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学入门3(19)

医学入门3(19)

时间:2010-11-06 11:21点击:599
-
心痈胸发名井疽,胸乳间生蜂窠痈发,名井疽。状如豆大,三四日起,不早治,入于腹,十日死。
外发可治内伤殂;降火清心为要药,心热盛极,急用疏导心火之药,迟则不救。小便涩者,清心散,或凉膈散去硝、黄,加白芷、天花粉、瞿麦、木通;大便秘者,内固清心散,或凉膈散去硝,加白芷、天花、生地。
胁痈一样忌补虚。
初起,神效栝蒌汤,或柴胡清肝汤。盖由胁肝心火盛,虚中有热,决不敢投阳药。溃后方敢清热托里,兼滋肾水。误投热药,易伤骨膜,慎之。胁疽,用鸡屎粘捣烂,入盐少许,醋和敷之,消肿止痛,脓成者,敷之即安。
胃痈胃热咳脓血,人迎反盛胃脉沉;胃脘痈,因饮食、七情火郁,复被外感寒气所隔,使热浊之气,填塞胃脘,胃中清气下陷,故胃脉沉细,惟寒气所隔,故人迎紧盛,有此二脉者,胃痈真也。
寒热如疟皮毛纵,先宜疏利次补升。
外证寒热如疟,胃浊则肺金失养,故身皮错纵,或咳或呕,或唾脓血,俱大射干汤主之。胃火盛者,清胃散;痰壅者,甘桔汤;大便不利者,太乙膏为丸服;小便不利者,三仁汤;内痛者,失笑散;虚而痛者,牡丹散;脓出食少者,补中益气汤,升提胃气,或佐以前药调之。不可专治其疮。
肠痈小腹痛若淋,湿热痰瘀注内膜∶甚者腹胀有水声,便脓脐疮皆败恶。
湿热郁积成痈。痰火盛者,脉数而滑;挟瘀血多者,脉数而芤。外证小腹肿,强按之则痛,小便若淋,俨似奔豚,发热恶寒。脉迟紧者,未有脓也,大黄汤或五香连翘汤下之,不敢下者,败毒散加秦艽、连翘;脉芤涩者,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玄胡索、木香;脉洪数者,已有脓也,三仁汤、神效栝蒌汤;小腹疼痛、小便不利者,脓壅滞也,牡丹散。若腹胀大,转侧闻有水声,或绕脐生疮出脓,大便屡下脓血者,不治。
间有虚冷皮甲错,腹皮似肿按软弱;中无积聚外无潮,脉数还宜用温药;脉数外无潮热,内无积聚,身皮甲错,腹急如肿,按之却软,乃内虚阴冷,凝痰成痈,牡丹散,或内托十宣散加茯苓,甚者败酱散,以小便利为验。
又有冷热相交并,消瘀和中后补托。
肠痈冷热证,用云母膏为丸,牛胶煎酒下,利去瘀脓则愈。其间有痛甚,大便从小便出者,亦宜。如下脓过多者,梅豆汤合甘桔汤和之,蜡矾丸尤妙。脓止后,内托十宣散,或八物汤、补中益气汤以固本元。愈后却宜静养,若动作躁暴,或被惊恐,则肠断而死。凡痈生小肠分尤可,大肠分近肛门者难治,肛门破者即死。
腹痈腹痛关脉数,饮食七情火滞著;腹痈生于肚腹,皮里膜外,左关脉洪数,而腹痛甚者是也。膏粱、七情火郁,以致脾虚气滞而成;小儿多因惊、积亏损而成。食积、疝气相类,不可误治。
无脓肿硬色如常,漫肿坚硬,肉色不变,未有脓也,四君子汤加芎、归、白芷、枳壳,或托里散。若 肿痛甚者,邪气实也,先用活命饮,隔蒜灸以杀其毒,后用托里散以补其气。
脓成肿软色赭若。
肿起而软,色赭赤者,脓成也,托里消毒散。若脓成而不外溃者,气血虚也,卧,针刺之。
溃未皆宜壮胃元,行经活血忌凉药;不问初起、已溃、未溃,俱宜壮胃元气,而佐以行经活血;若误用克伐及利、下、凉药,则肿不能溃,溃不能敛,壮者难治,老弱立死;若曾经误下,及服降火、破气、消瘀之药,大剂参、 、姜、附或十全大补汤救之。
