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外科病的病因及中医诊断方法原理
外科疾病的發生有很多原因。有些與內科疾病相同,如外感六淫、情志內傷、飲食不節等。還有就是感受特殊之毒,包括蟲毒、蛇毒、漆毒、藥毒等;或意外損傷、燙傷、凍傷等。各種因素可以單獨致病,也可以幾種因素同時作用,所以對每一種外科疾病,甚至對每一位患者的致病原因,都應具體分析,分別對待。
辨证论治乃中医理论之精髓,2000多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自倡中西医结合以来,辨证与辨病已成为医疗工作中常用的方法,提高了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但临床只重西医辨病而忽略中医辨证的专方专药倾向,不仅严重影响了医疗效果
腹脹疾病
至於發病機理,其總的特點是氣血凝滯,營氣不從 ( 血脈中營氣運行障礙 ) ,經絡阻塞。用中醫概念理解,病邪首先使局部經絡受傷,因而氣血運行不暢,阻擾肌肉或留置筋骨,引起腫硬疼痛;病邪內傳使臟腑受累,則出現全身症狀。繼則氣血凝滯,郁而化熱,血肉腐敗,液化成膿。膿潰以後,腐去新生則收口而癒。但因機體氣血盛衰不同,使病程長短迥異,如氣血旺盛,不僅外瘍易於起發、破潰,而且也易於生長新肉, 迅速收口;如果氣血衰少,則起發、破潰緩慢,且肌肉生長不良,使瘡口難收。由此可見,外科病理與氣血、經絡、臟腑密切相關,而局部阻塞、凝滯、血肉腐敗以至臟腑失調是重要因素。
診斷方面,外科疾病大多生於體表,除有明顯的局部症狀外,中醫還察覺全身症狀,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將患者的局部和全身症狀,作為診斷依據。運用八綱辯証、臟象學說、病邪學說、經絡學說等,進行歸納推理,以瞭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預後,從而得出正確的診斷,擬訂治療。
臨床醫師們尤其注重辨別陰陽屬性,因為外科病較內科病單純,陰証或陽証可直接指導用藥。另外,辨病處的腫、痛、癢、膿、麻木,辨潰瘍形色,辨疾病的善惡順逆等,亦是本科的特點。
1. 經絡辨証
疾病發生在不同部位,與不同的經絡有關,因而治療選藥也不同。
瘡瘍部位
所主經絡
頭頂
正中
督脈
兩旁
足太陽膀胱經
面部
足陽明胃經
乳房
足陽明胃經
乳外
足少陽膽經
乳頭
足厥陰肝經
眼部
足厥陰肝經
耳廓前後
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
內耳
足少陰腎經
手少陰心經
鼻腔內
手太陰肺經
口唇
足太陰脾經
頸、胸側
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
手掌
手厥陰心包經
足掌
足少陰腎經
背部
正中
督脈
兩旁
足太陽膀胱經
手臂
外側
手三陽經
內側
手三陰經
大腿
外側
足三陽經
內側
足三陰經
腹部
足三陰經、任脈
2. 區分陰陽屬性
陰陽是辨証總綱,是外科疾病施治的總原則。一般認為急性炎症,如癰、癤等多為陽証;而慢性炎症,如無頭疽、流注等多為陰証。陰陽代表了外科疾病中,兩種不同性質、不同發展規律的疾病。治療原則非常不同。
各種膿瘡
陽証
陰証
發病急
發病緩
病位淺
病位深
局部症狀
皮色紅
紫暗或不變
灼熱
不熱或微熱
腫形高起
平塌
範圍局限
不局限
初起略硬,潰後漸軟
堅硬或綿綿柔軟
疼痛劇烈
痠痛、隱痛或不痛
膿液稠厚
膿液稀薄
新肉紅潤
紫暗不鮮
全身症狀
