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描写梅花(98首)

1

[宋]

王安石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2

[唐]

柳宗元

《早梅》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作品赏析

今译:

腊梅在高高的树上早早地绽放,花朵儿映着碧蓝的南国天空。

夜晚北风吹来缕缕清香,清晨严霜滋润花朵洁白的华容。

想将花儿赠给万里外的亲友,路途遥远重重山水阻隔。

寒风中花朵就要凋落,又能用什么来抚慰远客?

赏析:

梅花傲霜雪斗严寒,历来是诗人歌咏的对象,且多以梅自喻,表达作者的情趣。柳宗元也正是这样,在《早梅》诗中借对梅花在严霜寒风中早早开放的风姿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全诗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咏物,后四句抒怀。“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起笔不凡,笔势突兀。早梅与别的花卉不同,在万物沉寂的寒冬绽开了花蕾,“众花摇落独暄妍”(林逋《山园小梅》)。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而“发高树”的“高”字借实写虚,暗寓诗人不苟合流俗行高于时人。“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紧承开头两句写梅花开放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这两句诗与陆游《落梅》绝句里的“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意同,都赞颂了梅花傲视霜雪的不屈品格。早梅所处环境的“朔吹”、 “繁霜”实际上正是柳宗元遭遇的政治环境的缩影。“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到边远落后的南荒之地,过着囚徒般的日子,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面对腐朽势力连连不断的打击,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怀抱坚定的自信,他表示:“苟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

作者目睹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远方的亲友,于是借物抒怀:“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前两句由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吏,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翻出,但意致不同。陆诗洒脱,柳诗沉郁,这是因为柳宗元作诗的情境与陆凯不同。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罪谤交织,群疑当道,” “故旧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讯,在寂寞和孤独中艰难度日的柳宗元是多么思念亲友们啊!于是想到折梅相送,可亲友们远在万里之外,是根本无法送到的。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为一个“羁囚”不能连累了亲友,更何况“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从梅的早开早落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怎么不忧,怎么不心急如焚呢?正因为忧其早开早落,所以柳宗元也是在自我勉励,自我鞭策。事实上在永州虽然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他自强不息,把“闲居”的时间用在访求图书,认真研读和对自己前半生实践的总结上,奋笔疾书,在理论上做出了重大建树,在文学上取得了光辉成就。这就是他对亲友的告慰。“欲为万里赠”四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和“辅时及物”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

柳宗元是一个用世之心极强、不甘寂寞的人,但他在永州过的是远离政治活动而浪迹山水的生活,贬谪所造成的痛苦时时激荡在内心,反映在他的诗歌里,正如孙昌武先生所说是“表现上的简淡清爽与内在感情上的深沉炽烈的统一。”这首诗就是这样,用简朴、疏淡的文辞刻画早梅傲立风霜昂首开放的形象,抒写诗人的情志,状难写之物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的风骨与作者的人格融为一体,含蓄蕴藉,感情深挚委曲,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3

早梅

[唐]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作品赏析

【诗文解释】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词语解释】

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

【诗文赏析】

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已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意蕴深刻。

--------------------------------------------------------------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象独凝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意。“冻欲折”说法略带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此联对仗精致工稳。“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由虚而实。第一联虚拟,第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写来很有层次。

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然而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辞意充满着自信。

这首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秾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很有特色。

4

[宋]

陆游

《梅花绝句》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作品赏析

自分(读份)--自己料定。高标逸韵--高尚的气节,超逸的风度。

本来就生在幽深的山谷,花枝向北,更不易见到阳光,所以年年开花都很晚。您知道它品格高超,迥异流俗的风致吗?(若要知道这一切),就在数九寒天,冰天雪地的时候来欣赏吧。

陆游借咏梅表现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论怎样受挫折也永远保持高风劲节的情操.

5

[宋]

杜耒

《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作品赏析

[注释](1)竹炉:外竹内泥的火炉。汤沸:指开水翻滚。

[译文]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6

[宋]

卢梅坡

《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作品赏析

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评章”即评价。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前人已经注意到梅与雪的这些特点,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但是此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7

[宋]

卢梅坡

《雪梅》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作品赏析

[注释](1)精神:神采,韵味。(2)俗了人:使人俗气,不高雅。

[译文]光有梅花没有没有雪,梅花就显得没有神韵,但是,有了雪陪伴梅花,而观雪赏梅的人不会作诗来批判它们,那他也还是个俗人。天已晚了,刚刚写好一首赞美它们的诗,雪又下下来了,梅、雪、诗三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最美的景色。

8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宋]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写寒梅初放。何逊《扬州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梅花,她开于冬春之交,最能惊醒人们的时间意识,使人们萌生新的希望。所以被认为是报春之花。因为梅花斗雪迎寒而开,诗人咏梅,又总以冰雪作为空间背景。庾信《咏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半放的寒梅点缀着覆雪悬冰的梅枝,愈显得光明润泽。词人接着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玉人出浴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下片转用侧面烘托。梅花偏宜月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透剔,使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值此良宵,且备金樽、绿蚁,花前共一醉。绿蚁,酒面的浮沫。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历代诗话》引《古隽考略》:“绿蚁,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绿。”抒发赏梅情怀。先写月夜饮酒,表现赏梅的豪情逸致;结句“此花不与群花比”,既赞美了梅花孤高傲寒的品格,又表现了女词人鄙弃世俗的坦荡胸怀。

这首词,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绿的酒,晶莹的梅织成了一幅画,写得如梦如幻,空灵优美。与前人的咏梅诗词相比,此词艺术上有所创新。词人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用比喻、拟人、想象等多种手法,从正面刻画梅花形象。在对寒梅作了总体勾勒之后,又以生花妙笔点染其形象美和神态美。同时,此时做到了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

9

玉楼春

[宋]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词。傲立霜雪,一枝独秀的梅花是历来文人墨客的吟诵对象,特别是宋代咏梅词更多 ,其中能尽得梅花神韵的上乘之作却并不多见。

清照的这首《玉楼春》当属其中的娇娇者,不仅写活了梅花,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要赏梅的矛盾心态。

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宛如红色凝脂,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美好,都抓住了梅花特征,用语准确 ,“肯放琼苞碎”者,是对“含苞未放”的巧妙说法。用词新巧 ,显示了词人独出心裁的创造性。

上片皆从此句生发。“探著南枝开遍未”,便是宛转说出梅花未尽开放。初唐时李峤《梅》诗云 :“大庚敛寒光,南枝独早芳 。”张方注 :“大庚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如今对南枝之花还须问开遍未”,则梅枝上多尚含苞,宛然可知。三、四两句“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是对偶句,仍写未放之花,“酝藉 ”、“包藏”,点明此意。而“几多香”、“无限意 ”,写梅花盛开后所发的幽香、所呈的意态,精神饱满,慧思独运。

词上片主要写之情态,下片写转赏梅之人 。“道人”是作者的自称,意为学道之人。“憔悴”和“闷”、“愁”,讲李清照的外貌与内心情状,“春窗”和“阑干”交代客观环境,表明她当时困顿在窗下,愁闷煞人,连阑干都懒得去倚。这是一幅名门闺妇的春愁图。

不写梅花的盛开,却由含苞直跳到将败,这是咏梅的奇笔,写赏梅却先道自己的憔悴和愁闷,这是赏梅之妙想。反映了她自己“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清平乐》)的心态。此词盖作于晚年流落江南之后反常写法恰好能传达出当时正常的心态。虽然心境不佳,但梅花还是要赏的,所以“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休”字在这里是语助词,含罢、了的意思。这是作者心中的话:想要来饮酒赏梅的话便来罢,等到明天说不定要起风了呢!此句隐含着莫错过大好时机且举杯遣怀的意味。

咏物寄志,或咏物抒情是古咏物诗的两大格调。清照词是咏物抒情诗中的上品,这首咏梅诗尽得梅花之诗,也尽似词人之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10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南北朝] 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作品赏析

品赏此诗须从“惊”字入手。惊,既是诗人对梅花标领物序敏锐性、准确性的惊异之情,也是赏梅人、写梅人意气风发、敢作敢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心理表达。

标领物序是梅花的使命,可担当此使命的环境又是其他花朵所不能承受的,“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霜愈浓,雪愈深,其枝愈挺,其花愈俏。不是吗?挺拔不屈的枝干让当空的皓月黯然失色,掩面后退;清洁俏丽的花朵让卷地的飙风收起狂暴脾气悄然隐去。悬崖百丈冰相加,浓霜大雪相侵,梅花仍毫不畏惧地踏着准确的节拍报春来了,皓月飙风能不感动吗?浓霜凝枝,轻松衔起;大雪压干,自如撑出;霜雪映衬,准时开放。大大方方的风姿,磊磊落落的胸怀,不屈不挠的气概,梅花精神在这二十字中得到酣畅淋漓的表达。“当路”、“拟寒”、“却月”、“凌风”是人梅双关,梅能在霜雪满天的季节里含苞怒放,人也应在风雨连绵的人生路上不失时机地施展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枝横、花绕”两句中“却月观”、“凌风台”是名词,而“却”和“凌”又是动词,诗人运笔之处以“名”引“动”,以“动”扬“名”,寄情寓意不见痕迹,浑然天成。这种匠心独运的剪裁,既收到了耐人寻味的效果,也向后人证明了作者在斟酌词句上的深厚功力。故而,一首吟罢泪双流的大诗人杜甫说:“颇学阴何苦用心”(阴指阴铿,何指何逊)。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则是诗人展开丰富联想的神来之笔。皓月、飙风感动了,住在长门宫的陈皇后、家是临邛县的卓文君也感动了:她们看到挺拔不屈的枝干,不由发出了人不如梅的哀叹。清洁俏丽的花朵与晶莹剔透的泪珠两相映衬,泪是花,花是泪,以酒献花,花依然,人却醉。诗人借陈皇后、卓文君的历史典故,讽刺了那些视女子为玩物,声色犬马的无耻之徒。这同时也是诗人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控诉与呐喊。“朝洒”、“夕驻”两句看似与梅标人格的主题创意无关,但正是这神来之笔,拓宽深化了诗作的思想内涵,在笔锋突转的跌宕起伏之中抒发了诗人不把恩宠疏远看得很重、不受名利所累的冷静头脑和旷达胸怀,可以说是做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最后两句“早知应飘落,故逐上春来。”将梅标人格的感怀推向高潮。有盛必有衰,盛开的梅花终有凋落的时候,可凋落并不可怕,并不后悔,只要能够向人们报道严寒即将消退,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尽到自己的职责,这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就是最大最好的欣慰,更何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结尾与开头照应,回答了梅花为什么要担当标领物序的报春使者的设问。

整首诗一气呵成,景融情、物传神,有思想,有韵味,盛开的梅花与诗人奔放的才情浑然一体,构成一篇雄视百代的咏梅佳作。

明朝陆时雍之《诗镜总论》:

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

何逊以本色见佳,後之采真者,欲摹之而不及。陶之难摹,难其神也;何之难摹,难其韵也。何逊之後继有阴铿,阴何气韵相邻,而风华自布。见其婉而巧矣,微芳幽馥,时欲袭人。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称赞梅花开得最早,不怕霜雪,敢抗风寒。通过对梅花这种坚贞品质的歌颂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清高自负的思想。联系何逊的身世遭遇,诸如早露才华、受到时人称赞、得到皇帝信幸,但也比较早地被皇帝疏远等,可知这诗是有所寄托的。这诗又题“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11

西洲曲

[南北朝] 南朝民歌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作品赏析

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

“折梅寄江北”,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唤起对过去西洲梅下相会的回忆,因思念情人想去西洲,于是穿上了“杏子红”的“单衫”,梳起了“鸦雏色”的头发。一折、一穿、一梳,动作看似随意,却展现出痴心女子对爱人思念之深的心境。诗歌的第七句至第十二句,写出少女沉浸于忆念、相思中。风吹叶落,她误以为情人足音,乃“门中露翠钿”,从门缝中探出头等候情人的到来。一“露”,表露了急切、害羞的少女情怀,但情人依旧是无影无踪,心中的焦急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为了掩过邻人的耳目,只好借故出门去采莲。此刻的她,百感交集:深切的思念,失意的感觉,受窘为难的心态,一起涌向心头。这种含羞的姿态,渴慕相思的神色,一系列巧作掩饰的动作,描绘的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于平常的动作中,巧妙地刻画出女子微妙的心理,及对爱情胸怀一颗赤诚之心。

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民歌《子夜四时歌》)这些诗句是托月寄情,而这一作品则是托“梅”托“莲”来表达相思。“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折梅表达思念之情,以自然景物起兴。“莲花”、“莲子”、“莲心”,由外而内“彻底红”。“莲心”即“怜心”,“彻底红”即红得透彻,喻爱情的赤诚坚贞,语意双关。“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雁可传情,然而,“鸿飞满西洲”,却没有传来情人的音讯,极写相思之深;“海水梦悠悠”,“海水”“悠悠”,喻终年的相思没有穷尽,托物寄情。总之,诗歌善于以眼前的寻常之物,或起兴抒情,或比喻言志,或语意双关,婉转倾吐真情,耐人寻味。

时节变迁,巧用民间词语

早春时节可“折梅”,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于初秋“采红莲”,值仲秋“弄莲子”,到深秋“望飞鸿”。诗中巧妙地运用民间丰富的词语,表明了季节的变换,条理井然,时序渐进。女子相思怀念的深情,娓娓动听地叙述在诗的字里行间。

蝉联而下,巧“接字”

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针勾连,技法之“巧”,真令人拍案叫绝。“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等等诗句,如此环环相扣,接字成篇,不仅声情摇曳,情味无穷,而且节奏和谐,优美动听。

12

鹊踏枝·梅花繁枝千万片

[唐] 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作品赏析

上半阕开端“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仅只三句,便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缝缝哀伤,这正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首句“梅落萦枝千万片”,颇似杜甫《曲江》诗之“风飘万点正愁人”。然而杜甫在此七字之后所写的乃是杯且看欲尽花经眼”,是则在杜甫诗中的万点落花不过仍为看花之诗人所见的景物而已;可是正中在“梅落繁枝”七字之后,所写的则是“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是正中笔下的千万片落花已不仅只是诗人所见的景物,而俨然成为一种陨落的多情生命之象喻了。而且以“千万片”来写此一生命之陨落,其意象乃是何等缤纷,又何等凄哀,既足可见陨落之无情,又足可见临终之缱绻,所以下面乃径承以“犹自多情”四字,直把千万片落花视为有情矣。至于下面的“学雪随风转”,则又颇似李后主词之“落梅如雪乱”。然而后主的“落梅如雪”,也不过只是诗人眼前所见的景物而已,是诗人所见落花之如雪也;可是正中之“学雪随风转”句,则是落花本身有意去学白雪随风之双转,其本身就表现着一种多情缱绻的意象,而不仅是写实的景物了。这里所写的不是感情之事迹,而表达的却是感情之境界。所以上三句虽是写景,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动人的多情之生命陨落的意象。下面的“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二句,才开始正面叙写人事,而又与前三句景物所表现之意象遥遥相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花之零落与人之分散,正是无常之人世之必然的下场,所以加上”容易”两个字,正如晏小山词所说的“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也。面对此易落易散的短哲无常之人世,则有情生命之哀伤愁苦当然乃是必然的了,所以落花既随风飘转,表现得如此缱绻多情,而诗人也在歌散酒醒之际添得无限哀愁矣。“昨夜笙歌”二句,虽是写的现实之人事,可是在前面“梅落繁枝”三句景物所表现之意象的衬托下,这二句便俨然也于现实人事外有着更深、更广的意蕴了。

下半阕开端之“楼上春山寒四面”,正如后一首《鹊踏枝》之“河畔青芜”,也是于下半阕开端时突然荡开作景语。正中词往往忽然以闲笔点缀一二写景之句,极富俊逸高远之致,这正是《人间词话》之所以从他的一贯之“和泪试严妆”的风格中,居然着出了有韦苏州、孟襄阳之高致的缘故。可是正中又毕竟不同于韦、孟,正中的景语于风致高俊以外,其背后往往依然含蕴着许多难以言说的情意。即如后一首之“河畔青芜堤上柳”,表面原是写景,然而读到下面的“为间新愁,何事年年有”二句,才知道年年的芜青、柳绿原来正暗示着年年在滋长着的新愁。这一句的“楼上春山寒四面”,也是要等到读了下面的“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二句,才能体会出诗人在楼上凝望之久与怅惘之深,而且“楼上”已是高寒之所,何况更加以四面春山之寒峭,则诗人之孤寂凄寒可想,而“寒”字下更加上了“四面”二字,则诗人的全部身心便都在寒意的包围侵袭之下了。以外表的风露体肤之寒,写内心的凄寒孤寂之感,这也正是正中一贯所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如后一首之“独立小桥风满袖”、此一首之“楼上春山寒四面”及《抛球乐》之“风人罗衣贴体寒”,便都能予读者此种感受和联想。接着说“过尽征鸿”,不仅写出了凝望之久与瞻望之远,而且征鸿之春来秋去,也最容易引人想起踪迹的无定与节序的无常。而诗人竟在“寒四面”的“楼上”,凝望这些漂泊的“征鸿”直到“过尽”的时候,则其中心之怅惘哀伤,不言可知矣。然后承之以“暮景烟深浅”五个字,“深浅”二字,正写出暮烟因远近而有浓淡之不同,既曰“深浅”,于是而远近乃同在此一片暮烟中矣。这五个字不仅写出了一片苍然的暮色,更写出了高楼上对此苍然暮色之人的一片怅惘的哀愁。于此,再反顾前半阕的“梅落繁枝”三句,因知“梅落”三句,固当是歌散酒醒以后之所见,而此“楼上春山”三句,实在也当是歌散酒醒以后之所见;不过,“梅落”三句所写花落之情景极为明白清晰,故当是白日之所见,至后半阕则自“过尽征鸿”表现着时间消逝之感的四个字以后,便已完全是日暮的景色了。从白昼到日暮,诗人为何竟在楼上凝望至如此之久,于是结二句之“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便完全归结到感情的答案来了。“一晌”二字,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解释为“指示时间之辞,有指多时者,有指暂时者”,引秦少游《满路花》词之“未知安否,一晌无消息”,以为乃“许久”之义,又引正中此句之“一晌凭栏”,以为乃“霎时”之义。私意以为“一晌”有久、暂二解是不错的,但正中此句当为“久”意,并非“暂”意,张相盖未仔细寻味此词,故有此误解也。

