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东讲:题画诗的三重境界(3)
一东讲:题画诗的三重境界(3)


写在前面

    济南经典吟诵社(第三季)吟诵沙龙于2016821日正式开始。这一季的活动总主题是“诗书画乐”,第一期活动的选题是北宋文坛巨擘“苏东坡”。

    以下是一东在《惠崇春江晚景》一诗的分享中的讲稿。其中难免有谬误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今天分享的是第三部分


一 诗书画乐与题画诗
二 吟诗要从正确读诗开始
三 题画诗的三重境界






第一部分《一东讲:题画诗的三重境界(1)》 “诗书画乐与题画诗”

一东讲:题画诗的三重境界(1)
第二部分《一东讲:题画诗的三重境界(2)》 “吟诗要从正确读诗开始”


题画诗的三重境界

    下面我们一句一句来读,慢慢读,慢慢品。

    第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大家能想到这幅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场景么?有几种事物?(两种)它们是什么位置关系?(由近及远)首先您看到的是什么?(竹),对,在这儿我们多说几句,苏东坡擅长画竹,有一个成语“胸有成竹”就出自他的一篇谈论画竹的文章,另外刚才我们的梨农老师也给大家讲了苏东坡画竹的一大特色——朱砂画竹。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回去搜一下。

    那桃花有多少?(三两枝)为什么不会很多?如果很多这个画面就是什么样子?(惠崇是一代名僧,他的山水画作清新淡雅,这也与他的特殊身份相一致。观其画,见其人。)那反过来,我们想问:竹子有多少?是多是少?(大家一起想象,讨论,由画面的整体布局引出诗歌第二句——)

    我们一起来看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与第一句相比,第二句,苏东坡的眼光发生了什么转化?(由高到低)他看到了什么?(江、鸭、水)这“江”他为什么说是“春江”?(照应上一句“桃花”)

    “水”为什么说是“暖”?(一是桃花开的时节,二是可以引导大家想象那幅画中鸭子的形态,一定是欢快地游,而且应该不止一只鸭子)

不过这个“暖”,一是画家画的栩栩如生,生动传神,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暖;二是诗人看得入木三分,而且加入了自己的艺术想象,从具象中感受到暖意。

     在这里,我们想先停顿一下,回到一开始,末学提出的那个思考题:为什么题画诗这么具有文人标志性的题材,却咸有精品呢?题画诗应该如何写?

     第一个,写形。所谓写形,就是题画诗最起码的是要把画中之物写出来,而且是如实描述。比如我们刚刚读了两句,我们都能知道画里有什么景物,我们都能知道画面各景物的大体方位。

     这首诗还有一个公案,挺有意思,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这位毛老前辈大概忘了,苏轼不是在讲春天的故事,而是在写题画诗,人家惠崇的画里只有鸭,没有鹅……

     第二个,写意。写意就是,不仅要描述画中之物,还要把画面的意境、情趣恰当地表达出来。否则就是名花有意,诗人无情。诗人所题之诗要么会平淡无味,要么是与画无干。这首《惠崇春江晚景》第二句的这个“暖”字就是“写意”之笔,不仅写出了画面的春意,还写出了画家的心意,恰当地诠释了鸭戏水中的那种暖意。

    我们再来看诗歌的第三句“蒌蒿满地芦芽短”。首先,这一句没有一个“春”字,但处处是春意。“蒌蒿满地”“芦芽短”,是春的时令特征。而且,你看作者的视角又转移了,从第一句的由近及远,到第二句的由高到低,再到这一句由水到岸,而且他能看到“满地”和“短”的细节,这个岸边应该是“近景”,也就是和第二句相比是由远及近。作者的文笔似乎就是一个摄像头,一句一个镜头,对惠崇这幅画进行了全景式投放。这一句在意思上我们看不出有什么特别来,不过你要和第四句一联系,恐怕您就要会心一笑了。

    我们来看第四句:“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欲上”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这种鱼的习性。每年35月间,当河豚卵巢发育成熟的时候,它们便从大海溯至江河产卵。清明前后,我国长江、珠江、钱塘江以及辽河、鸭绿江等水域,正是一派繁忙的河豚鱼汛之时。但问题是,惠崇的原作中到底有没有画河豚?肯定没有,因为苏轼已经告诉我们了“正是……时”——“(现在)正是……的时候”,就如同我说“现在在我老家正是播种的时候”,说这句话的人当时肯定没有在老家,也没有看到当时老家的真实情景。那这句岂不是“出画”了吗?岂不成了败笔?

    在这儿我们再岔开话题一下,刚才我们分析第二句时,提到了题画诗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写形,二是写意。末学以为,还有第三层特征——写自己。也就是说,诗人如果是在欣赏别人的画,除了看准画中之物,看懂画之意境,还更应该从别人的画中看到一个真实的自我。“借他人之酒浇一己之块垒。”

     苏轼看到大好春色,尤其是看到满地的蒌蒿和嫩嫩短短的芦芽时,美食家的苏轼有了随性的想法:蒌蒿、芦芽都有了,河豚也该有了,都有了那就该炖了……河豚的美味人所周知,苏轼的学生在《明道杂志》中记载了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苏轼的老师欧阳修的《六一诗话》里也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

而且,苏轼本人对河豚也是情有独钟,有这样一个传说:

    据宋人孙奕的《示儿篇》记载:苏东坡居常州时,一位朋友烹制的河豚味道极佳,准备让他尝尝鲜。苏东坡入席后,这人的家眷藏在屏风后想听听苏大学士的夸赞。当时东坡只顾埋头大嚼河豚,半晌也不开口。众人正感失望之时,忽听东坡高声赞美道:“也值得一死!”

     这就是苏轼,一代文豪,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一个乐天派,一个生活中的快乐主义者。也正是这样的心态,让他在年少成名却而后被一贬再贬的人生坎途中始终潇洒地活着,让他在诗、词、文、书、画甚至美食界,都达到一流的大师境界……


    写形,写意,写自己——好的题画诗需要这样的三重境界。

    写形,写意,写自己,惟其如此,我们后世读者才能读懂那是一幅什么画,画画之人是一种什么心态,写诗之人是一种什么性情。高僧画作的原作早已被时光的海洋淹没,但这首诗却在文学的殿堂中被永久地保留了下来,这就是诗的魅力,这就是题画诗的魅力……

                                                       (全文完)

第一部分《一东讲:题画诗的三重境界(1)》 “诗书画乐与题画诗”

一东讲:题画诗的三重境界(1)
第二部分《一东讲:题画诗的三重境界(2)》 “吟诗要从正确读诗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日一诗词】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的名诗,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古典诗词鉴赏——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的题画诗,足以惊艳千年,只是读读心情就会愉悦到爆表!
浅谈题图诗的创作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