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外科病内治方法大全

中醫外科學有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很多驗之有效的治法。它強調用「有諸內,必形諸外」、「治外必本諸內」的內、外統一理論,去認識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從整體辨証施治,內治與外治並重。 其中的用藥基本與內科相同,但有關透膿、托毒等概念,則是外科內治法的特點。

按瘡瘍發展過程,分為初起、成膿、潰後三個階段,為此定立治療原則:

消法:運用於瘡瘍初起階段,利用消散袪邪的療法和方藥,使剛剛冒起的腫瘍得以消散。
托法:運用於瘡瘍的成膿期,利用補氣益血和透膿的藥物,扶助正氣,促進膿液泄出,以免毒邪向體內發展。有利收歛、消腫、減痛。
補法:適用於瘡瘍發展後期,利用補益藥物恢復正氣,助養新生,使瘡口早日癒合。如毒邪未盡,切勿用補法,以免留邪為患。
乳腺膿腫

在施治應用時,醫師還考慮患者體質,不同的致病因素,辨別陰陽以及經絡部位等,來選用具體方法,例如解表、通裏、清熱、溫通、袪痰、理濕、行氣、和營、內托、補益等,以獲得滿意的療效。

1. 解表法

用解肌發汗的藥物,使病邪從汗泄的一種方法。中醫認為體表是抵擋外邪侵入的第一道屏障,主要由肺與膀胱經所主。如果出現表証,可見惡寒、發熱、頭痛、頸項僵梗、肢體疼痛、脈浮、無汗或有汗等。醫師會用辛涼解表藥物或辛溫解表的藥物。  

牛蒡子

辛涼解表藥物有: 薄荷、桑葉、蟬衣、牛蒡子、連翹等。用於瘡瘍焮紅疼痛,或咽喉疼痛,或出現急性廣泛皮損,皮疹色紅者。例如頸項或乳腺急性化膿性感染、風疹 ( 熱型 ) 等。患者常伴有輕微惡寒,發熱,汗少,口渴,小便黃,脈浮數。代表方劑有牛蒡解肌湯。  

辛溫解表藥物有:荊芥、防風、麻黃、桂枝、生薑等。用於瘡瘍腫痛痠楚,或出現急性廣泛皮損,皮疹色白,或皮膚麻木者。例如風疹 ( 寒型 ) 、麻風病初起。常伴有惡寒,輕微發熱,無汗,頭痛,身痛,口不渴,苔白,脈浮緊。代表方劑有荊防敗毒散。  

2. 通裏法

利用瀉藥使蓄積在臟腑的毒邪得以泄出,從而除積消滯,逐瘀散結,瀉熱定痛。除了便秘外,患者大多表現胃腹滿悶、腹痛、無胃口、舌苔厚等所謂裏實証。中醫用攻下藥或潤下藥物來處理。  

黃連

攻下藥有:大黃、枳實、檳榔、芒硝。用於瘡瘍陽証,表現皮損焮紅腫大、疼痛劇烈,伴口渴喜冷飲,高熱,煩躁,噁心,便秘,舌苔黃膩或黃糙,脈沉數有力。代表方劑有內疏黃連湯。

潤下藥有:瓜蔞仁、火麻仁、郁李仁、蜜糖等。用於胃腸陰液不足,表現有便秘,口乾,無胃口,胃腹脹滿,舌苔黃膩或黃薄,脈細數。代表方劑有潤腸湯。  

3. 清熱法

用寒涼藥物使內蘊之熱毒得以清解的方法。外科病所引起的裏熱証,有病因、病位差異,因而藥物作用又有清熱瀉火、清營涼血、清熱解毒和清虛熱之分。  

清熱瀉火的常用藥有:黃連、黃芩、山梔子、石膏、知母。適用於瘡瘍陽証,或者皮損表現有灼熱紅腫、膿疱、糜爛等。患者多伴發熱,口渴,喜冷飲,便秘,小便短赤,舌苔薄黃或黃膩,脈數或滑數。代表方劑有黃連解毒湯。  

