和悲苦,即是对平等和自由世界的向往和追求。真实世界越悲苦,对平等、自由、幸福的追求就越深切,这种追求融合了深厚的“宗教感情”,因而更加纯净、彻底。尽管众生平等的清净世界是难以到达的理想,但这种文化、思想和信仰要代代相传。而历经社会变革却仍然受困于霸权世界和“仕途经济”等级秩序苦海轮回之中的人们,有几个能像贾宝玉那样“悟禅机”的?可以说,中国文化先贤的这种悲悯和反思,至今还是人类思想中最深刻、最彻底的觉悟。

其实,中国历朝历代都不乏觉悟的先贤,尽管在等级社会里他们只是少数,未能成为主流而引领社会的进步。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真义得以传承,中华文化的命脉就不会断绝。

文化是人与人心灵的交流,前世的心声触动后世的灵魂,即使不是同一世人,也能结交知音,于是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红楼梦》是《水浒》的知音,今天谁是他们的知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桃花论水浒2
红楼梦第四九集之贾宝玉和鲁智深(林黛玉)
水浒梁山一百单八将,真正能打的也就这十个人
宋江之外的另外一个人颠覆了梁山泊的大好盘子
一个女人眼里的水浒英雄们(系列)
★中考语文复习必读名著《水浒》练习[1]-中考-无忧考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