初起有寒熱、口渴、大便乾、小便黃等實熱表現。
初起無明顯症狀,潰後有陰虛內熱,或氣血不足表現。
舌脈癥候
舌紅苔黃,脈有力
舌淡苔白,脈無力
病程
3. 辨別腫、痛、癢、膿
從西醫外科學來看,當發生外科感染時,除了局部的紅、腫、熱、痛、波動感外,確定致病微生物以及尋找敏感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認為只要能消滅病菌,就可控制病情。而中醫認為哪種病菌感染並不重要,它更重視自體發生感染的條件;改變了這些有利病菌生存的條件,即是增加了抵抗力,可以自癒。因此身體各方面的表現都須加以細察,局部腫、痛、癢、膿、麻木,潰瘍形色等細節提供重要訊息,有助了解整體病情。
辨別腫脹
外科病的腫脹多由經絡阻塞、氣血凝滯引起。不過某些致病因素,會使表現不一。
致病因素
表現
紅腫突起,皮薄光亮,焮熱疼痛。
腫而木硬,皮色無光澤,不紅不熱,痠痛。
彌漫浮腫,或遊走不定,不紅微熱,輕微疼痛。
皮肉急速發脹,皮膚光澤,重者按之凹陷,或有水泡,破流黃水。
腫脹或如棉團,或硬如石頭,不紅不熱。
血瘀
腫而急脹,色初暗褐,後轉青紫,漸變黃而後消退。
辨別疼痛
疼痛多因氣血壅滯,運行不暢而成。由於正邪盛衰、病因和病位深淺的不同,疼痛性質也有所差異。
致病因素
表現
熱痛
皮色焮紅,灼熱疼痛,遇冷則痛減。
寒痛
皮色不紅不熱,痠痛,得溫則痛緩。
風痛
痛無定處,變化迅速而遊走不定。
血瘀
初起隱痛,微脹,微熱,皮色暗褐,繼則皮色青紫而脹痛。
辨別瘙癢
中醫認為瘙癢是由於風、濕、熱、蟲、血虛內風蘊於肌膚所致。這些致病因素可以單獨或多種混合存在。
致病因素
表現
風勝
走竄無定,遍體作癢,常因搔抓而皮破血溢,但隨破隨收,多為乾性皮損,如牛皮癬、風疹。
濕勝
彌漫性皮損,多為濕性,黃水淋漓,潮紅糜爛,越腐越癢,或有傳染性,如急性濕疹、膿皰瘡。
熱勝
皮疹焮紅灼熱作癢,或只發於暴露部位,或遍佈全身,甚則糜爛滋水淋漓,結痂成片,如接觸性皮炎。
血虛
皮膚變厚、乾燥、脫屑、作癢,很少糜爛流水,如慢性濕疹。
辨別膿液
中醫認為膿液形成是由於熱盛肉腐,也有氣血凝滯,肌肉久不得營養而致。一般除局部觸按了解溫熱、疼痛、柔軟度、波動感外,察看膿液有助了解整體病情。
膿液性質
膿液稠厚,為元氣較充;
膿液淡薄,為元氣多弱;
先出黃而稠厚膿液,次出黃稠滋水,為瘡口即將收斂;
膿液由稠厚轉為稀薄,為體質漸衰,瘡口將難以收斂;
膿液形成而日久不泄,一旦潰破,膿質雖然稀薄,但顏色不晦暗,氣味不臭,為未敗之象;
膿液稀似粉漿污水,或夾有腐敗絮狀物,色晦腥臭,為氣血衰竭,屬敗象。
膿液色澤
黃白質稠,色澤鮮明,為氣血充足佳象;
黃濁質稠,色澤不潔,為氣火有餘,屬順証;
黃白質稀,色澤潔淨,氣血雖虛,未為敗象;
膿色黑綠稀薄,為蓄毒日久,有筋骨損傷的可能;
膿中夾有瘀血色紫成塊者,為血絡損傷。
膿液氣味
膿液略帶腥味,質稠,多是順證;
膿液腥穢惡臭,質薄,多是逆證。
本文来自网络,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不代表本网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名老中医陆德铭经验—活血化瘀法在外科临床的应用
肥胖与皮肤病变
中医外科学-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燥邪、火邪的致病特点
中醫名詞術語(6)
三皮老师讲血失常之瘀血
病机——人为什么会生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