紫花地丁

清熱解毒的常用藥有: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銀花、野菊花、四季青。適用於瘡瘍陽証如疔、癤、癰、有頭疽等。代表方劑有五味消毒飲。  

清營涼血的常用藥有:水牛角、鮮生地、丹皮、赤藥、紫草、大青葉。適用於焮紅灼熱的外科疾病,如 壞疽 、膿腫、大面積燒傷、丹毒、紅斑性狼瘡、牛皮癬。患者多伴有高熱,口渴不喜飲,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弦滑數。代表方劑有清營湯。  

清虛熱的常用藥有:生地、玄參、麥冬、龜板、知母。適用於出現陰虛火旺的慢性炎症、紅斑性狼瘡或敗血病。代表方劑為知柏八味丸。  

4. 溫通法

用溫經通絡,散寒化痰藥物,驅散寒凝病邪的方法。寒傷臟腑經絡,陽氣溫煦不足,導致裏寒表現,症有無發熱、喜溫踡卧、口淡不渴、小便清長,脈沉緩的特點。臨床上依病變部位不同,又有溫經通陽、散寒化痰和溫經散寒、祛風化濕的之分。  

麻黃

溫經通陽、散寒化痰常用藥有:附子、肉桂、乾薑、桂枝、麻黃、白芥子。適用於體虛寒痰阻於筋骨,患處隱隱痠痛,輕微而彌漫性腫脹,不紅不熱,更伴有怕冷,小便清長,舌苔白。代表方劑有陽和湯。  

溫經散寒、祛風化濕常用藥有:細辛、桂枝、生薑、羌活、獨活、桑寄生、秦艽。適用於體虛風邪寒濕襲於筋骨,患處痠痛麻木,彌漫性腫脹,不紅不熱,伴有惡寒重,發熱輕,舌苔白膩。代表方劑有獨活寄生湯。  

5. 袪痰法

用鹹寒化痰軟堅藥物,來消散因痰凝而成的腫塊。一般來說,痰不是發病的主要原因,而是多種因素所引起的一種病理產物。因此袪痰法大多是針對發病原因配合其他治法來使用,臨床上分別有疏風化痰、解郁化痰、養營化痰等。  

疏風化痰常用藥有:牛蒡子、薄荷、夏枯草、陳皮、半夏、杏仁。適用於風熱夾痰之病症,如頸部出現疼痛性腫塊。代表方劑有牛蒡解肌湯合二陳湯。  

貝母

解鬱化痰常用藥有:柴胡、川楝子、郁金、海藻、昆布、貝母、香附、白芥子。適用于氣鬱夾痰之病症,如乳房纖維瘤、甲狀腺增生等。代表方劑有逍遙散合二陳湯。  

養營化痰常用藥有:當歸、白芍、丹參、熟地、茯苓、黨參、貝母、首烏、桔梗、瓜蔞。適用於體虛夾痰之病症,如 淋巴結結核病 、乳癌日久體虛者。代表方劑有香貝養營湯。  

6. 理濕法

用燥濕或滲濕的藥物,以化濕通淋,祛除濕邪的治法。外科病中,由濕邪所致者,多夾熱,其次夾風、夾寒。因此理濕法很少單獨使用,而是結合清熱、袪風、散寒來達到治療目的。  

茯苓

燥濕常用藥有:蒼術、厚朴、半夏、陳皮。適用於外科疾病兼有胸悶、噁心,腹脹,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苔厚膩者。本法多用於慢性皮膚潰瘍兼有滲液者。代表方劑有二陳湯、平胃散。  

利濕常用藥有:萆薢、滑石、薏苡仁、茯苓、車前草。對付濕疹、接觸性皮炎、下肢慢性潰瘍、膕窩膿腫或化膿性骨髓炎者多熱清和利濕合用。若是乳房膿腫、肚臍或陰囊膿瘡、或帶狀皰疹,則須瀉肝火及清濕熱。代表方劑有五神湯、龍膽瀉肝湯。  

