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放声痛哭,另一个层面上的逍遥



林声音乐工作室


【经典音乐专注平台】


林声印象|欣赏会精萃|林声说音乐|音乐旅行|经典一刻|视听音乐会消息|有关经典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爱乐,为精神,为灵魂  id:lsyy_gzs  

对于柴可夫斯基来说,“音乐创作是灵魂上自由自在的独白”,尽管他的内心是如此敏感、纤弱,他却可以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逍遥游弋,独白并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放声痛哭也不需要有任何顾虑,在那里他可以自由的肆意表达他的情、他的真、他的悲,他的音乐是那么的挚诚、赤裸,再加上俯拾皆是的优美旋律,老柴就成为了许多爱乐者心头柔软的地方。在这个小节当中,就让我们在林声老师对老柴精彩深刻的解读引领之下,一起走进柴可夫斯基的精神花园……


PS:视频后面附有文字整理稿哦!

视频欣赏等待放声痛哭的时刻--柴可夫斯基音乐精神巡礼之一


(第六十六期)

 

林声:

 

乐友们,每年的11月我们的欣赏会都要讲老柴,每年的11月我们都要在这个报告厅和老柴来相会,每年的秋叶凋零、冬雪将至的时候都会有关于老柴音乐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纪念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这位已经被世界公认了的顶尖级的最伟大作曲家其中之一。


在我们中国的爱乐者和听众的心中能亲切的直呼“老柴”这样一个昵称的作曲家也只有他,可见我们中国人从内心深处对老柴透着一种亲切,因为他是我们这个民族在蒙受灾难之后第一个广泛传播进来的外国音乐家,比如在解放之后50年代的时候,中国人是从听老柴的《天鹅湖》开始喜欢西方古典音乐的,那个时候的唱片音乐鉴赏会在南京就是第一家,翻开史料,那就是老柴的《天鹅湖》;而且在十年文革浩劫之后第一次听老柴也是在民族的灾难之后,在国门洞开之后是他和贝多芬最先驾临到中国,他成为许多中国的音乐爱好者进入音乐之门的引路作曲家,这个我自己都有很多经历,包括我们在座的很多乐友也有类似于这样的经历。

 

今天这场是我们接着前两场《乐海逍遥游》之后的第三场,但是我却给它起了这么一个名字,这是我呕心沥血读老柴之后起的名字,猛一听,有一点不是太舒服,但事实上它切中了老柴和老柴音乐的要害--“等待放声痛哭的时刻,它是心之所至、灵感所致啊。这一场乐海逍遥游不是像上两场那样专注于一部作品,而是专注于这一位作曲家他的音乐精神,而且也不像往常侧重于讲老柴、讲他的生平,不讲,今天就是侧重于他的音乐精神和相关音乐作品的赏析,情之所至、意之所至、心之所至,一切都可以飞起来,这就是今天的乐海逍遥游。

 

丹尼斯·马祖耶夫演奏《六月-船歌》

其实“乐海逍遥游等待放声痛哭的时刻一点都不矛盾,就像漂亮不等于美一样。尽管乐海逍遥游有快活和自在的因素,但快活绝不等于逍遥,这么一个艺术的哲理在座的乐友们应当明白,应当说能在音乐中放声痛哭,这是乐海逍遥游的另外一种形态和心态,而我们的老柴他一生都在等待放声痛哭的时刻。我琢磨了许久,我下了这么一个结论,在生活中的他也经常是暗自的悲伤、叹息,这个人一生没有多大的快活,暗自,为什么?因为他很内向,他老是暗自的忧伤和叹息,他作品当中经常惯用的下行二度的叹息音调就是一个艺术的写照,很有意思。

 

而且他的这种哭到了晚年的时候终于等到了放声痛哭的时刻,那个时候的哭--嚎啕之声哭出了人生的大境界:忧郁与摆脱、心狱与大光明界。而且他这种音乐的哭声是那么的挚诚、赤裸,他感动了多少人哪,就是许多人在老柴这种音乐的哭当中情动于中不能自已,为什么?因为我们活生生的从老柴的哭当中听到了自己情感的回声,听到了自己生活中命运的脚步声,听到了自己活着的骄傲与活着的悲哀,还有世界的美好,还有世界的残酷,它就是这么一个二律悖反,还有弥漫于其中的实实在在的人生的无奈,都从这种哭中释放出来了。请问一下,有几人能有这种赤诚和赤裸?请问乐史有几位大作曲家在这一点上能与老柴相媲美?没有,还有一个无可辩驳的因素,就是这种哭是情之殇、美之哭,他哭的很美啊,一点都不叫瘆,很美。

 

