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心雕龙》注译08《诠赋》

《诠赋》

8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昔邵公称:“公卿献诗,师箴瞍赋”。《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总其归途,实相枝干。故刘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至如郑庄之赋大隧,士蒍之赋狐裘,结言短韵,词自己作,虽合赋体,明而未融。及灵均唱骚,始广声貌。然则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于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遂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秦世不文,颇有《杂赋》。汉初词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播其风,王、扬骋其势,皋、朔已下,品物毕图。繁积于宣时,校阅于成世,进御之赋,千有馀首,讨其源流,信兴楚而盛汉矣。夫京殿苑猎,述行序志,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既履端于倡序,亦归馀于总乱。序以建言,首引情本;乱以理篇,写送文势。按《那》之卒章,闵马称乱,故知殷人辑颂,楚人理赋,斯并鸿裁之寰域,雅文之枢辖也。至于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触兴致情,因变取会。拟诸形容,则言务纤密;象其物宜,则理贵侧附;斯又小制之区畛,奇巧之机要也。观夫荀结隐语,事数自环;宋发夸谈,实始淫丽;枚乘《菟园》,举要以会新;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贾谊《鵩鸟》,致辨于情理;子渊《洞箫》,穷变于声貌;孟坚《两都》,明绚以雅赡;张衡《二京》,迅拔以宏富;子云《甘泉》,构深玮之风;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凡此十家,并辞赋之英杰也。及仲宣靡密,发端必遒;伟长博通,时逢壮采;太冲、安仁,策勋于鸿规;士衡、子安,厎绩于流制;景纯绮巧,缛理有馀;彦伯梗概,情韵不匮:亦魏、晋之赋首也。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然逐末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此扬子所以追悔于雕虫,贻诮于雾縠者也。

赞曰:赋自《诗》出,分歧异派。写物图貌,蔚似雕画。

抑滞必扬,言旷无隘。风归丽则,辞翦荑稗。

【题解】

诠赋:关于赋的诠释。诠释,训解也。诠,具也,谓具说事理也。赋,铺成其事也。《诗序》“《诗》有六义,……二曰赋。”今作诗亦曰赋诗。又文体之一,《班固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陆机《文赋》“赋体物而浏亮”。赋是汉魏六朝时期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之一。赋分短赋、骚赋、辞赋、骈赋、律赋、文赋。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刘勰。

【原文】

《诗》有六义1,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2,体物写志也3。昔邵公称4:“公卿献诗,师箴瞍赋”5。《传》云6:“登高能赋,可为大夫。7”《诗序》则同义8,《传》说则异体9。总其归途10,实相枝干11。故刘向明“不歌而颂”12,班固称“古诗之流也”13。

【注释】

1六义:《诗序》“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2摛文:铺陈文采。摛,发、布。3体物:描述事物;摹状事物。 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4邵(shào)公:即召公,姓姬名奭(shì),武王时,封地在召,故称召公;武王灭商以后,又封他于燕地,为燕国的始祖。成王时,为三公之一的太保,与周公分陕而治。《史记·燕召公世家》“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召公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在中国历史名人中有他的一席之地。召公谏厉王弭谤”的故事千古流传。5公卿献诗,师箴瞍赋:《国语·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公卿,三公九卿。《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泛指高官。师箴,音师进献规劝的文辞。箴,规谏的文辞。瞍赋:盲人吟诵讽谏之诗。6《传》:指《毛诗故训传》(一作《毛诗诂训传》),简称《毛传》。训释《诗经》之作。《汉书·艺文志》著录三十卷,但言毛公作,未著其名。东汉郑玄《诗谱》称“鲁人大毛公为《诂训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至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始言大毛公为汉鲁国人毛亨,小毛公为汉赵国人毛苌。后世因以《故训传》为毛亨作,亦有以为乃毛苌作或毛亨作而苌有所增益者。其诂训大抵本先秦学者的意见,保存了许多古义,虽有错误,但仍为研究《诗经》的重要文献,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即采用《毛传》。东汉郑玄《毛诗传笺》及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为笺释疏解《毛传》之作。清代研究《毛传》,著名的有陈奂的《诗毛氏传疏》和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参阅王国维《观堂集林别集·书〈毛诗故训传〉后》。《传》是对经义的阐明。7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诗经·鄘(yōng)风·定之方中》郑玄《笺》曾作过这样的说明:“建邦能命龟,田能施命,作器能铭,使能造命,升高能赋,师旅能誓,山川能说,丧纪能诔,祭祀能语。君子能此九者,可谓有德音,可以为大夫。” 8《诗序》:《毛诗序》的省称。现存《诗序》有大序、小序之分。列在各诗之前,解释各篇主题的为“小序”;在首篇《关雎》的“小序”之后,有大段文字概论全经的,为“大序”(据孔颖达《毛诗正义》说明,应从“风,风也”句开始)。 东汉郑玄《诗谱》,以“大序”为子夏作,“小序”为子夏、毛公作。《后汉书·儒林传》则有卫宏作《诗序》之语。 宋代以来学者关于《诗序》作者众说纷纭,郑樵、朱熹等都有自己的说法。同义:意义相同,即同为六义之一。9《传》:指《毛传》及其它经典。异体:言与《诗经》不同的文体。10归途:言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亦指归属,言划定从属关系。与后文《体性》篇“若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同义。11枝干:谓枝附于干。喻关系密切。这里是以树枝和树干的关系来比喻赋和诗的关系。12刘向:汉之宗室,字子政,楚元王四世孙,初为谏大夫,宣帝招选名儒才俊,向以通达能属文与焉。为人简易无威仪,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数上封事,以阴阳休咎论时政得失,语甚切直。元帝时为中垒校尉,时外戚王氏擅权,上数欲用为九卿,为王氏及在位大臣所持,官终不迁,所著书有《洪范五行传》、《列女传》、《新序》、《说苑》等。不歌而颂:语出于刘向《七略》(今佚),《汉书·艺文志》谓“赋不能歌唱,只能朗诵。”颂,诵读。读之而有音节者曰诵。13班固:东汉人,彪长子,字孟坚,博通载籍,明帝时,典校秘书,续成父之《西汉书》,时人比之迁、董。“古诗之流也”:语出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

