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选择中医—夜班的人养生
上夜班的人,只能白天睡,怎么养生呢?上夜班最是耗阳,若实在不得已,还可以从别的角度来养生。比如,重视四时的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自己坚持用灸法以平衡阴阳;尽量远离怨恨恼怒烦五毒侵扰,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调节饮食,少吃油腻生冷煎炸等物;节欲保精,劳逸结合;避免风寒邪气侵袭等等。
  孩子往往如一阵风一样,老人常会说,慢点,慢点。孩子阳气旺盛,因此运动迅速;老人阳气已衰,所以运动缓慢。知晓各自的阳气特点,就可以分析各自对于速度的态度。比如,年轻人喜欢玩一些速度极快的刺激的活动,如蹦极、滑雪、开快车等等;老年人则喜欢安静、缓慢的生活,且讨厌所有速度极快的运动。
  五
  日渐衰老的人对超速运动高度敏感,因为这种速度让他们产生危险感。老年人之所以有时训斥孩子,是因为孩子常会有一些极为迅速的动作。表面上老年人教育孩子要安静,其背后隐藏着他们对超速运动的害怕。从中医来看,阳主动,阴主静,当一个人阳气渐衰了,其动的能力越来越差,当然也不喜欢别人过快运动。
  生命是一团阳气,要想生命力旺盛,就要养好这团阳气。人生在世,籍此一团阳气而能有所作为。因此,阳不能妄耗,需保阳扶阳养阳。睡眠是养阳的最好方法,需适时休息,夜则入眠,晨则起床,使起居合乎天地规律。夜晚睡觉是敛藏阳气,让阳气休息,至早晨一觉醒来,人体阳气随太阳而升发,充满朝气与活力。
  滑胎俗称小产、流产,当前甚为常见。其原因:或母体虚弱,冲任虚损;或胞宫虚寒,胎不能长;或精子阳气不足;或房事不节,暗伤胚胎;或登高倾跌,血瘀阻滞;或负重过劳,伤损肝肾;或嗜食辛辣,火气暗动;或七情过极,脏腑内损。因此,怀孕后需慎起居,节饮食,戒房事,畅情绪。若能配合中医调理更好。
  有快生的孕妈提问:月子里要注意什么?产前气血旺盛,产后则气血顿虚。或因气血亏虚而营卫失调,易感风寒,邪气外侵,因正气卫外无力而直入三阴,导致大病。产后风的病因即是如此。再者,气血虚易致产后抑郁。故月子里首需重视调补气血,当归生姜羊肉汤甚好。亦需避风寒,注意休息,多与家人朋友交流。
  产后调理十分重要,中国人重视坐月子,甚是符合中医养生之道。西方人多不坐月子,往往产后立即上班,甚至体育运动,但似乎也没见她们患产后诸病。分析其原因:中国人的体质偏于虚寒,产后更因气血暴虚而易感风寒,甚至成产后风诸症;西方人体质偏热,气血偏旺,产后亦不甚虚,但适当休息还是有必要的。
  早晨太阳升起来,阳气亦向上升浮。人经过一晚上的休息,上午往往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但有的人喜欢上午睡觉,这是逆反了天地规律。上午7点到9点是胃经当令,9点到11点是脾经当令,脾胃属中焦,若中焦阳气不足,或被寒湿蒙蔽,则阳气升不起来,上午就会精神不振,甚至喜睡。治本之法在于温养中焦阳气。
  中年之后正气渐亏,此时要开始重视养生,最好能做到素食、独宿、默坐。素食有利于脾胃运化升清,则肠中之气不浊,且素食者往往精神健旺,不易生病;独宿意味着减少房室,从而可以将养肾精,肾精充足则先天之本不伤;默坐可养心,心神以静为养,以动为泄,久久静坐则心神内敛,五脏六腑皆得安和平衡。
  有些人喜欢早晨洗澡、洗头、喝冷水,包括早起游泳,这些都是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早晨太阳升起来,人体阳气也与太阳一起升起来。阳气喜温恶寒,若饮食或起居偏于寒凉,则会抑制阳气的升发。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若早晨阳气升不起来,那么一天的阳气圆运动范围就会缩小,久之,则健康水平就会下降。
  有的人没事就想躺着,这是阳气不足或阳气被阴寒湿浊痰饮等病理产物所蒙蔽了。阳气主动,阳气旺的人往往精神很足、精力充沛,不到睡觉时间绝不会躺着。阴浊重的人多偏虚偏胖,不爱动。因为阳气不升发,因此总想睡觉,且越睡就越胖,越胖越不爱动,慢慢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阴浊弥漫,各种慢性病丛生。
