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节气:冬至
日转堂阴一线添。使君和气作春妍。只有北山轻带雪,见丰年。
残月夜来收不尽,行云早起更留连。急剪垂杨迎秀色,到窗前。
2014年12月22日 07:03:01,冬至。
冬至,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它包含三层意思:阴寒达到极致,天最冷;阳气始至,才逼天气寒彻;太阳行至最南,昼最短,夜最长。冬至首先要送鞋,它是藏之终,生之始,故也称“亚岁”,重要性仅次于除夕。亚岁迎祥,履长纳庆,送鞋是为纳更多的吉祥。
从冬至这天开始,不断生长的阴气终于达到顶峰,阳气也终于停止了销蚀,就要回升了。冬至节则是那个阴阳交割的临界点。这也是冬至成为历法上重要节气的原因之一。这便是天地间“冬至一阳生”的微妙。
相传古代周历新年第一天,正好与冬至相重(周代以十一月为正月)。秦沿其制,也以冬至为岁首,故把冬至视为过年。汉代称冬至为冬节,官场互相庆贺举行仪式称为“贺冬”。南北朝时仍称冬至为亚岁或岁首。吴地沿用周历,后来才改成通用的夏历,但吴人仍重旧俗,因而把冬至看得比新年还重,有“肥冬瘦年”之说,相沿至今不衰,此乃吴地“冬至大如年”的由来。俗语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葱)。
民间又以冬至日到来之先后,及当天天气的好坏,推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兜(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有“干净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净年”之说。再如“头九冷,九九百花香”,“头九暖,九九寒”,“冬至不结冰,冬后冻杀人。”这些都是经验之谈。
旧时,商家多在冬至办饭酬谢店伙计们的一年辛苦,也是对伙计们再雇与否的决定时日。农村也多以冬至日为各种合约开始履行的日期。私塾老师要放学生的假,商店、工场要放职工的假,民间有“冬至大如年,先生不放不给钱;冬至大如年,东家不放不歇年”的俗谚。冬至正在秋收以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都想趁此庆贺一番。这一切就形成了一个消费热潮,商店生意特别兴隆,称为“冬至汛”。由于富人都过着丰厚的冬至,而穷人则只能贫苦的过夜,于是又有"有者冬至夜,无者过一夜"、"富人吃一夜,穷人冻一夜"的俗谚。 
冬至三候: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蚯蚓结,蚯蚓感阴气蜷曲,感阳气舒展,六阴寒极时,纠如绳结。麋角解,鹿属阳,山兽,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麋属阴,泽兽,感阳气而在冬至解角。水泉动,水乃天一之阳所生,现在一阳初生,所以,水泉已经暗暗流动。
祭天
冬至祭天,可上溯到殷商。华夏民族对天地的崇拜一直是极为重要精神信仰,最高统治者都称作天子,表达了一种受命于天而教治万民的传统秩序观。帝王亲自参加的最重要的祭祀有三项:天地、社稷、宗庙。对天的祭祀至高无上,自然也只有天子才能承担。关于冬至的服色,在五行思想的影响下,四望与四季分别染上了象征其自身的颜色:东为春,其色青;南为夏,其色赤;西为秋,其色白;北为冬,其色玄。玄纁(黄赤)二色分别象征着天地,“天地玄黄”正由此来。冬至这天,自然是黑色的祭服,“冬至天子服黑而絻黑。”
我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天坛庙为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北京天坛。皇帝祭天仪式极其盛大,按照典制规定,皇帝需在祭天的前三日来斋宫斋戒,祭天大典从冬至日的拂晓正式开始,据说冬至这天夜里阳气就开始逐渐增强。祭天大礼分为迎神、奠玉帛、进俎、献礼等9项程序,每当这一日,如果是一个合格天子,在孟冬寒夜初晓、星光微曦的时刻,他应该已经立于圜丘之上仰望苍穹了。
迎日祭祖
《月令章句》:“冬至为极,昼露极短,去极极远,晷景极长。”人们常常通过观察日影来预测来岁的丰饶,这就有点仪式性和趣味性了。《易通卦验》曰:“冬至之日,立八神树,八尺表,日中视其晷如度者,则岁美人和,晷进则水,晷退则旱。进一尺则日食,退一尺则月食。”冬至节也是先民感怀祖德、祭祀祖先的日子。中国的祭传统讲“敬如在”,就好像祖先也和我们一起过节。
三门祭冬
履长
据传古代宫中绣女,自冬至后每日便多绣一针。而在冬至当日则须进献鞋袜,以示本年女红的开始。因为这天日影最长,所以古俗以鞋袜献给尊长庆贺冬至,表示足履最长之日影祝祷长寿。既为践“长至”之意,也是出于严冬保暖的实际考量,史中载为“履长之贺”。曹植曾在冬至献白纹履七双,并罗袜若干于曹操,附上《冬至献袜履表》,有“亚岁迎祥,履长纳庆”的句子。
从前编草鞋是人人都会的一门技艺,既不需假人之手,穿坏了也不可惜,因此有“不借”“不惜”的别名。单凭贩卖草鞋是挣不得几个钱的,当年刘皇叔以结草编鞋为业,自然免不得风餐露宿,忍饥挨饿。他日刘备为一方之主时,偶尔再编草鞋草帽,就不是为了糊口谋生了,为的是显示自己不忘昔日贫苦,表白亲民爱民之意以得人心而已。鞋履中的社稷文章,当然不只刘皇叔一人会作。《释名·释衣服》:“履,礼也。饰足所以为礼也。”古人以鞋分尊卑,辨阴阳。秦汉年间,男子大多穿方头鞋履,以示阳气方刚,尊贵从天;女子则着圆头鞋履,寓意圆顺温和,柔弱从夫。平民草履,贵人丝履;平民布鞋,贵人锦鞋。帝王所着之“舄”,赤舄为上,白舄、黑舄次之;皇后、命妇之舄,玄舄为上,青舄、赤舄次之。至于春申君令三千门客皆蹑珠履出迎赵国使臣,恐怕便不是单纯地出于尊重之意,还有欲与赵国一争国家财富多寡之心罢。