【译文】

《诗经》有“六义”,其中第二项就称作“赋”。所谓“赋”,就是铺成的意思,铺陈文采,描绘事物,抒发心志。从前周代召公曾说:“三公九卿献诗,音师进献规劝的文辞,盲人吟诵讽谏之诗。”《毛传》说:“登到高处能赋诗抒发心志的人可以做大夫”。《诗序》认同赋和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内容的方法,《毛传》则认为赋与诗有不同的体制。就划定从属关系的总的方面来看,赋与诗是枝与干的关系,而密不可分。刘向说:“赋不宜歌唱,只可诵读。”班固称:“赋是《诗经》的一个分派”。

【原文】

至如郑庄之赋大隧1,士蒍之赋狐裘2,结言短韵3,词自己作4,虽合赋体,明而未融5。及灵均唱骚6,始广声貌7。然则赋也者,受命于《诗》人8,而拓宇于《楚辞》也9。于是荀况《礼》《智》10,宋玉《风》、《钓》11,爰锡名号12,与诗画境13,六义附庸14,蔚成大国15。遂述客主以首引16,极声貌以穷文17。斯盖别诗之原始18,命赋之厥初也19。

【注释】

1郑庄:郑庄公,郑武公之子,名寤生,是春秋初年的郑国国君,公元前757年生。公元前743-701年在位。大隧:《左传·隐公元年》载,郑庄公曾平定其弟共叔段的叛乱,把支持叛乱的母后武姜逐出国都,软禁在城颖。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念母子亲情,因感颖考叔之言又后悔此话,便掘地道和他母亲见面。“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xiè)洩。”隧:地道。2士蒍:春秋时晋国大夫。狐裘:《左传·僖公五年》载,士蒍为夷吾筑城不慎,被献公所斥责,士蒍便退而作赋:“狐裘尨茸(méng róng),一国三公,吾谁适(dí)从!”尨茸:蓬松。3结言:谓连缀文辞。 《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短韵:短小的诗文。短赋,小赋。《文选·陆机<文赋>》“或讬言于短韵,对穷迹而孤兴。”李善注:“短韵,小文也。”《文心雕龙·才略》“曹摅(shū)清靡于长篇,季鹰辨切于短韵。”4词自己作:文词都是自己创作的, 5明而未融:《左传·昭五年》“明夷之谦,明而未融。”(注)融,朗也。《孔疏》“融是大明,故为朗也。”这两句话指自己创作的可朗诵的作品,和后来的赋还有一定距离。借以比喻赋的发展尚未成熟。6灵均:屈原(约公元前340—278年), 战国时楚人,名平,别号灵均,仕楚为三闾大夫,怀王重其才,靳尚辈谮(zèn)而疏之,乃作《离骚》,冀王感悟。襄王时复用谗,谪原于江南,原作《渔父》诸篇以见志,于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而死。骚:骚体,文体名,屈原作《离骚》,后人仿其体,谓之骚体。其语尾皆用兮字,故或谓虞舜之《南风歌》为骚体所自始,汉以后,歌行琴操多用之。7广:扩而大之。声貌:声音状貌。这里指声律方面的特征,诗赋最重声律,因谓诗赋之属,为声律之学。《文心雕龙·通变》“夫夸张声貌,则汉初已极。”特指文学作品中的赋对事物形象的描绘技巧。8受命:泛指承担责任;接受任务、命令。受,容纳也。《论语》“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9拓宇:开辟疆域。这里比喻开拓文章新的境界。拓:扩充。10荀况:即荀子(公元前313-238年),战国赵人,时人相尊,亦称荀卿。汉人或称曰孙卿,其学以孔子为标准,倡“性恶”之说,谓人性皆恶,不以礼义矫正之,则不能为善。其旨与孟子异。他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著有《荀子》。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采,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即《赋篇》之《礼》、《智》、《云》、《蚕》、《箴》),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礼》《智》:《荀子》中《赋篇》分《礼》、《智》、《云》、《蚕》、《箴》五个部分。11宋玉:战国楚人,屈原弟子,为楚大夫,悯其师放逐,作《九辨》述其志以悲之,又作《神女》、《高唐》二赋,皆寓言讬兴,有所讽也。《风》、《钓》:《文选》卷十三、十九载宋玉的《风赋》等四篇,《古文苑》卷二载宋玉的《钓赋》等六篇。近代学者认为其中大部分是后人伪托的。12爰:引词,犹“于是”。锡:《尔雅·释诂》“赐也”。《易·师卦》“王三锡命”。《尚书·尧典》“师锡帝曰”。《传》“锡,与也。”名号:名称;名目。《荀子·赋》“名号不美,与暴为邻。” 《文心雕龙·杂文》“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13画境:划界。14六义:亦称“六诗”。《〈诗〉大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孔颖达疏:“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非别有篇卷也。”近人认为,风是各国的歌谣,雅是周王畿的歌曲,颂是庙堂祭祀的乐歌,是《诗经》的三种体制;赋是敷陈其事,比是指物譬喻,兴是借物起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内容的方法。后指以《诗经》为代表的文学创作的精神和原则。附庸:附属于诸侯大国的小国;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喻指赋的声律及文学创作的精神和基本原则尚处于弱小幼稚阶段而未能发展成完美独立的事物。15蔚:文深密貌。《易》“其文蔚也”。此言赋体的兴盛。16客主:相对而言之。《礼》“天子无客礼,莫敢为主焉。”汉赋中常用主客两人对话的形式。首引:引出重要的内容。首,要领也。《书》“予誓告汝群言之首”。17极:尽。极力描写。声貌:指声律方面的特征。穷文:研究文章的本原。穷,研究也,如言穷理尽性。18原始:谓本始也。19命:称也,名之也。厥(jué)初:谓之起源。厥,其也。