  人生天地之间,人的脏腑气血经络等活动皆自动与天地相适应。正常人晨起特别精神,晚上则困倦思睡,这是人体适合天地规律的自然生理反应。睡眠养阳,晚上睡好觉可以使白天阳气旺盛;睡觉亦影响健康与寿命。因此,养生首在适时睡觉,这是最便宜、最容易也最有效的养生方法。治任何病,都要先把睡眠调好。
  六
  老年人养生防病,除了注意清淡并节制饮食、调和情志、适当运动等之外,还需要重视调理睡眠。人到老年,气血已衰,肌肉枯槁,气道干涩,元气渐亏,白天精神不足,昏昏欲睡,到了晚上又睡不安稳。睡眠质量下降必然影响阳气的潜藏,阳气潜藏不好,升发也必然不畅,这样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体质持续下降。
  年纪大的人往往会感觉到夜间寒冷,其根本原因是阳气渐虚,卫外不足。一则夜晚属阴,天地之间阳气敛藏;二则睡眠亦属阴,阳气潜降于阴中而不升发。入夜阴气渐盛,至凌晨盛极,此时人处于深睡眠之中,阳气最弱,也最容易出现阴盛阳脱诸病。有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人在凌晨发作中风的几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
  有人喜欢游泳,问能不能冬天在室内恒温游泳池游泳?若我们泡在热水里会刺激毛孔开放,营阴外泄,使汗出溱溱。汗为阴津,汗出过度不仅伤阴亦伤阳;若泡在低于体温的冷水里,则卫气收紧,汗不得出。寒气外袭,毛孔闭合,亦伤阳气。冬天要养阳气,需避寒适温:既不可过热而大汗出,亦不能过寒而妄耗阳气。
  四、情绪
  一
  有的人脾气暴躁,或经常发脾气,这是肝的功能失调了。调肝之法,要吃些酸性的食物,以敛降木气,减其刚躁迫急之性,并助疏泄。比如乌梅、醋以及各种酸味的水果,都可以。此类人最好不要过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大蒜等,反易动火动气。再者,有人逢天气炎热则脾气变大,也是此理,可吃些酸味以敛火。
  夫养生之要,静以养心,俭以养德。养心能平衡五脏六腑,而神有所主;养德可培育一身正气,而侈不能移。静者,心之所共,静则神归,神归而气血得和,正不受邪之所侵犯;俭者,德之所宗,俭则寡欲,寡欲则谨身节用,形不被物之所役使。总之,险躁则心扰,嗜欲而德败。故治病之要,在内求自心、将养善德。
  文天祥被囚于土室,水湿淋漓,蒸蕴其中;仓腐寄顿,浊毒泛滥;秽气与恶气杂陈,雨潦与灼热逼人。叠是恶境,当之者鲜不染疾,而文天祥以孱弱之体,俯仰其间逾两年,竟未患病。自述此殆其有养致然。天地有正气,此正孟子所谓之浩然正气,因作《正气歌》。读其歌,能培养一身之正气,兼可振奋颓废之心志。
  我对自闭证的理解:心主神,若心气不旺而不能主神,则神志异于正常,其治需在补益心气上下功夫。再者,心神为一团阳气,阳气宣通则心神舒畅,而五脏六腑得其平衡,因此又需宣通心阳。针灸能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通畅气血、畅和情志,当能治自闭证。再者,家人亦需多鼓励、表扬,而不可打击。
  心神健旺,则五脏六腑皆得安和;若心神不定,一方面会出现心神本身的病变,如自闭症、癫痫、失眠、焦虑、疲劳综合征等,亦可出现脏腑的诸多病症,如当前常见的各种慢性病变多与此相关。因此说,治病当以调治心神为主。且养心亦足可养生保健,预防疾病。在病家在医者,都需要先治心神,此为治病之根本。
  生活充满着快乐,快乐让我们健康。快乐是心中的感觉:夏日炎热,忽然一阵凉风吹来,即觉清爽;冬天严寒,逢晴朗天气,坐于屋前晒晒太阳,是快乐的享受。反之,若逢雨天则生悲戚,遇艳阳高照则恨天热,总认为事事都不顺自己之意,沉浸在怨恨恼怒烦忧愁等情绪之中,那是自失其乐,其健康亦必将不能长久。
  大病的康复包括两个方面,一则要选择正确的医疗手段,最好既不伤损正气,又能祛除邪气;二则病人要重视养生保健。若只拘泥于医疗,而不肯自己努力,虽可短时取效,但长期错误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不肯改变,心理情绪仍处于怨恨恼怒烦之中,其致病因素仍在,病必容易复发。故说,大病治本之法还在病人自己。
  中医认为,五脏与七情相互联系,七情变化会影响五脏的阴阳气血平衡。负面的情绪心理如怨恨恼怒烦忧愁恐惧等会导致五脏失衡,进而出现疾病。现代研究亦证实:负面情绪可能是细胞的癌变激活剂,且调查发现有3/5的癌症患者在发病前都有精神创伤和不良情绪的遭遇。由此说,调理内心对于预防肿瘤意义重大。
