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这个思维,读再多书也改变不了命运?

    你应该不止一次的听到这句话,选择大于努力,并且不止一次的懊恼,自己怎么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要再用这句话自我欺骗了,这句话无异于一句废话。这么对的一句话,怎么能说是一句废话呢?

     选择真的大于努力吗?

    是的,选择大于努力,但这句话是建立在几个前提之下的。

     这几个前提是什么呢?

     1 你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2 你确信你的选择是正确的。

     3 在保证这个正确的选择的前提下,你在正确的方向开始努力。

     那么这个努力就是一个不断的正增长。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一个正确的选择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怎么保证你的努力总是行走在正确的方向上,而没有偏离轨道?

    曾经有一个调查,很大部分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选择是不喜欢,不满意的。既然不喜欢,不满意,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呢?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废话吗?我怎么知道我不喜欢这个专业。我之前都不了解。既然不了解,那为什么要选?这个专业热门啊,所以我就选了。还有的会说,我以为我是喜欢这个专业的,结果深入了解后,发现不是自己想象的样子。那之前怎么不了解一下呢?没有想过,当时选专业很急促,根本没有时间。既然不喜欢,那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吗?不知道。那你的专业是怎么选的?我根本不知道选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是我爸妈帮我选的。这个爸妈还可以替换为,我是听了我哥哥,我姐姐,我叔叔,或者我的一个朋友然后选了这个。

    如果现在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回到过去,重新做一次选择,但是前提是一切都没有变,你会选什么?

    大部分人会发现,自己还是不知道选什么,最后可能还是当初的那个选择。

    我们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当时当地“当下”,我们认为我们做出的最好的选择。

     所以选择大于努力,就是一个悖论。

     我们大多数人忽略了这句话的前提。

    一个选择,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决定,一个瞬间。

    但这个选择的背后,却是各种综合因素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你的思维方式,你考虑问题的角度,你的决策方式。

    更进一步,你的家庭,你的亲人,你身边的朋友,你所处的环境对你的影响。

    你的选择总是无法跳出你自己和你的家庭,环境的框框和限制。

    拿我自己来说。当初选择大学和专业时,首先是要考量自己的分数和学校,这是客观的,无法改变的因素。

    但是主观方面来说,我也无法随心所欲的做出选择,得做出妥协。一个刚刚从应试教育体系下解放出来的孩子,对自己,对职业,对外部世界,对未来又能有多少独立的认知和判断?还有我所处的家庭和环境,我身边的亲人,朋友,这些都构成了一个选择的因素。所有这些聚焦在我的身边,对我喊出的声音就是,你要选择一个未来好就业的专业,最后你是要工作的。你首先要生存,要赚钱养活自己。而所谓的兴趣,喜好,天赋,还有什么诗和远方,这些通通都没有这个重要。 

     表面上看,我的选择只是一个五秒钟的决定,心血来潮,或者反复思忖的结果。

     但深层次上来说,我跳不出自己和家庭的认知水平的框框。

    想清楚了这个,再看看我大学四年的生活,还有毕业一年的经历。一次次的印证了这个背后的逻辑。

    上大学时,面对很多事情时,感到一种无力感,那种无力感就是很多事情没有人告诉我,自己也没有那个意识,事后就会后悔,这件事情怎么事先没有规划,怎么以前从来没有想到。所以总是不可避免的陷入迷茫。

    到后来面临考研还是工作这样比较重要的选择面前也是这样的情况。

    生命中的前二十年,很少去想,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自己的天命和天赋是什么,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结果就是,在生命的后二十年里,开始不断的找回自己,找回那个真实的自己,并成长为自己的样子。不停的迷茫,不停的转换方向,不停的试错。不知道怎么选,也不知道自己选的是否正确,事后反思时,有时候就会懊悔,当初怎么没有这样的意识和“先知”。

    不然一切就都是顺其自然的,顺理成章啊。

    哪会像这样,不停的试错,不停的去折腾,往往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和机会。

    由于自己的知识,视野等水平的局限,没有事先规划、预测和判断的能力。

    虽然进了同样的大学,但背后这些因素,却决定了大学毕业后每个人走的路完全不同。

     这才是背后最大的差别。

    有多少人毕业时的工作,是完全主动,并且就是自己理想中的呢?

    更多的应该是先就业,让自己活下来最重要吧。只有少部分人可以没有任何挂碍的想到去培养自己,或者去实现改变世界这样很多人看来离谱的理想。还有很多的女孩子,最后听从父母的安排,有的选择去考公务员,进体制,有的选择进国企,过一种稳定的生活。

     我们的选择很难跳出一些框框和局限。

    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家庭,甚至是”阶层”的。虽然我很不想用“阶层”这个词。

     生活中,真实的情况是

     1很多情况下,我们受各种因素的局限,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2 很多时候,一个"正确"的选择其实是我们被动选择的结果,甚至是无意识的结果。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在一些偶然和机缘因素下被动、无意识做出'正确"的选择的情况,不是我们能把握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

    我们能把握的就是,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尽量突破一些因素的局限,尽自己可能做出最好的选择。

     说到这里,想到了这个故事。

    美国有一个女作家芭芭拉为了搞明白美国底层穷人能否通过自己的勤劳苦干摆脱自己的命运而做了一个社会实验,她自己亲自去体验底层穷人的生活,干一样的工作,挣一样的钱。后来她把研究成果写了一本书叫做《我在底层的生活》,这本书给出来的结论是:几乎不可能。不是因为美国不给这些底层人机会,而是这些底层人的认知能力把他们牢牢地限制在那个阶层,无法逃脱。这本书里有一句很刺眼的话——贫穷本身就是一种专制。

    举例来说,芭芭拉在做社会实验时有一个女同事,一天能挣40到50美金,但是她住在汽车旅馆,每天的房租是40美金且是日结,也就是说她每天交完房租之后剩下的钱勉强可以维持生计。芭芭拉就很奇怪她为什么不去租一套更加便宜的公寓,这样每月就能省下很多钱,久而久之就能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了,女同事一翻白眼说:租公寓要先交一个月的定金,少说也要1000美金,我上哪去弄那么多的钱去?这就是受限于自己的认知水平,她觉得每天交完房租剩下的钱能填饱肚子,一天这样混过去就可以了。为了获得安全感,她不会想更远的事儿,不愿意到更远的地方工作,在工作当中也受不了委屈和压力……所有这些都是认知水平对她造成的局限,而不是社会对她的迫害。

                                                                                              (摘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深深的悲悯,沉重的思考:读《我在底层的生活》
【心海导航】真正能限制一个人的,从来不是经济上的贫穷,而是认知上的困顿。
《见识》,我熬夜读完后,书中的一句话,让...
方生聊贫穷怪圈:你的命运,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差不多定型了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性格决定命运”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提升自己认知打造自己的富人思维(叶展麟认知第374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