【译文】

至于像郑庄公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晋国大夫士蒍赋“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诗文用词简洁,且都是自己作的,虽然与后来所谓的赋体接近,但还有一定距离,尚不完善。到屈原倡导骚体,才开始扩展了声律方面的影响。然而,赋是承接《诗经》而来的,受《楚辞》的影响而得到发展。因此就有后来荀况的《礼》、《智》,宋玉的《风》、《钓》等赋作,于是这类作品就有了赋的名称,与诗就有了明确的界限。“赋”本为“六义”之一,其声律及文学创作的精神和基本原则从弱小幼稚阶段而发展成完美独立的事物,并逐渐兴盛起来。于是,叙述主客的对话而引出重要的内容,追求声律方面的特点而探索文章的本原。这即是与诗分别的开端,正式称为“赋”的起源。
【原文】

秦世不文1,颇有《杂赋》2。汉初词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3,贾谊振其绪4,枚、马播其风5,王、扬骋其势6,皋、朔已下7,品物毕图8。繁积于宣时9,校阅于成世10,进御之赋11,千有馀首12,讨其源流13,信兴楚而盛汉矣14。

【注释】

1不文:文学不发达。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推行郡县制;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筑长城,修驰道,同时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推行极端严酷的思想统治。这对学术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短短十几年的秦代,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上的成就。2颇:甚也。又差多曰颇多,良久曰颇久,多有曰颇有。《杂赋》:《汉书·艺文志》载,秦代有《杂赋》九篇。《汉志·诗赋略》把赋分为四类,其中第四类是“杂赋”。 3陆贾:汉初楚人约公元前240-170年),以客从高祖定天下,有口辩,尝使南越,招谕赵佗,拜太中大夫,所著书,号《新语》,共十二篇,大旨崇王道,黜霸术,归本于修身用人,汉儒自董仲舒外,此为最醇。扣:牵,引也。端:首也。4贾谊:汉洛阳人(公元前200-168年),李斯之学,传于吴公,吴公传之于谊,文帝召为博士,超迁至大中大夫,谊请定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为大臣所忌,出为长沙王太傅,迁梁王太傅而卒,年三十三,世称贾太傅,又以其年少秀才,称为贾生。《汉书·艺文志》说他有赋七篇,今存《鵩(fú)鸟赋》等四篇,见《全汉文》卷十五、十六。振:生长、发扬。《文心雕龙·情采》“木体实而花萼振。”绪:端绪。5枚:枚乘,汉淮阴人,亦称枚叔,景帝时仕吴,上书谏吴王不纳,去之梁。孝王尊为上客,善属文,尝作《七发》。《汉书·艺文志》说枚乘有赋九篇,今存《梁王菟(tù)园赋》和《柳赋》,见《全汉文》卷二十。马:司马相如,汉成都人,字长卿,文帝时为文园令,武帝召为郎,通西南夷有功,长于辞赋,所作有《子虚》、《上林大人》等赋,丰赡富丽,汉魏六朝之文人多仿之。《汉书·艺文志》说司马相如有赋二十九篇,今存《子虚赋》等六篇,见《全汉文》卷二十一、二十二。6王:王褒。汉蜀人,字子渊。王逸云:“褒读屈原之文,嘉其温雅,藻采敷衍,执握金玉,委之污渎,遭世浑浊,莫之能识,追而愍之,故作《九怀》。”扬:扬雄:汉成都人,字子云,少好学,长于辞赋,多仿司马相如,成帝时,召对承明庭,奏《甘泉》、《河东》、《长杨》、《校猎》四赋,为人好古乐道,不慕荣利,独以文章名世,所著有《太玄》、《法言》、《方言》等书。7皋(gāo):枚皋,字少孺,枚乘的庶子,所作辞赋,都出以俳优嫚戏的态度,与东方朔同以滑稽得武帝欢。他天才高,作文速,和相如相反,时称“枚速马迟”。朔:东方朔(公元前154-93年),字曼倩,原本姓张,平原羌次人。西汉辞赋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汉书·东方朔传》)。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于是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抒自己的不满。东方朔原有集二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8品物:万物。《易·乾》“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品,众庶也。毕图:详细描绘。毕,竟也。图,谋,引申为描绘。9繁积:繁多积聚。宣:汉宣帝,武帝之孙,养于民间,具知闾里奸邪及吏治得失,即位后,励精图治,贤良辈出,两汉吏治,莫盛于此。置西域都护,汉威遂远及西北诸国,在位二十五年。10校(jiào)阅:审阅校订。成世:指汉成帝时期(公元前33—7年)。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7年),是西汉第12位皇帝。谥号“孝成皇帝”,葬于延陵,庙号统宗。11进御:进呈。御,侍也,进也。 12千有馀首:班固《两都赋序》“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馀篇。”13源流:犹言本末。14信:真心诚意,不疑也,不差爽也。赋分短赋、骚赋、辞赋、骈赋、律赋、文赋。(辞赋时期是赋的正宗时期,刘勰所谓“兴楚而盛汉”,就是说赋到此时而定型,离诗较远而自成一体了。——郭绍虞《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位置》)