鞋面绣工好坏,鞋饰配色几何,在古人眼中,可以作为评判女子妇德妇功的标准之一。锦缎做丝履,彩线绣鸳鸯。汉家女儿争做鸳鸯绣鞋,满族女子也忌鞋面无花。没有绣花的旗鞋被叫做“瞎鞋”,穿鞋女子要遭人耻笑。足蹑青丝履,头上玳瑁光;身如弱扶柳,一步一生莲。绣花鞋为女性增加的美丽,即便在天生玉足为男权社会病态的金莲文化所苦,缠足之风日盛后,也难以全然否认。
冬至日里,履长之时,翻看厚厚鞋史,方觉世间所谓“举足轻重”,倒也真有几分道理罢。
葭灰土炭
先民善于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史记》:“冬至,短极,悬土炭。”就是说,在冬至前三日,悬土炭于天平木杆两端,让两边轻重刚好平衡。到了冬至日,阳气至,炭那边就会重,而夏至日阴气至,则土重。很明显,这个简单的小实验的原理在于吸水与否。“阳气为火,阴气为水,水胜故夏至湿,火胜故冬至燥。燥故炭轻,湿故炭重。”原来,因为炭的吸附性要远大于土,冬至日当天要较前三天湿气重,故而炭那边就重了;而夏至日则相反,是逐渐趋于干燥的,所以结果正好相反。
古人在冬至之日还常用葭莩之灰来占卜气候,依据的就是“十二律”。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按照古人的经验,冬至日里,葭灰当从应钟律管中飞出。
所谓十二律,就是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半音。如果假设黄钟是现在钢琴的“C”音,其他各律的则依次向上升半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南吕、夷则、无射、应钟。
数九
按传统历法,从冬至次日开始数起,每九天为一个时段,这个时段便是与夏季的“伏”相对的“九”,共九段,合称九九。亦称“九里天”。此期过后,天气回暖,大地将春。在这较冷的“最难将息”时节,人们以九数之,屈指度日,因此叫“数九”。九九消寒歌全国大部分地都有流传,尤以北方为多。由于各地气候寒暖不一,各地的九九歌也就有些区别。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全国)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枣强县)
一九二九,哑门叫狗;三九四九,冻破碌碡;五九六九,开门大走;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准来;九九河重冻,米面撑破翁。(尉县)
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四九三十六,关住房门把炉守;五九四十五,开门寻暖处。六九五十四,杨柳树上发青绦;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八九七十二,柳絮满地飞;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湖南)
头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冻得索索抖。五九四十五,穷汉街上舞。六九五十四,蚊蝇叫吱吱。七九六十三,行人着衣单。八九七十二,赤脚踩烂泥。九九八十一,花开添绿叶。(常州)
头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中心腊,河里冻死连毛鸭,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单,八九七十二,猫狗喜荫地,九九八十一,送饭地里吃。(丹阳)
一九二九,出门搓手; 三九四九,冻杀黄狗; 五九六九,冰开船走; 七九八九,相花看柳; 九九出九,使唤黄牛。(太仓)
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栗。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衲担头担。八九七十二,猫犬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明·谢肇淛《五杂俎》)
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堆盐虎。六九五十四,和尚不出寺。七九六十三,冻落耳朵弦。八九七十二,口中呬暖气。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睡,蚊虫獦蚤出。(明·杨慎《古今谚》)
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以卜来年丰欠。形式很多。简单的是画纵横九栏格,每格中间再画钱形,共八十一钱,每天涂一钱,民谣谓涂法:“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
或者选择九个九画的字联成一句,放在格中,“自冬至始,日填一划,凡八十一日而毕事。”。一般选用的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庭前春幽挟草巷重茵”、“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幽柏玲珑浓荫送秋残”、“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
更有一种“雅图”,画素梅一枝,梅花瓣共计八十一,每天染一瓣,都染完以后,则九九尽,春天临。(《帝京景物略》)更有韵致的是,妇女晓妆染梅。明人杨允浮《滦京杂咏一百首》咏: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初回。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其自注云:“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日图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暖回矣。”由梅而杏、由冬而春,季节的变换又与佳人晓妆的胭脂联系,真让人叫绝。