综观这首词,如上所述,既自白昼景物直写到暮色苍然,则诗人凭栏的时间之久当可想见,故曰“一晌凭栏”也。至于何以凭倚在栏杆畔如此之久,那当然乃是因为内心中有一种期待怀思的感情的缘故,故继之曰“人不见”,是所思终然未见也。如果是端己写人之不见,如其《荷叶杯》之“花下见无期”、“相见更无因”等句,其所写的便该是确实有他所怀念的某一具体的人;而正中所写的“人不见”,则大可不必确指,其所写的乃是内心寂寞之中常如有所期待怀思的某种感情之境界,这种感情可以是为某人而发的,但又并不使读者受任何现实人物的拘限。只因为端己在写“人不见”时,同时所写的乃是“记得那年花下”及“绝代佳人难得”等极现实的情事;而正中在写“人不见”时,同时所写的则是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远近之冥漠。端己所写的,乃是现实这情事;而正中所表现的,则是一片全属于心灵上的怅惘孤寂之感。所以正中词中“人不见”之“人”是并不必确指的。可是,人虽不必确指,而其期待怀思之情则是确有的,故结尾一句乃曰“鲛绡掩泪思量遍”也。“思量”而曰“遍”,可见其怀思之情始终不解,又曰“掩泪”,可见其怀思之情悲苦哀伤。曰“鲛绡”,一则可见其用以拭泪之巾帕之珍美,再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巾来拭泪,乃愈可见其泣泪之堪悲,故曰“鲛绡掩泪思量遍”也。其实正中此词,原来所写的乃是一种感情之境界,而并未实写感情之事迹。

全词充满了象喻之意味,因此末句之为男子口吻抑为女子口吻,实在无关紧要,何况美人、香草之托意,自古而然,“鲛绡掩泪’'一句,主要的乃在于这几个字所表现的一种幽微珍美的悲苦之情意,这才是读者所当用心去体味的。这种一方面写自己主观之情意,而一方面又表现为托喻之笔法,与端己之直以男子之口吻来写所欢的完全写实之笔法,当然是不同的。

13

[唐]

和凝

《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

越梅半拆轻寒里,冰清淡薄笼蓝水。

暖觉杏梢红,游丝狂惹风。

闲阶莎径碧,远梦犹堪惜。

离恨又迎春,相思难重陈。

14

[唐]

张谓

《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作品赏析

【诗文解释】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词语解释】

迥:远。

傍:靠。

发:开放。

经冬:过冬。

销:这里指冰雪融化。

【诗文赏析】

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录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15

[宋]

黄庭坚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16

孤雁儿·世人作梅词

[宋]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17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18

满庭芳·小阁藏春

[宋]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清照的咏梅词之一,后人曾补题为“残梅”,借梅花清瘦高雅之趣,写个人情思;堪称咏物词中的佳作。

“小阁藏春”一句“先盘远势”描绘了一个特殊的抒情环境。作者首先写出了她住处的寂寞无聊。“小阁”即小小的闺阁,这是妇女的内寝 ;“闲窗”即表示内外都是闲静的 。“藏”与“锁”互文见义。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白昼,恰恰被藏锁在这狭小而闲静的圈子里。唐宋时富贵之家的内寝往往有厅堂相连结。小阁设在画堂里侧。春光和白昼俱藏锁住了,暗示这里并未感到它们的存在,因而画堂显得特别深幽。“深幽”极言其堂之狭长、暗淡、静阒。作者已习惯这种环境,似乎还满意于它的深幽。古人爱尚雅洁者都喜焚香。篆香是一种中古时期的高级盘香。它的烧尽,表示整日的时光已经流逝,而日影移上帘箔即说明黄昏将近 。“小阁 ”、“闲窗”、“画堂”、“篆香”、“帘箔”等一系列的物质景致说明,抒情女主人公生活在上层社会,富贵安闲,但环境中也透出一股异样的冷清寂静。“手种江梅渐好 ”是词意的转折,开始进入咏物。黄昏临近之时女主人公,于室外见到亲手种植的江梅,忽然产生一种欣慰。它的“渐好”能给种树人以安慰;欣赏“手种江梅 ”,又会有许多往事的联想,因而没有必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了。除了对梅花的特殊情感之外,似乎心情慵倦,于应赏玩的景物都失去了兴致。接着由赏梅联想到南朝诗人何逊恋梅之事,词意开始向借物抒情方面过渡,渐渐接近作者主旨。何逊,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其诗情辞宛转,诗意隽美,深为后来的诗人杜甫黄庭坚等赏识。梁代天监间 ,他曾为建安王萧伟的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有咏梅的佳篇《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亦作《咏早梅 》)。清人江昉刻本《何水部集》于此诗下有注云:“逊为建安王水曹 ,王刺扬州,逊廨舍有梅花一株,日吟咏其下,赋诗云云。后居洛思之,再请其任,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花徬徨,终日不能去 。”何逊对梅花的一片痴情是其寂寞苦闷的心情附着所致。按清照的理解,何逊在扬州是寂寥的。如今在寂寥环境独自面对梅花,清照亦产生了“何逊在扬州”般的寂寞与苦闷。

词人联系个人身世之感抒发对残梅命运的深深同情。“从来知韵胜”,是她给予梅花整体的赞语。“韵”是风韵、神韵,是形态与品格美的结合。梅花是当得起“韵胜 ”的词人肯定了这一点之后,却不再多说,转笔来写它的不幸,发现它零落后别有一番格调意趣。“藉”与“揉”也是互文见义,有践踏摧损之意。梅虽不畏寒冷霜雪,但它毕竟是花,仍具花之娇弱特性,因而也难以禁受风雨的践踏摧损。这是花的命运。由落梅的命运,作者产生各种联想词意呈现很曲折的状态 。由落梅联想到古曲《梅花落》,是虚写,以此表现落梅引起作者个人的感伤情绪,造成一团“浓愁”而难以排解。但作者又试图进行自我排解,词情为之一变。梅花的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说明其飘谢凋零,丰韵不存。这本应使人产生春恨,迁恨于春日风雨的无情。但词人以为最好还是“莫恨”,“须信道、扫迹情留 。”“扫迹”即踪迹扫尽,难以寻觅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是补足“情留”之意。“ 难言处”是对下阕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的概括,似乎还有与作者身世的双关的含意 。想象在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显示出梅的俊俏风流,应是它扫迹后留下的一点情意。也许明年它又会重开,并带来春的信息 。“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突出了梅花格调意趣的高雅,使全词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对人生存在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变后所作的,具有特别凄凉悲咽的情调。即使在这样的咏物词中,也寄寓着作者不幸的身世之感 。全词意境相谐,词调低沉,语言轻巧,写尽了词人在冷清寂寞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

19

[

清平乐·年年雪里

[宋]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一首典型的赏梅词作,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爱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少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沧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苦之感和永国之忧,感慨深沉。

上阕回忆往昔赏梅生活,分为两层。“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这两句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和兴致,表现出少女的纯真 、欢乐和闲适。她早年写下的咏梅词《渔家傲》中有句云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可作为“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注脚。接下来“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两句,心绪显然不同,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赏梅原本为的是排遣心头的忧伤,可是本来心情就不好,到头来不仅忧伤没有消除,反倒触景生情,激起更深的伤感,落得个“满衣清泪 ”。花还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伤心落泪呢?李清照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伉俩相得,生活美满幸福。但是,时常发生的短暂离别使她识尽离愁别苦。在婚后六、七年的时间里,李赵两家相继罹祸,紧接着就开始了长期的“屏居乡里”的生活。生活的坎坷使她屡处忧患,饱尝人世的艰辛。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这两句写的就是词人婚后的这段生活,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

上阕四句回忆了作者两个生活阶段赏梅时的又一不同情景和心情。

下阕以“今年”两字领起,同上阕的“年年”相对 。往年是“常插梅花醉”;即使是“挼尽梅花无好意”的时候,也多半为的是离别相思。眼前却截然不同了,“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这里面包含着几多辛酸和哀愁。词人南渡后,特别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颠沛流离,沦落漂零。生活的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如今虽然赏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来晚上要刮大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而且一夜风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败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一句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寄寓着作者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心绪 。“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 ,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在这种情况下 ,她哪里还有赏梅的闲情逸致呢!身世之苦、国家之难揉合在一起,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这首词依次描写作者在少年、中年和晚年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中赏梅的不同情致 :少年时赏梅醉酒、中年时对梅重泪和晚年时无心赏梅 ,运用对比手法,物态人事双关,表现出词人生活的巨变,着重写作者晚漂零凄之境和国破家亡之悲,真切感人。

20

[

山园小梅

[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金尊 通:樽)

作品赏析

[注释](1)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2)疏影斜横: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3)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4)霜禽:寒雀。(5)合:应该。(6)微吟:低声地吟唱。(7)狎[音“峡”]:亲近。(8)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豪华的酒杯。

[译文]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

21

花犯 咏梅

[宋] 周邦彦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作品赏析

【注释】

①冰盘:果盘。燕:通“宴”。指喜得梅子以进酒。

②簿:熏笼。比喻梅花如篝、雪如被。

③悴:忧也。

④相将:行将。翠丸:指梅子。

⑤潇洒:凄清之意。

【评解】

这首词借咏梅花,抒发自己萍踪无定、离合无常的慨叹。

上片从眼前写起,梅花盛开,风情如旧,忆及去年独赏雪中素梅的雅兴。下片仍从

今年写起,人将远行,梅花亦似惜别而坠落。待到梅子熟时,自己身在江上,只能遥想

潇洒扶疏的梅影。全词句句紧扣梅花,也句句紧扣自己。人与梅花溶为一体。委婉地透

露自己年来落寞的情怀。作者善于从虚幻处着笔,写得曲折含蓄,余味无穷。

【集评】

黄昇《花庵词选》:此只咏梅花而纡徐反复,道尽三年间事,圆美流转如弹丸。

周济宋四家词选》:清真词之清婉者如此,故知建章千门,非一匠所营。

黄蓼园《蓼园词选》:总是见宦迹无常,情怀落寞耳。忽借梅花以写,意超而思永。

言梅犹是旧风情,而人则离合无常;去年与梅共冷淡,今年梅正开而人欲远别,梅似含

愁悴之意而飞坠;梅子将圆,而人在空江中,时梦想梅影而已。

谭献《谭评词辨》:“依然”句逆入,“去年”句平出。“今年”句放笔为直干。

“吟望久”以下,筋摇脉动。“相将见”二句,如严鲁公书,力透纸背。

陈洵《海绡说词》:只“梅花”一句点题,以下却在题前盘旋。换头一笔钩转。

“相将”以下,却在题后盘旋。收处复一笔钩转。往来顺逆,磐空自如,圆美不难,难

在拙厚。“正在”应“相逢”,“梦想”应“照眼”,结构天然,浑然五迹。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宋词中咏“梅花”者,侔色揣称,各极其工。此词

论题旨,在“旧风味”三字而以“去年”,“今年”分前、后段标明之。下阕自“吟望

久”至结句,纯从空处落笔,非实赋梅花。闰庵云:“此数语极吞吐之妙。”

-----------------------------

此词以饱含感情的笔触移情入景,借景抒情,借咏梅抒发了作者在宦迹无常、漂泊不定中所产生的落寞情怀。

“起笔“ 粉墙低,梅花照眼”两句,总领全篇,以下对昔日的回忆 、对来日的想象,都由此景生发。

次句中的“照眼”二字,出自梁武帝《子夜四时歌·春歌四首》之一中的“庭中花照眼”句。这里,作者没有具体点明梅花的颜色,略过了花色,只写与粉墙相映照的花光,以光之夺目来显示色之明丽。至于其花色之为红为白,抑或为翠绿,这在作者是个人的认知,不必拘泥。下面“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三句,进一步写出了梅花之所独具的高出于凡花俗艳的格调。它之照眼,并不靠粉施朱,以嫣红姹紫来炫人眼目,而是丽质天成,自然光艳,别有其吸引人视线的风神韵味。这三句本是起二句的延伸和补充 ,但在其间穿插了“依然旧风味”一句,就使前、后五句所写的既是现时景物又带有旧时色彩,在抚今中渗入了思昔的成分,从而二字领起,在时间上与前六句明白划界 。“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两句是对去年之我的追述,自思去年孤倚寒梅、与花共醉的情事 ;“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两句是对去年之花的追念 ,更爱去年梅花在雪中开放的景象。

这里写的是 :梅花为积雪覆盖 ,一望皓白,形色难辨,而暗香仍阵阵从雪中传出,有如香篝之熏素被。

过片领以“ 今年 ”二字,与上片后四句开头的“去年”二字相对应。上、下片的前半都是写眼前所见的梅花。如此以来上片“粉墙低”以下六句是写梅花的形态与风韵;下片“今年对花”以下五句则是写梅花的情态和愁恨;前者写梅花之盛开,后者写到梅花之凋落 。如此以来“ 对花最匆匆”句就有两重含意:既是自叹,又是叹花;既叹自身去留匆匆,即将远行,又叹梅花开落匆匆。芳景难驻。“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两句,则是以我观物,移情于景,化作者的愁恨为梅花的愁恨,把本是无知无情的寒梅写得似若有知 、有情 。末尾一个“ 悴 ”字已预示花之将落 ,紧接着承以“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二句,则进一步写花的深愁苦恨及其飘零身世。

接着“ 相将见 、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两句,纯从空际落想。上句写梅,但所写的是眼前还不存在的事物,是由眼前飞坠的花瓣驰思于青绿脆圆的梅子;下句写人,但所写的是将出现另一时空之内的人 ,是预计梅子荐新之时 ,人已远离去年孤倚 、今年相逢之地,而正在江上的扁舟之中 ,就这样,作者以出人意料之笔,以今日之感昨日之念跳到了明之思 ,词境再出新意 。结拍“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两句,从林逋《山园小梅》诗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化出。词人在花开之时,对花之地,把词思在时间上跳到梅子已熟时,在空间上跳到空江烟浪里,再从彼时、彼地又跳回花开时、花开地。

此词以多变的结构和纡徐反复和笔调,把自我的身世之感融入对梅花各个时期和方面的描绘。在今日、昔日 、来日间往复盘旅地展开情思。这种跳跃变换、空灵流转。浑化无迹的词笔与词思,确乎令人赞叹不已。

22

霜天晓角 梅

[宋]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

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

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

知人倚、画楼月。

分类标签: 描写梅花 宋词三百首 孤独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词以“梅”为题,写出了怅惘孤寂的幽愁。

上阕写景之胜,下阕写愁之绝。

起首二句先写天气转变之佳:傍晚,天晴了,风歇了 ,春寒料峭的威力,有所折损。用一“折”字,益见原来春寒之厉,现在春暖之和。紧接“晚晴风歇”,展示了一幅用淡墨素彩勾画的绝妙画面。脉脉,是含情的样子;“花疏”,点出梅花之开。以“脉脉”加诸“花疏天淡”之上,就使人感到不仅那脉脉含情的梅花,就连安详淡远天空也仿佛在向人致意呢。“天淡”是静态,接“云来去”成为动态 ,更见“晚晴风歇”之后 ,气清云闲之美。“花疏”与“天淡”相谐,既描写了“天”之“淡”,所以末一句“数枝雪”,又形象地勾画了“梅”之“ 疏”。如此精心点笔。生动景物立于眼前了“脉脉”二,也就不是泛泛而说了。显然,词人缀字的针线是十分细密的;而其妙处在天然浑成,能够运密入疏。

下阕“胜绝”是对上阕的概括。景物美极了,而“愁亦绝”。“绝”字重叠,就更突出了景物美人更愁这层意思。如果说原来春零抖峭,馀寒犹厉,景象的凄冷萧疏,与人物心情之暗淡愁苦是一致的话,那么,景物之极美 ,与人之极愁,情景就似乎很不相阔了。其实这种“不一致”,正是词人匠心独运之所在。“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 ”,以景色之优美,反衬人之孤寂,不一致中就有了一致,两个所指相反的“绝”字,在这里却表现了矛盾的统一。词中的主人到底为什么景愈美而愁愈甚呢?“ 此情谁共说”。无处诉说,这就衬出了悲愁的深度。结尾三句,又通过景物的映衬写出了人之情。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独;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至今未归。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鸿雁可以传书,则此情可以托其诉说者,也只有这两行低雁了。下片所写之景,有雁,有楼,有月,从时间上来说,比上片已经迟了;但是,从境界上来说,与上片淡淡的云,疏疏的梅,恰好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调和的画面,与画楼中之人以及其孤寂独处的心情正复融为一体,从而把怀人的感情形象化了。越是写得含蓄委婉,就越使人感到其感情的深沉和执着。以淡景写浓愁,以良宵反衬孤寂无侣的惆怅,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这种艺术手法是颇耐人寻味的。

23

[宋]

姜夔

《疏影·苔枝缀玉》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照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营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作品赏析

【注释】:

苔枝缀玉:范成大(即小序中提到的石湖)《梅谱》说他家乡的古梅“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

客里:白石是江西人,当时住苏州。

倚修竹: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里把梅花比作美人。

佩环月夜归来:杜甫吟昭君云,「环佩空归月夜魂。」

深宫旧事:《太平御览》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盈盈、金屋:《古诗十九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又《汉武故事》记武帝幼时对姑母说,“若得阿娇(武帝表妹)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玉龙、哀曲:玉龙是笛子名,哀曲指曲子《梅花落》。李白有诗云,「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4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作品赏析

【简析】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诗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绝句》里写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首《卜算子》,也是明写梅花,暗写怀抱。其特点是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下片首二句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后二句说他即使被碾的粉碎,其清香的品质也不会改变。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 ,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 ,破败不堪的“ 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 。“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驿外断桥、暮色、黄昏 ,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 。“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 ,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 万树寒无色 ,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 ,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 )。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 ,它也的确还有“ 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 :“词有淡远取神 ,只描取景物 ,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 。”(《蕙风词话》)就是说 ,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 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 情景双绘”。让读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这着实、妙!