而这就说到老柴的创作,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的作曲家都创作了美的旋律,但是能像老柴这样俯拾皆是,弯下腰就是一条好的旋律,像这样的作曲家在世界上就他一个,所以他又被誉为“旋律之王”。老柴点缀于哭泉之上的美的花瓣是那样的惊世艳俗,弥漫于他作品当中的美的旋律醉耳醉心,多少人在这种痛哭中为之泪奔哪,这就是老柴音乐的感人的魅力,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次再次再再次的去讲它去听它去玩味它,为什么它一直长久的留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就是这样的啊。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乐友们,这种情、真、悲就是老柴音乐精神的主线,我们今天这场欣赏会就是在老柴忧郁眼神的注视下,这是他逝世三个月之前库兹涅佐夫--俄罗斯著名油画家给他画的一幅肖像画,可能老柴在1893年的时候就是这么一个状态。我们今天就沿着这条主线听下去、看下去,我们来抚摸老柴的灵魂,来和他作深深的交流,心与乐声飞,情与老柴游,来等待放声痛哭的时候……

 

乐友们,我们说音乐都是抒情的,这无可疑问,但是音乐和音乐不一样,作曲家和作曲家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我宁愿说老柴是一个抒情作曲家,这个名字起的有一点怪怪的,你看,和所有的作曲家相比,他是一个太投入、太多情的作曲家,所以说他是一个抒情作曲家。


四岁的时候贝多芬还没有开始学弹钢琴,老柴那个时候已经特别的喜欢听俄罗斯的民谣,八音盒是他生活中根本离不开的伙伴,第一次听到钢琴声的时候他惊叫起来,妈妈这是什么,我终于找到它了,他惊呼着扑向他妈妈的怀抱,然后经常就是那些喜爱的俄罗斯的一些民谣,还有当时很流行的罗西尼和莫扎特的一些熟悉的曲调在他脑海中回想,他经常会说这是什么?请把它们拿走吧,它们让我睡不着觉,而这个时候的老柴还不到十岁。所以当1850年他妈妈领着他到彼得堡去进入法律学校的时候,老柴就已经很不喜欢这样,他还是喜欢音乐,所以1862年他居然就跑到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他还是喜欢作曲,喜欢看芭蕾,喜欢听歌剧,乃至于到最后老柴终于在1863年辞去了司法部那份大家都欣羡不已的高等公务员的职位,并在1865年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之后,在尼古拉斯·鲁宾斯坦的邀请下前往新成立的莫斯科音乐学院,作为一个毕业的学生在这里任教达12年。


柴可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曲》

他就是这样的,这是一个骨子里特别爱音乐的人,俄罗斯广袤的土地、家乡迷人的落日、俄罗斯田野里悠长的呼吸他都非常的喜爱,并且将它们体现在他的作品当中,所以19世纪著名的文艺评论家斯塔索夫说柴可夫斯基是所有俄罗斯作曲家之中最富有俄罗斯意味的。他说“我爱音乐,音乐创作实际上是纯粹的抒情过程,是灵魂上自由自在的独白”,这是老柴的原话,所以你听(音乐起),这就是老柴作品中流淌出的那种抒情的旋律,这首优雅而迷人的《六月船歌》,很多中国音乐爱好者了解老柴、爱好老柴的音乐就是从这首作品开始的,起码我也是这样。六月是俄罗斯最美丽的季节,大地一片葱绿,野花散发着芳香,作曲家眼望醉人的美景,他的心绪怎么能够平静?动人的旋律、船歌的旋律就油然而生,用王国维老先生所说的话,在这儿“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郎朗在2015年6月22号巴黎凡尔赛宫演奏会的实况……对比性的乐句的中断,更显出俄罗斯大自然勃勃的生机,一连串减七和弦的琶音预示着河水深处的不平静,哦,你听,悠扬的船歌声又响起来了……

 

(音乐结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最后就是这样的音乐意境。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郎朗对于这首船歌的演奏是失败的,我们不妨来简单的评论一下,为什么?这可能和郎朗的天性有关,当我看到他这个版本的《船歌》的演奏时,我说他根本没有把音乐内在的张力和活力表现出来,这个《船歌》的演奏太平了,音乐塌了下来。乐友们,如果我们仔细的听,在座的肯定有一些资深的乐友,音乐,真正的要去玩味它的时候,你会听出许许多多有味道的东西。这次的演奏塌了下来,而且他没有表现出老柴他内心那种音乐精神的轨迹,老柴这一生包括他所有的就是类似于美的或者说欢快的音乐,在它里面都有一种紧张不安的东西在滚动,一生中这种因素都在他的音乐中流动,包括在这种悠扬的船歌当中也有他内心的不安,他的内心是波动的,这个《船歌》的旋律应当是滚动的,但是郎朗演奏的太平了,太平了,音乐整个是塌了下来,缺乏应有的生机,内在的张力没出来。并且在中间他手和踏板同时起的那一瞬间,就是在《船歌》的旋律中那段减七和弦的琶音最后的那一下也是一个败笔。


