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互联网金融走入下半场:移动端交易

  

  从PC端到移动端,似乎是很多互联网产品的统一路径,最早是发迹于电商,从PC端的电子商务购买、订单和物流到移动端APP的电子商务成交,乃至于到了电商大促的时候,像阿里和京东在移动端的电子商务成交量基本上都占了整个平台活动期间成交量的40%以上。也就是说,中国整个移动端的使用逻辑和习惯,特别是和交易有关的用户习惯,在电商交易背景的熏陶下,正在逐步扩展进入层次更为深度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从去年开始,开始站稳了PC端交易和品牌推广的各种互联网金融平台,便纷纷开始布局移动端的理财和在线交易,不论是在线理财平台、P2P、众筹还是征信等具体的细分服务,都开始依托于大的金融服务集团嵌入移动端的场景或者是单独开发移动端的综合交易APP。而如今,单纯依靠PC端的产品布局也早已很难成为下一个风口的主力。

  最为明显的就是现在网络版的民营银行,也就是依托于大的互联网平台自身的电商和社交数据,结合了线上融资、理财等场景化需求而专门由监管层发放的民营银行牌照,其业务类型也主要是小存小贷以及其他有限的金融和同业业务,主要是为了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人的线上融资服务需要。目前,阿里、腾讯在侧重点上都一步到位开发了移动端的网络银行APP,而在PC端上则基本放弃了官网交易的布局,而是采用一张非常清晰的二维码图片来明确告知了未来网络银行的主要渠道入口在于移动端。

  众多的平台和产品纷纷开始做移动端渠道,这个重要性不需要赘述,从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脉络而言,最开始也是从细分的场景切入的,只不过这些场景最开始都是从传统的线下服务拓展而来的。而用户的行为习惯其实也就是从线下转移至线上的过程中慢慢培育和建立起来的,对于互联网这个行业规律而言,培育用户习惯线下到线上的难度比从线上到移动端的难度更大,而且往往在线下到线上的过程中就已经解决了一个信任度的问题。

  如果说PC端的用户行为是一种用户培育,那么移动端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和交易行为就是一种用户行为的迁徙。为什么大家都来抢着做移动端的渠道,特别是前端时间网商银行、微众银行、蚂蚁聚宝等APP相继推出,而此前也已有很多P2P和记账理财工具以及互联网平台都推出了移动互联网金融的产品。

  就目前最火的蚂蚁聚宝,虽然“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是市场上同类型的综合性的理财性APP已经相对较多,其中国内另一个主流的电商金融化平台京东也就早已推出了这样的理财APP京东金融,目前正在做3.0版本的APP,因为布局较早,现在70%交易来自京东金融APP,其中APP京东白条用户占比 44.5%,日均还款金额达到了上千万。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行业竞争而言,这有点像进入了后半场的味道。

  第一个半场,大多数平台都忙着扩大平台交易规模,通过做大资产端和平台品牌,利用风投机构的资金和行业缺乏监管的真空状态,充分利用各自细分商业模式和行业嵌入的特点,做精做细几个产业链,并且依托于这些产业链来实现一个风险可控的,资产质量较为优良的,以及用户较为任何的理财和融资服务平台。这个阶段,要么是平台对接了很多传统的金融机构的产品,如票据、保险、应收债权、租赁、保理等非标资产,要么是很多平台自建业务拓展和资产挖掘渠道,采用自身平台的风控和手段标准来审核、上线各种民间融资需求(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大浪淘沙的过程)。

  到了第二个阶段,前期交易量已经上去了,很多P2P平台累计交易量已经达到了几十亿,排名靠前的已经达到了几百亿元,而很多本身就是互联网巨头的平台交易量,也基本上达到了千亿元规模。这个阶段,原有用户的行为习惯和互联网理财的规则、逻辑已经基本上被教育完毕了,这就需要考虑如何维系和转移这部分用户的移动端理财渠道。因此,去年各种各样的移动端理财品牌和产品层出不穷,以及现在像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这样的平台直接推移动端理财APP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一些平台的数据来看,移动端的数据表现也很亮眼。一方面是转移了部分PC端的理财用户,一方面是移动端也直接开拓了很多的新用户。作为下一个互联网金融的渠道风口,移动端理财能否最终承载起互联网金融下半场的重任呢?

  笔者认为完全是可以期望的,因为后面还有一个关键词:场景化。线上的移动APP在场景化上的匹配能力比原有的线下和PC端相对而言更有优势。现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和场景化的产品融入之间的匹配度很高,而且很多线下的场景在转化为移动端的场景之后,对于用户的服务方式和流程变得更为简答高效,成本也降低了,在后台做好安全认证和信用审核的前提下,是可以实现C端的多元化场景铺设的。

  另外,从用户的行为层次而言,很多90后,甚至未来的00后用户,基本上很早就熟悉了移动互联网的产品体验,这也是像京东校园白条在移动端数据表现很亮眼的原因之一,移动端的产品在用户接触时间和便利性上具有很好的优势,加上产品能够很好嵌入购物场景,这样就可以很好提供基于移动端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对于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而言,移动端的产品布局不仅仅是一个渠道,而是一个结合了场景和用户的交易平台,并且未来移动端的交易潜力更大。

  作者:陈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互联网金融移动端大战,JAT如何进行第二轮竞赛?
移动金融新风口,京东金融为何成花魁?
七款钱包app大比拼
2016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预计达57万亿
【行业报告】2016年上半年中国金融行业报告
互联网金融也走向移动直播时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