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 ,它开得最早 。“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

春天 ,百花怒放 ,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 ,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这里,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 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 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 ,这是第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读者在此时已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 ,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

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 ”(卓人月《 词统 》)。而这“劲节”得以“ 想见”,正是由于此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此时,已将梅花人格化 。“ 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25

朝中措 梅

[宋] 陆游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

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

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作品赏析

起句“幽姿不入少年场”,其意略同词人《卜算子·咏梅》词中的“无意苦争春”。所以“不争”、“不入”的人,为洁身自好。幽姿者,美姿也。“幽”字有沉静淡泊意味,与歌舞喧闹的“少年场”相对。此句看起来是直接书写,其实是赋与兴相结合,是赞梅,也是自赏。以下三句,转为自怜自伤。“无语”二字是感慨当时自己的国事、身世都有不可说的地方。北方金、元厉兵秣马、虎视耽耽,而南宋朝廷,主和议者多,主战者少。一般权贵只知追名逐利,求田问舍。国事如此,夫复何言。从词人身世来说,虽然具体背景不知道,但显然未受重用。既肯定身为“幽姿”,理应洁身自好,清贫且有自己的操守,和世俗之人不同,做一个佳人高士,大部分都是这样。然而词人用事心切,耐不住寂寞,既不愿意和奸诈小人所苟同,但是僻处一隅词人又不免不了感伤一番,这种矛盾心情,词人也说不出口。故才会说“飘零身世”、“冷淡心肠”。

下片“江头月底”三句是写梅花风韵,也是词人自我写照。漫步于江边月下,梅花疏影横斜,清香四溢,是诗境,也是梦境。几句把梅花与词人清绝愁亦绝的况味传出。结尾两句,和前文相呼应,于是词人作自赏之语,冲破了前边凄凉感伤的情调,以“光荣的过去”排遣内心的矛盾。“东皇”意味着梅花虽然没有到开花的时节,然而蒙受着花神眷顾,于是花神让梅花先开放,早早的占用一年最初的芳香。

这篇词中,词人虽做出了一副自负自傲的姿态,然而正如李广罢官后过霸陵自称“故李将军”一样,词人的心情仍是悲凉的。全篇遣词造句,意趣十足,梅话与人难以分辨。

26

昭君怨 梅花

[宋]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作品赏析

【注释】:

郑域,字中卿。宋人张炎说 :“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物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 一看意思,全在结句。”以词贵在神似与形似之间,它只抓住腊梅的特点,稍加点染,重在传神写意,与张炎所提出的要求,大概相近,风格质朴无华,落笔似不经意,小中见大,弦外有音,堪称佳作。自从《诗经·摽有梅》以来,我国诗歌中咏梅之作就屡见不鲜,但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精粹雅逸,托意高远,如林逋的《梅花》诗,姜夔的咏梅词《暗香》、《疏影 》;一种是巧喻谲譬,思致刻露,如晁补之的《盐角儿》,以及郑域这首《昭君怨》。这后一种实际上受到宋诗议论化的影响,在诗歌的韵味上稍逊前者一筹。

杨慎说此词“兴比甚佳 ”,主要是指善用比喻。但它所用的不是明喻,而是隐喻,如同《文心雕龙·谐隐》所说:“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在宋人咏物词中,这是一种常用的手法。象林逋的咏草词《点绛唇 》、史达祖的咏春雨词《绮罗香》和咏燕词《双双燕 》,他们尽管写得细腻传神,但从头到尾,都未提到“草”字,“ 雨”字和“燕”字。这类词读起来颇似猜谜语,但谜底藏得很深,而所描写的景物却富有暗示性或形象性,既具体可感,又含蓄有味。此词起首二句也是采用同样的手法,它不正面点破“梅”字 ,而是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说它是花么,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后者表明它颜色洁白,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从语言结构来看,则是每句之内,自问自答,音节上自然舒展而略带顿挫,如“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 ——香异”,涵泳之中,别有一番情趣。

以“雪 ”“ 香 ”二字咏梅,始于南朝苏子卿的《梅花落》:“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后人咏梅,不离此二字。王安石《 梅花 》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似与苏诗辩论。陆游《梅花绝句 》云:“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丢了香字,只谈雪字。晁补之词《盐角儿》则抓住香雪二字,尽量发挥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至梅坡《雪梅》诗则认为各有所长:“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此词好似也参加这一辩论,但它又在香雪二字之前附加了一个条件,即开花时间,似乎是作者的独创。

上片三、四两句,写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态,较富有诗意。“竹外一枝斜”,语本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竹外一枝斜更好。”宋人正敏《遯斋闲览》评东坡此句云:“语虽平易,然颇得梅之幽独闲静之趣。”曹组《蓦山溪·梅 》词中也写过:“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但却把思路引到杜诗“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上来,离开了梅花。此词没有遇竹而忘梅,用典而不为典所囿,一气呵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它以疏竹为衬托,以梅花为主体,在猗猗绿竹的掩映之中,一树寒梅,疏影横斜,闲静幽独,胜境超然。而且以竹节的挺拔烘托梅花的品格,更能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形象。句末加上“野人家”一个短语,非但在音节上倩灵活脱,和谐优雅而且使整个画面有了支点,流露出不识人间烟火者的生活气息。词也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片。

下片具体描写野人家的环境。原来山野之中这户人家居处十分简朴,数间茅舍,围以疏篱。这境界与前面所写的一树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发:前者偏于虚,后者趋向实。它成了一种优美的恬静的境界,引人入胜,容易令人产生“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联想。而“冷落竹篱茅舍”之后,接着写“ 富贵玉堂琼榭 ”,意在说明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词人由山中之梅想到玉堂之梅,思路又拓开一层,然亦有所本。李邴《 汉宫春》咏梅词云:“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相比起来,李词以情韵佳,此词则以哲理胜。它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 。同一般的咏梅诗词相比,思想又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明代杨慎《词品 》云 :“中卿小词,清醒可喜,如《昭君怨 》云云,兴比甚佳。”这首以咏梅为题材的小词,采用了比兴手法,表现出了一种清醒可喜的逸情雅趣,颇有发人深思的地方。

27                                                         观梅有感

[元] 刘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28

[清]

郑燮

《山中雪后》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29

卜算子·咏梅

[现代]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作品赏析

【附】 陆游原词《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此词通过对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同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坚定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会实现的信心。

这首词借用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整首词所反映出来的意境却截然不同,故作者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词前小序说明这首词是逆向思维,反向立论。毛泽东是充分肯定陆游咏梅词的爱国主义主题的。“反其意”“主要是反忧伤、悲观之意为积极乐观、奋发有为的革命情怀;反寂寞、无出路之意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反孤芳自赏、个人奋斗之意为同春共乐、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高贵品质。”毛泽东曾在一封信中说:“近作咏梅词一首,是反修正主义的。”这说出了创作这首词的主观意图。

上阕四句描绘的是寒梅傲立风雪的挺拔形象。“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用人所共知的自然界节序更替现象,先为梅花描绘了一个既艰难又充满希望的环境,给人以希望和向往,启示人们以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现实,不要像陆游那样,局囿困窘于一时一地而不能自拔。开篇透露出的春讯,为下文咏赞梅花催春和报春设下伏笔,定下乐观、自倍的情感基调。“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两句咏赞梅花催春的英姿,描摹出一幅玉骨冰心的梅花挺立于严寒中坚忍不拔地迎风斗雪的伟大形象。“已是悬崖百丈冰”,足见隆冬之深,严寒之冽。梅花的如此处境,较之陆词中那春天“黄昏”,“风和雨”中的“驿外断桥边”,不知要严酷多少倍,而毛泽东词中梅花昂首“悬崖”,傲视“百丈冰”之坚强、无畏、风流,使陆词中那叹“无主”“独自愁”的形象显得脆弱、可怜、颓丧。二者的不同风骨不言而喻。

下阕赞美梅花大公无私、谦逊自处的崇高精神境界。“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两句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梅花虽然冲寒绽放、俏丽无比,但她不是为了与百花争艳,争占人间春色,而只是一个报春的使者,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精神和谦逊自处的风格。这和陆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所体现的与世无争而又怨愤牢骚的“梅花”形成鲜明对比。结尾“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两句显示出梅花的意愿是满足于担任一个报春的前驱者。当春暖花开、万紫干红、百花争艳之时,梅花却隐身掩映在百花丛中,展露出安详而又欣慰的微笑。这笑是藐视困难的笑,是苦尽甘来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是功成身退、谦逊宽容、光明磊落的笑,展现的是梅花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崇高精神境界和高风亮节的内在美。这又是对陆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那种孤傲清高遗世独立的反其意而用之。

这首咏物词是运用逆向思维写作的典范。词前序中说的“反其意”是读者进入这首咏梅词艺术境界的极佳通道。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是以梅自况,表示要坚持爱国情操,至死不向恶势力屈服。陆游词中的“梅”是一个孤独的爱国者形象,而毛泽东词中的“梅”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她是一个人,更代表了先进的无产阶级群体。陆游词中的“梅”生长在“驿外断桥边”,在凄风苦雨中支撑,而毛泽东词中的“梅”与飞雪为伍,在“悬崖百丈冰”时,傲霜斗雪成长。陆游词中的“梅”寂寞无主地开放,在黄昏中独自发愁,颓唐哀伤,而毛泽东词中的“梅”在春天即将到来时绽放,自豪,乐观。陆游词中的“梅”“无意苦争春”,与世无争,明哲保身,而毛泽东词中的“梅”“只把春来报”,要把春光迎到人间,无私奉献。陆游词中的“梅”“一任群芳妒”孤芳自赏,无可奈何,而毛泽东词中的“梅”在山花烂漫的花丛中欢笑,永远与百花在一起。陆游词中的“梅”最终结局是“零落成泥碾作尘”,被人遗忘,而毛泽东词中的“梅”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在春天里得到永生。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诗词中比、兴手法用得最好的一首。作者将梅花的自然美与人的德善美有机地融为一,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词中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对仗、顶针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写出了梅花富于挑战性的个性和谦逊无私的高风亮节,较完美地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

30

[

忆梅

[唐]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象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吗?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五言绝句,贵天然浑成,一意贯串,忌刻意雕镂,枝蔓曲折。这首《忆梅》,“意极曲折”(纪昀评语),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才能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31

[唐]

李商隐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32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唐]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作品赏析

裴迪,关中(今陕西省)人,早年隐居终南山,与王维交谊很深,晚年入蜀作幕僚,与杜甫频有唱和。蜀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诗作答。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二句赞美裴迪咏早梅诗:你在蜀州东亭看到梅花凌冬盛开,诗兴勃发,写出了如此动人的诗篇,倒象当年何逊在扬州咏梅那般高雅。何逊是杜甫所服膺的南朝梁代的诗人,杜甫《解闷十二首》之七,有“颇学阴(铿)何(逊)苦用心”的诗句,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是表示对裴迪和他来诗的推崇。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二句上承“动诗兴”,说在这样的时候,单是看到飞雪就会想起故人,思念不已,何况你去东亭送客,更何况又遭遇到那恼人的梅花,要你不想起我,不思念我,那怎么可能?这样遥领故人对自己的相忆,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谢忱和心心相印的情谊。“此时”,即肃宗上元元年末、二年初,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裴杜二人又都来蜀中万里作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忆之情,弥足珍重。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渴望与亲人团聚。大概裴诗有叹惜不能折梅相赠之意吧,诗人说:幸而你未折梅寄来勾起我岁暮的伤感,要不然,我面对折梅一定会乡愁撩乱、感慨万千的。诗人庆幸未蒙以梅相寄,恳切地告诉友人,不要以此而感到不安和抱歉。在我草堂门前的浣花溪上,也有一株梅树呢。“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这一树梅花啊,目前也在渐渐地开放,好象朝朝暮暮催人老去,催得我早已白发满头了。倘蒙您再把那里的梅花寄来,让它们一起来折磨我,我可怎么承受得了!催人白头的不是梅,而是愁老去之愁,失意之愁,思乡之愁,忆友之愁,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千愁百感,攒聚一身,此头安得不白?与梅花梅树又有什么相干!可怜这“江边一树”,也实在晦气,自家无端挨骂不算,还牵连得百里之外的东亭梅花,也被宣布为不受欢迎者。

本诗通篇都以早梅伤愁立意,前两联就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构思重点在于抒情,不在咏物,但此诗历来被推为咏梅诗的上品,明代王世贞更有“古今咏梅第一”的说法(见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卷九引)。原来,诗歌大抵以写情为第一要义,咏物诗也须物中见情,而且越真挚越深切越好,王世贞立论的出发点,应该也是一个“情”字。这首诗感情深挚,语言浅白,始终出以谈话的口吻,推心置腹,荡气回肠,“直而实曲,朴而实秀”(清人黄生语),在杜诗七律中,别具一种风格。

(赵庆培)

此公往蜀州时,朱氏编在上元元年冬。《唐书》:蜀州唐安郡,属剑南道,垂拱二年,析益州置。黄鹤曰:《九域志》:蜀州东至成都才百里,宜公与裴频有和寄。陈阴铿诗:“梁花画早梅。”

东阁官梅动诗兴①,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②。幸不折来伤岁暮③,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④,朝夕催人自白头⑤。

(上四答裴诗意,下四对时感怀。裴有早梅之咏,故以何逊梅诗相比。相忆句,和诗题忆寄。送客句,和诗题送客。玩第三联语气,必裴诗有不及折赠之句,故答云幸不折来,免伤岁暮。若使一看,益动乡愁矣。既而又自叹曰:此间江梅渐发,亦觉催人头自。盖当衰老之年,触处皆足伤情也。)

①东阁,指东亭。官梅,官种之梅,犹言官柳。胡震亨曰:何逊墓志:“东阁一开,竞收杨马。”杜甫东阁本此。志载《墨庄漫录》。②陆凯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此曰逢春,是照早梅,梁简文帝诗:“逢春始发花。”③晋杂曲:“折梅寄江北。”④何逊诗:“江边云雾起。”陈苏子卿诗:“中庭一树梅,寒多蕊未开。”杨慎云:梅花放皆下垂,故云垂垂。吴防《雪梅赋》:“带冷雪之垂垂。”⑤梅开岁暮,似催白头。黄生曰:此诗直而实曲,朴而实秀,其暗映早梅,婉折如意,往复尽情,笔力横绝千古。两自字,有自己、自然之别。杨德周曰:“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必如此,方不堕咏物劫。王元美以为古今咏梅第一。

朱鹤龄曰:何逊《扬州早梅》诗云:“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驱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逊时为广陵王记室,首云免园,则以梁孝王园比之也。却月观、凌凤台,应是园中台观名。《南史》:徐湛之出为南兖州刺史,更起风亭、月观、吹台、琴室。逊,梁人,在徐湛之后。

钱谦益曰:逊本传:天监中,迁中尉,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记室。王爱文学之士,日与游宴。建安王者,南平元襄王伟初封也。天监六年,迁使持节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方军将军、扬州剌史。七年,以疾表解州。则逊为建安王记室,正在扬州,故云“何逊在扬州”也。考《寰宇记》,凤亭、月观、吹台、琴室,并在宫城东角池侧,当即逊诗所咏耳。伪苏注云:何逊为扬州法曹,咏廨舍梅花。《一统志》亦载之。本传无为法曹事,但有《早梅》诗,见《艺文类聚》及《初学记》。今本《何记室集》作《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乃后人未辨苏注之伪,遂取为题耳。