吁嗟九疽认亦难,按穴方知审经络。
中府属肺,巨阙属心,期门属肝,章门属脾,中脘属胃,京门属肾,天枢属大肠,丹田属三焦,关元属小肠,每穴内隐隐痛者为疽,肉上微起者为痈。假如中府隐痛者,肺疽也;上肉微起者,肺痈也,各穴仿此,十六味流气饮,或托里散加当归、山栀、黄芩、杏仁。
 
痈疽总论
背发七种 腰发二种发背五脏毒蕴成,七情六郁外邪并。
背虽膀胱、督脉所主,然五脏所系于背。或醇酒浓味、或郁怒房劳,以致水枯火炎,痰凝气滞;或被外邪与毒相搏,随处发生。
肩下脊上脾家毒,发在肩下脊上,乃因饮食感毒。广一尺,深一寸,虽溃在骨,不穿膜不死,急治脾肚中之毒,内服护心散,外用敷药,恐毒奔心,大要服药截住。如通脊背肿者,不可救。
偏右莲蓬子内生。
莲子发,生于右胛中,外如莲蓬,内有子孔,恐其毒奔入心,大要用托里散加芩、连、黄柏、荷盖散之,不令攻心,渐消可治。通背肿者危。
偏左初起汗即散,胛发,生于左膊间,初起可用灯火点破,内服追疔汤,汗之即散。
左搭右搭肺肝情。
右搭肩发,骨上生者,以动之处可治,若串左肩难治;左搭肩发,骨上生者,以动之处可治,若串右肩难治。二证内服托里散加升麻、桔梗,外用去恶散,或绵絮烧灰为末糁之,干者,麻油调搽。
脊中蜂窠防膜透,蜂窠发,正当脊心,形如蜂窠,有孔在上者不宜,最为反证,宜托里散加菊花,生肌定痛,防毒攻心,难治,因心火未发故也。
对心火毒太相凌。
对心发,极重。因心火盛而热气会生于此,其毒壮盛走暴,急用疏导心火之药解之。
散走流注风热盛,散走流注发,毒瓦斯乘风热而走,急宜疏风定热治之,则气自息。若流注于手、脚、腿者,必死无疑。
气食阴虚龟见形。
此发头尾俱尖,四边散大,如龟之形。因饮食所致,而气食相关,合阴虚而成之。气虚而散者,所以开口而阔,急服托里补药。
肾俞湿热单生发,房怒兼之双发平;肾俞发,因受湿并怒气、饮热酒,伤于内肾,流毒肾俞生疽,急用药解内肾之毒。若肾经见有湿热,更加房劳、郁怒过度,则两肾俞穴生发。阳发于外者,可治;阴发、痰发伤肾膜及脓稀者,死。又有肾俞一发,胛骨上一发,肩膊上又生一发,亦胃之双发。
漫肿难治 肿易,肿发热,疼痛色赤,作渴,脉滑数有力,先服活命饮,后用托里消毒散;漫肿不热,微疼色黯,作渴,脉数无力者,肾虚也,托里散。少食者,六君子汤加姜;晡热阴虚者,四物汤加参、术,或肾气丸;恶寒热,四边渐大者,阳气虚也,单人参汤、十全大补汤;小便频数者,八味丸。初起食少者,邪盛脾亏也,急用补中益气汤救之。今俗专用赛命丹、一捻金,施于因怒、因饮食毒及肥人则可,若瘦人及因欲火者,反烁阴作渴致泄,或血涩毒瓦斯不行。惟初起或一服之则可。凡 肿,气血胜毒易治;漫肿,服托药不应者,乃毒胜气血,死在旬日。或已发出而不腐溃者,须急用托里药,兼补脾胃,不应,死在二旬。若已溃而色不红活者,用托里散加参、 、肉桂及补脾之药,却不能生肌,疮口黯,晕大而不敛,乃脾崩也,死在月余。
总论中间法可凭。
表证内托发汗,里证内疏通,在经和解。体虚者,未溃托里消毒;已溃托里温补。详前总论。
 
痈疽总论
臀痈(附臀蛆疮) 便毒 路岐 悬痈(附谷道中疮) 痔漏 阴疮 阴囊痈(附小儿阴囊生疮)妇人阴疮(附交接出血) 附骨疽(附腿上寒湿疮) 杖疮臀痈太阳部位奥,虽然多血气罕到;臀居小腹之后,部位僻奥,虽曰多血,然气既罕到,血亦罕来。中年患此,诚为可虑。
