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剧后继之痛:有多少流派正被遗忘?

徐(碧云)派代表作20年后重现舞台唤起久违记忆———

本报讯 流派的形成一直被视作京剧繁盛的标志。在曾经的鼎盛时期,以姓氏命名的流派不下三十余个,但是今天,人们最常提及的却不过梅、尚、程、荀、马、谭、张、裘、余、叶等十余个。明天,一台汇集了当今“四小乾旦”胡文阁、杨磊、牟元笛、尹俊的京剧专场将亮相长安大戏院,其中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上海硕果仅存的青年男旦牟元笛演出的已绝演舞台20余年的徐(碧云)派代表名剧《绿珠坠楼》。这台演出不仅将唤起人们对徐碧云和他所创立的徐派的记忆,也让人不禁联想到一些曾经红极一时,但却暌违舞台数载的流派——四大须生中的言派、高派,与马连良、周信芳并称“南麒北马关外唐”的唐派,以及旦角中不可忽视的筱派。

■唐派

有“关东伶王”之称的唐韵笙,在梨园行名头之响曾经不逊于马连良、周信芳,“南麒北马关外唐”的说法更是响彻整个京剧界。唐韵笙擅演东周列国戏,而且常常自编、自导、自演,最为独特的是他把生旦净丑各行当几乎都演全了,不仅演过武花脸,甚至还演过《拾玉镯》里的彩旦刘媒婆。代表剧目有《古城会》、《刀劈三关》等。不过近些年,由于唐韵笙的大弟子很早就去世了,全国无一人敢以“唐派”传人自居,他所在的沈阳京剧院仅仅能复演几出“唐派”剧目而已。

■言派

“四大须生”之一的言菊朋所创立的言派与其他流派最大的不同是唱腔的多变和字音的讲究。他早年学谭派,中年因嗓音变化便在谭派唱腔的基础上融合早期各派老生唱腔,并吸收曲艺中京韵大鼓及单弦的唱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剧目有《上天台》、《让徐州》等。可自从言菊朋1942年病逝后,言派衣钵曾多年无人继承。20多年前,言菊朋之孙言兴朋从上海越剧院“回归”上海京剧院,此举被同行称为“言归正传”,此后,他旅居美国,去年归国首开“山门”收徒。

■高派

气足神完、铿锵有力是“四大须生”之一高庆奎的表演特色,初宗谭派的他借鉴老旦、花脸等行当名家的唱法,融会贯通并加以创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高派。高庆奎曾与梅兰芳一起在上海天蟾舞台挂“双头牌”演出,代表剧目有《逍遥津》、《辕门斩子》等。其弟子成就最高的莫过于曾任中国京剧院二团副团长的李和曾,他不仅继承了多出高派代表作,还排演了许多新编剧目。此后高派传人还有辛宝达、李文林和倪茂才,在年轻一辈演员中似乎就难有建树了。

■筱派

筱派是花旦行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创始人筱翠花在清末花旦重要代表人物田桂凤等人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特色鲜明的表演风格,其表演精细且最擅长跷工(表现缠足行走),特别擅演泼辣旦、风骚旦和鬼魂旦,是对现代花旦行当影响最大的流派。其弟子仲盛珍、刘盛莲英年早逝,此后两位最优秀的继承者毛世来、陈永玲也于1994年、2006年先后故去。荀派新秀常秋月前些年曾得病中的陈永玲传授《战宛城》和《翠屏山》两出筱派代表剧目,并夺得“青京赛”花旦组第一名。

■徐派

徐派创始人徐碧云早年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并称“五大名伶”。他不仅文武兼优,还擅长翻跌,在其代表作《绿珠坠楼》和《活捉王魁》等剧中均有令人叫绝的翻扑跌摔。他的演唱行腔圆润,给人自然的美感。但此后徐派后继乏人,仅在沪定居的毕谷云一脉独存,且无再传弟子。毕谷云腰伤后,《玉堂春》、《绿珠坠楼》等徐派剧目便成为绝响。此次已在上海戏校工作的尚派再传弟子牟元笛得毕谷云亲授,使得已绝演舞台20余年的《绿珠坠楼》重现舞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试论徐派京剧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毕谷云艺术与人生》(连载一)
京剧流派2
京剧的主要流派的介绍
中国唱片戏曲推荐——京剧·四大须生
老沈聊戏:对比“张裘”与“李袁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