张希良曰:何逊《早梅》诗:“枝横却月观,影动凌风台。”月观、风台在建业,不在广陵。《寰宇记》所载分明。沈约《郊居赋》“风台承翼,

月榭重楣”,当亦指此。若徐湛之所建之风亭、月观、吹台、琴室,自在广陵,不当认为一处。考广陵之名扬州自隋始,逊为建安王记室参军,本在建业之扬州。阎若璩曰:今之扬州,在东汉为广陵郡,属徐州,两晋犹然。隋开皇九年,方于此置扬州总管府,故炀帝《泛龙舟》曲云:“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前此扬州俱治建业,今江宁府是也。晋刘牧之谓扬州根本所系,不可假人,皆指建业言耳。

33

杂诗三首

[唐] 王维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作品赏析

《杂诗三首 》,是王维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所作的一组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的五言绝句 。第一首:“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描写闺人怀远以及盼望音书的心情。第三首:“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写思妇给丈夫回信中的话。这里所选的第二首,则是游子思念家人 ,向故乡来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三首诗之间有一定的意蕴联系。它们都用口头语,写出一种缠绵深婉之情,或直抒胸臆,或托物寄怀,都不事雕琢。正如宋人刘辰翁王孟诗评》说 :“三首皆淡中含情。”

这首诗通篇运用借问法,以第一人称叙写。四句都是游子向故乡来人的询问之辞。游子离家日久,不免思家怀内。遇到故乡来人,迫不及待地打听家中情事。他关心的事情一定很多,其中最关心的显然是他的妻子。但他偏偏不直接问妻子的情况,也不问其他重大的事,却问起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似乎不可思议。细细品味,这一问,确如前人所说,问得 “淡绝妙绝 ”。窗前着一“绮”字,则窗中之人,必是游子魂牵梦绕的佳人爱妻 。清黄叔灿《唐诗笺评》说 :“'绮窗前’三字,含情无限。”体味精妙。而这株亭亭玉立于绮窗前的“寒梅 ”,更耐人寻味。它或许是爱妻亲手栽植,或许倾听过他们夫妻二人的山盟海誓,总之,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或象征。因此,游子对它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特别的感情。他不直接说思念故乡、亲人,而对寒梅开花没有这一微小的却又牵动着他情怀的事物表示关切,而把对故乡和妻子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眷恋,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

王维深谙五言绝句篇幅短小,宜于以小见大、以少总多的艺术特点 ,将抒情主人公交集的百感一一芟除,只留下一点情怀,将他灵视中所映现出的故乡种种景物意象尽量删减,只留下窗前那一树梅花,正是在这净化得无法再净化的情思和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无限情味,引人生出无穷遐想。清人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诗 :“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说得颇中肯。

罗宗强先生在论述盛唐诗人善于将情思和境界高度净化时,将王维这首诗与初唐诗人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诗作了比较。两诗的题材内容十分类似。王绩诗写得质朴自然,感情也真挚动人,但诗中写自己遇到故乡来人询问故乡情事,一连问了子侄、栽树、建茅斋、植竹、种桷、水渠、石苔、果园、林花等一系列问题 ,“他把见到故乡人那种什么都想了解的心情和盘托出 ,没有经过删汰,没有加以净化。因此,这许多问,也就没有王维的一问所给人的印象深。”通过这一比较,足以显示出“王维是一位在意境创造中追求情思与景物的净化的高手”(罗宗强《唐诗小史》)。

34

[宋]

苏轼

《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么 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作品赏析

【注释】:

【注释】

①瘴雾: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②倒挂绿毛:似鹦鹉而小的珍禽。

③幺风:鸟名,即桐花凤。

④涴:沾污。

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评解】

此词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

词中所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

【集评】

杨慎《词品》: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冷斋夜话》谓东坡在惠州作《梅花》时,时侍儿

名朝云者,新亡,“其寓意为朝云作也”。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妄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 、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 ,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 、神仙般的风致 。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 ,引起了海仙的羡爱 ,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 )。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 ),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 ”,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 :“体物稍真 ,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 ,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 ,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高超的艺术技巧。

35

[宋]

苏轼

《定风波 红梅》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这首词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 。全词托物咏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清旷灵隽,含蓄蕴籍,堪称咏物词中之佳作。

词开篇便出以拟人手法 ,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 。“好睡慵开莫厌迟 ”,“慵开”指花,“好睡”拟人,“莫厌迟”,绾合花与人而情意宛转。此句既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梅花的玉洁冰清、不流时俗,又暗示了梅花的孤寂、艰难处境,赋予红梅以生命和情感。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 ,尚馀孤瘦雪霜姿。”这三句是“词眼 ”,绘形绘神,正面画出红梅的美姿丰神。“小红桃杏色”,说她色如桃杏,鲜艳娇丽,切红梅的一个“红”字 。“孤瘦雪霜姿 ”,说她斗雪凌霜,归结到梅花孤傲瘦劲的本性 。“偶作”一词上下关连 ,天生妙语。不说红梅天生红色 ,却说美人因“自怜冰脸不时宜 ”,才“偶作”红色以趋时风。但以下之意立转,虽偶露红妆,光采照人,却仍保留雪霜之姿质,依然还她“冰脸”本色。形神兼备,尤贵于神,这才是真正的“梅格”!

过片三句续对红梅作渲染,笔转而意仍承 。“休把闲心随物态 ”,承“尚余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晕沁瑶肌 ”,承“偶作小红桃杏色”。“闲心”、“瑶肌”,仍以美人喻花,言心性本是闲淡雅致,不应随世态而转移;肌肤本是洁白如玉,何以酒晕生红?“休把”二字一责 ,“何事”二字一诘,其辞若有憾焉,其意仍为红梅作回护 。“物态”,指桃杏娇柔媚人的春态。

红梅本具雪霜之质,不随俗作态媚人,虽呈红色,形类桃杏,乃是如美人不胜酒力所致,未曾堕其孤洁之本性。石氏《红梅》诗云“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其意昭然。这里是词体 ,故笔意婉转,不象做诗那样明白说出罢了 。下面“ 诗老不知梅格在 ”,补笔点明,一纵一收,回到本意。红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岂在于青枝绿叶之有无哉!这正是东坡咏红梅之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处,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红梅》诗的真谛所在。

此词着意刻绘的红梅,与词人另一首词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缥缈孤鸿一样,是苏轼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花格、人格的契合,造就了作品超绝尘俗、冰清玉洁的词格。

此词的突出特点是融状物、抒情、议论于一炉,并通过意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词中红梅的独特风流标格,正是词人超尘拔俗的人品的绝妙写照。

36

[宋]

苏轼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作品赏析

【注释】:

本词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的第四年即熙宁七年(1074)初春,是作者与时任杭州知州的杨元素相唱和的作品。词中通过咏梅、赏梅来记录词人与杨氏共事期间的一段美好生活和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上片写寒雀喧枝,以热闹的气氛来渲染早梅所显示的姿态、风韵。岁暮风寒,百花尚无消息,只有梅花缀树,葳蕤如玉。在冰雪中熬了一冬的寒雀,值此梅花盛开之际,既知大地即将回春,自有无限喜悦之意。开头两句“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生动地描绘了寒雀对于物候变化的敏感。它们翔集在梅花周围,瞅准空档,便争相飞上枝头,好象要细细观赏花朵似的 。寒梅着花,原是冷寂的,故前人咏梅,总喜欢赋予梅花一种孤独冷艳的性格 ,本词则不然。

作者先从向往春天气息的寒雀写起,由欢蹦乱飞的寒雀引出梅花,有了鸟语花香的意味,而梅花的性格也随之显得热乎起来。顾随先生自云早年极喜杨诚斋的绝句 :“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话晚晴。特地作团喧杀我,忽然惊散寂无声。”但读了苏轼此词以后,看法有了变化。他说 :“持以与此《南乡子》开端二语相比 ,苦水(按顾随自号苦水)不嫌他杨诗无神,却只嫌他杨诗无品。”“'满’字、'看’字,颊上三毫,一何其清幽高寒,一何其湛妙圆寂耶?”“一首《南乡子》,高处、妙处,只此开端二语。”(《顾随文集·东坡词说》)顾随深赏极爱开端二语 ,自是不差,而从“满”、“看”两字悟出“清幽高寒”及“圆寂”之说,似有未谛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进一步从寒雀、早梅逗引出赏梅之人,而逗引的妙趣也不可轻轻放过 。客来花下,寒雀自当惊飞,此原无足怪 ,妙在雀亦多情,迷花恋枝,不忍离去,竟至客来花下,尚未觉察,直至客人坐定酌酒,方始觉之 ,而惊飞之际,才不慎踏散芳英,则雀之爱花、迷花、惜花已尽此三句之中,故花之美艳绝伦及客之为花所陶醉俱不待繁言而明。再说,散落之芳英,不偏不倚,恰恰落在酒杯之中,由此赏梅之人平添无穷雅兴,是则雀亦颇可人意。可见雀之于梅,在此词中实有相得益彰之妙。

下片写高人雅士在梅园举行的文酒之宴,借以衬托出梅花的风流高格 。“痛饮又能诗”的主语是风流太守杨元素及其宾客僚佐。杨元素才调不凡,门下自无俗客。诗、酒二事,此中人原是人人来得,不过这次有梅花助兴,饮兴、诗情便不同于往常 。“痛饮”即开怀畅饮。俗语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 ”,高人雅士喜以梅花为知己,“痛饮”固当,“能诗”极易误会是能够写诗 。其实 ,“能”字与“痛”字对举成文,乃逞能之意 。“能诗”又不限于其字面意义为善于写诗 ,这里暗用刘禹锡白居易诗句“ 苏州刺史例能诗 ”(时白任苏州刺史),以称美杨元素的文采风流。

作者又有《诉衷情·送述古迓元素》词云 :“钱塘风景古今奇,太守例能诗”,也是此意。“坐客无毡醉不知”,又用杜甫郑虔诗“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语 。“醉不知”的主语是宴会的主人杨元素。坐客无毡则寒,如今饮兴正酣,故不复知。此句意不在写坐客之寒,而是写主人之醉。主人既醉,则宾客之醉亦可见 。观主客的高情逸致 ,梅花的高格也不难想知了。“花谢酒阑春到也”,非指一次宴集时间如许之长,而是指自梅花开后,此等聚会,殆无虚日。歇拍二韵,“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重新归结到梅,但寒柯玉蕤,已为满枝青梅所取代。咏梅花而兼及梅子,又不直说梅子而说“一点微酸 ”,诉之味觉形象,更为清新可人 。下片从高人雅士为之留连忘返 、逸兴遄飞,托写出梅的姿态、神韵。

此词既不句句粘住在梅花上,也未尝有一笔不写梅花,可谓不即不离,妙合无垠。词中未正面描写梅花的姿态、神韵与品格,而采用了侧面烘托的办法来加以表现,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

37

[宋]

赵令畤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作品赏析

【注释】:

此为咏梅之作。作者与苏东坡过从甚密,东坡为爱其才,曾荐其于朝。东坡因政争遭贬谪时,作者亦受牵累。此词显然是借梅花以寓性情,并非徒然咏物之作。

词之首句起笔不凡,以拟人手法写春风似乎可以用她那灵巧的“手 ”,启开冰封雪盖的万物,而且最“先”使梅花吐出了嫩蕊!“拭手 ”而先,仿佛是春风对梅花特别钟情。句法峭劲,旋折有力。次句即绘出梅花的丰采 :资色美丽(頩),冷韵幽香,相伴着它的是明沙净水 。这句七个字,“頩姿冷艳”写梅花本身 :“明沙水”显示出一片冰清素洁、纤尘不染的环境。彼此映衬,更给人以丰姿俊逸、神采奕奕的感觉。这里词人赋予梅花明沙净水的环境,有着深刻的寓意。

三四两句 ,点出梅花的风骨 、品格“不受众芳知”,言梅,态度不卑不亢,从容而自矜。“端须月与期 ”,词情突然扬起 ,说只有月亮才配与梅花作伴。前句抑,后句扬,抑扬之间,把梅花格调的高绝,推上顶峰。

下片层层推进地刻画梅花的风神。前两句与后两句看似梅花与人分而言之 ,其实与人仍是刻绘梅花。“清香闲自远 ”,梅花的香是“清香”,清幽而淡远;“ 先向钗头见 ”,女人们把梅花连同钗饰插在头上。这里又用了一个“先”定 ,再现出她与众芳的不同。“雪后燕瑶池 ”,想象瑰丽而神奇 ,极富艺术魅力。瑶池,相传为西王母居住的仙境。“人间第一枝”,可以理解为即使在天堂仙境,也有人间花魁—梅花,也可理解为梅花超凡脱俗,冰肌玉骨,艳绝群芳,如同那瑶池仙子一般清丽、孤高。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手法上颇具匠心,极具深沉流美、委婉曲折之妙。全词融情于景,托物抒怀,通过塑造梅花冷艳幽姿、清香惹人。孤高冷傲的风流标格,寄寓了词人的襟怀和性情,读来回味无穷,一唱三叹。

38

[宋]

晁补之

《盐角儿 亳社观梅》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

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作品赏析

【注释】

①毫社:指毫州的祠庙。此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作者从齐州知州贬为毫州通判。

②直饶:即使。

【评解】

上片写梅花色香,用重句而略更数字,两联似对非对,遣词灵动。下片以山桃作比,更托出梅花高洁标格。词人亦寄托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

【集评】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晁无咎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所为诗余,无子瞻之高华,而沉咽则过之。

张尔田《忍寒词序》:学东坡者,必自无咎始,再降则为叶石林,此北宋正轨也。

《宋史·文苑传》: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意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

【注释】

盐角儿:词牌名。

亳(bó)社:指亳州(今安徽亳县)祭祀土地神的社庙。

花中奇绝:花中奇物而绝无仅有。

骨中香彻:梅花的香气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

堪羞损、山桃如血:可以使那红得似血的山桃花羞惭而减损自己的容颜。堪,可以,能够。

直饶更、疏疏淡淡:即使枝叶花朵再疏淡。从然,即使。

终有一般情别:终究另有一种情致(非其他媚俗之花可比)。

【古诗今译】

花开的时候象雪,凋谢的时候仍然像雪,在百花之中的确是绝无仅有。散发出来的清香不在花蕊,也不在花萼,而是从骨子里飘荡出来的,清香透彻。

占尽了从小溪吹来的轻风,留住了小溪中的明月,使那红得似血的山桃花也羞惭得减损了自己的容颜。即使仍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终究另有一种非其他媚俗之花可与之相比的情致。

【赏析】

晁补之(1053—1110年),字无咎,自号归来子,北宋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著名文学家。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诗文都很出名。

这首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作者从齐州知州贬为毫州通判之际,是一首咏物之作。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色、香、形的描写,赞美梅花的骨中香彻与别有情致。

上阙:写梅花如雪的颜色与透骨的清香。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三句集中笔墨,用重复叠句而略更数字的方法极写梅花颜色的奇绝。突出了梅花颜色的与众不同。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透彻”三句与前三句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梅花与众不同的另一个方面——香,告诉人们,梅花的清香不是从花蕊散发出来的,也不是从花萼散发出来的,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突出描写了梅花的香彻透骨的特点。与“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联系起来看,上下两联似对非对,遣词灵动,看似无意,实则工于运笔。

下阙:以山桃作比衬,刻画梅花神韵和品格。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山桃花衬托梅花非凡的神韵。梅花非但独占了小溪的轻风和明月,还将那鲜艳无比的红红的山桃花羞怯惭愧得减损了几分颜色,可见梅花的气质和神韵的超凡脱俗。

“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写梅花的另一大特点,纵然枝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最终还是别有一番媚俗之花所不能与之媲美的超凡情致,枝疏有疏落横斜篱落之韵,香淡有清香淡雅之美,这便是梅花高洁的品格。

在这首咏梅词中,词人写的是梅花的非凡的神韵和高洁的品格,实际也是自己所向往的人格的写照,词人在梅花的高洁的品格中寄托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

39

[宋]

周邦彦

《三部乐·浮玉飞琼》

浮玉飞琼,向邃馆静轩,倍增清绝。夜窗垂练,何用交光明月。近闻道、官阁多梅,趁暗香未远,冻蕊初发。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

回文近传锦字,道为君瘦损,是人都说。祅知染红著手,胶梳黏发。转思量、镇长堕睫。都只为、情深意切。欲报消息,无一句、堪愈愁结。

40

[宋]

孔矩

《鹧鸪天·却月凌风度雪清》

却月凌风度雪清。何郎高咏照花明。

一枝弄碧传幽信,半额涂黄拾晚荣。

春思淡,暗香轻。江南雨冷若为情。

犹胜远隔潇湘水,忽到窗前梦不成。

41

[宋]

晁冲之

《汉宫春 梅》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41

[宋]

晁冲之

《汉宫春 梅》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

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

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

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

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42

[宋]

曹组

《蓦山溪·洗妆真态》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43

[宋]