阴虚湿热是病根,内托固里性无躁。
初起未成脓者,隔蒜灸,再用葱熨法;欲作脓者,内托羌活汤;痛甚者,活命饮;肿硬痛者,托里消毒散,微肿痛者,托里散;脾虚不能消散,或食少不作脓者,六君子汤加芎、归、黄 ,偏右臀腿者尤宜;肾虚不能消散,或作渴、溺淋者,肾气丸。有脾虚误服消导药,以致气陷下,肿痛甚者,补中益气汤,或十全大补汤。溃后尤宜进此二药,以固其里。兼节酒色,戒躁暴,乃可万全。臀蛆疮痛痒者,摩风膏。只痒甚有虫者,用硫黄一两,人言一钱,为末,用醋调匀,慢火熬干,复熬化,如火起,将醋洒数次,倾地下待冷成饼,用麻油磨浓,候疮痒,抓破擦上,三日即愈。
便痈属足厥阴肝,欲云便毒,实血疝也。生于腿胯小腹之间,乃厥阴肝经,乃冲、任、督三脉隧道,乃精气出入之路也。
房欲强精只一端;或入房忍精,或思色不遂,或当泄不泄,败精凝滞为瘀,肿痛在胯腹之间,先用五苓散,利去败精,便秘加大黄;有寒热者,小柴胡汤加山栀、泽泻,后用肾气丸以补精,兼逐瘀血。
湿热因劳或被冷,补泻方询便易难。
内有湿热,外被寒邪相拒,败瘀不得散,治宜清肝火,活瘀血,渗利肾经邪水。体实二便难者,两解汤、八正散;挟郁怒者,流气饮子,或复元通气散加天花粉、白芷、青木香;肿痛甚者,活命饮;湿热壅滞者,龙胆泻肝汤;体薄大便易,而小便涩者,小柴胡汤加芎、归、知、柏、泽泻,或神效栝蒌汤加柴胡、山栀;痛甚者,活命饮去大黄。湿热因劳倦气滞者,补中益气汤。溃后俱宜托里散、八物汤加柴胡,或十全大补汤。久欲成漏者,蜡矾丸。单方∶用紫花地丁擂酒服最妙。
骑马两边异名尔,便毒左右两边俱发,或先有疳疮而发,或卒然起核疼痛而发,用药同前。古方∶初起宜国老膏,入皂角炭少许主之。外用凤尾草煎汤洗净,以明松香为末,日三次干糁自愈。愈后仍戒房室行动。
路岐些小胯裆间。
肿痛者,内服单蜘蛛方;外用炒葱熨三五次,后以消毒消肿药加大黄、木鳖子、南星、草乌敷之;破者,用生肌散。此证小儿患之,多因食积痰滞。
悬痈足三阴亏损,生谷道前,阴囊之间,初发甚痒,状如松子,渐如莲子,日久如桃李,加以赤肿;若破则大小便从此中而出,不可救也。
轻则漏沥重即殒;轻则沥尽气血而亡,重则内溃即死。
初起量与清湿热,初起湿热壅滞作痛,溺涩者,活命饮去大黄,或龙胆泻肝汤。
大补气血犹恐晚。
不成脓,不溃者,八物汤;脓已成者,急针之。欲其生肌收敛,肾虚者,肾气丸∶血虚者,四物汤加参、术;气虚者,四君子汤加芎、归;脾虚者,补中益气汤∶久成漏者,十全大补汤、蜡矾丸。此疾首尾常服国老膏,虽患亦轻,虽溃亦浅。误用寒凉,则不可救。谷道中生疮,用水中荇叶细捣,绵裹纳下部,日三次即愈。
五痔原因食色伤,经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盖饱食则脾不能运,食积停聚大肠,脾土一虚,肺金失养,则肝木寡畏,风邪乘虚下流,轻则肠风下血,重则变为痔漏。或醉饱入房,精气脱泄,热毒乘虚下注;或淫极入房过甚伤、筋,忍精停毒,甚则以男交男,致伤膀胱与肾肝筋脉。盖膀胱筋脉抵腰络肾,贯臀走肝,环前后二阴,故痔乃筋脉病,发则面青痛甚,肝苦急也。五痔∶牡痔,肛边如鼠乳;牝痔,肛边一枚,生疮陷入;肠痔,结核肠内,脱肛出血;血痔,大便清血,随下如射线;脉痔,肠口频频发 ,出血且痛且痒。五痔散主之。又有气痔,肛门肿痛便难,强力则肛出不收,加味香苏散;酒痔,饮酒则发,干葛汤;虫痔,侵淫湿烂,岁积月累,蚀肠穿穴, 皮丸、黑玉丹。凡毒深者,大如鸡冠、莲花、核桃;毒浅者,小如松子、牛乳、鸡心,鼠乳、樱桃,虽种种不同,皆三阴虚也。
