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三月,让我们来听听昆曲

“记得秋夜,月光如水,小船摇荡在小河里,我在船舱里听父亲讲完《牡丹亭》杜丽娘还魂的故事,我倚着小窗子,听得两岸秋虫卿卿,和着小船的摇撸声,这些天然的节拍伴奏着悠远清扬的笛韵歌声,是多么美妙,多么迷人的仙境啊!”

这是张允和在《我与昆曲》一书中对她听父亲说昆曲故事的叙述。

这个三月,上海图书馆微阅读·行走即将联合上海昆剧团与杨浦图书馆的“书香下午茶”为大家带来一场别样的春季“游园会”。(活动相关信息请关注近期公众号推送)

现在,我们先去了解一下昆曲的发展历史。

昆曲小史   上

江西高安人周德清撰著《中原音韵》成书,其中提及“今之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明代的文士魏良辅《南词引证》记载:“腔有数样,纷纭不类,各方风气所限,有昆山、海盐、余姚、杭州、弋阳”,“自徽州、江西、福建俱作弋阳腔,永乐间,云、贵之省皆作之,会唱者颇入耳。惟昆山为正声,乃唐玄宗黄幡绰所传。”

昆山腔源于唐代的黄幡绰,是唐代优伶伎艺和音乐成分的传承。元朝的顾坚,虽屡招却不屈。与杨铁笛、顾阿瑛、倪元镇为友,自号风月散人。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行于世。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南戏作家高明在元末隐居于宁波城南南栎社的沈氏楼(后称为“瑞光楼”),他把民间艺人演蔡伯喈弃亲背妇、不忠不孝的《赵贞女蔡二郎》改成全忠孝的《琵琶记》,大约完成于至正二十二年前后。《琵琶记》问世后,有可能就用当时的昆山腔来演唱了。

1

明成祖朱棣自南京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又称“南都”。北京设教坊司,南京的仍保留,称为“南教坊”。

永乐年间,弋阳腔自江西、福建传入云南、贵州,但昆山腔获得了发展,被推崇为“正声”。李东阳《宴长沙府席上作》 中有云“南曲声低屡变腔 ”;梁辰鱼作《梁伯龙乐府序》:自伯龙之为南音,苟不至于不毛,其寰竖游女,皆能习而咏之。

1576年,昆腔新声已流行于安徽。那一年春天,汤显祖客宣城,与曲家梅鼎祚《玉合记》订交,梅氏家姬曾唱昆腔时曲相待。汤氏别后作有《戏答宣城梅禹金田绝》,诗云:“自是吴歇多丽情,莲花朵上觅潘卿(梅氏家班中唱曲的女伶)。”汤显祖自宣城到南京,且已压倒其他声腔而形成了独霸局面。

昆腔在万历初年已经盛行于北京,而且进入了宫廷;昆腔在万历四年以前就已传到湖南郴州。

2

1587年,汤显祖在南京把自己创作《紫萧记》改写成《紫钗记》传奇。《题词》说“南都多暇,更为删润讫,名《紫钗》。”

明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上海县潘允端在营建的豫园中组成了潘氏家班,并营造了戏台。他认为“吴门梨园,众皆称美”。所以串戏的小厮都是从苏州买来的,而且一律都唱昆腔“新声”。

1589年,潘氏家班优童在上海豫园中一年四季不断地演出折子戏。《玉华堂日记》中有评论其事:二月二十七日,小厮串戏数出;六月二十七日,小厮串戏三四出。

上海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载,1595年七月二十七日“小厮串《寻亲记》数出”,二十八日“串完《寻亲记》”。昆腔的盛行,主要表现是在群众中的普遍传唱。当时苏州的虎丘曲会,便是民间唱曲活动蓬勃发展的明证。

从万历年间开始,即已形成了每年八月半都要在虎丘千人石上唱曲的风俗(“吴俗于中秋夜,善歌者或集虎丘石上次第竞所长”。)一直到清代中叶,绵延不绝。

3

1600年的夏至,汤显祖在临川家中又完成《南柯梦》传奇的剧作,并写了《南柯梦记题词》。后一年的八月十四日,汤显祖在自己生辰那天完成了《邯郸梦》传奇的写作,并写了《邯郸记题词》。

1681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年),清廷平定了“三藩之乱”,原本依附于平南王尚之信的苏州人大汕和尚石濂在此后把他主办的昆曲祥雪班由广州通洋出国,送往交趾(越南),这是昆班第一次到国外交流的最早史实。

