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客家贤杰卢光稠的治虔功绩(连载之三) (2010-06-13 15:26:30)

客家贤杰卢光稠的治虔功绩(连载之三)

标签:

文史资料

分类: 文史天地

       



郑汉明

                                    第二节  扩建城池

 

    据有关资料表明,虔州土城的最早建设是在东晋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南康郡守高琰将郡治从于都迁移到赣州今址后,于章贡二水之间筑土城,这标志着从此赣州城开始成为赣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因城毁于兵火,城址迁至水东七里镇一带。南朝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城址再次迁回章贡二水之间,从此固定下来,一直到今天,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卢光稠拥兵占据虔州后,自任虔州刺史,抓军事,搞建设,促发展,经过军民共同努力,使虔州城由一座原来只是防御来犯之敌及预防洪涝的小城池,逐步变成江南一座繁荣的工业重镇,实现了虔州历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唐末、五代繁荣时期,这与卢光稠的功绩是密不可分的。
    卢光稠是唐末、五代时期的一名豪雄,他开创了赣州历史上最早的一个繁荣局面。五代时的赣州,其盛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城市建设取得巨大进展;二是人口数量得到相当发展≥三是经济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这个最早的繁荣局面,为赣州在后来宋朝的更大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赣州历史上任期最长行政长官的卢光稠,功不可没。虽经历史沧桑,时逾千年,但今赣州、韶关一带仍有不少纪念他的遗迹,如:天子地,今宁都县洛口镇麻田村境内;卢王峒,今上犹县西60公里处。以称颂他为天子、大王来命名山川,诚属难得。还有太傅山,今上犹营前地,山形如书柜,名书山,亦名太傅山,即因宋朝封卢光稠为“太傅"而得名。宁都县洛口镇麻田村境内还有两座“卢王庙",南康市唐江石角头有“康王庙”,韶州有忠惠庙等等,都是为纪念卢光稠而建。因此可以看出,卢光稠的影响力在民间有多么巨大和深远,他的功绩是已铭刻于千千万万的民众心中。

