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木仓与郑王府

 

 
       作为储藏谷物等的库房,“仓”曾遍及京城各地,因此,很多胡同因“仓”而得名。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统计,胡同街巷名称中含有“仓”字的约有60多条。比如:白米仓胡同、禄米仓胡同、太平仓胡同、王府仓胡同、北新仓胡同、海运仓胡同、护仓胡同、新太仓胡同、大后仓胡同、小后仓胡同、簸箩仓胡同、北门仓胡同、东门仓胡同、南门仓胡同等等,但大木仓胡同却与“仓”无关,在明代,这条胡同叫打磨厂胡同,属阜财坊,到了清乾隆年间的地图上仍标的是打磨厂。后来,“打磨厂”被逐渐叫成了大木厂、大木仓。位于大木仓胡同的郑王府旧址,在明代时是明成祖朱棣的心腹谋士姚广孝的府宅。

        姚广孝(1335—1418),苏州人,14岁出家为僧,洪武时随燕王朱棣到北京,朱棣继位后,亲为其赐名广孝,授太子少师。姚广孝还曾参与重修《太子实录》与编纂《永乐大典》等,工诗文,著有《姚少师集》等。

        到了清代,郑王济尔哈朗在姚宅旧址上大兴土木,建起了规模更加宏大的郑王府。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生于1599年,卒于1655年。世祖继位之初,与多尔衮共同辅政,世祖亲政后,晋封其为和硕郑亲王,世袭罔替。

        郑王府建于顺治初年,因济尔哈朗为清朝开国立下过汗马功劳,权倾一时,建府时多有逾制。为此,曾遭多尔衮弹劾。郑王府建筑分东、中、西三路,乾隆年间,西路还兴建了一座花园曰“惠园”,据传是清代文豪李笠翁李渔之设计。清代钱泳撰写的《履园丛话》载:惠园在京师宣武门内西单牌楼郑亲王府,引池叠石,饶有幽致,园后有雏凤楼,楼前有池,其后即内宫门楼。后有瀑布,高丈余,其声琅然可听。据说现在东单公园的假山,就是当年郑王府花园的旧物。

        民国时期,郑王府成为中国大学的校址,抗日将领李兆麟、白乙化以及小说《红岩》中华子良的原型韩子栋等,都曾是中国大学的学生。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教育部和国家教委的办公场所。

        如今的郑王府正门上挂有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牌子,门前立有“郑王府”——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昔日的花园“惠园”原址上是北京二龙路中学,但郑王府东路的建筑仍能依稀看出其昔日的恢宏与气派:面阔三间的府门,面阔七间、绿色琉璃瓦覆顶的正殿,殿前台阶间汉白玉的丹陛浮雕……令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正殿门楣上“逸仙堂”的描金牌匾。据说这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建中国大学时悬挂的,而院外大门前墨绿色的铸铁路灯,也是当年留下的遗迹。

        诗人汪国真曾住在教育部大院西部、紧邻二龙路中学的几幢灰色小楼中,与他同住这里的还有比他年长4岁的作家王小波……

        大木仓胡同如今已旧貌难觅,变成了宽阔的大街,可大木仓胡同的故事讲得完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城文物大数据|郑王府
北京最大的王府--郑亲王府
量步北京:西单西
消失的郑庄子
北京唯一闹鬼的王府,老北京人都知道,说那里邪门
用半天品读半部清朝史——恭王府游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