湿热风燥毒归肠;痔非外邪,乃脏内湿热风燥,四气相合,蕴久流入大肠而成毒。有肠头肿块者,湿也;肛肿后坠,湿兼热也;出脓血水者,热胜血也;痛极者,火热也;痛痒者,风热也;大便秘者,燥热也;小便涩者,肝火湿热也。
又疮头向上或硬者,热多;向下或软者,湿多。
凉血和气清湿热,润燥疏风止痛痒;痔以凉血为主。盖热则伤血,血滞则气亦不运,而大肠下坠作痛。大要以槐花、槐角、生地凉血;芎、归、桃仁和血生血;枳壳行气宽肠;芩、连、山栀清热;黄柏、防己、泽泻行湿;麻仁、大黄润燥;秦艽、荆芥疏风。风邪陷下久者,防风、升麻提之;气弱者,人参、黄 补之;气不顺者,木香、槟榔和之。古方∶热痔,黄连阿胶丸、清心丸、槐角丸、槐胆丹;湿热,加味连壳丸,或四物汤合败毒散∶风湿,秦艽汤;燥痔,四顺清凉饮;下血者,芎归丸、苦参丸;痛者,止痛丸;痒者,黑玉丹;肿硬者,豚胃丸。
外法割剔终有害,刀割线剔,损脏伤命;药点药敷,闭毒变漏。初起只宜蒜灸,已成者,防风、荆芥、槐花、木鳖、朴硝煎汤熏洗,滑脱盖文蛤、莲蓬,洗后用古熊胆膏、融松油涂之。内痔,宜用生肌丸,忌茶、药。
断根滋补忌寒凉。
体实属肺与大肠风热者,加味槐角丸、加味地黄丸、三神丸,断根更易;体薄属肝脾肾三经阴精损者,肾气丸、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以滋化源,更节嗜欲、谨起居,方可断根。又有兼下疳疮者;有茎中出白津者,有兼疝者,皆肝肾不足变出,勿专服寒凉泻火。蜈蚣油∶端午取大蜈蚣一条,竹签阴干,临发剪一寸, 存性,桐油调涂,轻则不发,重则次年对周日又发,再剪一寸, 涂断根。又法∶用生蜈蚣数条,浸麻油内,俟生霉,略熬化,涂痔及诸疮、癣。
九漏须知初与久,凡痈疽久则宿脓腐肉,停蓄其间,穿孔必深,风冷外侵,涓涓秽脓流出,如缸瓮之有漏孔。九漏∶肝主野狼漏,胃主鼠漏,大肠主蝼蝈漏,脾主蜂漏,肺主蚍蜉漏,心主蛴螬漏,胆主浮蛆漏,肾主瘰 漏,小肠主转筋漏。原因气血壅滞,染触蠢动含灵之毒而名,其因治则一也。在痔则有穿肠、穿肾、穿阴者。又有无痔,肛门左右别生一窍,流出脓血,名为 漏,窍在皮肤者易愈,脏腑损者难治。又有原有痔漏,肛边别生一块,作脓就在痔孔出者,乃食积注下也,宜连魏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学入门-- 外科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七 贤集、外科钤(下)
名医辩证施治—气血两虚
《证治准绳·疡医》痈疽部分·下部(十四)
中医古书 续名医类案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卷三百八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