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等效光圈?
本文看点

1、什么是等效光圈,为什么说等效光圈非常重要;


2、如何正确使用等效光圈概念。

先说几句废话:关于物理模型和物理实体

很多人都说不存在等效光圈概念,从无忌的老法师,到一些摄影媒体圈的编辑,对等效光圈概念嗤之以鼻的貌似不少。而有意思的是他们又无一例外的对“等效焦距”这一概念表示全盘接受。

实际上,别说等效光圈了,0就连“光圈”这个概念,都是摄影术发明一百多年之后才出现的。光圈也被称为“相对口径”,其实按今天的语言习惯也可以被称为等效口径,要按照某些人的逻辑,孔径就是孔径,是几毫米就是几毫米,怎么还能相对、等效呢?各种“等效”概念的出现,说白了都是为了方便,只要效果相等即可,至于它们本质上是否相同并不重要。

等效焦距的本质是视角等效,然而为什么我们要讲等效焦距,而不说等效视角,虽然后者似乎看起来似乎更合乎“物理本质”?很简单,我现在给一个视角50度的全幅镜头装在截幅机上,请问当前的视角是多少?再假设你用50度的镜头拍出来的东西太小,请问你要改用视角多少的镜头才能把主体在画面上的尺寸变大两倍?这类问题你能在3秒钟之内报出答案吗?焦距和等效焦距这个体系用起来就是比视角要方便,我直接加减乘除说等效 xx 毫米就行了,你非要绕个弯子强调“等效焦距根本就不存在,只是相当于全幅 xx 毫米镜头的视角”,说真的除了展现你比别人懂得更多(事实往往刚好相反)以外就没什么卵用了。

根本原因是等效焦距概念解决了“三角函数(正切)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容易快速计算”这个问题。本质上还是一种数学工具。

所谓等效光圈也是同理,当然不是说镜头的光圈值真的改变了,而是在画幅不同的情况下,等效光圈给了我们相等的效果,提供了跨画幅比较的便利工具。这里的效果,指的是景深、弱光性能以及同结构下的分辨率等。每个人在买镜头的时候之所以要看最大光圈值,也正是为了获得这些光学性能。很不幸,如果你把实际光圈值当成衡量这些性能的标杆的话,你将会错得离谱。

所以无论是等效光圈,还是等效焦距,都是一种便于处理问题的物理模型而已。如果你非要较真说不存在这样的物理实体,那么也是呵呵哒。



等效光圈的结论(一)——景深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景深的物理定义:


理论上来说,只有位于某一特定平面的点光源(下图点A)所发散出的光线才可以被理想镜头在底片上重新还原为一个点(A')。偏离点A所在平面的点光源(B)将汇聚在另一平面上(B'),导致其在底片上形成一个光斑,也就是所谓的弥散圆(Circle of Confusion)。

B点离A点越远,则弥散圈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后B点便被虚化。A点前后能清晰成像(弥散圆直径小于一定值)的范围被称为景深。

用简单的中学几何知识很容易算出弥散圆直径(称为C):

(很明显由B'点分开的左右两个蓝色三角形相似)。其中D为光阑的物理直径,即D=f/F(焦距/光圈F值)。
根据高斯公式1/u+1/v=1/f(1/像距+1/物距=1/焦距),代入上式得到:


因为一般来说Ua>>f(物距远大于焦距在非微距摄影当中都基本成立),故公式可以简化为:


设有大小不同的两块底,大底的边长是小底的x倍,很明显此时根据等效焦距关系有:(此时应该保证Ua、Ub都相等,因为必须同构图,讨论才有意义)

所以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对于同构图、同摄距、同光圈f/值的不同画幅系统来说,画幅对角线长度为1/x的小底,其弥散圆直径是大底的1/x^2。

不过并没有完。实际有意义的值不是弥散圆的绝对大小,而是弥散圆的直径与传感器边长之比(假设大小底的像素相同),所以用△Cx表示弥散圆的相对大小的话,有:


所以小底相机在使用同样的光圈f值的情况下,其实际有效弥散圆直径只有大底相机的1/x。为了补偿这一差距,小底相机需要将光圈开大x倍,xF这个数值,就是景深这里的等效光圈。其折算倍率等于焦距折算倍率,也即传感器的边长之比。

例:D7100要获得和D610相同的景深,在D610使用36mm/f2.0的时候D7100就需要使用24mm f/1.33。此时构图(视角)是一样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说D7100上这支24/1.33镜头的等效焦距是36mm(视角等效),等效光圈是f/2.0(景深/信噪比等效)。

