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翁思再:孟小冬《沙桥饯别》唱腔赏析

余派的婉约分支

孟小冬《沙桥饯别》唱腔赏析

翁思再


孟小冬是京剧史上首席女老生,早年即与高庆奎、马连良齐名,享有“冬皇”之美誉。在余叔岩的弟子中,她是学戏时间最长,得到真传最多的一位,因此在余叔岩逝世之后的一个时期内,她被尊奉为学习和研究余派的“活标本”。可惜40年代末她随丈夫杜月笙去香港后,从此息影舞台,仅吊嗓自娱,大陆上的人们更难聆其妙音。

余叔岩

余叔岩《沙桥饯别》

余叔岩《沙桥饯别》 来自京剧道场 06:02


【1939年国乐唱片】

王瑞芝京胡、白登云司鼓


[二黄慢板]提龙笔写牒文大唐国号,

     孤御弟唐三藏替孤代劳。

     各国内众蛮王休要阻道,

     到西天取了经即便还朝。

       孤赐你锦袈裟霞光万道,

     孤赐你紫金钵禅杖一条;

     孤赐你藏经箱僧衣僧帽,

     孤赐你四童儿鞍前马后、涉水登山好把箱挑。

     内侍臣与孤王将宝抬到,

     金銮殿王与你改换法袍。 


《沙桥饯别》一剧中“提龙笔”这段(二黄三眼)原是余叔岩用来吊嗓的,并不打算以此粉墨登场或灌制唱片。1936年,一位私淑余派的票友未经余叔岩同意,在南京中央电台把这段唱灌成了唱片。由于未经余氏实授,这位票友的《沙桥饯别》难免属于“依样葫芦”之列。于是,余叔岩一改初衷,在1938年,亲自把《沙桥饯别》灌成了他平生的最后一张唱片,以其抵消1936年那张《沙桥饯别》唱片的某些消极影响。

   

余叔岩1938年灌《沙桥饯别》时,力避老腔,多设新腔,当他的新《沙桥饯别》在社会上站住脚服后,他又把老腔中的合理部分,与新腔掺在一起用,这一设想,在孟小冬《沙桥饯别》中体现出来了。

   

如果把孟氏的唱同余氏唱片相对照,可知唱腔有以下几处明显不同:

如首句“大唐国号”的“国号”两个字都是以“6”音为基音,有“一顺边”之弊。孟氏吊嗓录音则把“号”字的基音提升为“1”,避免了上述弊病。这种改动,是以余叔岩“三极韵”的音韵理论为依据的。所谓“三极韵”,据吴小如教授讲,是余叔岩总结出来的有关湖广音和京音等在唱念中结合使用的规律。孟氏“号”字的处理,是改湖广音为京音,克服了当时机械地采用湖广音的流弊,它和前面一个“国”字连在一起明显有变化,旋律感强。

再以第八句为例,孟氏 “孤赐你”三字走了低腔,比起余氏1938年的唱片来,显得蜿蜒跌宕,悦耳动听。

在末句中,孟氏“法袍”二字虽是老腔,此处用来却突出了余腔简洁、含蓄的风格。

孟小冬



除此之外,在演唱同一唱腔的过程中,孟小冬又有一些不同的处理,这是曲谱所难以表现出来的。

首先,孟小冬的气口用得比余叔岩少。比如第九句“将宝抬到”的长拖腔,余叔岩在行腔中有一个停顿,于胡琴的垫头中换气,再往下唱,而孟小冬则一气呵成。

又如第八句  “孤赐你四僮儿”之后,孟小冬把  “鞍前马后涉水登山好把箱挑”12个字连贯唱出,而余叔岩则要在中间用两个气口。孟小冬这样处理,使长拖腔富于气势。原来这正是余叔岩对唱腔的要求,只是他自己晚年在实践中力不从心罢了。

其次,孟小冬的行腔,往往在规定的节奏中,适当调整吐字归韵,仿佛是“舔”着胡琴板槽唱,有一种令人惬意的“懒劲”和“粘性”,或者说,是唱出了韧劲儿和弹性。在“孤赐你藏经箱僧衣僧帽”句中,余叔岩是以“经箱”二个字为一拍,然后空一板再唱“僧”字。孟小冬则把“经箱”分开来唱,使“藏、经、箱、僧”4个字接连,一字一拍,看似朴拙,实际效果却是平中出奇。


李适可


小编注:李适可先生即文中提到的“私淑余派的票友”。李适可,号止痷。


尽管孟小冬生前一再声明,她的演唱完全是忠实于余叔岩晚年的遗训,不承认“孟派”之说,但通过对孟小冬《沙桥饯别》唱腔的分析研究,我以为孟小冬仍有其个性。这主要是在运腔方面,她比较喜欢清晰地描摹旋律的轮廓,但不如余氏空灵、凝练,比余氏通俗、写实,并在委婉柔和方面有所发展,可称为余派艺术中的一个“婉约派”的分支。


中国戏剧     1989-04


京剧道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略谈孟小冬的演唱风格
余叔岩琴师朱家夔谈余氏十八张半唱片
No.338[迎新春特辑]京剧史上的名票(七)
张文涓:学余识小录
许锦文:孟小冬“冬皇”称号的由来
您不知道的“冬皇”孟小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