【译文】

   秦代文学不发达,颇有一些《杂赋》。汉代初年的辞赋作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成长起来。以陆贾为开端,贾谊继续发扬其端绪,枚乘、司马相如传播汉赋这种风气,王褒、扬雄又发展了这个趋势,枚皋、东方朔以后,作家们把天地万有都纳入作品并详细描绘,繁富的作品在宣帝时期大量涌现,成帝时期再加以审阅校订,进呈到宫廷的辞赋作品有一千多首。要探讨辞赋兴盛的本末,毫无疑问是兴起于楚国而繁盛于汉代。

【原文】

夫京殿苑猎1,述行序志2,并体国经野3,义尚光大4。既履端于倡序5,亦归馀于总乱6。序以建言7,首引情本8;乱以理篇9,写送文势10。按《那》之卒章11,闵马称乱12,故知殷人辑颂,楚人理赋,斯并鸿裁之寰域13,雅文之枢辖也14。至于草区禽族,庶品杂类15,则触兴致情16,因变取会17。拟诸形容18,则言务纤密19;象其物宜20,则理贵侧附21;斯又小制之区畛22,奇巧之机要也23。

【注释】

1京殿:国都及宫殿。京,国都。殿,堂之高大者,天子之堂曰殿。描写京城和宫殿的赋,有班固的《两都赋》、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等。苑猎:苑囿及狩猎。苑,畜养禽兽处,古谓之囿,汉谓之苑。凡荟萃之处亦曰苑。如文苑、艺苑。描写宛囿和狩猎的赋,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扬雄的《羽猎赋》等。2述行(xíng):即述行赋(又称纪行赋、行旅赋),这类赋以描摹作者所经之地的山水或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主题来抒发作者的情思。述行赋的形成有着较为久远的渊源,这类题材源于刘歆的《遂初赋》。写远行的赋,有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等。述,陈述,记叙。序志:叙述志趣。抒写自己志向的赋,有班固的《幽通赋》、张衡的《思玄赋》等。3体国经野:建都市,划乡邑。体:划分;国:都城;经:丈量;野:田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郑玄注:“体犹分也,经谓为之里数。郑司农云:‘营国方九里,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野则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之属是也。’”后亦用以泛指创建国家、治理国家。4光大:显扬,使显赫盛大。《易》“含弘光大”。(疏)包含弘厚,光著盛大。5履端:步历之端也。《左传》“先生之正时也,履端于始。”(注)历法以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为历元,其时日月五星,皆起于牵牛初度,以此为步占之端。杜预注:“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孔颖达疏:“履,步也,谓推步历之初始,以为术历之端首……历之上元,必以日月全数为始,于前更无馀分,以此日为术之端首,故言履端于始也。”(上元:古代历法名称之一。《史记·天官书》“其纪上元”。司马贞索隐“上元是古历之名”。《新五代史·司天考》“布算积分,上求数千万岁之前,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日、月、五星皆会于子,谓之上元,以为历始。”)比喻事物的开始。 这里指开始写作。《文心雕龙·镕裁》“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倡序:指文章开头的序。倡,始事曰倡。序,《尔雅·序疏》“叙此经之旨”。孔子作书序,子夏作诗序。6总乱:古赋末皆有乱,总一赋之终,发其要旨也。谓辞赋篇末概括全篇要旨的结束语。乱,乐之卒章曰乱。《论语》“关雎之乱”。7建言:立言,陈述(主张或意见)。建,立也,置也。《易》“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8首引:引出重要的内容。首,要领也。《尚书·秦誓》“予誓告汝群言之首”。情本,性情之本原。情,实也,犹言真情。《论语》“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亦言文章的主要内容。9理篇:使文章有条理。理,治玉也。言治理。10写送:完全表达,尽情发挥。写,《增韵》“倾也,尽也,输也。”送,遣也。文势:文章之气势。11按:据。据彼以证此曰按。《那》:《诗经·商颂》中的一篇。卒章:诗、词、文章结尾的段落。《左传·宣公十二年》“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文心雕龙·哀吊》“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謡,亦仿佛乎汉武也。” 12闵(mǐn)马:即闵马父,又称闵子马,春秋时鲁国大夫。他的话见于《国语·鲁语下》。13鸿裁:指文章的鸿大体制。犹言鸿文。如汉代大赋。寰域:地域,范围。寰,天子畿内县也;凡言境域之大者,通称曰寰。14雅文:雅正的文辞。枢辖:关键之所在。枢,户枢;中央之机关。15庶品:犹众物,万物。庶,众也。16触兴:即兴,随感起兴。触,触动,如:触情(因遇到外物而兴起的感情或感想);触兴(遇到外物而兴起感想)。致,尽也。17因:依也。《论语》“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取会:迎合物理(因循情景而自由变化,取听任自然之意)。18拟:像也,比拟也。诸:之乎。形容:形象也。《易》“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19务:专力也。《论语》“君子务本”。纤密:细密。《晋书·陶侃传》“侃性纤密好问,颇类赵广汉。”《文心雕龙·指瑕》“或逸才以爽迅,或精思以纤密。” 20象其物宜:言圣人法象其物之所宜。《易》“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象,《易·系辞》“在天成象”。《疏》谓悬象日月星辰也。又《易·系辞》“象也者,像此者也。”《疏》言象此物之形状也。物宜:指事物的性质、道理、规律等。21理:道也,义理也。《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侧附:指不直接描写,而从侧面说明。侧,旁也。《诗》“在南山之侧”。22小制:与鸿裁相对而言,指篇幅较小,内容精炼的作品。如魏晋人的咏物小赋,短小精干,韵味隽永。区畛:区域,言小范围。畛,《说文》“井田间陌也”。 如畛陌(泛指田间的道路);畛畦、畛辍(田间小路)。23奇巧:神奇而巧妙。机要:机密而重要。