  五脏各有其所藏神: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脏神是人体生命和精神活动的主宰。五脏神不能伤,伤则五脏精气失守。伤神的行为包括:怵惕思虑、悲哀动中、喜乐无极、忧愁不解、盛怒不止、恐惧惊神等等。养生及康复,皆需重视养神。因此说,治病不能全靠医生,病人自己亦需调和情志。
  治大病重病,单纯依赖医生是远远不够的。病情的康复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大病的康复关键还在于病人自己。患者一方面要避风寒,慎起居,调饮食,忌房事;另一方面要保持心情平和,远离怨恨恼怒烦忧愁惊恐等不良情绪,特别是要戒怒。怒则伤肝,肝不疏泄,则郁滞而成五脏六腑之贼,导致周身气血失和。
  二
  治疗大病不但要求医者有精湛的医术,亦需患者重视养生。养生的范围很广,大体以养五脏为主:忌口可健运后天,养脾气;忌房事可增补先天,养肾精;忌怒则可养肝气以助疏泄;保持心情舒畅以养心气,安心神;避风寒可养肺气以调和营卫。如此则五脏平调,气血和畅。辅以及时正确的医疗,有助于早日康复。
  健康与疾病往往决定于一念之间。一念快乐,则心神平调,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皆得和谐;一念悲伤、忧郁,或生出怨恨恼怒烦来,则心神失和,继之脏腑经络气血皆处于紊乱状态。和谐则健康,紊乱则生病,一念之间,影响甚大。因此说,养生及大病康复都要调整自己的心神,如果能时时刻刻保持着微微的快乐最好。
  家庭是温馨的,家庭是我们保持健康,并排除人生不良情绪的港湾。全家人要一起努力,每个人都微笑,则全家都充满着正能量,反馈给每个人都是快乐,快乐带来健康。若一人有焦虑、苦闷、烦恼、忧愁、愤怒等不良情绪,则会影响全家人的心情,进而影响每个人的健康。所以,家庭成员的健康与每个人都相关。
  古人说“一人向隅,满座为之不欢”。家中若一人有负面情绪,则会影响到全家的每个人。负面情绪不但会导致疾病,更会导致病情加重。因此说,若家里有一人生了大病,全家人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切不可一个个沉浸于绝望、苦痛、悲观、忧虑等不良情绪之中,这会影响病人的情绪,最终影响病情的康复。
  某病人血脂升高,我用汤药加针灸为之调理,嘱忌油腻辛辣,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病人却反复去检测血脂,想看到指标的变化。我跟病人说,血脂的升高是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的反应。反复检查并不能帮助您恢复健康,反而会增加您的忧虑。况且,您越是担心、忧虑,越容易导致气血失畅,反会加重病情。
  当前多种慢性病症高发,其原因有多方面。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由于道德礼仪以及修身养心等方面的欠缺,引起人的心理浮躁、自私、贪瞋痴严重,由此产生了怨恨恼怒烦忧愁等负面情绪,煎熬身心,致使脏脏失调,气血失和,经络失畅,此为从病之源。由此而言,修身不仅可以齐家,还可以安心,可以健康。
  大病的康复,不仅要求医生医术高超,有起死回生手段,更要求病人重视生活起居的养生,还要有积极向上、快乐详和的心态。即使重病缠身,也要努力让自己的心中坦坦荡荡。越是心里端着疾病的人,越难以康复。相反,越是放下的人,越容易于无意之间自然康复。那些整天怨恨、烦闷、忧愁、苦恼的人最难康复。
  某日与几位朋友讨论什么车最安全,一朋友说,任何车都不安全,真正安全的是驾驶员的心。推之,让我们健康的其实不是药物,不是医疗,而是我们自己的内心。要想健康,就要多向内求,静心气,养元气。心为元气释放的开关,心和则元气敛藏不泄,心动则肾精不固而元气妄耗。故说,养心即是养元气,养健康。
  我们的身体随着天文、季节、情绪、饮食等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比如,满月则经量多,月晦则经量少;夏天则汗多,冬则汗少;大怒则血压升高;大恐而小便失禁;处于吵闹的环境则心烦;立于高山之巅则神怡;吃饱则思睡,饿则手足乏力,等等。这些都是身体的自然反应,不用治疗,其实,不少所谓的病也是如此。