赵鼎

《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一朵江梅春带雪。玉软云娇,姑射肌肤洁。照影凌波微步怯。暗香浮动黄昏月。

谩道广平心似铁。词赋风流,不尽愁千结。望断江南音信绝。陇头行客空情切。

44

[宋]

洪皓

《江梅引/江城梅花引 忆江梅》

天涯除馆忆江梅。几枝开。使南来。还带馀杭、春信到燕台。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诉谁。空恁遐想笑摘蕊。断回肠,思故里。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乱插繁花须异日,待孤讽,怕东风,一夜吹。

作品赏析

【注释】:

傲霜雪、报春信的梅花,曾经为多少骚人墨客所反复吟咏。然洪皓江梅引》的一唱三叹,又以其独特情韵,另显出其清新特点。

词人于南宋政权建立之初的建炎三年(1129)被任为“通问使”作为南宋使者出使到侵占中原的金朝,到金朝后被扣留十余年。在那里,词人经历了砍头的威胁、富贵的引诱、流徙的折磨,始终坚贞不屈,并寻找机会向南宋递送“复故疆,报世仇”情报,其品行有如挺立在北国风雪中的红梅。由于南宋爱国将领与广大军民的英勇抗金,金朝改变其军事攻掠政策而取诱降手段,这与南宋统治集团占主流的投降心理一拍即合。于是抗金的力量受到排斥,抗金志士或死或贬。1142 年“和议”告成,宋高宗对金称臣,岁贡银绢,明确表示放弃淮水以北地区;金朝同意送回宋徽宗棺木和高宗母韦后。该年夏至,洪皓听歌者唱《江梅引 》有“念此情,家万里”之句(词序),又闻南宋派遣迎护韦后等的使者将至,不禁百感交集,于是词人连夜和作了四首。该调也称《江城梅花引 》,调名本李白“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诗句。洪词前三首又分别取其首句末三字为题 ,即《忆江梅》、《访寒梅》、《怜落梅》,第四首缺题名,依列当作《雪欺梅》。

上面为洪回首词中的第一首,表达词人对南方及爱国力量的深切怀念与关注。上片大意是说:被金人扣留在北方天涯海角的羁臣,正无限深情地向往着江南的梅花,遥问它现在有几枝花儿怒放?听说南方将有使者前来,多么盼望他们能把江南象征春天信息的梅花捎到北国来啊。也许准备用它安慰远方之人;可是间隔千山万水,即使花儿捎到想必也要零落,满腔衷情还能向谁诉说!唐代柳宗元《早梅》诗 :“欲为万里赠 ,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柳诗中寄寓改革家被打击的怨愤。此处借用其句表示对山河破碎、忠良遭弃的悲慨。

作者长期希望与想象着有一天能南归故国,投身抗金事业。可是面对严酷的现实,词人不禁忧心忡忡。

金朝对北方疆土的占领已得到南宋王朝确认,而且南宋当局正疯狂迫害力主抗金的忠臣义士,使恢复之功隳于一旦,这样的时局下自己耿耿孤忠又怎能如愿以偿?下片大意是说:徒然憧憬着家里的佳人笑摘梅花的欢乐情景 ,思念故乡而不能回去,真是肝肠寸断。

聊且抚着绿绮琴弹一曲《梅花三弄 》,仿佛神魂飞向遥远有的南方。突然耳边传来胡笳声,才醒悟到自己正处在金朝监禁之下,触动满腔哀怨,泪水沾湿衣襟。

插满梅花的那一天只能期待于将来了,打算独自吟诗讽诵,只怕夜风吹,花枝飘零,理想成为泡影。本词自序中说过,四首中“各有一'笑’字,聊以自宽”,“卒押'吹’字,非风即笛 ,不可易也”(每首最后都押“吹”字韵,一定是风吹或笛吹 )。这些反映他于沉重悲哀中保持一点乐观精神,对时代风暴的强烈感受与情不自已的壮怀激烈。“笑 ”、“吹”两字,堪称句眼,交相辉映,交织着特殊的环境中典型性格的矛盾冲突。杜甫《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安得健步移远梅,乱插繁花向晴昊。”苏轼《梅花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下片词中化用杜、苏诗意,于琴音歌声中展现了一派柔和美好的风光,曲终之时又回荡着无限悲壮余响。

本词巧妙地运用大量有关梅花的成语和典故,既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又富有时代新意,意境绵邈而形象优美,跌宕多姿。从本词的自词来看,作者是有意识“多用古人诗赋 ”,并因“此方无梅花,士人罕有知梅事者”,故自注出处。前三首自注现保存在洪迈《容斋五笔》中。按这种表现手法,或许与其创作环境有关。幽恨填膺,倾吐为快;而由于身处形势未敢明言。因此词人借前人杯酒以浇胸中垒块 ,寄豪情于婉约,却产生了特殊的艺术魅力。《容斋五笔》说它:“每首有一“笑”字,北人谓之《四笑江梅引》,争传写焉。”在当时是起了传播爱国思想作用的。

45

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

[宋] 李弥逊

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待得春来也,香销减,态凝伫。百花休谩妒。

陌上风光浓处。繁杏枝头春聚。艳态最娇娆,堪比并,东邻女。红梅何足数。

陌上风光浓处。日暖山樱红露。结子点朱唇,花谢后,君看取。流莺偏嘱付。

陌上风光浓处。忘却桃源归路。洞口水流迟,香风动,红无数。吹愁何处去。

陌上风光浓处。最是海棠风措。翠袖衬轻红,盈盈泪,怨春去。黄昏微带雨。

陌上风光浓处。自有花王为主。富艳压群芳,蜂蝶戏,燕莺语。东君都付与。

陌上风光浓处。红药一番经雨。把酒绕芳丛,花解语。劝春住。莫教容易去。

作品赏析

【注释】

①凝伫:形容寒梅庄重挺立。

②漫:随意。

【评解】

严冬腊月,乡间小路上一枝寒梅初绽,为人间带来春讯。

然而当春回大地、百花竞艳时,她却香消态凝,端庄自重。词人劝百花休漫妒之语,

包含着对凌寒开放的早梅的无限赞赏。

46

[宋]

杨无咎

《柳梢青·茅舍疏篱》

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

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

宁宁伫立移时。判瘦损、无妨为伊。

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

作品赏析

【注释】

①宁宁:宁静之意。又作亭亭。 移时:谓少顷。

【评解】

这首咏画词,梅花与人融为一体。既写梅花的精神,也表现了诗人的情操。意境幽

美,用语工妙,含蓄蕴藉,构思新颖,耐人寻味。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画梅始于五代,皆著色而俪以禽鸟。

至逃禅翁,始以水墨作花,遂雅逸出群,世称江西墨梅,至今片纸兼金,为画苑秘

宝。遗词一卷,选家多未登录。其绵丽工炼,则颇似梦窗。

47

[宋]

陆游

《朝中措·怕歌愁舞懒逢迎》

怕歌愁舞懒逢迎。妆晚托春酲。

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

关心近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

杏馆花阴恨浅,画堂银烛嫌明。

作品赏析

【注释】

①春酲:春日病酒。酲:病酒,谓经宿饮酒,故曰酲。

【评解】

陆游在蜀期间,曾写作《朝中措》咏梅词三首,此为其中之一。词人以拟人化手法,

抒写梅花因不喜歌舞逢迎,而被视为“无情”。下片写近日啼红剪绿,百花竞艳,莺歌

燕舞,春满人间。全词清雅含蓄,委婉多情。亦梅亦人,寄喻殊深。

48

[宋]

陆游

《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遣恨泪痕里。

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

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

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

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宣华,故蜀苑名。

作品赏析

【注释】

①点酥:喻美目。

②宣华:蜀王旧苑。

③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评解】

这首词,作者借官梅的“凝愁忆旧”,抒写自己对成都蜀王旧苑的凭吊。上片从旧

苑梅花而引起怀古之情。下片因梅而忆人。“折幽香、谁与寄千里”,表现了诗人“别

有凄凉意”。全词凄恻哀婉,幽雅含蓄。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词为成都蜀王旧苑而作。中有古梅二百余本。不言

过客之凭吊兴亡,而凝愁忆旧,托诸宫梅,词境便觉灵秀。下阕因梅花而忆远人,与本

题怀古,全不相属。故转头处用“别有凄凉意”之句以申明之,以下即畅发己意矣。蜀

王故苑,放翁入蜀时,老木颓垣,尚存残状。余于光绪间入蜀,过成都城外昭觉寺,即

词中宣华苑故址,摩诃之池,迎仙之观,及古梅百本,遗迹全消,所余者惟柱础轮困,

散卧于茂林芳草间。词中所谓凭吊朱门斜日,又隔悠悠千载矣。蜀中燕王故宫,海棠极

盛,为成都第一。放翁犹及见之,赋《柳梢青》一首,不及此词之佳。

49

[宋]

张孝祥

《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

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

只疑幽梦在清都。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作品赏析

【注释】

①藉草:以草荐地而坐。

②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③擫:用手按捺。

④昭华:即玉管。

⑤古调:指笛曲《梅花落》。

⑥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评解】

此词借赏梅抒写爱国情怀。上片写月夜对酒赏梅,是实景。下片写忽听《梅花落》,

不禁梦绕清都,是虚景。张孝祥词以雄奇奔放称,风格近苏轼。但此词却清幽含蓄,虽

婉约名家亦不能过;而寄意收复中原,情真调高。

50

[宋]

张孝祥

《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

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作品赏析

【注释】

①月底:月下。

②些儿:一点儿。

【评解】

素雪、明月、幽梅,三者具,则光景清艳。惟三者难以一时兼备,故今岁与去岁相

较,不能无憾。此词即景抒怀,貌似冲淡,却蕴含无限今昔之感。前人谓张孝祥词有

“潇散出尘之姿,自在如神之笔”,诚然。

51

柳梢青 过何郎石见早梅

[宋] 赵长卿

云暗天低。枫林凋翠,寒雁声悲。

茅店儿前,竹篱笆后,初见横枝。

盈盈粉面香肌。记月榭、当年见伊。

有恨难传,无肠可断,立马多时。

作品赏析

【注释】

①何郎石:何郎即梁代诗人何逊,其《咏早梅》诗极有名:石在何处不详。

【评解】

这首词借咏梅而抒怀旧之情。天气渐冷,枫林凋翠,寒雁声悲。而茅店外,竹篱边,

出现了梅花的倩影。上片写“初见横枝”的情景。下片所咏,似花似人,亦花亦人,朦

胧得妙。“无肠可断”句,命意颖秀,言久已肠断,今则无可复断矣。续以“立马多时”,

更见踟蹰怅惘,难以言宣。

52

[宋]

赵长卿

《阮郎归 客中见梅》

年年为客遍天涯。梦迟归路赊。

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

肠未断,鬓先华。新来瘦转加。

角声吹彻小梅花。夜长人忆家。

作品赏析

【注释】:

赵长卿这首《阮郎归 》,题为客中见梅。词的意蕴是以梅花象征客子,词的主旨在题目藏而不露。“年年为客遍天涯 。”年年为客,极写飘泊时间之漫长。遍天涯,道尽飘泊空间之辽远。作者开篇径言与家乡的隔绝,真实地道出心灵上所担荷的羁愁之深重。“梦迟归路赊 ”。还家的好梦,总是姗姗来迟,使客子梦中还家暂消思愁的机会都没有 。现实冷峻,摆在面前:归路迢递,归不得也。首句述离家之久之遥,已使读者深为之伤感 ,次句又言客子归家之情,即在梦中亦不可伸更使读者倍感心中的郁闷不可发泄。

短短两句,便可动人之心,作者感情之真挚,笔力之深厚,可窥一斑。显然,客子这一夜,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无端星月浸窗纱 。一枝寒影斜。”榻上辗转,忽尔见到那浸透了月光的窗纱上,映现出一枝梅花横斜的姿影。月光溶溶,柔和似水,星光点点,闪铄其间,愈发衬托出梅枝清峻 。“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 。”一笔便写出梅花“清绝,十分绝,孤标难细说”(长卿《霜天晓角·咏梅》)的神理。妙笔也。“肠未断,鬓先华。”换头遥挽起笔,不写梅花,转来写人。年年天涯,梦迟路赊,纵未愁断,也已是早生了白发。人自然是:“新来瘦转加。”一天天憔悴下去了 。“角声吹彻《小梅花》。”古人常因笛中之曲有《梅花落》,大角之曲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乐府诗集 》卷二十四),而想象梅花有情,笛声角声,使之伤心,甚至凋落。当角声吹彻《小梅花》曲之时 ,正梅花极具伤心难堪之际。

这紧紧衔连客子伤心难堪之至极,此情、此境,究为怜梅耶?抑为自怜耶?不知梅花为客子之幻化欤?抑或客子为梅花之幻化欤 ?恍难分辨。结句一唱点醒:“夜长人忆家 。”此一句最是深情通篇之感触、皆汇于此。年年天涯,何尝不是漫漫长夜今日无眠,数年来又何曾安枕过 。以“ 家”字结穴 ,意尤味深长。

这,正是全幅词情的终极指向。而在赵长卿词中,家与梅,又原有一份亲切关系。长卿《花心动·客中见梅寄暖香书院 》云 :“一饷看花凝伫。因念我西园,玉英真素 ”。“断肠没奈人千里 ”,“那堪又还日暮”。

可以发明本词结穴的言外之意。见梅思家,尤为刻挚。结得朴厚、含蓄。

返顾全词的笔路意脉,作者身处天涯为客,夜半无端见梅,自怜、怜梅,思绪萦回曲折,终归于夜长忆家,收曲以直。梅花客子层层相对而出,一笔双挽而意脉不断,可谓别致。词情词境,将客子之伤心难堪与梅花之伤心难堪交织处,将梅枝月下寒影之意象与客子羁劳憔悴之形象印合为一境,梅花隐然而为客子之象征,又隐然指向所忆之家园,可谓清新。全词主旨虽然是客子之愁苦 ,但写出了月中梅枝之寒影,其清峻之精神,也正是客子之精神,于是抒发愁怅之同时也含有一种高致。细论起来,赵长卿此词不失为一首含蓄有味的佳作。

53

[宋]

辛弃疾

《临江仙 探梅》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

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作品赏析

【注释】

①此闲居带湖之作。  咏梅而扣住一个“探”字。惜花心懒而独爱梅者,梅花先于众芳,更冰姿玉肌,独立不阿。此咏梅而写人,讥嘲世俗而自抒怀抱。下片因爱梅而赋清新之诗,由“流水带溪云”,至“归路月黄昏”,足见探梅之时久,爱梅之情深。

②心已懒:情意已减退。

③“一枝”三句:一枝江梅报春,带着傲霜耐雪的神韵。玉溪:谓溪水似玉般的洁白晶莹。

④剩向:尽向。餐秀色:秀色可餐,极赞妇女容色之美,也可用以形容山川秀丽,此取后义。着句:写诗句。渠:他(方言),此即指梅。

⑤“竹根”三句:贪赏梅花,醉中不觉时已向晚,月迷归路。浑:全。

54

[宋]

辛弃疾

《念奴娇·疏疏淡淡》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55

[宋]

辛弃疾

《瑞鹤仙 赋梅》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

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

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

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

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

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

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作品赏析

【注释】

①当作于绍熙三年至绍熙五年(1192—1194)闽中任上。  此词赋梅,形神兼备,全用拟人手法,且有寄托。一起以景衬花,以下写梅花临水照影,一似佳人对镜饰容,并以耻于“艳妆”,显现其疏淡清瘦本色。换头以“家山何在”,唤起寂寞之叹:鳞鸿谁托,一层;粉蝶不解,一层;黄昏画角,又一层。稼轩再度仕闽,略知国事难为,虽勤于政事,但内心深感孤寂,聊借咏梅以抒心曲。

②“雁霜”三句:冬末春初月夜景象。韩偓《半醉》诗:“云护雁霜笼淡月,雨连莺晓落残梅。”雁霜:浓霜,严霜。幙:同“幕”,窗间帷幕。嫩冰:薄冰。

③“溪奁”三句:梅花临水照镜,却学不成半点富艳妖媚之态。溪奁(lián怜):以溪水为镜。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梳掠:梳妆打扮。

④“玉肌”两句:谓月下寒梅如笼纱佳人依然玉洁清瘦本色。龙绡:即鲛绡,传说里海中鲛人所织的一种细洁名贵的纱。

⑤“倚东风”两句:想象春风中的梅花,流盼一笑,百花失色。嫣(yān烟)然:美丽貌。转盼:眼波流转。羞落:因羞惭而自落。

⑥“寂寞”四句:故乡何在?雪园水阁,梅花深感寂寞。

⑦“瑶池”三句:虽有旧约,但托谁捎去书信?瑶池:神话谓西王母居处。此指天宫。鳞鸿:即鱼、雁,古人有鲤鱼、鸿雁传书之说。此即指书信。

⑧“粉蝶”三句:粉蝶只懂亲近桃柳,哪管梅花开遍南枝。

⑨“但伤心”两句:梅花于黄昏画角中,自伤冷落。

56

[宋]