【译文】

有关描绘国都宫殿和苑囿狩猎、叙述远行和抒写个人志向的作品,它们的内容多关乎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因其文义显扬、包含弘厚,而光著盛大、影响深远。这类作品开头有“序”,结束有“乱”。“序”以立言,引出文章的重要内容;“乱”释条理,充分表达文章的气势。根据《诗经》中《那》诗的末章,闵马父称为“乱”的叙述,可以明白殷人辑录的《商颂》和楚人写作的骚赋,它们都属于体制鸿大的作品范畴,是形成雅正文章的关键之所在。至于有关花草禽类、自然万物的描绘,则即兴抒情,内容也因循情景而自由变化。要描绘各种事物的形象,语言的运用务必严谨细密;要刻画各种事物的道理,其容貌进止宜从侧面加以阐明。这些都属于篇幅较小,内容精炼的作品范畴,是形成神奇而巧妙的文章之关键。 

【原文】

观夫荀结隐语1,事数自环2;宋发夸谈3,实始淫丽4;枚乘《菟园》5,举要以会新6;相如《上林》7,繁类以成艳;贾谊《鵩鸟》8,致辨于情理9;子渊《洞箫》10,穷变于声貌11;孟坚《两都》12,明绚以雅赡13;张衡《二京》14,迅拔以宏富15;子云《甘泉》16,构深玮之风17;延寿《灵光》18,含飞动之势:凡此十家,并辞赋之英杰也19。及仲宣靡密20,发端必遒21;伟长博通22,时逢壮采23;太冲、安仁24,策勋于鸿规25;士衡、子安26,厎绩于流制27;景纯绮巧28,缛理有馀29;彦伯梗概30,情韵不匮31:亦魏、晋之赋首也。

