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语知识》_关于诗韵的争论


关于诗韵的争论

 

中华通韵进中小学,诗词界一片反对之声,平水韵被抛弃了?

 

 

今年4月24日,中华诗词学会“中华通韵”课题结项鉴定会在京举行,鉴定组专家向课题组成员进行质询后,通过认真研究讨论,一致同意课题结项。也就是说,汉语普通话诗韵标准《中华通韵》(草案)终于确定了,并且教育部拟将通韵推广进中小学课堂。对于《中华通韵》出版,大家已有微言,但并没有放在心上。但现在竟然要将《通韵》定为新韵标准,并推广进中小学,一下子引起轩然大波。于是各地诗社、诗词界元老、古诗词爱好者,群起反对。

 

为什么大家反对《中华通韵》呢?只要看一下哪些群体反对新韵,就知道原因了,因为反对的人都是习惯用平水韵写诗的朋友,正因为《中华通韵》抛弃了平水韵,所以遭到这部分人的反对。他们认为通韵要在中小学强力推行,后果严重,平水韵将会被抛弃。两三代人之后,传统诗词将断代,那时候平水韵又要发掘、考证、补救了。

 

有必要说一下《平水韵》和《中华通韵》是什么。“平水韵”是由其刊行者刘渊原籍为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而得名。是根据《切韵》、《唐韵》、《集韵》、《广韵》等韵书和大量的前人诗词总结出来的一本官方韵书(原书今已失传)。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出韵、错用。到清代康熙年间,后人所编的《佩文诗韵》、《诗韵合璧》、《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共收录汉字9504个,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平水韵》。我们今天常说两个词“古体诗”和“近体诗”也是以平水韵区分的,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近体诗亦称“今体诗”,也叫格律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是与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平水韵表



 

可以看出,唐诗宋词之所以流传千古而不衰,和平水韵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流传下来的好诗,格律诗在数量上毫无疑问占绝对优势。小孩能背诵的90%以上是格律诗。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动辄能背诵几千、上万甚至一两万首,90%以上也是格律诗。平水韵爱好者甚至认为:格律诗词流传,重要原因是格律诗的平仄声韵能帮助人记忆。我们诵读格律诗,确实朗朗上口。写诗者也自得其乐,常常以平水韵评判别人写诗是否合律,来验证写诗水平。

 

但是,用平水韵写诗相当难,如果想写出有意境的诗就更难了,初学者常常知难而退,不再写格律诗了,自唐宋后,优秀格律诗作也少了很多。近代以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平水韵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有部分律诗诵读拗口,押韵太窄,明明一个读音却不能押一个韵,让人不解。平水韵与现代诗也格格不入,于是新韵通韵应运而生。

 

那么《中华通韵》是什么呢?《中华通韵》是一本书,早于2012年出版,在此之前,民国时期还出版了一本《中华新韵》,2005年也有一本《中华新韵》,都是按国语发音编排。“通韵”的意思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诗时可以互押,如“平水水”中“东”、“冬”相通,“支”、“微”亦可相通等。这两本书对于平水韵作者来说,常常嗤之以鼻,意思就是看不起。然而并没有什么影响,两条腿走路,你可以用新韵,我可以用平水韵,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然而现在中华通韵要强行进学校,平水韵者就不愿意了。


中华通韵目录


 

《中华通韵》一出,各个诗会议论纷纷。支持的一方的认为:一、《平水韵》限制诗词创作用韵,以普通话语音系统为基础的《中华通韵》在用韵方面选择范围广了,写诗方便多了。二、适应时代改革,通韵能对诗词的继承和发扬有很大的意义,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但反对的人亦十分强烈,指出通韵许多地方不通。如《中华通韵》取消了入声韵,向前进不可理喻。入声是汉语四声之一,汉语之骨!仅因为普通话中无入声字,居然一刀切之,殊不知晋末“衣冠南渡”后,南方一带至今保留入声字的发音。还有,《通韵》把韵母e(鹅)与韵母ie(耶)、ue(约)合为一个“三鹅”韵。其原因可能是根据《汉语拼音方案三、韵母表》把韵母e(鹅)与韵母ie(耶)、ue(约)排列在同一行里,误以为这三个韵母同韵。其实,韵母e(鹅)与韵母ie(耶)、ue(约)中的e,并不是同一个字母。《通韵》揉合韵母e(鹅)与韵母ie(耶)和ue(约)为一个韵目,就是用普通话,读音明显不同,既不科学,也不可行。还有,《通韵》把韵母i(衣)与韵母-i(支)合为一个“四衣”韵,也是不科学的。其实《诗韵新编》分立“七齐”“四支”,是正确的;《通韵》又将齐支并为一韵,显然是倒退。

 

大家指出《中华通韵》还有很多缺点,不一而足,反正看到《通韵》进学校就是不爽,认为让中小学生学习通韵是严重的不尊重传统文化,甚至会毁了诗词。小编觉得,这些理由不无道理,《通韵》进学校,至少要兼顾各方意见,消除诗词爱好者疑虑,而不是贸然一刀切。

 

小编还觉得,诗词改革也是必要的,虽然格律诗词有他的魅力,但似乎不适应时代,现在虽然喜古诗的人多,但用平水韵写诗的人越来越少,这就是例子。我们平时写个宣传语顺口溜,也没有用平水韵,也无必要。看看中医,就是败在我们一成不变的观念上,几千年了还把《黄帝内经》奉为医学法宝,致使中医越来越被边缘化,所以中华文化既要继承,更要发扬,重点是在“扬”字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诗词写作入门(三)
闲论诗词谈“新韵”
(原创)浅谈格律●平仄●韵
中华新韵及韵部表
诗词讲座(五)
​关于古韵和新韵的一点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