祛風除濕常用藥有:白鮮皮、地膚子、豨薟草、威靈仙。適用於風濕襲於肌表之病,如白瘢風。代表方劑有豨薟丸。  

7. 行氣法

青皮

用理氣的藥物,使氣機流暢,氣血調和,從而達到消腫、散堅、止痛目的。中醫認為局部腫痛都是氣血凝滯所致,故氣血病理是外科病的重要環節。另外,肝氣郁結是導致許多病的主因,例如甲狀腺肿、乳腺病、乳癌等。因此疏肝解郁是外科常用手法。  

常用行氣藥有:柴胡、香附、青皮、陳皮、木香、烏藥、金鈴子、延胡索。適合因氣郁所致腫瘤,不紅不熱,隨喜怒而消長者。如甲狀腺腫、乳腺增生等。代表方劑有逍遙散或清肝解郁湯。  

8. 和營法

桃仁

用調和營血的藥物,使經絡疏通,血脈流暢,從而腫消痛止。瘡瘍雖然與多種原因有關,但其基本病理多為營血不從。因此本法在外科應用廣泛,亦是治療皮膚病的主要方法。  

常用和營藥有:桃仁、紅花、當歸、赤芍、丹參、川芎、澤蘭。適用於瘀血凝滯,腫瘍或潰後腫硬疼痛不減,結塊色淡或青紫者。另外,皮損表現有結節、贅生物、腫塊、毛細血管擴張、紫癜、肥厚等均可應用。代表方劑有活血化堅湯。

9. 內托法

用透托和補托的藥物,使外科病的毒邪向表淺發展,或是早日液化成膿,使擴散的証候趨於局限化,從而達到膿出毒泄,腫痛消退。  

皂角刺

常用藥物有黃芪、黨參、白朮、當歸、白芍、穿山甲、皂角刺。如果毒盛正氣不虛,瘡瘍已成但尚未破潰或破而泄膿不暢,則主力透托膿液成形泄出。如果腫瘍毒勢盛,正氣已虛,以致瘡形平塌彌漫,難潰難腐,或潰後膿液稀少,堅腫不消,並出現精神不振,面色無華,脈速無力等症,則主力補托,以扶助正氣,使瘡瘍早日局限化。代表方劑透膿散、托裏消毒飲。  

10. 補益法

用補虛扶正的藥物,使體內氣血充足,以消除各種虛弱現象,恢復人體正氣,助養新肉,促進瘡口早日癒合。  

雞血藤

常用益氣藥有黨參、黃芪、白朮、茯苓;養血藥有當歸、熟地、白芍、雞血藤;滋陰藥有生地、麥冬、玄參、旱蓮草、玉竹;溫陽藥有肉桂、仙茅、淫羊藿、巴戟天、鹿角。外科疾病中,表現有氣短,語聲低軟,疲乏無力,自汗,食欲不振,舌淡苔少,脈虛無力者適宜補氣。若面色蒼白或萎黃,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脈細無力者,宜以補血為主;若表現皮膚乾燥、脫屑、肥厚、粗糙、皸裂,毛髮乾枯脫落,更伴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等全身症狀者,宜養血潤燥。如症見口乾咽燥,耳鳴目眩,手足心熱,午後潮熱,消瘦,舌紅少苔,脈細數者,宜滋陰。瘍腫外形散漫,醞膿腐潰不易,潰後肉色灰暗,新肉難生,舌淡苔薄,脈微細者,宜溫陽。

 

中药外治法是与中医的内服药物治疗方法相对而言。其与内治法一样,均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药物施于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以发挥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使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得以重新调整和改善,从而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病的目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不代表本网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治则
温病学:中医治疗温病(中)
拓睿教育|| 中内背诵——感冒
朱进忠《证治备要》甲
中医对症治疗感冒
千年古法:中医治疗法则的奥秘揭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