4

1686年的仲冬,孔尚任在扬州邀集名士举行诗会。为了创作《桃花扇》,特地和冒群疆竟夜长谈。(孔尚任《湖海集》卷一)1689年秋,孔尚任为创作《桃花扇》到南京访问明末遗民,至扫叶楼访龚贤,过明故宫,拜明孝陵,经长板桥访秦淮旧院,并在冶城道院宴请杜岕等二十多位名士,最后到栖霞山白云庵访见了入道的张瑶星。(《湖海集》卷七)

1697年六月,孔尚任经二十年努力三次易稿而创作的《桃花扇》终于完成。消息传出,震动剧坛。王公仕绅,争相借抄。秋夕,康熙皇帝命內侍索取《桃花扇》剧本,孔氏急觅一抄本于午夜进呈。除夕,户部侍郎李柟又来索本。(孔尚任《桃花扇末本》)

1700年正月初七,孔尚任在京中邀集十八位友人在岸堂聚会,请小伶清唱《桃花扇》新声,并有丝竹(乐队)伴奏。

5

1715年,太仓人王奕清等在宫廷内奉命编成《钦定曲谱》十二卷,其中北曲谱四卷,南曲谱八卷。

1724年,雍正即位后,整殆吏治,禁止官僚蓄养优伶置办家班,而民间职业戏班则照常搬演,不再禁例之列。于是,便于市民看戏的戏馆逐渐兴起发展。

1736年 (乾隆元年)七月,苏州老郎庙梨园总局的昆曲艺人树立了《感恩碑》。碑记上署名的有苏州各班演员汤鸣卿、王尚珍等66人,织造部堂海府内班的演员梁绍芳、曹晋臣等35人。同时立石为《永名碑记》表彰了“内廷供奉”(由苏州织造府推荐给内廷)。

1750年,吴敬梓在南京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儒林外史》于本年大体完成,书中的第二十四回和三十回反映了昆曲优伶唱曲演剧的社会现实情况。

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苏州宝研斋把李玉在明末所作《一棒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合刻为《一笠庵四种曲》,吴门揆八愚作序,其中《人兽关》和《永团圆》两种改用了冯梦龙墨憨斋的重订本。

6

1824年(道光十二年)的秋天,苏州昆曲艺人顾兰洲在上海演出女曲家吴藻的短剧《乔彩》。(吴载《乔影跋》)

1832年(道光十二年),浙江海盐黄變清(字韵珊)以明亡时长平公主的事为题材创作《帝王花》传奇二十出,自序所署年月为“道光壬辰闰重阳”。

1851年(咸丰元年),上海最早专演昆剧的茶室戏园“三雅园”创办,原址在上海南市县署西首,咸丰四年正月毁于战火。

1864年(同治三年),苏州昆曲艺人陆吉祥在上海英租界石路花墙头重建三雅园,专聘昆班演唱。苏州大章班、大雅班在同治二年开赴上海,先演于文乐园、丰乐园,自三雅园重新修建后,即定驻该园作营业性演出。

1872年,五月十五日、十七日、二十日、二十九日,上海三雅园演出昆戏。八月十二日,上海满庭芳戏园开演昆戏。

1873年的十一月十九日,上海县令叶延春颁布《严禁妇女入馆看戏告示》。

7

1874年,荣裳在上海英租界大马路吉祥园原址开设富春茶园,演出昆剧。

1875年,三月十六日开始至六月初一日止,上海的一柱轩戏园开演昆剧。五月十六日,苏州和湖州的昆曲业余爱好者在上海三雅园出演夜戏,称为“清客串戏”。七月二十四日至九月二十七日,苏州全福班坏人大雅班合作,在上海三雅园演出昆剧。十月二十三日至十二月二十四日,三雅园由全福班演出。十二月十三日夜,三雅园“特请浙湖扬清客十位大花面会戏客串”。

1890年(光绪十六年)的七月二十日至十二月初一日,上海三雅园最后一次开演昆剧,历时四个半月。《申报》报道《雅乐重兴》:“本埠戏园林立,顾多系字腔,绑子,昆曲则几成《广陵散》矣。今由诸大雅集资,雇得苏昆名班,在宝善街满庭芳旧址,开设三雅园和记文班,以朱为樵、已登名白于本报,后从此曲阳春,又得和声以鸣。”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五月十五日《申报》登载《快聆法曲》,称赞大诚茶园“专演昆剧”,谓:“沪上盛行秦、京二腔已二十余年,昆腔一派又同白雪阳春,曲高和寡,乃自大诚茶园开设专演昆剧(曲),以保流传”。

1910年(宣统二年),上海的业余曲社吴局成立,发起人是俞栗庐和程耦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试论昆曲观众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伍家圩十响班
昆剧传字辈之倪传钺
沈传芷来自昆剧世家的名角名师
解玉峰 | “昆山腔”“昆曲”与“昆剧”考辨
【来稿选粹】 聂钦|一声昆腔百年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