                                          (一)虔州城池的建造

    先前,人们说:中国有四大古城墙。西安古城墙,洪武三年始建。平遥古城墙,也是洪武三年始建。荆州古城墙,顺治三年始建。兴城古城墙,乾隆四十六年始建。上述四个城市都是国家文化名城。 1994年1月,赣州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而将四大古城墙改写为五大古城墙。1996年11月20日,赣州古城墙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它是宋城墙,乃国内孤品。
    东晋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南康郡守高琰在章贡二水合流成赣江之处建土城设郡治,至唐末五代卢光稠统辖虔州时,城区不过仅有一平方公里左右,根据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卢光稠决定要把虔州建设成一个牢不可摧的大本营。所以他在忙于战事和政务的同时: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将原来高琰创建的土城,由一平方公里左右,扩建到三平方公里左右,即“唐末卢光稠斥广其东西南三隅,凿址为隍,三面阻水”,使虔州城以雄伟之姿耸立于章、贡二水之间    唐末、五代年间,闽粤赣三省交接的三角地带,正是卢光稠武装割据的虔、韶二州。当时,在中国北方极大动乱时期,在杨吴南唐以南、王闽以西、马楚以东、南汉以北这样一个闽粤赣三角交接的三角地带,在四面割据政权包围之中,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卢光稠不仅没有自立国号,还表示愿意听命于后梁,而且西交马楚,北联吴越,制订实施这样一个军事、外交政策,并采取修整城池、耕战结合的办法,目的就要积蓄力量,扩大队伍,以便有足够的力量和闽王潮、王审知、南汉刘隐、刘岩周旋,因此也使虔州的城市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卢光稠在扩建虔州土城时,修筑城墙4500米左右,上面还有城垛、炮楼等军事设施,整个城池开有西津、镇南、百胜、建春、涌金五大城门。这样一座城市,在军事防御、抗洪等方面,在当时已经是相当现代化了。这些建筑,为后世把土城改建为砖石城奠定下了很好的基础。他那时建造的虔州,就是今日赣州市旧城市的主体,一直保存、延续至20世纪50年代。至今尚存的城东墙、南墙、西墙的一部分墙体及墙基,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而赣州市能够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因为有旧城区这个总体结构。赣州之所以能向国务院申报历史文化名城获得成功,并获.“宋城孤品”的殊荣,就是根据卢光稠治虔时期留下的老城区诸多设施立项申报的。这些遗迹、遗址充分证明了卢光稠当年的不朽政绩及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现在,民间有些老人仍称这个老城区为皇城,因为他们以世俗的眼光,以为卢光稠有称帝称皇的思想,这些我们且不管》但从历史资料来看,唐代以前的虔州,作为岭北的军事重镇,规模实在太小。卢光稠占据虔州后,最主要还是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开始大规模扩建城池,向东、西、南三面扩展,使虔州城初具规模。
    现存的赣州古城墙,从西津门起,沿章江至八境台,然后沿贡江至东河大桥(原百胜门),共存3600多米。古城墙是卢光稠扩建时奠定的基础,后经一千余年各个朝代,特别是北宋嘉右年间(公元1056---1063年)虔州军孔宗瀚将土城改建为砖石城后,使赣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长13华里、高大雄伟的城墙,为江西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墙,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北宋砖墙之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尤为可贵的是,在古城墙上留下了数以万计的记年、记事、记名的铭文城砖,为我们研究赣州的地方史、城墙建筑史和宋以来的军事、工匠制度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除在军事方面的需要外,古城墙在防洪抗灾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赣州是一座江城,洪水和暴雨成灾的情况,历史上多有记载。如果缺少这座城墙,水灾的后果很难想象,说明古城墙在抗洪中的极端重要性,也看得出当年卢光稠具有科学的头脑和远见卓识。需《赣州市志》称古城墙既是赣州旅游资源的主体,也是宋文化的核心。其实它也是赣州建城的基础和历史的见证,它为赣州市的进步、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漫步古城墙,真是“新乘别驾古虔州,一望先将胜概收"。赣州的许多美景尽收眼底,墙边的绿树花坛,亭红柳绿,更觉春洒人间。章河、贡水、赣江,水流悠悠,渔舟唱晚,游船高歌,静心领略,别有一番风趣。可以想见,随着赣州市经济建设的超越发展,这座古城墙将会变得更加雄伟壮观,人们更会珍惜它和爱护它。同时,也更能使人们追忆卢光稠的功绩。

                                       (二)城区街道的建设

    卢光稠在扩大虔州城区的同时,还着力建造城区内部的设施。一座城市光有漂亮而坚固的城墙作外观还不行,而且还需要有便于迅捷往来的一条条街道,富有军事才能的卢光稠当然深谙这个道理。所以他在设计和改造各条街道之前,更多的是用军事的目光来衡量的,兵营的布局、通讯的迅捷、运输的便利等等,一切都在他的运筹之中。当然,他也考虑了民众的利益,因为城内更多居住的是民众,如果失去了民众的拥护,他把虔州作为大本营的战略目标也将失去其意义。
    从城市的现状看,三平方公里的城区在当时已经不小了。东临贡江,西北滨章水,从西门开始至南门、南门至东门挖的一条护城河。根据现在和卢光稠有关的遗址遗迹来看,不少建筑对当时和后来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在开挖护城河的同时,卢光稠按照新的设计,将唐代修建的阳街(今建国路接文清路)、横街(今西津路接章贡路)及丁字大街扩建成为六街,即增修了斜街 (今阳明路经和平路至南市街)、阴街(今坛前经灶儿巷、生佛坛前接南京路)、剑街(今濂溪路接中山路)、长街(今赣江路接百胜门即东门)。使城区道路四通八达,兵员运输方便,民众行走也便利。
    卢光稠的扩城和城区内的建设,据说都是他请杨救贫规划设计的,但年代久远,已无资料可寻。不过因卢光稠重视人才,加上他和杨救贫关系密切,杨救贫在当时是著名的堪舆家,专为人卜地建宅、造坟,卢光稠请他相帮设计规划,是有这种可能的。
    在加紧城区建设的同时,卢光稠还修建了拜将台、皇城、寿量寺等,在城东南“濒江渚涣皆为光稠蕃牧地,日马孳、曰马市、日马营、日马路,历代相沿矣。”
    “皇城”,现位于赣州市区==I匕部,在建国路北端的市公安局、赣五中一带,实际上是历代郡、州、府的衙门所在地。最早建造时确曾为市井百姓“呼为王城,以卢光稠使宅名也”,可见当时是卢光稠为自己建造的一处宅园,建于田螺岭(郁孤台所在地)与百家岭之间,地势高阜;据高望远,确为一处好地方。今皇城尚遗存有城东墙、南墙、西墙部分墙体和墙基,这些墙体也都是宋嘉定十年修葺时的遗物了,皇城内还有射箭坪等唐宋遗址。   
    以上这些遗址、遗迹,为赣州市后来的宋城总体结构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实物例证,今天多为文物保护单位。   