相传文天祥被元军押到京城,时值冬至日,他在狱中的墙壁上画了一株红梅,共有九枝,每枝九个花蕾,每天将一个花蕾改画成花,九九八十一天画满九九八十一朵花,既计算着被囚的时日,又表达了自己凌霜傲雪的英雄气概。
冬至全家福
冬至是一个食俗非常丰富多彩的节日,节日食俗的关键词为“进补”二字。经过数千年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冬至节令食文化。冬至日正值隆冬,食物多倾向于口味浓郁、营养丰富的种类,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冬至饺子:民谚云“冬至不端饺子碗,冻坏耳朵没人管”。传说女娲用黄泥做人,一年到头不停地做。到了冬至那天,气候寒冷起来,黄土人的耳朵总被冻掉。她就在一个个黄土人的耳朵上都穿个小孔,用一条线通过,一头打个结扎住,一头塞进黄土人的嘴里,让黄土人咬住,这才保牢耳朵没被冻掉。以后就演变成冬至吃饺子的风俗。另一种传说则与医圣张仲景有关。
冬至肉:湖南人过冬至,会杀鸡宰猪,把肉阴干,称为冬至肉。有俗话说"吃过冬至肉,身体赛牛犊"。
胡葱煮豆腐:江苏常武地区在冬至夜的家宴菜肴中多备“胡葱煮豆腐”,谚云:“若要富,冬至隔夜吃胡葱笃豆腐。”
年糕: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赤豆糯米饭:《四时纂要》记载了民间冬至日食赤小豆的民间传说,共工氏子,不才,以冬至日死,为疫鬼,畏赤小豆。是日以赤小豆煮粥,厌之。人们在冬至日这天煮红豆吃,不仅用以驱避鬼,防灾祛病,也道出了古人冬至吃粥的养生之道。在江南水乡,至今流传着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吃狗肉: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分腊肉:南方冬至扫墓后同姓宗族祠堂按人丁分发胙肉,其实是中国传统祭礼文化为数不多的孑遗。肉有生、熟两种,生为脤,熟为膰。分时区别学历高低,清有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四级,民国有高小、中学、大学、留学四级,以示鼓励;优先照顾老人,在50、60、70、80、90年龄段,数量依次递增,以示敬重。冬至肉用祠堂公积金或富家捐款购置,族长主理其事在当时被视作一份厚礼。
冬至圆:用糯米粉做“冬至圆”,做成红、白两色,粒粒小如鱼目珠子,还可应孩子们的要求捏成牛马羊鸡犬猪等小动物。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汤圆: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又叫“冬至团”。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糖、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陈志岁《汤圆》诗:“颗颗圆圆想龙眼,耋龆爱吃要功夫。拌云慢舀银缸水,抟雪轻摩玉掌肤。推入汤锅驱白鸭,捞来糖碗滚黄珠。年年冬至家家煮,一岁潜添晓得无?”《平阳县志》载:“冬至晨揉糯米粉为丸曰汤团,食之,长一岁。”浸糯米,磨成粉糊,用布放在柴灰里,使之渗干,制成汤圆,其馅为甜糖、芝麻,也有吃咸肉汤圆。一般人家还切片晒干粉片,俗称汤圆粉,可储藏吃一段时间。吃汤圆寓团圆喜庆之意,民间有“吃了冬至丸,就算长一岁”的说法。
馄饨: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故民间有吃馄饨习俗。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方方的馄饨皮代表地,中间包的馅就是天气,包在一起是“天地不分、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冬至节人们吃“馄饨”,寓意吃掉“混沌世界”,还一个清平世界。
《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清人杨静亭的《都门纪略》一书中有词赞曰:包得馄饨味胜长,馅融春韭嚼来香。汤清润吻休嫌淡,咽后方知滋味长。另有民间传说:汉朝时匈奴经常骚扰边疆,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而能过上太平岁月。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后来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九层糕:台湾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
累累满筐盛,大带葑门土,咀嚼味还佳,地栗何足数
荸荠
荸荠原产印度,一名马蹄,也有凫茈、地栗等诸多别称,以其形似马蹄,而又生于地下为植株根茎的一部分,滋味成分更是与板栗相近。虽然外皮紫黑多毛,内里却洁白细嫩、甜脆多汁,享有“地下雪梨”的美誉,北方人更视之为“江南人参”。据说以南昌、桂林、苏州、黄梅四处所产最为爽口,合称“华夏四荠”。每年冬至到小寒期间所产的球茎含糖量最高。相传,无锡一带在冬至当日便要以黄豆拌入大米煮成“元宝饭”,并放上熟荸荠两只,吃饭时先将荸荠夹出食用,是为“钳元宝”。
小 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九寒天 冬至大如年
冬至到!有病管病,无病强身的补法&冬至节气美食别错过
冬至,安身绝百事(4组)
冬至的节俗漫谈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夏至一阴生,天长地久,苦夏不怕,凉面吃起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