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情人节专题: 我的灵魂只会因你而苍老

情人节专题:

我的灵魂只会因你而苍老

情人节就快到了

让我们跟着歌剧一起感受爱情的恒久咏叹……


田艺苗:十分钟读懂名曲密码

现已开放微信服务号订阅

 田老师的节目,在微信就可以直接听哦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关注

艺苗听音乐

田艺苗官方微信服务号

言语尽头,音乐响起。


Tips

订阅方式:

关注“艺苗听音乐”微信服务号

在服务号自定义菜单点击“名曲密码”

3 点击任意一期节目或专辑链接,

按指示完成付费


(★特别福利:订阅者将有机会获得田老师赠送的书籍、音乐会和音乐讲座的门票等礼物!)



 

壹·《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

《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算是普罗柯菲耶夫最“好听”的曲子了。根据同名芭蕾舞剧改编,组曲各段落分别来自舞剧场景,诸如情歌,小步舞曲,安底列斯姑娘的舞蹈,罗密欧在朱丽叶坟旁,罗密欧在喷泉旁···每段旋律都清晰悦耳,耳熟能详,从民族音乐中提炼出简约直率的现代气质。——田艺苗

▲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选段

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是原苏联作曲家、钢琴家。他的作品具有青春的活力、热情、乐观、清晰而富有魅力。他的代表作《彼得与狼》、《古典交响曲》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一直被古典乐坛奉为先锋派。


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以其特有的深刻抒情性和戏剧性著称于世。旋律美妙动人并具有鲜明的人物个性与旋律器乐化、交响化的特征;和声丰富多彩,变化多端;节奏富有动力,复杂多样;配器恢宏壮阔,精致华丽,全剧音乐浑然一体,是普罗科菲耶夫舞台作品的最高成就,致使这部舞剧在国际芭蕾舞台上广为流传,其版本不下数十种之多。而以音乐会形式演出的三部同名管弦乐组曲亦极为闻名,是音乐会中的保留曲目。


 

贰·《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特里斯坦,亚瑟王伟大的屠龙骑士,怎么可以为爱而死呢?但爱是生命的发现,它让勇士变成了诗人。爱人们并肩而立,没有甜腻调情,没有花式秀恩爱,只有对心醉神迷之爱的无尽感慨,“唤醒深藏心中的激情,在那圣洁坚贞的黑夜,永恒,不息,那是爱的极乐,在我们的胸心焚烧“。——田艺苗


“伊索尔德,我的灵魂只会因你而苍老”,英勇如屠龙骑士特里斯坦,也只能哀叹。再次看这部神剧,发现最震撼的不是“爱之死”,而是伊索尔德濒临死亡的幻觉之歌,歌声融入天地海洋,又仿佛升入极乐天堂,乐队里面升起东方宗教中的圣洁之光。如同洗礼,也为瓦格纳浩浩荡荡的生命能量激励。——田艺苗

▲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选段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是理查德·瓦格纳的一部歌剧,他自己称之为一部三幕剧。首演于1865年6月10日在慕尼黑皇家宫廷与国家剧院。这部歌剧是瓦格纳和马蒂尔德·维森东克的恋情写照,被视为古典浪漫音乐的终结,新音乐的开山之作(特里斯坦和弦)。


瓦格纳的崇拜者、著名哲学家和诗人尼采对《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一剧极为倾倒,他曾经写下这样的评论:……对于那些病得还不够重,还不能享受这种地狱中的欢乐的人来讲,人世间是多么可怜。瓦格纳也曾经这样说过:这部乐剧“充满了最强烈的生命力,而我情愿把自己裹在结局飘扬的黑旗中死去。”从另一方面看,与叔本华有所不同的是,瓦格纳相信爱情可以拯救灵魂,并使灵魂获得解脱。——这部歌剧以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死亡中幸福地结合作为终局,也由此证明了这样一点:作为精神的爱情在肉体死亡之后依旧永远地活着,它不会因表象世界的消亡而消失,而是以另一种形态继续存在于一个纯粹意志的精神世界之中,爱情也正因此而得以不朽。


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选段《爱之死》(Marta Birgit Nilsson)

 

叁·《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德彪西唯一的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前后一共写了10年,根据梅特林克的剧本而作。罗曼·罗兰看完之后赞德彪西是“一位伟大的梦境画家”,在这部“印象派”歌剧中,情节模糊,淡化戏剧冲突,所有的人物都像在梦游,所有唱段都是精心口语化的朗诵调。——田艺苗


德彪西《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演绎印象派有不同方式,多数演奏家跟着乐思尽情飘渺,有我行我素如米兰杰利,吉泽金那样的精确弹法产生辩证效果:越飘渺越需要内在的缜密。而这部歌剧揭示了印象派的真谛:在各种轻盈游离的背后,命运像狰狞的岩石一样露出,如何都不可逆转不可磨灭。——田艺苗