【注释】

1荀:荀况(公元前313-238年),即荀子。结:归束。如总结,了结。隐语:隐其本事,而假他辞出之。若今谜语是也。《文心雕龙·谐隐》“隐语之用,被于纪传。”2事数:犹探寻万物之理。此言叙述事物的方式。事,为也。凡人类所作为所遭逢皆曰事。《大学》“物有本末,事有始终。”数,方式,方法,道理。自环:自相问答。荀况《赋篇》各部分都是先作问语,后作答语。3宋:宋玉。夸谈:大言,夸夸其谈。夸,大也。华言无实曰夸。4淫丽:浮华艳丽。《文心雕龙·情采》“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淫,过也。5枚乘:汉淮阴人,亦称枚叔,景帝时仕吴,上书谏吴王不纳,去之梁。孝王尊为上客,善属文,尝作《七发》。《菟园》:即枚乘《梁王菟园赋》。6举要:列举主旨、要点;选出主要部分。书名亦用之,如《唐宋文举要》。会:合也。《易·乾》“亨者,嘉之会也。”《疏》使物嘉美之会聚。7相如:司马相如,汉成都人,字长卿,文帝时为文园令,武帝召为郎,通西南夷有功,长于辞赋,所作有《子虚》、《上林大人》等赋,丰赡富丽,汉魏六朝之文人多仿之。8贾谊(公元前200-168年):汉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其思想成就对汉代及后世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贾谊在吸收各家思想之精华的基础上,完善、成就自己的思想体系。李斯之学,传于吴公,吴公传之于谊。文帝召为博士,超迁至大中大夫。谊请定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为大臣所忌。出为长沙王太傅,迁梁王太傅而卒。年三十三,世称贾太傅,又以其年少秀才,称为贾生。9致:谓推而极之也。《大学》“致知在格物”。情理:人情与道理,犹言天理人情。10子渊:王褒,汉蜀人,字子渊。《洞箫》:《洞箫赋》,是第一篇专门描写乐器与音乐的赋,王褒之首创,盖与西汉中期乐府音乐之盛有关,同时,也与宣帝太子(即元帝)喜欢洞箫有关(《文选·三都赋》刘楠林注:“汉元帝能吹洞箫”)。《洞箫赋》的取材深受《七发》第一段的影响,但王褒将之发展为全赋,这无疑扩大了汉赋的题材范围,开了后世的咏物赋和音乐赋的先河。《洞箫赋》中所描写的自然景色,与《七发》第一段的类似描写相比,是更为主观化和浪漫化的,因而也是一个进步。《洞箫赋》虽多用骚体句,但杂以骈偶句,这也是首开其端的。自此以后,辞赋中的骈偶句也像散文中一样,渐渐地多了起来。总之,这篇赋在各个方面都颇有独创性。11穷变:极尽其变化。声貌:声音状貌。这里指声律方面的特征,诗赋最重声律,因谓诗赋之属,为声律之学。《文心雕龙·通变》“夫夸张声貌,则汉初已极。”特指文学作品中的赋对事物形象的描绘技巧已臻成熟。12 孟坚:班固,东汉人,彪长子,字孟坚,博通载籍,明帝时,典校秘书,续成父之《西汉书》,时人比之迁董。《两都》:指东汉著名历史学家和辞赋家班固著的《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据其自序,自东汉建都洛阳后,“西土耆老”希仍以长安为首都,因作此赋以驳之。《西都赋》由假想人物西都宾叙述长安形势险要、物产富庶、宫廷华丽等情况,以暗示建都长安的优越性;《东都赋》则由另一假想人物东都主人对东汉建都洛阳后的各种政治措施进行美化和歌颂,意谓洛阳当日的盛况,已远远超过了西汉首都长安。赋末附《明堂》、《辟雍》等诗五首。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在形势上皆颇受其影响。两都指西汉的西都长安、东都洛阳。13绚:漂亮有文采的样子。雅赡:谓文辞典雅富丽。《晋书·皇甫谧挚虞传论》“奏议可观,文词雅赡。”赡,丰富,《后汉书·班固传》“固文赡而事详”。14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有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衡善属文,作《两京赋》,构思十年乃成。尤精天文历算,作浑天仪,机巧为后世所称。诗文有《张河间集》。《二京》:《西京赋》与《东京赋》的合称。《后汉书·张衡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諫。”亦省称“二京”。晋左思《三都赋序》“余既思慕《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15迅拔:犹迅疾。唐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迅拔看鹏举,高音侍鹤鸣。”宏富:宏伟富赡。《晋书·夏侯湛传》“湛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而美容观。”宏,大也,广也。16子云:扬雄,汉成都人,字子云,少好学,长于辞赋,多仿司马相如,成帝时,召对承明庭,奏《甘泉》、《河东》、《长杨》、《校猎》四赋,为人好古乐道,不慕荣利,独以文章名世,所著有《太玄》、《法言》、《方言》等书。《甘泉》:《甘泉赋》,载《文选》卷七。17构:结构,构成。深玮:极美好。犹言瑰玮、珍奇。深,极也,甚也。玮,美玉。18延寿:王延寿,东汉辞赋家。字文考,一字子山,南郡宣城人。王逸之子。少游山东曲阜,后渡湘水溺死,年仅二十馀岁。所作《鲁灵光殿赋》,为蔡邕所称,其赋描述汉代建筑及壁画等,可考见当时社会生活。原有集,已失传。《灵光》:《鲁灵光殿赋》,载《文选》卷十一。灵光殿,汉景帝子恭王所立,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序》“初恭王始都下国,好治宫室,遂因鲁僖基兆而营焉,遭汉中微,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见隳坏,而灵光巍然独存。”作者描写灵光殿的巍峨壮美、雄伟外观、毫华的殿内装饰、精巧的栋宇结构,感叹其历经劫难而不毁。对殿内雕刻、壁画的细致描述,栩栩如生,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成语“鲁殿灵光”,即出自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序》“鲁灵光殿者,盖景帝程姬之子恭王馀之所立也。……”比喻仅存的有声望的人或事物。19辞赋:《史记·司马相如传》“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会景帝不好辞赋。”《古文辞类篡·序目》“辞赋类者,《风》、《雅》之变体也,楚人最工为之,辞赋固当有韵,然古人亦有无韵者,以义在托讽,亦谓之赋耳。”汉世校书有《辞赋略》,其所列者甚当。《文心雕龙·辨骚》“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英杰:才智杰出之人。20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三国魏高平人,字仲宣。避乱,依刘表于荆州,貌短小寝陋,博物多识,问无不知。蔡邕奇其才略,闻粲在门,倒屐迎之,后仕魏,累官侍中。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一次与友人共行,读道边石碑,观一遍而背诵之,不失一字。又曾观人下围棋,其局乱,王粲复为重置,不误一道。今存其《登楼赋》等十多篇,见《全后汉文》卷九十。靡密:细密。靡,细也,小也。《诗》“国虽靡止”。21发端:事始也。特指一篇或一段文章的开头。《文心雕龙·章句》“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遒:健也,劲也。喻强劲有力。22伟长:徐干,“建安七子”之一。字伟长。北海郡人。少年勤学,潜心典籍。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数年后,因病辞职,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徐干所处的时代,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冠族子弟屈节投靠权门。他“轻官忽禄,不耽世荣。”专志于学,不入俗群。擅长辞赋,能诗,所作赋今存《齐都赋》等数篇,大都残缺不全,见《全后汉文》卷九十三。诗歌今存三篇,皆五言,极为精妙。博通:广泛地通晓。亦谓广具各种知识。汉刘向《新序·杂事四》“国有博通之士,则人主尊。”23壮采:壮美的文采。24太冲:左思,晋临淄人,字太冲,博学能文,词藻壮丽,造《齐都赋》,一年成之,又作《三都赋》,十年乃成,张华叹为班张之流,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安仁:潘岳,晋中牟人,字安仁,美姿仪。为文词藻艳丽,尤长于哀诔,有悼亡诗三首,为世传诵,累官著作郎,转散骑侍郎,散骑常侍隶门下省,故称潘黄门。岳性轻躁,谄事贾谧,后孙秀诬以谋反,族诛。25策勋:谓书其功于策而命之也。《左传》“策勋饮至”。鸿规:犹“鸿裁”,言文章鸿大之体制。26士衡:陆机,晋吴郡人,字士衡,少有异才,文章冠世,服膺儒术,非礼不动,祖逊,父抗,世为吴将相,吴灭,机闭门勤学十年,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张华素重其名,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后事成都王颖,颖起兵,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牵秀等忌之,谮机有异志,遂被诛。子安:成公绥(公元231-273年),字子安,东郡白马人。幼而聪敏,博涉经传,尤工词赋,所作多壮丽拔俗。明张溥辑其文,为《成公子安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绥所著有诗、赋、杂笔十余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九卷,传于世。士衡、子安均为西晋作家。27厎绩:确定功绩。厎,定也。确定、认定。《尚书·皋陶谟》“朕言惠可厎行”。流制:言文章的不同体制。如陆机的《文赋》和成公绥的《啸赋》之类。流,派别,如儒家者流,道家者流。28景纯:郭璞,晋闻喜人,字景纯,博学有高才,辞赋为东晋之冠,犹妙于阴阳、历算、五行、卜筮之术,所占多奇验,其文学几为术数所掩,所著书有《尔雅注》、《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楚辞注》、《子虚上林赋注》数十万言,后为王敦所杀。绮巧:绮丽,精巧。29缛理:精彩的文理。缛,繁密的彩饰。30彦伯:袁宏,晋阳夏人,字彦伯,有逸才,文章绝美,少孤贫,以运租自业,谢尚为安西将军,引宏参其军事,后为桓温记室,太元初官至东阳太守,所著有《后汉纪》三十卷,《竹林名士传》三卷。梗概:梗直的风节。概,风节,如节概、风概。《文心雕龙·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31情韵:情趣风韵。情,性之动也。如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七情。匮(kuì):乏也,竭也。

