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师,我不会……” vs “老师,我想试试……”

乐乐是一个喜欢求助的孩子。

比如画画时,其他小朋友都已经开始画了,乐乐却总是拿着笔迟迟不愿意下笔。老师问道:“乐乐,你怎么不画呀?”乐乐委屈地回答:“老师,我不会”。

又比如搭积木时,乐乐每搭建出一个作品,都会跑过来问:“老师,我这样搭可以吗?”

再比如运动跨栏跑时,大家都尝试挑战高一点的跨栏,而个子高高的乐乐却总是在低小的跨栏道路上跑动,老师问道:“乐乐,你怎么不试试另一条跨栏的路呀?”乐乐回答:“那个太高了,我跨不过去。”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很多时候会不够自信。他们会在选择任务目标时缺少足够的勇气;在困难情境中缺乏坚持性;在人际交往中缺失必要的主动性……

这一些都与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的有关。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心理学家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人们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自我效能感作为幼儿“自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像乐乐这样的孩子,他们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够有自信心,当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偏低的时候,他们容易不自信、期望值低、畏缩不前、容易失败、情绪化地处理问题、在压力面前束手无策等等。

反之,自我效能感发展较好的孩子,常常会表现出对事物的兴趣和探索欲,总是跃跃欲试的样子,也非常自信,总是觉得“我能行”“我可以”。

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
01
个体的成败经验

成功的经验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因此,要让幼儿多体验成功感。如果幼儿处于反复失败的过程中,会降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02
他人的替代经验

人们在观察他人时也可能获得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经验。幼儿喜欢模仿,如果身边他人常常出现付出很大努力后仍然失败的情况,又或是在努力过程中表现得消极懈怠,这些他人的替代经验,都可能降低幼儿的自我效能感。

03
他人的评价

他人的评价对幼儿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还没有独立的、稳定的自我评价,所以他们更依赖于权威他人(如父母、老师等)的评价。如果成人在幼儿努力过程中总是以表达“还不够”“还需努力”的意思为主,幼儿就会逐渐产生自我怀疑的想法,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从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04
个体的情绪状态

幼儿的感受性比较强,当他们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时,也会比较容易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效能感。

总而言之,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能够大大提升孩子们对成功的信念,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在各项活动中的成就行为。

下周我们会接着聊一聊在培养幼儿自我效能感过程中的一些事儿。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处理
“早期关心与发展”的内涵与0~3岁婴幼儿教养理念
你的放养式阅读法,很可能让孩子迷失在阅读转折期
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区别
幼儿教师一天的教育环节中,哪一个环节最难?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