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孝德:淄博现象告诉我们,社会需要有温度与情感的治理|淄博现象启示录(3)

淄博的火爆,形成的吸引力,除了为老百姓提供了一种喜欢的烟火气的生活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那就是淄博火爆的背后,营造了一个想老百姓所想、做老百姓所需的有温度、有情感的社会治理大环境。

我们不要忘记,在刚结束的疫情管控期间,当许多地方因僵化、冷漠、缺乏人情的管控使民怨积累到几乎要爆炸的程度时,淄博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进行的充满温度与情感的管控,让他们留下如此承诺:你给我冬天的温暖,我许你四月的春天。同样是管控,结果却天壤之别,有的抱怨,有的感恩,原因是什么,答案不言而喻。而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中国式治理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疫情过去了,但暴露出来的社会治理方面的诸多问题,我们不能忘记。改革开放40多年,由于我们一直忙于经济建设,在推进社会治理方面的欠账很大。从淄博营造的有温度与有情感的社会治理看当今中国社会治理,值得我们反思与研究的,是我们的社会正陷入法理与情理对立与失衡的治理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走了一条排斥情理,将法治极端化、简单化、僵化的治理之路。导致今天社会治理,只讲法理,不讲情理,使得整个社会治理陷入缺乏温度人和情的冷冰冰的僵化困境。我们不要忘记,中华民族几千年社会治理,恰恰是一个基于儒家仁爱思想的高度重视情理治理的民族。以情感人、以德化人、通情达理是我们一直恪守的治理之道。然而,我们今天在学习西方法治的过程中,将中国传统的情理治理当成落后的封建治理而抛弃。

今天,我么的社会正在饱受这种将法理极端化的痛苦。按照单一法理治理所要求的严肃性、规范性、原则性,导致社会陷入缺乏弹性、缺乏人情、缺乏活力的一刀切、粗暴式治理困境。比如我们在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竟然会无情地将一位80多岁老人的冬天取暖的灶火拆除,在陕西的一些城市竟然禁止做油泼面等等。

这种极端的只讲法理、不讲情理的治理,与我国特有的强势政府相结合,形成了把复杂的社会管理变成了简单下文件、发政令、动用权利工具的管控治理,进而导致了许多治理变成了民怨沸腾的任意管控、过度管控、粗暴管控。

淄博现象告诉我们,缺乏情理的社会治理,不仅严重地抑制了社会发展活力,也抑制了经济发展的活力。淄博营造的有温度、有人情味的社会治理环境,不仅给淄博老百姓带来了其乐融融的幸福感,也给淄博城市经济带来的活力。淄博现象告诉我们,一个有温度、有人情,和谐发展的社会也是生产力。未来,中国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淄博的现象也告诉我们,迈向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探索基于中国智慧的中国式社会治理。这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治理,一定是基于情理与法理结合的治理。山东作为中国孔子的故乡,淄博的社会治理也是儒家德治与现代法治有机结合的创新性探索。淄博所展现的厚道好客、热情利他、礼敬诚心,正是儒家文化在新时代活化传承的表现。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情理法与法理情
农村养老出现“轮替伺候”现象,对女儿“公平”吗?三大因素
遵循“法理情”逻辑规则
法理之外,还有情理在——非吸案犯罪嫌疑人的取保候审之路
谈谈“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情理是法理的基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