                              (三)建造拜将台、寿量寺及其它   

     前面说过,卢光稠在扩建虔城时大多是从军事的目的出发的,那么他建造的拜将台,其用意就更不用说了。
    拜将台:座落在今市区健康路儿童公园内,“在郡南城上,梁时卢光稠筑,地尚存。”“崇墉方广者为拜将台,卢光稠讲武处。"后经宋代修葺为长40米,宽35米,高9米的弩台。民间传说为卢光稠设坛拜将处,下面教场可操练兵马,这个传说多半和皇城联系在一起。据考证,拜将台为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所筑,是卢光稠占据虔州17年后筑的。
    寿量寺:座落在赣州城内东隅,在今中山路、赣江路、坛前交会处,即原剑街、长街、斜街交会处,东北通建春门。寿量寺原为卢光稠家庙,原来摆放有一座观世音大铁佛像,高6米,可见当时虔州冶炼工业比较发达,已有相当水平。可惜这座佛像在“文革”期间被当作封资修的东西砸毁,作废铁上交了。
    据说,寿量寺的建造,是由于有一年卢光稠家“合宫疾疫”,药品方丹几乎都用了,但仍不见效,是什么怪病呢?谁也不知道。幸好后来卢光稠请到了一位叫道诚的高僧和尚,他也不知道用什么本事竟然把他们一家的病治愈了。卢光稠高兴万分,欲赠重礼相谢,问道诚和尚要什么,道诚和尚连忙推辞,只是说了一句:“得一袈裟地足矣!”于是,卢光稠当即爽快地把自家东宅的一块花园地赠给了道诚和尚,并助其建造了一座寺庙。道诚和尚也很高兴,把这座庙命名为“卢兴延寿寺"。过了一个时期,又将寺庙易名为“圣寿寺”。到了后来,宋代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又改名为“寿量寺”。该寺于元末毁于兵火。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1 398年),僧人荣安重建该寺,当时主持纂修《永乐大典》的翰林学士解缙为其题写了《寿量寺中兴碑词》,并撰写了《重建寿量寺记略》一文。现寿量寺内尚存圆通宝殿、毗卢殿等。寿量寺于1957年被列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又重修。
    从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卢光稠对佛教也有浓厚的兴趣。佛教大约在魏晋时期开始传人赣南,到了唐代,佛教开始在赣南形成气候。唐中叶著名高僧道一禅师,即“马祖”,来到赣南大弘佛法,一时弟子如云,纷纷投其门下,声势浩大,为禅宗的发展与佛教之传播赣南,作出了巨大贡献。到了唐末,赣南各县基本上都建立了佛寺。当时,虔州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自然也带来了崇佛和文化艺术的兴盛。卢光稠因为感激道诚和尚,不惜将自家的东花园捐舍为寺院,后来又捐资铸造了一座6米多高的观世音大士佛铁像,说明在当时崇佛之风大行的社会环境下,作为虔城最高行政长官的卢光稠,他的这些善举一定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笔者在2003年7月15日上午前往赣州市博物馆查询有关卢光稠的资料时,该馆馆长韩振飞就曾对笔者说,纵观当时的形势,通天岩石窟的摩崖造像,很有可能是在卢光稠时代开始的。卢光稠的崇佛敬佛,必然会对石窟的开创营建起到积极的促成作用。因而在通天岩石窟内,也塑有卢光稠的石像,以作纪念。遗憾的是有关这方面的史料少得可怜,无法论证。   