辛弃疾

《江神子/江城子 赋梅,寄余叔良》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

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

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

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

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

作品赏析

【注释】

①闲居带湖之作。余叔良:稼轩友人,其他不详。  此咏梅小令。不以绘形写神见长,却以巧立新意取胜。上片起言争春先出,继之则谓欲早却迟,而早迟之间,亦不无人生寻常事理寄焉。下片结韵转折有致,且借花喻世,含意尤深:冰清玉洁,傲霜凌雪者,人常运之;妖娆娇艳,俯仰随风者,人恒近之。

②“暗香”三句:写寒梅凌雪开放。暗香:幽香,代指梅花。北宋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垂垂:降落貌。

③“花意”句:寒梅岁末开花,意欲争春。

④“毕竟”三句:从一年的花时来看,梅花欲早反迟。

⑤“未应”四句:梅花欲开未开之时,未必全是雪霜丰姿,它白里透红,犹有胭脂红色。此用苏轼《红梅》诗意:“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脸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馀孤瘦雪霜姿。”

⑥“醉里”三句:请梅花莫恨我醉后乱语,要知道素雅太过,有谁来欣赏呢?谤:诽谤,说坏话。冷淡:清冷淡泊。知:欣赏,赏识。

57

[宋]

辛弃疾

《生查子》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

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

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58

点绛唇 咏梅月

[宋] 陈亮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

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

君知否。雨孱云愁。格调还依旧。

作品赏析【注释】

①“水边”句:用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

②小窗如昼:形容月光明亮。

③雨僝云僽:指风吹雨打。 僝僽:摧残。

④格调:指品格。

【评解】

这首月下咏梅词,以梅言志,借月抒怀。上片写月下梅影,横斜水边。诗人小窗独

坐,暗香幽情,交相融合。下片写明月清辉伴我入梦,梦中向千里外的好友致意。并表

示即使遭到风雨摧残,高洁的品质也不会改变。全词含蓄委婉,寓意殊深。

59

[宋]

姜夔

《小重山令/小重山 潭州红梅》

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

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作品赏析

【注释】

①潭州:今湖南长沙市。

②湘:湘江,流经湖南。 皋:岸。

③茜:大红色。

④沁:渗透。

【评解】

此词以咏梅为题,抒吊古怀人之情。上片写景。首两句点出“潭州”与“梅花”。

“东风”两句,因物及人。梅苑人归,蘅皋月冷。一春幽事,有谁得知。下片抒情。鸥

去之后,昔游全非。因今思昔,感怀吊古。相思血泪,都沁绿枝。全词即梅即人,亦景

亦情。清新雅丽,凄婉工巧。

【集评】

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

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感怀吊古,愁并毫端。其凄丽之致,颇似东山、淮

海。

-----------------------------

这是一首咏物词。白石的咏物词所咏最多的是梅、柳 ,这是因为其中关合着他的一段“合肥情事”,他与合肥情侣相遇于合肥赤兰桥,其地多柳树,而分手时为梅开时节 。夏承焘先生的考证即为:“白石客合肥,尝屡屡来往,⋯⋯两次离别皆在梅花时候,一为初春 ,其一疑在冬间。故集中咏梅之词亦如其咏柳,多与此情事有关。”(《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行实考》)张炎说:“诗难于咏物 ,词为尤难 。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词源》卷下)并标举了咏物词的几条原则:第一,求神似而不求形似;第二,结构上要能放能收,浑然天成;第三 ,所用典故必须符合题旨 ;第四,结句必须点明“ 一段意思”。若用以上原则衡量此词,可谓处处吻合 。这首词在调下标明“赋潭州红梅”,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盛产红梅,以“潭州红著称于世。词中从咏红梅入手 ,但又不拘泥于纯粹写梅,写梅写人,即梅即人,人梅夹写,梅竹交映,含蕴空灵,意境深远,收放自如,达到似花非花,似人非人,花人合一的朦胧迷离的审美境界。

起句“人绕湘皋月坠时”,点明人物 、地点、时间。湘皋,湘江岸边。屈原《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 。”注:“泽曲曰皋。”水滨江岸往往是情人幽会的理想场所,加之红梅掩映,更富诗情画意的美感。然而此刻词人写的不是相聚时的欢乐,而是写离别后的哀愁。一个“绕”字,写出百般无奈,万种离愁。绕者,徘徊也。“月坠”二字说明其“人”(抒情诗中的主人翁常常是作者自己)已在此徘徊良久。月坠湘皋,环境凄清,以此烘托心境,其愁苦悲凉可以想见。第二、三两句由人及梅,正面点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然词人不是写梅影映照于水面 ,而是写梅影浸透在水中 ,着一“浸”字 ,感情已很强烈,再以“愁”字形容涟漪,将涟漪拟人化了。王国维说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人间词话》)。愁人观物,触目皆是愁色,这在美学和修辞上叫做移情。诗人写梅多写其横,写其斜。如苏东坡《和秦太虚忆建溪梅花》诗云:“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词人这里不仅写其疏影横斜,而且突出一个“小”字。“花树小”,一作“花自小”。小字有娇小纤弱意 。唯其娇弱,更显得楚楚可怜,让人顿起爱心。以上三句用写意的笔法,描绘出潭州红梅独特的品格风貌,奠定了全篇离别相思的基调。

“一春”三句既是写人,也是写梅。它既承上句,进一步写梅之愁,又从“幽事”渐渐逗引起无限伤心往事,暗暗点出心目中那个“人”来。梅的“一春幽事”是什么 ?是“嫁与车风春不管”,转眼间“又片片,吹尽也 ,几时见得 ?”(白石《暗香》)春残花落,惆怅自怜,除清风明月外,亦复谁知?“香远茜裙归 ”,是以茜裙女子的归去,象征梅花之飘零。茜裙,即红裙。香气被寒冷的东风吹远了,而落花仍依恋残枝,在树下回旋。此句充满了奇妙的想象,“香”犹花魂,缥缈而去;茜裙则是由花瓣幻化出来的形象,如在眼前。这个幻化出来的形象,即是白石魂萦梦牵的合肥情侣,这是白石一生的“情结”所在,所以看到了梅花,会马上联想到分离的情人。那时节春寒料峭,红梅绽放,他与穿着红裙的女子在江边分别。词人渐行渐远,回首岸边,只见那红裙渐远渐小,以至成为一个红点,就像江边的一朵红梅。⋯⋯此时此刻,词人又深情地望着湘江边上的红梅 ,双眼渐渐模糊,幻化出当年江边的“茜裙”来 。人耶?梅耶?真耶?幻耶?这样的描写,是写物而不凝滞于物,符合上面张炎所标举的第一个标准。

过片一笔宕开 ,以“鸥去”结束对往事的回忆。词中本咏红梅,为何一下子又扯到江鸥?此法即张炎所云“收纵联密”中的一个纵字,也就是说不拘泥于故实,而要从远处着笔。鸥是眼前的景物,符合湘皋这一特定地点。词人在江皋徘徊,惊起一滩鸥鸟;而鸥鸟的拍翅声又惊醒词人,使他从迷惘的回忆中回到当前。啊,这一切原来都是幻觉,往昔的情事就象鸥鸟一样飞去了 。词写到此处,如果继续从远处着笔,则失其收纵自如之妙,于是“遥怜”二字又把它收回本题,并与上阕的“香远”遥相绾合,从而构成一体,深得“联密”之致 。“花可可”,与前面的“花树小”遥相呼应。可可,小也,形容梅朵小如红点。“可可”和“依依”俱为叠字,且平仄相谐,声韵极美。《词林纪事》引楼敬思语,说姜白石词“能以翻笔、侧笔取胜”。这首词上阕由梅及人,写己之相思,下阕始则宕开,几经翻转,写对方之相思。从对方写来,将两地相思系于一树红梅,故其相思之情,愈翻愈浓,益转益深。细细品味“遥怜”以下诸句,即可探知个中消息。“九疑”三句,看似写竹,实为写梅。

在词人看来,这红梅之红,分明是娥皇、女英二女的相思血泪染成的 ,也即自己恋人的相思血泪染成的。这里用湘妃的典故,既关合潭州湖南之地,又借斑竹暗喻红梅,以娥皇、女英对舜帝之相思,比作合肥恋人对己之相思,虽从对方写来,并以侧笔刻画,然却“用事合题”,非常精当。因为其中“相思血”三字,是牵合梅与竹的媒介。这也可见白石用典的妙处。前人用典,用其本意,有时显得呆板、平直;白石用典,只是取其所需,只取其大意,不拘泥于故实,用的非常灵活。

这首词在审美价值上是创造了一种含蓄朦胧的美。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一中说 :“所谓沈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 。”此词没有像一般的咏物词那样,斤斤于一枝一叶的刻画,而是着重于传神写意 。从空处摄取其神理,点染其情韵,不染尘埃 ,不着色相,达到“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的妙境)。它通过“月坠 ”、“鸥去”、“东风” 、“愁漪”以及“绿筠”的渲染烘托,通过 “茜裙归”、“断魂啼”、“相思血”的比拟隐喻,塑造出一种具有独特风采的、充满愁苦、浸透相思情味的红梅形象,借以表达对心上人的深深眷恋。

60

[宋]

史达祖

《留春令 咏梅花》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

一涓春水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

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作品赏析

【注释】:

咏物词在南宋时已发展成熟,周邦彦人称“缜密典丽”,“ 富艳精工 ”,史达祖继承了这种创作风格,而其除了字锻句炼外,又使情景融合无际,更加浑融。上片写溪上月下赏梅情景。词人自号梅溪,作词一卷也以梅溪二字命名,爱梅之情可见一直很深。他曾往好友张镃(功甫)南湖园中赏梅,《 醉公子·咏梅寄南湖先生 》云:“秀骨依依,误向山中,得与相识。溪岸侧。⋯⋯今后梦魂隔。相思暗惊清吟客。想玉照堂前、树三百 。”诉说与梅花溪畔相识,钟爱情深,别后梦魂相隔,相思暗惊,弄得多情鬓白,剪愁不断,沾恨泪新。这首《留春令》在词意和感情上与此极为相似,由词意可知词人是大约在春天的一个傍晚来到梅花溪的。此时太阳落山,月亮升起皓空,但见那梅树在明月清光的映照下,银光素辉,清奇幽绝,分外动人。可是,那梅树梢头却因暮色尚未散尽,而月色又不明朗,朦朦胧胧 ,看不清梅花的冰姿雪容。这情景对一心赏梅,爱之情深的词人来说,自然是很扫兴的,心中不觉浮起难以抑制的怨愁,显出百般无奈的神情,因而以清空骚雅之笔写出两句奇妙的词句:“挂愁无奈,烟梢月树 。”前句写情,后句写景,情由景生,妙合交融。其中“挂愁”很是形象,也是词人爱用的字眼。他曾在《八归》中说:“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这“ 挂愁无奈,烟梢月树”八个字,清辞奇思,深得词家三昧。姜夔说:“邦卿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就此而论,实在是恰切之评。过拍两句 :“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 ”,写词人月下徘徊,愁思难释的情景。暮色已浓,明月倒映,把一涓春水照得上下透明,打破了溪上昏暗的暮色,仿佛一切都无所隐匿,连词人的满怀相思也没有可安顿的地方,真个是“寸心外,安愁无地 ”,闲婉深曲的细腻感情在低低的诉语中得到全面的吐露。“春月”,一作“春水”。水字不如月字。用月字,既写月光月色,又映带出水光水色,水月相融的清美含蓄意境宛然可见。句中的“点”字形象地写出月光映澈溪水,点破黄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而且春月点破黄昏又富有一种动态感,化静为动,饶有情趣。

下片写月下的回忆和遐想。第一句“曾把芳心深许”,上承“ 相思”二字,用拟人化手法叙说梅花相爱情深,曾两情相悦,至今犹沉浸在昔日欢爱的回忆中。梅花本来无情,而词人以情观花,故而花着我之色彩而亦有情。但“相思一度,秾愁一度”吧,美好的时光已经逝去了,往事犹记,旧情依然,魂牵梦随,柔情似水,满腹衷肠,急切欲诉,却又思绪纷乱,欲说又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悲戚戚地吐出一句 :“故梦劳诗苦!”这个“苦 ”字,是相思之苦、想说而说不出的苦,感情份量很重,着力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相爱之深、相思之切的感情 。当他无计可诉相思的时候,蓦然想起东风或能传达相思之苦,是它最先把春的信息带给梅花。所以殷切地盼望这多情的使者能把刻骨的相思带给梅花。可是,听说多情的东风早被那竹外的梅花留住,迷恋着梅花沁人的幽香,难以拿它作使者了。因而词人无限哀怨地说出末结两句 :“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写到这里,词人的心头更加沉重了。虽然梅留东风只是“闻说 ”,未必是真,但在词人想来,疑虑难释。只能失望地将之当真。怨恨、痛苦、失望 、悲伤的复杂感情一齐涌了出来。从这结尾两句来看,词人咏梅花,似别有怀抱,但词人却未未明,大概是留给有心的读者探寻其心曲的奥妙吧。这首小令“不写形而写神,不取事而取意,对所咏之物不露一字,通篇不见梅字而处处梅在,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词意深曲含蓄,词情跌

61

[宋]

真德秀

《蝶恋花·两岸月桥花半吐》

两岸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

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

先自冰霜真态度。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

莫是东君嫌淡素。问花花又娇无语。

62

[]

刘镇2

《玉楼春》

冷冷水向桥东去。漠漠云归溪上住。

疏风淡月有来时,流水行云无觅处。

佳人独立相思苦。薄袖欺寒脩竹暮。

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

63

[宋]

刘克庄

《长相思 惜梅》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

丁宁花放迟。角声吹。笛声吹。

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

作品赏析

【注释】:

本词题为“惜梅”;上片着重在一个“惜”字上。

起首两句写梅的开放和谢落。“寒相催 ”,“暖相催”是指气候转暖,促使梅花萎谢。以下两句叹息寒催梅开,暖催梅落,早开便会早落,因此就叮嘱花儿,还是迟一点开吧。其惜花之心,由此可见。及到花飞春去,就感伤不已,真是惜花兼又伤春。对此作者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花儿开得迟些,甚而至于不开,那就没有谢落之事,当然也不会生惜花之心。此即所谓“无得亦无失 ”,也是妙参佛理的“了达”之语,由此可见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殊有悟境”。

下片从惜梅引申到伤时。先写闻曲有感,但闻角声传出《大梅花》、《小梅花》的曲调,笛声传出《梅花落》的曲子。因为汉代军中之乐横吹曲中有《梅花落》是笛中曲名 。角也是军中吹器 ,唐大角曲就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鸣角”又有“收兵”之义,因此,边境告急,城危如卵,谁又能承担起恢复中原的重任呢?词意至此,已从惜花转到忧时。“吹了南枝吹北枝 ”,此句承上两句而来;南方气候温和,寒流罕至 ,岭梅往往南枝花落 ,北枝花开,所以说角声、笛声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这里暗与上文照应,隐指危机存在于偏安江南之小朝延。

末句词意一转,仍归结到惜梅上。梅花开时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梅花落时,片片花瓣,漫天飞舞,宛若飘飘白雪,使人观之不胜叹惋,欲留不能。一个“惜”字,深入骨髓。

64

[宋]

刘克庄

《忆秦娥·梅谢了》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

凭伊问讯,大梁遗老。浙河西面边声悄。

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作品赏析

【注释】:

北宋灭亡,中原沦丧,人民生活在异族的铁蹄之下。这对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和南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心灵造成了巨大震撼,并成为他们在诗词中反复吟咏的主题。刘克庄这首词就是这样 ,他通过鸿雁北归,问候北方人民,遥想中原的残破景象,表达出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江南梅花凋谢了,万物逐渐复苏。北方边塞地区也应该冰融冻解 。南来过冬的鸿雁正及早地归去。刘克庄此词,别开生面,委托北去的鸿雁,带口讯向长期处于金人统治下的宋遗民进行慰问。“ 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大梁,是指北宋首都汴京。遗老,年老的遗民。词人托鸿雁向他们问候,是表示对他们处境的关心,是对他们抗争的声援,同时也表达了南方爱国志士对北方骨肉同胞的思念之情。然而,何时才能完成统一大业呢?这却是无言可说了。

词的下片,作者的想象翅膀随着鸿雁的北去而飞翔,展现出祖国大好山河如今残破冷落 、人民流散、田园宫室荒芜的景象。“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 。”浙河西面,指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近宋、金分界(淮河)的前线之地。地处边防,却悄寂无声 ,反映南宋当局的苟且偷安,防务废弛,当然更谈不上恢复的准备。淮河以北,是金人占领的地区。炊烟少,指在战争破坏和被金人奴役掠夺之下,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这里真实地揭示了广大民众的苦难生活。最后两句 ,感情浓烈而深沉 :“ 宣和宫殿,冷烟衰草。”宣和,北宋徽宗年号。北宋的汴京,到徽宗时期,城市的繁荣,宫廷的奢华到了极点。北宋末年统治者“ 竭府库之积聚,萃天下之伎艺”,大兴宫殿,广植花木,穷奢极欲,激起人民的反抗,导致金人的入犯无力抵御,结局是身为俘虏,生灵涂炭,而逃到南方的赵宋统治集团,则又在西子湖畔营造起安乐窝,在那里醉生梦死,将祖宗故国抛在脑后。刘克庄借鸿雁的眼光展示了北宋宫殿的凄凉景色,抒发出故宫黍离、国家衰亡的悲愤,也是对南宋当局的强烈指责。这一句表达的感情不禁让人想起李后主《虞美人 》中的名句“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只是后主抒发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刘克庄在这一句中抒发的只怕是物也非、人也非的更为深沉的慨叹。这两句不用动词和虚字而把时间、地点、景象和人物感情自然地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雄浑苍凉的广阔图画,鲜明形象,而含意却十分深远 ,耐人玩味 ,与李白《忆秦娥》的“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可谓同曲同工。