▲德彪西《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选段

1892年夏天,德彪西在一个书店里偶然发现一部新书,这本新书便是他梦想中的诗篇――梅特林克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并得到将原著改为歌剧之权。而德彪西竟费了10年的时间,才完成自己这部唯一的歌剧杰作。它凝结了德彪西所有在音乐领域内的伟大探索。德彪西反对瓦格纳的歌剧夸张作风,反对声乐与管弦乐互相对抗的音乐。他采用一种适合法国语言的朗诵式旋律风格,让音乐与文字能完美契合。他远离和声的逻辑,倾泻毫无限制的纯粹音色,然后创造出浮动的气氛环境,显露一种松散、柔滑的开阔空间,再带领我们走进介于神话与幽灵悲剧之间的领域。德彪西的这种音乐及主题思想的处理方法的确创造了独特的风格,给20世纪歌剧界开辟一条新的路线。


▲德彪西《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第二幕

 

肆·《达芙妮与克罗埃》

拉威尔《达芙妮与克罗埃》第二组曲。根据拉威尔同名芭蕾舞剧改编。舞剧反响平平,改成管弦乐组曲之后却大受欢迎。故事情节来自希腊作家朗格斯的田园诗,关于莱斯博士岛上一对牧羊人的小清新爱情故事。拉威尔的管弦乐队长于写景抒情,美不胜收。——田艺苗


▲拉威尔《达芙妮与克罗埃》选段

《达芙妮与克罗埃》(法文:Daphnis et Chloé)乃莫里斯·拉威尔根据同名音乐剧所作之芭蕾舞曲。该曲之芭蕾舞音乐,以古希腊诗人朗格斯(Longus)的同名作品为基础,并由俄罗斯芭蕾舞团于1912年在萨特蕾歌剧院作巴黎首演。而拉威尔本人亦从芭蕾舞音乐摘录了一部分,并分别在1911年及1913年首演第一组曲与第二组曲。


第二组曲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日出:这是一幅描绘早晨景色的画面。音乐表现了迷朦的朝雾、岩石上滴下的露水珠和淙淙流水声;同时,长笛与三把小提琴模拟出小鸟的鸣叫声;远方的牧羊人赶着羊群,吹着牧笛走过来。太阳升高了,大地沐浴着金色的光辉;昏睡中的达芙妮终于苏醒过来。接着,音乐描写了达芙妮和克罗埃重逢时的喜悦心情。


第二部分,哑剧:以长笛独奏为主,乐曲开始奏出具有异国情调的伤感旋律,表示克罗埃跳起典雅舞蹈。接下去,音乐描写达芙妮与克罗埃拥抱在一起,回忆起他们曲折的经历等等;最后,一群姑娘拿着铃鼓上场,男青年们也闯了进来。结尾的情绪极为热烈、沸腾。


第三部分,群舞:先出现的是舞蹈性的主题,随后是群舞,音乐对欢笑喧闹的场面进行了描绘和渲染,之后,小提琴奏出爱的主题。这个主题不断发展,在各种乐器上变化对比,将乐曲欢乐的情绪推向最高潮。


 

伍·《奥菲欧与尤丽狄茜》

格鲁克的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第二幕中的“精灵之舞”,后来由克莱斯勒改编成小提琴曲。250多年前的曲子,仅需音色唯美,然后是冷淡,更冷淡···——田艺苗

▲格鲁克《奥菲欧与尤丽狄茜》选段《精灵之舞》

《奥菲欧与尤丽狄茜》是三幕歌剧,1762年在维也纳首演。意大利文脚本作者卡尔扎比吉编剧,故事情节取自希腊神话“奥菲欧”,由德国作曲家格鲁克谱曲,这部歌剧戏剧性强,并首次在歌剧中引入了管弦乐伴奏。在本剧中,作曲家大大缩小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差异,使整部歌剧在风格上更加统一。


1761年格鲁克同在意大利的诗人卡尔扎比吉相识,并同他合作。卡尔扎比吉在巴黎暂时逗留期间开始,就对歌剧美学上的一些问题深感兴趣,除了写诗之外,他对为歌剧写新脚本有着很高的创作热情。正好当时格鲁克也痛切感到歌剧有改革的必要在寻找新的脚本,因此俩人志同道合。卡尔扎比吉为格鲁克写了《奥菲欧与尤丽狄茜》的脚本,在二人相识的第二年,完成了这部歌剧的创作,并且没有用尤丽狄茜的死造成的悲剧结局,而是处理成由于爱神的力量,使尤丽狄茜复活,最后是爱情的赞歌和盛大的芭蕾舞会,以欢乐幸福的场面结束了全剧。当时只有两幕,两年之后的1764年末,又重新改换了乐曲的顺序整理加工,写成三幕歌剧出版。


▲格鲁克《奥菲欧与尤丽狄茜》选段《精灵之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格鲁克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全剧
美声|著名女中音詹妮特·贝克演唱咏叹调“世上没有尤丽狄茜我怎能活”
格鲁克经典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中意双语字幕
Flute | 精灵之舞——格鲁克
歌剧欣赏散记:格鲁克的《奥菲欧与尤丽迪茜》(Orfeo ed Euridice,1762)
美声|著名女中音詹妮特·贝克演唱“世上没有尤丽狄茜我怎能活”(Che farò sen za Eur...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