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尚书中候

【中候】解释:官名。秦于将作少府下设此官。西汉沿置,阳朔三年(前22)省。又中尉(执金吾)所属有式道左右中候。凡皇帝还宫,式道候持麾到宫门,宫门乃开。东汉亦省。东汉另有*北军中候。唐天授二年(691),又于十二卫中置中候,左右各三人,正七品下。与司阶司戈执戟合称四色官

 

尚书中候

书名。汉代谶纬之书中的一种,十八篇,主要是模仿《尚书》的文体,记述古代帝王的符命瑞应,以证明这些朝代和帝王兴起应乎符瑞,合乎天命。此书是汉代纬书中产生较早、较有影响的一部,与“七纬”并称“纬候”,成为谶纬之学的代名词。《隋书·经籍志》著录五卷,汉郑玄注。又言“梁有八卷,今残缺”。此书尚有魏宋均注,疑此八卷本即宋注本。《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均不著录,盖其时已残缺或佚失。然传注及类书中引用颇夥,佚文存留较多。明清以来诸家多有辑本,以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辑本为最备。

编辑本段《尚书中候》详细介绍

《尚书中候》乃汉代的一种谶纬之书,该书产生较早,影响较大,但它既非《河图》、《洛书》类,也不属于《七经纬》之列,汉代常与纬书并称为“纬候”,成为纬书的一种统称,如《后汉书·方术传序》:“至乃《河》《洛》之文,龟龙之图,箕子之术,师旷之书,纬候之部,钤决之符,皆所以探抽冥赜,参验人区,时有可闻者焉”,李贤注:“纬,七经纬也。候,《尚书中候》也。”
汉代人认为《尚书中候》是和《尚书》同时产生的书,都是由孔子删定的。《尚书璇玑钤》和郑玄《六艺论》都说:“孔子求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书名“中候”,中者,徵应也;候者,占验也,即说历代帝王圣人应占验而兴起的意思,也就是专言符命的书,故其中多载历代帝王所见的符瑞灾祥。它主要以五行相生说,论述了尧、舜、禹、汤、文、武等各王朝帝王或其他祖先的性格、行为及其祥瑞,并试图证明这些王朝或帝王兴起的正统性。它冠以“尚书”之名,是因为它的初衷是想仿照《尚书》中文体样式,做成古代帝王的谱系、言行、事迹记录,如“粤若尧母曰庆都”、“粤若稽古王汤”、“维王既诛崇侯虎”、“维岁二月,候在东馆”、“[粤]若稽古周公旦,钦维皇天”,等等,都是模仿《尚书》,目的是由此来更加确认各王朝、各帝王的正统性,进而证明制作或利用《中候》的王朝出现的必然性,这就和汉王朝的权威化关系相当密切了,归根结底是想借助《尚书》的权威性来张目。
汉代书籍包括谶纬之书经常引用或说到它,如《白虎通义·爵篇》引《中候》曰:“天子臣放勋”;《尚书纬帝命验》云:“顺尧考德,《题期》、《立象》”,《题期》、《立象》都是《尚书中候》的篇名。可见此书在东汉初年已经流行于世,朱彝尊《经义考》卷二六五认为“《中候》专言符命,当是新莽时所出之书。”
由于自魏晋以降,历代禁毁图谶,《尚书中候》十八篇在唐代已佚,不过由于它影响大,诸书征引颇多,佚文保存下来的比较多。明清学者多有辑本,今以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辑本较为详备,然有谬误,如将“日角”、“亶甫”列为篇名,实非。
对此书注释研究的著作首推清末学者皮锡瑞的《尚书中候疏证》(收入《师伏堂丛书》),征引丰博,考证详赅。皮氏对此书评价很高,说它“超诸纬而独出,纪实为多;拟《逸周》之删除,征文尤信。”

编辑本段《尚书中候》十八篇目录

1.《敕省图》
2.《握河纪》
3.《我应瑞》 ,或简称《我应》。
4.《考河命》
5.《雒予命》
6.《雒师谋》
7.《摘雒戒》
8.《凖谶哲》
9.《合符后》
10.《稷起》
11.《仪明》
12.《运衡》
13.《契握》
14.《苗兴》
15.《觊期》
16.《题期》
17.《立象》
18.《霸免》

 

 

中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政治性镜隐喻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影响
【《文心雕龙》释意】(二十一)封禅为何
谶chèn纬
河图洛书的祥瑞意义
文心雕龙·四 正纬
神话里隐藏的历史秘密:天倾西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