65

[宋]

吴文英

《解语花·门横皱碧》

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

暮寒如剪。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

飞霙弄晚。荡千里、暗香平远。

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

酥莹云容夜暖。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

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申春怨。东风半面。

料准拟、何郎词卷、欢未阑、烟雨青黄,宜昼阴庭馆。

66

[宋]

吴文英

《花犯·翦横枝》

翦横枝,清溪分影,翛然镜空晓。

小窗春到。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

古苔泪锁霜千点,苍华人共老。

料浅雪、黄昏驿路,飞香遗冻草。

行云梦中认琼娘,冰肌瘦,窈窕风前纤缟。

残醉醒,屏山外、翠禽声小。

寒泉贮、绀壶渐暖,年事对、青灯惊换了。

但恐舞、一帘胡蝶,玉龙吹又杳。

67

[宋]

吴文英

《暗香疏影·占春压一》

占春压一。卷峭寒万里,平沙飞雪。

数点酥钿,凌晓东风□吹裂。

独曳横梢瘦影,入广平、裁冰词笔。

记五湖、清夜推篷,临水一痕月。

何逊扬州旧事,五更梦半醒,胡调吹彻。

若把南枝,图入凌烟,香满玉楼琼阙。

相将初试红盐味,到烟雨、青黄时节。

想雁空、北落冬深,澹墨晚天云阔。

68

[宋]

吴文英

《永遇乐·阁雪云低》

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

户掩寒宵,屏闲冷梦,灯飐唇似语。

堪怜窗景,都闲刺绣,但续旧愁一缕。

邻歌散,罗襟印粉,袖湿茜桃红露。

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

遗袜尘销,题裙墨黯,天远吹笙路。

吴台直下,缃梅无限,未放野桥香度。

重谋醉,揉香弄影,水清浅处。

69

[宋]

吴文英

《高阳台 落梅》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

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

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

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

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

离魂难倩招清此,梦缟衣、解佩溪边。

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词赋落梅。宋人对梅花情有独衷,几乎各家都有吟咏。尤其是建炎以后,咏梅之作更多。吴文英的这首《高阳台》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词开端即写梅花凋谢“ 宫粉 ”状其颜色,“仙云”写其姿质,“雕痕”、“堕影”,言其飘零,字字锤炼,用笔空灵凝炼“无人野水荒湾”句为背景补笔。仙姿绰约、幽韵冷香的梅花,无声地飘落在阒寂的野水荒湾。境界空旷悠远,氛围淡寒。“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二句,上承“雕”、“堕”,再进一步渲染 ,由飘落而埋香 ,至此已申足题面 。“金沙锁骨连环 ”,用美妇人——锁骨菩萨死葬的传说来补足“埋香”之意。黄庭坚《戏答陈季常寄黄州山中连理松枝》诗云:“金沙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暂婵娟。”词中用以拟梅花,借指梅花以美艳绝伦之身入世悦人,谢落后复归于清净的本体 ,受人敬礼 ,可谓尊爱之至,而哀悼之意亦隐于其中。接下来“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三句陡然转折。“不恨”与“恨”对举,词笔从山野落梅的孤凄形象转入关山阻隔的哀伤情怀,隐含是花实际亦复指人之意。笛曲中有《梅花落》。可见,“南楼”句虽然空际转身而仍绾合本题 。所以陈洵称赞为“ 是觉翁(吴文英晚号觉翁)神力独运处”(《海绡说词》)。下边转换空间,由山野折回庭中 。“半飘零”三句,当是从林逋《山园小梅 》“暗香浮动月黄昏”化出。梅花既落,而又无人月下倚阑赏之 ,故言“月冷阑干”,与下片“孤山无限春寒”喻意基本相同 。下片言“寿阳”,言“孤山”,皆用梅花故实 。《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引《杂五行书》中的记载:“ 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 ,竞效之 ,今梅花妆是也。”“鸾”是“鸾镜 ”,为妇女梳妆用镜。“调玉髓”、“补香瘢”,又用三国吴孙和邓夫人的故事 。和宠夫人 ,曾因醉舞如意,误伤邓颊,血流满面,医生说用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敷之 ,可灭瘢痕 ,(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八 )。这里合寿阳公主理妆之事同说,以“问谁”表示已经没有了落梅为之助妆添色。孤山在今杭州西湖 ,宋词人林逋曾于此隐居 ,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 ”。此处化用数典,另翻新意。分从两方面落笔,先写对逝而不返的落梅的眷恋,再写落梅蓬山远隔的幽索 。“离魂”三句 ,仍与落梅紧紧相扣。“缟衣”与“宫粉”拍合,“溪边”亦与“野水荒湾”呼应 。“缟衣解珮”暗指昔日一般情事,寄寓了往事如烟、离魂难招的怀人之思。最后一韵,从题面申展一层 ,写花落之后的梅树形象。“ 叶底青圆”四字,化用杜牧《叹花》诗“绿叶成阴子满枝 ”的词句意,包孕着世事变迁的惆怅与岁月无情的蹉跎。

吴文英在苏州时曾纳一妾,后遣去;居于杭州时又纳一妾,后亡故。联系作者的这些经历,并证以其它词章,当不难看出,这篇吊梅词文实是包含了作了挚着深沉的感旧追思之情的怀人咏物词。后人对这首词虽然褒贬不一,但从总体看来,词中那些似乎不相连属的字面的深层,其实流动着脉络贯通的感情潜流,它们从不同的时空和层面,渲染了隐秘的情事和深藏的词旨,堪称咏物之作的佳品。

70

[宋]

吴文英

《点绛唇 越山见梅》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

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

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

作品赏析

【注释】:

吴梦窗的这首《点绛唇》着力之处既不在句法章法的光彩夺目,亦不在刻意追险求奇,一字一句皆出自天然。只是由于其立意之高、取径之远,使得这首词读来颇具灵性,处处流露出真实性情。体现了梦窗词清疏空灵的本色。

“春未来时 ,酒携不到千岩路。”起二语,从侧面着笔,所感甚大。春天还未到来时,人们自然不会携酒探春,更不会到这万壑千岩深处来。“千岩”,点题越山。时梦窗寓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常游稽山,赏梅对雪,颇多词作。次句点出“酒”字,便流露微讽之意。“瘦还如许 ,晚色天寒处 。”点题“见梅”。“瘦”咏梅常语 。本词谓“瘦还如许”,可见词人已非初次在此见梅。四字包含着无限轻怜细惜之意。作者在词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梅花,仿佛一位超凡脱俗的女郎,在千岩路畔,日暮天寒,悄立盈盈,满怀幽思。

这片二句 ,更推深一步。“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这新愁,到底是词人见到梅花后产生的愁绪呢?还是说梅花在寂寞无主的环境中如有幽愁?在寒风吹拂下,相对更无一语。那里因为怕它化作千万片缤纷的落英,当然,更怕的还是才得相逢,离别之情尚未诉完又要别去。纵有无限的新愁旧绪,彼此也无法互倾心愫。古人咏花,多用“解语”故事,此词中活用又反用此意 ,尤觉婉曲动人,末三句转笔换意。“行人去,暗悄春素,横笛空山暮。”这也是“无限新愁”的注脚。借咏花而注入人事,可说已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浑融境界。仔细品味个中情景,词人所眷恋的女郎的形象 ,已是呼之欲出。“春素”,指洁白的梅花,这里借喻女子素洁的形体。“暗消春素”,写梅花在春日里悄无声息地凋残,也喻女子为离愁而暗暗消减了容姿。咏梅诗词,多用闻笛故事。因为笛曲中有《梅花落》曲 ,听到声声横笛,回荡在空山暮色以之中,自然就联想到梅花的零落了。本词末三句所表现的是离索之思,蹉跎之恨,而又写得这样温婉浑厚,含蕴不尽,如同空山中回响的笛声,余音袅袅,给人们留下了充分思索的余地。

71

[宋]

吴文英

《金缕歌/贺新郎 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

战舰东风慳借便,梦断神州故里。

旋小筑、吴宫闲地。

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

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

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

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

怀此恨,寄残醉。

作品赏析

【注释】:

沧浪亭是苏州名胜,曾为韩世忠的别墅。本篇主题由此而发,借沧浪亭看梅怀念抚金名将韩世忠并因而感及时事。可见,此词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作品之一,而这种作品在梦窗词中实不多见。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

词的前半阕从韩世忠沧浪亭别墅写起,“乔木生云气”,不仅写故家旧宅郁郁葱葱的气象,并暗示南渡的英雄人物离开此地已经很久 ,树木早已长得云气苍然了。“战舰东风悭借便 ”,是借用周瑜曾乘东风之便,大破曹操军于赤壁的典故。这里作反用,意思是天不助人。悭,是吝惜的意思。这句连同以下“梦断神州故里。旋小筑,吴宫闲地。”两句,用深沉悲壮的语言,为当日黄天荡一战未能生擒活捉金兀朮,使得英雄的陕北故乡仍然沦于敌手而倍感惋惜,特别是为韩世忠后来因避权奸迫害休官退居而寄慨 。“华表月明归夜鹤”用的是丁令威化鹤重归辽东的典故。这句连同以下“叹当时花竹今如此 !枝上露,溅清泪。”三句从当时的韩世忠转入到今日看花游春的吴梦窗 ,“叹当时花竹今如此”,神韵凄绝,“风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异 ”,和新亭挥泪含有同样说不尽的感慨,由人事说到花竹,又由花竹而感染到人事,然后用“枝上露”点明梅花 ,“溅清泪”双绾花和人 。写得浑成自然,毫无刻意经营造作的痕迹。

后半阕,紧接着从赏梅写起。“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宋代知州出游,被称为“遨头”,点明此来是陪吴潜寻幽探春。问梅开否,催花唱曲,不仅是点题应有之笔,而且这里是用意双关,把催花开放,隐喻对当政者寄予发奋图强的殷切希望。东君是春神,此处借指东道主人吴潜,“此心与东君同意”,表明宾主的思想基本一致。是时边事日亟,将无韩、岳,国脉微弱,今非昔比。履斋一意主和虽屡上奏疏但不蒙采纳 ,卒致败亡,这就是所谓的“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 。怀此恨,寄残醉”。梦窗写此词之时已非南宋前期,因此,词意虽然表达了作者对国势的关切,但后不如今 、寄恨残醉的调子是低沉的,缺乏鼓舞人心的昂扬斗志,根本不同于辛弃疾词的大声鞺鞳。

这首词通篇结构严密 ,正如陈询所言:“前阙沧浪起 ,看梅结 ;后阙看梅起,沧浪结,章法一丝不走 ”。全首空气清新,用典独到,跟他其它的大部分词作截然不同,这也充分显示了词人的功力。

72

[宋]

黄升

《南乡子 冬夜》

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更。

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

只有霜华伴月明。应是夜寒凝。

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起看清冰满玉瓶。

作品赏析

【注释】:

黄昇是一位著名的词选家,其词如“晴空冰柱”,今读此词,颇有此感。

上片写夜寒苦吟之景状。词人生在南宋中期,早年放弃科举,遯迹林泉,吟咏自适,填词是他精神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首词看,即使夜阑人静之时 ,他还在苦吟不已 。起二句云:“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夜,是静极了,一点动静也没有。只有深夜不睡的人 ,方能有此体会 。“稜稜”二字,使人感到布衾硬得好像有稜角一般 ,难以贴体 。至“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二句,词人则把注意力从被窝移向室内:炉中沉香已尽,残灯如豆,昏暗异常,凄清异常 。至“只有霜华伴月明”,词人又把注意力转向室外,描写了明月高悬、霜华遍地的景象。五句三个层次,娓娓写来,自然而又逼真。“吟未稳”者,吟诗尚未觅得韵律妥贴 、词意工稳之句也 ,三字写出词人此时之所为 ,可称上片之“词眼 。由于“吟未稳 ”,故觉深夜寂静被子寒冷,香断灯昏;又由于“吟未稳 ”,才觉霜华伴月,碧空无边。而“凄清”二字,则烘托了本文的整个氛围,不贯穿整文,随处可以感到。由此可见,词的结构是井然有序、浑然一体的。

下片词人从自己的“吟未稳”联想到梅花的“睡不成 ”。冰寒大地,长夜无眠,词人居然不说自己感到烦恼,却为梅花设身处地着想,说它该是烦恼得睡不成了 。此语奇警,设想绝妙。接下去二句说:“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此句点明不仅他在想着梅花,梅花也怜念起他来了。他们竟成为一对知心好友!

这种构思 ,确实是奇特异常;这种格调和意境,确实是空幻的。它非常形象地勾划了一个山中隐士清高飘逸的风采。它的妙处尤其表现在将梅花拟人化。

结句“起看清冰满玉瓶”,跟以上两句不可分割,互为联系,词中句断乃为韵律所限。因为词人关切寒夜中梅花 ,于是不顾自己冷暖 ,披衣而出,结果看到,玉瓶中的水已结成了冰。至于梅花呢,他在词中未提及 ,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蕴意深远,饶有余味。如果词人在词中将梅花说尽了,说梅花冻得不成样子,或说梅花凌霜傲雪,屹立风中,那就一览无余,毫无诗意了。由此可见词人手法之高明

从整个词来说,晶莹快洁,恰似玉树临风;托意高远,说它的风格如“晴空冰柱”,不是很相宜么?

73

[宋]

施岳

《解语花·云容冱雪》

云容冱雪,暮色添寒,楼台共临眺。

翠丛深窅。无人处、数蕊弄春犹小。

幽姿谩好。遥相望、含情一笑。

花解语,因甚无言,心事应难表。

莫待墙阴暗老。称琴边月夜,笛里霜晓。

护香须早。东风度、咫尺画阑琼沼。

归来梦绕。歌云坠、依然惊觉。

想恁时,小几银屏冷未了。

74

[宋]

周密

《献仙音/法曲献仙音 吊雪香亭梅》

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

衬舞台荒,浣妆池冷,凄凉市朝轻换。

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共凄黯。

共东风、几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

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

无语消魂,对斜阳、衰草泪满。

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

作品赏析

【注释】:

周密是个有气节的词人,南宋灭亡后,他坚决不仕元朝。这首词是宋亡以后所作,通过写梅花和前朝废芜的园林抒发自己对故国的怀念 ,对新朝的抵触。根据他写的《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的记载:杭州葛岭有集芳园,原是赵宋王朝的皇家园林,宋理宗时赐给贾似道,贾再修筑,胜景不少,雪香亭便是其中之一,亭旁广植梅花。宋亡之后,园亭荒芜,周密来游而作此词。

上阕主要写梅花及雪香亭荒废的情景。起首“松雪飘寒,岭云吹冻”两句,点明了当时的节令,同时渲染了一种冷色调的气氛。不说天飘寒雪,而说是雪“飘寒”;不说冻气入云,而说云在“吹冻”。这即突出“寒”与“冻”,又显得较为活泼。“红破数椒春浅”,写梅,梅花含苞未放,其状如椒,句中说的是初春时候 ,几点红梅初放,但不说梅,只用椒比;“红破春浅”,比较说“春初红绽”,也比较新鲜随后转入描写园林。“衬舞台荒,浣妆池冷”,二对偶句描写了亭台池榭的破败;但这里的对偶句是名词下面用形容词作谓语的结构 ,句法较直 ,没有“松雪”二句那样曲折。衬舞台与浣妆池,应是园中池台名;也可能是形容一些池台,是供皇帝后妃、贾似道姬妾用来浣妆、观舞的。所谓“浣妆”,即杜牧《阿房宫赋》“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的意思。“荒”、“冷”写芜废情况 ,与上“寒”、“冻”合成一气,归于下句的“凄凉”二字“凄凉市朝轻换 ”,点题。眼前这般凄凉的亭台池榭,是因为已经改朝换代的缘故。正因为关系如此重大,所以一池、一台、一亭的兴废,以至一些梅花的开落,都使人触目兴感。事虽重大 ,但毕竟如过眼烟云 ,平民百姓对国破家亡无以与力,国家轻易便在达官贵人手里丧失了 。一个“轻”字,其实不轻。上阕结尾由一个“叹”字领起。词人看到初收的梅花与破败的亭园 ,不禁发出感叹。“叹花与人凋谢 ,依依岁岁华晚”,花,指梅;人,应指以前生活在这个园林中的人。岁华晚,呼应梅开时候。依依,作者感旧之情,并反过来想象梅花、池台、岁华对人也有留恋感情。人与景物相互依恋,相互交融。人与梅花都凋谢了。