【译文】

看荀卿的作品(如《赋篇》)以隐语的方式作结,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叙述事物;宋玉的赋善用夸张的语言,是文章浮华艳丽的开端;枚乘的《梁王菟园赋》,列举主旨,聚合新意;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内容丰富,文采艳丽;贾谊的《鵩鸟赋》,说得最透彻的是天理人情;王褒的《洞箫赋》,在声音状貌方面的描绘极尽变化之能事;班固的《两都赋》,文采斐然,典雅富丽;张衡的《二京赋》,言辞迅疾,内容宏伟富赡;扬雄的《甘泉赋》,构建文章瑰玮、奇美的风格;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蕴含文采飞扬的气势。这十位大家,均是辞赋方面才智杰出之人。至于王粲之细密,体现在文章的开端则强健有力;徐干学识渊博,壮美的文采随处可见;左思和潘岳长于体制鸿大的词赋,并因此名垂青史;陆机和成公绥的词赋因不同的体制,亦奠定了不朽的历史功绩;郭璞的词赋,绮丽、精巧,富有精彩的文理;袁宏有梗直的风节,但他写的作品却韵味无穷。这几位都是魏晋时期词赋家的代表。

【原文】

   原夫登高之旨1,盖睹物兴情2。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3;物以情观4,故词必巧丽5。丽词雅义,符采相胜6,如组织之品朱紫7,画绘之著玄黄8。文虽新而有质9,色虽糅而有本10,此立赋之大体也11。然逐末之俦12,蔑弃其本13,虽读千赋,愈惑体要14。遂使繁华损枝15,膏腴害骨16,无贵风轨17,莫益劝戒18,此扬子所以追悔于雕虫,贻诮于雾縠者也。