    通天岩石窟,在赣州城的西北部,距城区10公里,这是一片发育比较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在景区内,保存着一座宋代的石窟寺,现存两宋及少量唐末时期造像数百尊,有自北宋以来直至民国时期的摩崖题刻一百多品,是整个江南地区最大的石窟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山林茂密,花香四季,悬崖峭壁,奇峰异洞,有十步九变之誉称,因而也是二个神秘的地方。传说山窟有窍上可通天,因而得名。这里还有仙人井,井径虽小,但下可通渊,40里外有储潭,储潭水清它水清,储潭水浊它水浊,以见其渊源之深远。还有,从南至北横亘如屏风的太和山,有形似狮头、龙虎的山岩,和形似巨象的西岩遥遥相对。在这些山腹的洞窟和崖壁上,则布满了栩栩如生的几十品石刻,它仿佛在告诉人们,唐末和北宋早期,通天岩香火旺盛,是造神(雕塑)的一个高潮期。再从通天岩的摩崖造像来看,地方官绅捐资和僧人募缘筹集资金,是北宋摩崖造像得以开凿的直接原因。但目前还存在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那就是晚唐时期的观音造像,究竟是何人所为?从与通天岩属于同一时代同一类型的四川大足石窟来看,其首建年代都是在唐末,这样来看应该与卢光稠有关联了。卢光稠时代开创了赣州历史上的五代繁荣局面,盛世太平,佛事旺盛,可以这样认为,通天岩石窟开创于卢光稠时代,而盛于北宋。那么,通天岩石窟的建成,卢光稠是有功之臣。石窟那么大,非个人力量所能为,一定是得到了官府的鼎力相助,而卢光稠是当时最高的行政长官,没有他的支持,石窟能开凿出来吗?
    通天岩石窟由三个山坳和四条山脊10多处窟洞组成。明嘉靖《赣州府志》载:“石峰环列如屏,巅有一窍通天。”故名。岩洞又分东、西二岩,大量的古代石龛造像和摩崖题刻集中在东岩,东岩由通天岩、忘归岩、观心岩、龙虎岩、翠微岩组成,全岩有石龛279座,造像359座,题刻128品,是我国江南地区著名的一处石窟艺术宝库。石龛造像创凿于晚唐,兴盛于两宋,内容均为佛教神祗。题刻年代早起北宋,晚至民国,反映了近千年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内容。通天岩全境原为0.74平方公里,1998年扩建至6平方公里。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卢光稠拥兵占据虔州后,扩城搞基础建设,大兴土木建造各种军事设施,不但在当时对虔州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给后世的赣州,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据说“虔州八景”,也是在他主政期间建造的。虽然后来“八景”内容多有变化,但“八景”这个词则是一直沿用至今,对后世影响极大。于是,全国许多州、郡、县、市都纷纷推出自己的八景,如“幽州八景”、“燕京八景”、“扬州八景”、“长沙八景”等等。   
    历代留下来评赞卢光稠活动的诗词,不仅将拜将台与宋代名臣赵朴修建的章贡台,而且和象征赣州民族气节历史丰碑的郁孤台并称“三台鼎峙”,成为赣州八景之首,而且盛赞卢光稠有大将之才。如清代张栋书诗云:   
                    虔州百雉拥高台,图画天然八景开。   
                    杰阁直从云外出,层峦遥向雨中来。   
                    郁孤西峙文峰秀,拜将南临武备才。   
                    北望贡章依黼座,朝天恩自日边回。   
    又如清代张照乘诗云:   
                   虔州锁钥伏崇台,八境天教八面开。
                   烟火连云飞百雉,星垣拱日列三台。
                   文谟北宋醇儒迹,武备南唐大将才。
                   每向朝天依北极,身从望阙近蓬莱。
    还有张照藜的“粉堞重围资保障,画楼叠起倚崔嵬。旌旗云拥将军幄,章贡波环学士台”。李调元的“今日乃知阳受福,鱼龙解护使航安”,胡要良的“势耸朝天长近阙,雄临南镇宿登坛”等等,都是赞美和歌颂卢光稠扩城保障之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赣南之春(上)
倔强的赣州
赣州古城的历史你知道吗?
祖国风光(4150)赣州古城墙
赣州古城墙
赣州人气最旺的十个地方,你去过哪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