下阕将梅拟人化,以猜测梅花所想的形式寄托自己的亡国之痛。“共凄黯”。三字,承上启下,人与花都凄黯 ,黯”是 “寒、冻”、“荒、冷”、“凄凉”、“凋谢”等情景的收揽和浓化。“问东风、几番吹梦 ”,“问”是人问花 ,但花亦何尝不能自问,人花同感,彼此难分。问一问东风、花开花落几多次了呢?原来,雪香亭的梅花也是经历过世间几番重大变故的,与上文“市朝轻换”相呼应 。“惯识当年,翠屏金辇 ”,这是梅花“吹梦”和“凄黯”的原因。这两句把梅花拟人,说它在园亭中,应当很熟悉坐金辇、遮翠屏的皇帝、后妃,见过了小朝廷苟安时期的“盛况”。但这在今天,那时的情景再也不会出现了,已经成为引人伤感的事了。这是“吊”梅,而梅也凭吊往事“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梅花的愁,作者的愁,原来是“古今”的兴亡之愁。以前的太平盛世到如今只剩下令人愁恨不已的废绿平烟,作者的心情很不平静。“无语消魂,对斜阳衰草泪满”,作者思绪万千而无话可说,面对斜阳衰草不禁泪满魂消。这时,作者的感情涌至高潮。“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 ”。听到从西泠桥边,低低地送来几声怨曲。谓笛声为“残”,因是亡国余音;“春”暗指元朝统治者,故有所“怨”。作者落泪伤神之后,还是要回到现实。现实毕竟已是蒙元的天下。西泠的残笛使词人不得不面对现实,现实只能听见数声春怨。这一扬一顿,足见作者用笔之巧。

这首词,借写梅以凭吊故国灭亡,所写不限于梅,把梅与园亭、与人融合而写题目为吊梅,可全词从头到尾不露出“梅”字,只在衬托、用典及词意的关连中来表现它。这首词写情写景具佳,前后呼应,饱含深情而不事张扬是周密词惨淡经营、意境较深的作品之一。陈廷焯《词则》评下阕即“杜诗'回首可怜歌舞地’意,以词发之,更觉凄婉”,也指出它结尾有力。

75

[宋]

王沂孙

《花犯 苔梅》

古婵娟,苍鬟素靥,盈盈瞰流水。

断魂十里。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

故山岁晚谁堪寄。琅玕聊自倚。

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

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

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

罗浮梦、半蟾挂晓,么凤冷、山中人乍起。

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

作品赏析

【注释】:

薛砺在议论王沂孙的咏物词时讲:“能将人物和事感情融成一片,一意连贯下去,毫无痕缝可寻。”其言切切 。碧山此词 ,托物寄意,运意高远,吐韵清和。以此词观碧山艺术之修养,在咏物方面,已有臻化境。“古婵娟,花鬟素靥,盈盈瞰流水”,以“古”字起笔描绘苔梅的苍古清奇之美 。“古”字 ,以树龄之老,暗寓历尽沧桑、阅世甚深之意 。“婵娟”,形态美好。“ 苍鬟 ”,形容苔丝如发鬟般飘垂。《梅谱》云:“苔梅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飘飘,殊为可玩。”“靥者,及指妇女面容,以此喻梅花 。“素”字,极写梅花的冰姿雪容 。“盈盈”二字,风姿仪态之美。“瞰流水”,流水倒映梅姿,梅姿风态万千。梅奇水清 ,相映成趣。“断魂十里”承结前意,然后又一笔撇去,以“叹”字领起,写出“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打入离思羁情 ,“绀缕 ”,深青色的丝缕,此以指梅树上的苔丝 。 词人飘泊在外,本来离思正苦,眼下见苔丝飘失零落,更勾起满腹心思,纵使绀缕飘零,亦难系住 。“叹”字着力极深,道出悲怀之苦、离思之深。再叹一声,则“故山岁晚谁堪寄。琅玕聊自倚”所谓“故山 ”,指故乡家山。“岁晚”,指暮年。“谁堪奇”,则谓无人可以寄语。“ 琅玕”指青竹。“独在异乡为异客”,思乡之情,对于每一个羁旅之人 ,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道精神大菜。况人在暮年,孤寂无聊,心境自然极度忧伤家国丧乱之痛更使词人心绪纷乱,思前想后,往事历历如昨。想当年身披绿蓑,驾起孤舟,在寒浪里冲雪横渡,寻梅探胜。其情其景,悠哉乎。可往事不再 ,又有:“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谩记”是笔下着力之处,极言其不堪回首、想也无益的悲怆心情,感情色彩异常强烈、愁惨。

“三花两蕊破蒙茸”再点梅景。“三花两蕊”,言明数量稀少。“蒙茸 ”,谓梅花貌蓬松。“三花两蕊”即梅干上破苔丝而出的小梅 。“破”字生动地写出小梅钻破苔丝而吐出花蕾的动态 。“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 。”小梅吐蕾较迟,似有别样情怀。“依依”,乃隐约之意。“恨”字含意,着落在“明珠轻委”四字。小梅之恨在于游者任意攀折 。如若联系到古谣:“西湖明珠自天降,龙凤飞舞到钱塘 。”则德祐之难对于词人的词意不言自明 。张惠言说 :“碧山咏物诸篇,并有君国之忧。”以此验证,“明珠轻委”的寓意自可明了。以明珠轻委为山河易手之恨,与篇首“古”字最为切合。虬于古梅所俯瞰的除了流水之外,还有人间兴亡。明珠遭弃,国已不国 ,“云卧稳 ,蓝衣正、护春憔悴”却是古梅常态。“云卧”,言其高洁,不沾尘俗污垢。“稳”字,意谓深固不移。“蓝衣”即“蓝缕”之衣,此以指梅树苔衣。这三句写临安失守,而马麟夏禹王像古梅根深难徙,依然独守其处。它虽绀缕飘零,然而梅干苔丝依旧护守着残留的春光和憔悴的梅花。这自然是词人的自白。仕元,但感情上始终留恋南宋 。词人不久即辞官归隐 。元僧掘毁宋帝六陵 ,词人也曾作过控诉 。他与张炎周密等结社唱和,抒写亡国之痛。所以在“护春憔悴”的悲吟中也有几分“病翼惊秋,枯形阅世”的痛楚。然而在当时的情势下,词人只能空作兴亡之叹而已 。分析至此,作者之心境只能如此。

“罗浮梦、半蟾挂晓 ,幺凤冷、 山中人乍起”。几句面对着憔悴的梅花,词人日夜愁思。罗浮梦,事见《龙城录》乃讲隋人赵师雄在梅花树下的艳遇。后遂称梅花梦为罗浮梦。“半蟾”,犹半月,以蟾为月之代称。“挂晓”,月悬晓空,天将明。罗浮一梦,一觉醒来,天色欲晓,留下的是 “但惆怅而已”,因而以结末二句一意贯串再加点化,写下了“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 。”“玉奴”,本南朝齐东昏侯妃潘氏,小字玉儿,齐亡后,义不受辱,被缢后,洁美如生。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云:“月地云阶漫一樽,玉奴终不负东昏。临春结绮荒荆棘,谁信幽香是返魂 。”咏梅而涉及玉奴,盖指梅花香气乃旧时贵妃灵魂归来所化。唤“玉奴归去”,又是写呼梅同去。这一切是那样地清冷、空寂。以上四句所写的梦醒、人去的心理活动,都着眼于空虚二字,委婉深曲地表达了词人心中怅然若失的凄怆心境。梅花因其异常清绝、幽贞之姿,天赋无洁、凌寒之质,成为历代文人吟咏的题材。而古梅,象征一种天然标格,为人们所欣赏。这首词作于德祐之难后,是词人宋亡后心情的写照,词中充满家国悲凉之感。

76

[宋]

王沂孙

《法曲献仙音》

层绿峨峨,纤琼皎皎,倒压波痕清浅。

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

记唤酒寻芳处,盈盈褪妆晚。已销黯。

况凄凉、近来离思,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

荏苒一枝春,恨东风、人似天远。

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都满。

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77

[宋]

张炎

《疏影·柳黄未结》

柳黄未结。放嫩晴消尽,断桥残雪。

隔水人家,浑是花阴,曾醉好春时节。

轻车几度新堤晓,想如今、燕莺犹说。

纵艳游、得似当年,早是旧情都别。

重到翻疑梦醒,弄泉试照影,惊见华发。

却笑归来,石老云荒,身世飘然一叶。

闭门约住青山色,自容与、吟窗清绝。

怕夜寒、吹到梅花,休卷半帘明月。

78

[宋]

张炎

《疏影·黄昏片月》

黄昏片月。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

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

依稀倩女离魂处,缓步出、前村时节。

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灭。

窥镜蛾眉淡抹。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

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丽谯吹彻。

还惊海上然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

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

作品赏析

【注释】:

梅、兰、竹、菊,古人称之为“四君子”。其中梅以纤尘不染,高洁雅致为世人所称。古人说:梅以韵胜 ,以格高,即说于此。古今诗词诸家咏梅者众,而张炎的这首咏梅词立意深远,其超脱了梅的形质本体,专咏梅影,其意似在韵格之外。

上片首先,“黄昏片月”,写梅而先言片月,继承古人咏梅传统,即咏梅影必先写月,以月来衬托梅影,为梅影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接下来,词人精雕细刻,为月下梅影传神写照。词人从七个方面刻画梅影,这里姑且称为“梅影七笔”。曰:“清绝影”,“疑似影” ,“缥缈影 ”,“竹外影 ”,“淡洁影”, “贞固影”,“玲珑影”。七笔连环,唯妙唯肖。初笔“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写“清绝影”。词人先以“碎阴”比喻梅影,进而又用“还更清绝”,以“清绝”形容梅影纤尘不染,绝顶高洁的品格。一个“清”字,道出梅的出凡脱裕。以前的诗词名家都曾咏梅,曰:“雪魄冰魂”,“冰肌玉骨”,而这里一个“清”字更是比“雪”、“冰”、“玉”高出一筹,且是“清”至于“绝”,更是使人产生更多驰骋想象的余地。

次笔以“枝北”三句写“疑似影”。梅影既至清绝,使词顿生爱意,欲得而甘之,因而枝南枝北,环绕寻觅,及至“背灯”折取,却又不可捉摸。“背灯”是指离开灯光 。作者用“几度 ”,“疑有疑无” ,“ 背灯难折”,了了几笔 ,勾画出词人对梅影的挚爱,及至到了难舍难分,迷离悄恍的境界,确实为神来之笔。

第三笔 ,“依稀倩女”几句,写“缥纱影 ”。“倩女离魂”出自唐代陈玄祐的小说《离魂词》,言衡州张镒之女倩娘与表兄王宙相恋,但因镒将女另配他人,使王宙含恨离去。倩娘与王宙感情至深,闻王宙离去 ,神魂离壳于夜间追到王宙船上,随其入蜀。倩娘也因而从此卧床不起。及至五年后,两人回倩娘家,房内卧病的倩娘闻声相迎,两女遂合为一体。从此两人才得到圆满的结局。词人在此以倩女比梅,而又以其“魂”比梅影,魂从倩女出,影从梅中来,其比喻之巧妙,令人叹服。一个“魂”字使梅影的轻盈缥缈脱然而出。“缓步”两句更使这首词描述的梅影活化,使人神往。

第四笔,“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天”写了“竹外影”。“竹外”出自苏轼《和秦太虚梅花》有“竹外一枝斜更好”的诗句,“横斜”出自林逋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词句以“横斜”来指梅影,短短几句以忽明忽暗的云彩,以岁寒三友的竹衬托出梅影的美好,衬托梅的高洁。

第五笔,词的下片,以“窥镜蛾眉”三句写“淡洁影”,词人不再写月下之梅,竹外之梅,而写镜中之梅 。在词人眼里,镜中更显梅的清绝圣洁。深夜,皎洁的月光把梅影映照在屋内镜面上。一个“窥”字,立刻使人一种美人临窗,飘然欲入的美感。一个“淡”字又给人美自天然雕刻的感觉。“为容不在貌”化用杜荀鹤《春宫怨》“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句意。但词人又翻陈出新加上了“独抱孤洁”一句,柳貌而扬神,道出梅影的洁身自好,独抱孤洁的追求。这句话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词人不平的遭遇,内心的愤懑,对美的追求,种种复杂的内心世界,都深深地隐含在其中,使人回味。

第六笔,“莫是花光”三句,写“贞固影”。花光即僧仲仁,宋代蘅州花光山长老,与苏轼、黄庭坚同时 ,黄曾诗言 “雅闻花光能画梅,更乞一枝洗烦恼”,可见其画笔之神。“莫是花光”以疑问的语气表达出肯定的语气。这娟娟的梅影,难道是花光和尚笔下所描取的一痕春色吗?“丽谯”指城门上的城楼。“不怕丽谯吹彻”,写出梅超俗脱凡,贞而不堕,孤洁长存,即使城楼号角吹响也无所畏惧。梅的傲风霜笑雪雨,其铁骨幽香,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词人在此的含意,熟悉张炎的读者都会不言自明。

第七笔 ,“还惊海上 ”三句是 “写玲珑影”。“燃犀”出自《晋书·温峤传》,用晋温峤在采石机燃犀牛角照水底灵怪的故事。依者极具渲染地描写海底的珊瑚,言其玲珑晶莹,活灵活现。其实用意在以尽珊瑚之美,目的在于表现梅影形象之美。

全词以那么多的篇幅,七笔连环,描写梅影。把“影”写活,呼之欲出。然而词的末句 ,笔锋一转,原来是酒醒天空,空对一庭香雪,使读者从那迷离神往的境界出脱醒悟 :原来一切美好的境界 ,却因为“酒”在做怪,醉眼看世界,似梦似幻还似真!“酒醒”还有一个典故:隋时赵师雄迁罗浮,日暮于林间酒肆旁 ,见一美人淡装素服出迎,与语,芳香袭人。因与扣酒家共饮。雄醉寝,及至酒醒,始知身在梅花树下,美人已去,雄惆怅不已,才知是遇上了梅花神。(见《龙城录》全词用典颇多,而此故事最是贴切。倩女离魂不就是这样的梅花神吗?怎样才能写好“梅影”,这首词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

79

梅花

[唐] 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80

[元]

朱唏颜

《一萼红 盆梅》

玉堂深。正重帘护暝,窗色试新晴。

苔暖鳞生,泥融脉起,春意初破琼英。

夜深后、寒消绛蜡,误碎月、和露落空庭。

暖吹调香,冷芳侵梦,一晌消凝。

长恨年华婉晚,被柔情数曲,抵死牵萦。

何事东君,解将芳思,巧缀一斛春冰。

那得似、空山静夜,傍疏篱、清浅小溪横。

莫问调羹心事,且论笛里平生。

宕低徊,奇思巧语,妥贴轻圆,确为词中俊品。

81

[元]

王旭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

82

[南北朝]

谢燮

《早梅》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83

[元]

王冕

《墨梅 其一》

老仙醉吸墨数斗,吐出梅花个个真。

相见草嫌颜色异,山林别是一般春。

84

[元]

王冕

《墨梅 其二》

面皮如夷惯风霜,焉肯托根桃李场?

转首江南春似梅,一声箫管月苍苍。

85

[元]

王冕

《墨梅 其三》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86

[元]

王冕

《墨梅 其四》

莫厌缁尘染素衣,山间林下自相宜。

玉堂多少闲风月,老子熟眠殊不知。

87

[宋]

陆游

《落梅》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88

[宋]

陆游

《梅花绝句》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89

[宋]

谢枋得

《武夷山中》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90

梅花落

[南北朝] 鲍照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

作品赏析

[①]中庭:庭院中。

[②]咨嗟:赞叹声。

[③]君:指“偏为梅咨嗟”的诗人。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

[④]其:指梅。作花:开花。作实:结实。以下是诗人的回答。这二句是说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

[⑤]尔:指杂树。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这三句是说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

【说明】

《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郭茂倩乐府诗集》说:“《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乐府解题》说:汉“横吹曲”共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晋以后唯传十八曲。《梅花落》即其一。

本诗主要是托讽之辞。作者以庭中杂树象征一般无节操的士大夫,通过对耐寒梅花的赞美,批判了他们的软弱、动摇。诗中写诗人和杂树的对话,富有寓言色彩。

--------邓魁英、韩兆琦等《汉魏南北朝诗选注》

91

[南北朝]

谢朓

《咏落梅诗》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

逢君后园讌,相随巧笑归。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

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92

[

雪里梅花诗

[南北朝] 阴铿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

叶开随足影。花多助重条。

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

93

[宋]

萧德藻

《古梅》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94

[宋]

萧德藻

《古梅》

百千年藓著枯树,一两点春供老枝。

绝壁备声那得到,直愁斜日冻蜂知。

95

[宋]

刘克庄

《落梅》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96

[明]

高启

《咏梅》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97

[宋]

张道洽

《岭梅》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98

[宋]

张嵲

《墨梅四首》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六部分 古代诗歌整体赏析范例(3)
李清照的一首绝美词,开篇7字就出手不凡,如梦如幻美得令人心醉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含赏析)
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渔家傲》赏析
经典:【李清照】年年雪里,梅花妙
新婚燕尔的李清照,被一剪寒梅惊醒,写下一首词气象万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