而用实际光圈计算景深,对于不同画幅来说,算出来的结果显然没有参考价值。



几个推论

1、实际景深其实与焦距、画幅、光圈f/值都无关,可以认为只取决于光圈的实际口径(f/F)和对焦距离。(这里有个前提是Ub>>Ua,一般需要虚化的场景都可以满足)

2、等效光圈决定景深,等效焦距除以等效光圈决定远景虚化能力。



等效光圈的结论(二)——传感器的信噪比

以下讨论认为拍摄时快门速度相同,这也是个基于实际使用的前提。

为什么全幅高感好?之前我们从实际放大倍率的角度讨论过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再从等效光圈的角度来考虑一下。

首先说明一个前置命题:光线(以及其携带的信息)可以看作一个矢量场。

至于矢量场是什么这并不重要,大家完全可以看作向你发射来的光束是一排等密度的箭矢,你的受光面积越大,中箭数量也就越多(接受到的光的纵能力大)。

这个参数在数学上叫做矢量场的通量,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东西。

(或者说一下磁通量和磁通密度这两个东西?相信中学读理科的人应该都还有印象吧。其实光通量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光圈(严格来说是T-Stop)是多少,通光量就是多少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假设同一支50/1.8,搭载在M43画幅和全画幅的机身上,开同样的1.8光圈,很明显接收到的光通量,M43画幅只有全画幅的1/4。

那么,假设你又开了同样的ISO800,而根据我们的常识,同光圈(T值)、同快门、同ISO感光度下所有画幅相机输出的亮度应该是一样的;

然而对于传感器来说,却并不是这样。

很显然在上面的例子当中,M43传感器接受到的光通量是全幅的1/4。然而又要输出同样的亮度,怎么办?

只好强行增益信号了。

假设全幅ISO800的时候程控电压放大器需要设置为2倍增益,那么对于M43来说,就是8倍。中间差了log2(8/2)=2档的增益,而根据我们的常识,高增益会导致输出信噪比的降低(本质上是因为对于光量子噪声而言信号总强度越低信噪比越差,而放大的时候是整个信号一起放大),这也就是小画幅高感差的另一个解释。

P.S.: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说不存在等效光圈(实际上他想说的是”在曝光中不存在等效光圈“)的原因。究其根本就在于这个ISO感光度值的定义只考虑输出亮度,对于传感器开多少倍增益,它是不管的。这在简化了摄影师的拍摄流程(想象一下相机不标感光度,而是标实际增益倍数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的同时,也给部分爱好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如果我想要M43获得跟全幅相同的信噪比,怎么办?

加大四倍通光量就行了。

如何加大?

开大光圈啊,正好两档(S=πr^2)。

这就是传感器高ISO弱光画质这里的等效光圈。和景深是完全一样的算法,等效光圈=物理光圈(f/)×焦距倍率。

例:D7100要获得和D610相同的高感信噪比,在D610使用f2.0 ISO3200的时候D7100就需要使用f/1.33 ISO2132。此时曝光量是一样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说D7100上这支24/1.33镜头的等效焦距是36mm(视角等效),等效光圈是f/2.0(景深/信噪比等效)。

而用实际光圈计算高感信噪比,对于不同画幅来说,算出来的结果显然没有参考价值。

当然还有个前提,传感器的像素相同,而且采用同代技术制造(或者都是理想传感器)。诸如拿5D2和A7S说事的人我觉得你可以打住了……



后记

实际上我们讨论光圈的时候,说的无非是信噪比(大光圈镜头可以开更低的ISO)和景深(大光圈镜头虚化好)这两部分。而经过上面的讨论分析,对于这两部分内容的计算都应该采用该画幅下的等效光圈,物理光圈其实已经毫无意义。

其实想了想,好多不承认等效光圈问题的,只是因为自己入错了门买错了镜头。比如个把M43用户拿着某只25/0.95颇为自豪,然而实际上无论从景深还是信噪比来看,都是等效50/1.9的水平,也就是个全幅的小痰盂。

等效光圈只是个分析问题时常用的数学工具,而在拍摄当中由于ISO感光度的定义已经帮你拉平了这些东西,所以大可认为“在曝光中不存在等效光圈”,把这些东西忘掉就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进击的技术宅第二期:画幅那些事儿
【摄友知识】什么是等效光圈和景深
又双叒叕谈“全画幅”(1802)
全幅机与半幅机
从''等效焦距''到''等效光圈''
【相同镜头下C幅机与全幅机景深、焦距的讨论(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