【译文】

1原:推原。《易》“原始要终”。登高之旨:即“登高能赋”的意思。2兴:引起。3义必明雅:内容一定清明雅正。义,指作品内容所表达的意义。明,清明也。《尚书·太甲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4物以情观:事物因人情而得以体现。观,视也。《论语》“观其所由”。5巧丽:美好,美丽。巧,谓美好也。《诗》“巧笑倩兮,美目盼兮。”6符采:玉纹。《文心雕龙·原道》“符采复隐,精义坚深。”又《文心雕龙·宗经》“四教所先,符采相济。”又《文心雕龙·诏策》“卫觊禅诰,符采炳耀,弗可加已。”又《文心雕龙·风骨》“才锋峻立,符采克炳。”均喻文采。相胜:相称。7组织:构成(织物)。品,评量之曰品。如品题、品评。朱紫:朱,正赤色。《论语》“恶紫之夺朱也”。正色,旧说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间色,谓杂色,如赤与青相间为紫色。后因以“朱紫”喻正与邪、是与非、善与恶。8著:附也。玄黄:《易》“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比喻大自然的色彩。9质:主也,本也。《论语》“君子义以为质”。10糅(róu):杂也。本:凡事之根原曰本。《论语》“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欤。”11大体:大要。体,用之对,凡理法之见于行事者谓之用,其所自包之原理谓之体。如“礼以敬为体,以和为用”是也。12逐末之俦:舍本逐末的人。俦(chóu),同类。13蔑弃:轻视,鄙弃。14体要:《尚书·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弗惟好异。”言为政贵在持之以恒,言辞崇尚切实而简要,并不只是刻意立新。辞尚体要,指辞尚其体实要约。体要,切实而简要;亦谓大体与纲要。15繁华:即“繁花”,繁密的花。16膏腴:食物肥美。比喻过分的文辞采饰。17风轨:教化(以教育之力使人感化)的原则。《文心雕龙·奏启》“必使理有典刑,辞有风轨,总法家之式,秉儒家之文。”风,教化。轨,法则,模范。《尚书序》“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若夫出处有道,名体不滞,风轨德音,为世作范,不可废也。”18劝戒:勉励告诫。19扬子:即扬雄。追悔:后悔。雕虫:比喻小技。扬雄在《法言·吾子》中说:“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后人言作文之事,恒引此言为谦辞。(李轨注)言文章之有赋,犹书体之有虫书、刻符,为之者劳力甚多,而施于实用者甚寡。20贻诮(yí qiào):招致谴责。贻:遗留。诮,责讓(谴责)。雾縠(hú):(司马相如赋)“垂雾縠”。(注)言其轻靡如雾,非谓绉纹也。扬雄在《法言·吾子》里还说:“或曰:雾縠之组丽。曰:女工之蠹矣。”(李轨注〕雾縠虽丽,蠹害女工;辞赋虽巧,惑乱圣典。写没有意义的赋,就像轻靡的薄雾一般,障人眼目,比喻白白浪费工夫,毫无用处。

【注释】 

推原“登高能赋”的意思,是由于人感受客观事物而引起内心的情感。人的情感因客观事物而引起,那么表达这种感情的作品内容一定清明雅正;客观事物因人的感情而得以体现,那么描写这些事物的文辞必然美丽。华丽的文辞和雅正的内容,就像美玉的纹理一样相得益彰,就好比织物的构成要讲究色彩,绘画的色彩要本乎自然。文辞虽然新颖却有主题,文彩虽然丰富却有本原,这是写赋的基本原理。然而,也有只追求细枝末节的人,轻视事物的根本,舍弃主要的部分,这样即使学习了一千篇赋,反而迷惑抓不住重点。结果就像繁密的花朵减少了树枝的营养,过分的肥胖增加了骨骼的损害,这样写出的赋,既不利于教化的原则,又无益于勉励告诫,这就是扬雄之所以后悔写那种雕虫小技的作品,就像轻靡的薄雾,障人眼目,招致谴责的原因。

【原文】

赞曰:赋自《诗》出,分歧异派1。写物图貌2,蔚似雕画3。

抑滞必扬4,言旷无隘5。风归丽则6,辞翦荑稗7。

【注释】

   1异派:不同的流派。即“大赋”、“小赋”。2图:谋也,度也,计议也。《尚书·太甲上》“慎乃俭德,惟怀永图”。3蔚:文深秘貌。《易》“其文蔚也”。雕画:刻镂绘画。4滞:凝也。扬:发也,显也。《易》“扬于王庭”。5旷:明也。隘:阻塞。6风:教化。丽则:汉扬雄《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后以“丽则”指美丽典雅。《文心雕龙·物色》“所谓诗人丽则而约言,辞人丽淫而繁句也。”7荑稗:冗繁的词句。

【译文】

   总之:赋是由《诗经》衍变而来的,后来又划分为体制鸿大的大赋与奇巧精致的小赋。它描写事物的形貌,文意深秘,谋篇布局就像刻镂绘画一般精细。它能够归束细密的言语和抒发飞扬的气势,把不明白的描写清楚,它可以痛快淋漓地抒写心志,状貌万物无穷无尽的变化而没有阻碍。它构建文章瑰玮、奇美的风格而不失教化的功能,删去繁冗的文辞,留下韵味无穷、人们为之万古传颂的美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文心雕龙·八 诠赋
傅刚:论赋的起源和赋文体的成立 |【学术研究】
《文心雕龙》原文、注释、释文、评析、总结
朱东润:论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第八》作者:刘勰
第四篇 屈原及宋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