其实在听音乐当中有许许多多的有意思的因素,就像当年我们很熟悉的《流浪者之歌》一样,有一位老赵,是咱们的乐友,那天他就说了这样一句话,太精彩了,在听到快速飞旋断弓的那一段时,他跟我说,哎呀这个人喝大了,他本人就爱喝酒,他就说这人喝大了,这个感觉就太好了,我还从来没有听过有人对这段小提琴的表现用喝酒喝大了来形容。其实听音乐就是鲜活的,包括郎朗这样的我们说现在向大师迈进的钢琴家,他也是有很多演奏上的败笔,这首船歌他没有演奏好。


但是郎朗不愧是一个不断进取的钢琴家,他不断的在精益求精,他有些东西弹的就非常的棒。你比如说现在咱们是11月,在1875年圣彼得堡《小说家月刊》的编辑约稿的时候,他们请老柴撰写12首钢琴小品,一个月一首钢琴曲,再配上一首俄罗斯著名诗人的诗,老柴爽快的答应了,那一年他才29岁,然后就写出了这一系列很棒的小品。郎朗还是不简单,你看11月的《雪橇就非常符合他的天性,他弹得就很棒,这一类的作品太适合郎朗了(音乐起),你听,雪橇远远的驶来,哎呦,赶雪橇的人愉快的唱着俄罗斯冬天的歌……你听这种歌声越来越欢快,我们还能隐约听到马头上系着的铃铛的声音……

 

柴可夫斯基《十一月-雪橇》

(音乐结束)郎朗这个结尾如果再处理得弱一些就好了,因为这个雪橇是慢慢的远去了,远去了。他有时候在弹奏的时候,我看了大量郎朗现场的视频的东西,郎朗就是有一个毛病,就是在演奏的时候,他太投入到音乐中,有时候太自得其乐,当然,在这当中郎朗有一些东西是很精彩的,就是说他的天性,你看他的《雪橇就比他的《船歌要好,因为他的天性非常的适合弹《雪橇这一类的作品,他不太适合于弹《船歌》这样一类的作品,这是天性使然,无法改变,有时对他们还要采取宽容的态度,继续欣赏他们、评论他们,还要包容他们。

 

生活中的人也是这样,作曲家我们也要是这样,老柴为什么那样痛苦?天性使然,这就是这么一个作曲家,你不能指望他跟贝多芬一样,不可能,所以他天性使然,在他的所有类似于《四季》这样的小品当中,情渗透了其中,正因为情参透了其中,所以美就在其中,它的美太美了,因为情才能产生美,情与美相连,情与美互补,情与美共生,情与美冲撞,这才构成了老柴所谓的情的深深的内涵。

 

这个人天性还善感,他太善感了,敏感而脆弱,其实艺术家大多数都很敏感,但是老柴已经过于敏感,他的家庭女教师回忆说彼得实在太敏感了,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都能刺伤他,所以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容易受到伤害。所有的这些因为他的敏感,因为他的情中渗透的美就让他的这些旋律、他的创作带上了一种浓浓的忧郁的色彩这个忧郁的色彩不是柴可夫斯基一人所拥有的的,整个俄罗斯民族都有这种色彩,这可能跟他们的地域环境以及历史环境是有关的,俄罗斯民歌就是那么的忧郁,哪像我们陕北民歌那样的高亢,他不是这样的,他是这样的--甜美的忧郁,那是老柴的乐之魂,情之殇啊,好,继续听。

 

柴可夫斯基《回忆留恋的地方-旋律》

你看这首作品,1878年柴可夫斯基已经崩溃了,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大崩溃,主要是和他的那个学生米柳科娃的婚姻,根子在于他的同性恋,然后崩溃了,梅克夫人让他到国外去旅游休养,一年给他6500卢布,老柴到了意大利,意大利的风景是那么的秀丽,山水是那么的迷人,但是老柴的心里还惦念着他的家乡,思念着他家乡的亲人,还思念着梅克夫人,又写出了那么美那么深情的《回忆留恋的地方》,常常我们听到的是第三首《旋律》,太美了,它又成为了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词,这个《旋律》又把老柴的情之美、情之殇那么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这是2015年4月在柏林的一所前卫酒吧里,著名的小提琴大师穆特和奥卡斯--他的老搭档演奏的《旋律》,这个《旋律》让我又是耳目一新,因为她演奏得太好了,为什么?我们注意一下穆特的演奏,G弦上的发音是穆特的一大特点,她特地在G弦上做了些许调整,一个是乐曲的速度比平常我们听到的旋律慢了1/3还要多一点,再就是在G弦上加重了它的延长音,更加突出了老柴的那种悲伤的叹息,所以这个《旋律》演的奏的实在是太动人了,是我听到的一个最好的《旋律》的版本……

 

(音乐结束)这里他们选在了一个比较放松的场合,大家可以坐可以站,而且穿着很随意,但是对音乐肯定还要非常的专注,这是现在在欧洲非常流行的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逍遥音乐会的一种方式,穆特是这样的,这个《旋律》演奏的多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船歌和摇篮曲
黄河之声:论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六月·船歌》
柴可夫斯基《音乐会幻想曲》
阅读笔记
如何欣赏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
关于柴可夫斯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