  一网友说:对于患者而言,除了治疗疾病,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更要命。的确,我们的内心非常容易受外物影响而产生负面情绪,包括怨恨恼怒烦忧愁恐惧等等。当面对绝症时往往会有恐惧、绝望、忧虑等情绪,其实这是害怕死亡。而从临床经验来看,遭遇重病恶疾时,心要淡然不慌,否则,负面情绪会加速病情恶化。
  三
  我们的身体来源于天地,生命是天地给我们的恩赐。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天地为我们提供空气、饮食、活动空间。一方面我们要健康长寿,应该学会适应天地变化的规律;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感恩,既感恩天地,也感恩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所有人、物。感恩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健康,让我们更快乐,也让我们更自由。
  人的一生能一直保持健康固然好,但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疾病。不管我们患上什么样的疾病,最重要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因为疾病而出现负面情绪。疾病让我们忍受痛苦,让我们无法享受生命,但疾病也磨砺我们,让我们的内心更加成熟。即使患病,我们也必需淡然面对,且永不放弃对生命的享受。
  心为五脏六腑的大主,心为健康的主宰,要想健康,先需养心。虽然人生中诸事纷纭,但我们的内心要保持淡然,则事情不能伤害我们的心。为了自己的健康,不要让外来的人、事、物干扰我们平静的心。心若不妄动,则气血通畅,脏腑和调,自然不病。若因此而心中生起怨恨恼怒烦等不良情绪,受伤的最终是自己。
  生命中什么东西最宝贵?我认为是快乐与健康。最大的快乐源自工作,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如那些美好的爱情一样,它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加醇美;健康是快乐的源泉,尽最大的努力留住健康,平时重视养生保健,纵然再年轻也不过度折腾自己的身体,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让我们享受到更多的人生快乐与幸福。
  心者生之本,神之居。心和则五脏六腑皆和调,精神健旺,不但不易生病,且能延年益寿。淡泊名利、心胸豁达、与人为善、笑口常开、无忧无虑的人,往往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何病之有。而小肚鸡肠、斤斤计较、悲悲戚戚、怨恨烦恼之人,其脏腑不和,百病自生。故说,养生首在养心,使心理平调,则百岁可期。
  心主宰着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心和则天是蓝的、山是青的、世界是美的;反之,若心中存着怨恨恼怒烦忧愁,整天怨天尤人,苦大仇深的样子,则幸福与快乐就会从我们身边溜走。因此说,不要让任何人、物、事影响我们的快乐,不要让自己处于负面情绪中,我们的快乐与幸福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积攒出来的。
  生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则,因为生病而出现恐惧、忧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才是加重病情的关键因素;二则,过度检查。病人本来气血已弱,若反复抽血,病尚未治而正气已虚。况且,拍片要让病人接受辐射,却会诱发癌症;三则,过度治疗。滥用手术、药物或放化疗等会导致病人体质下降,促进病情加重。
  生活中要远离那些整天沉浸在怨恨恼怒烦忧愁悲恐之类负面情绪的人,因为他们会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让我们的人生乐趣减少,进而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多接近那些乐观、宽容、积极、进取的人,这样我们看到的是蓝天与阳光,是青山与绿水,得到的也是快乐与幸福。因为快乐,所以我们更健康,也更享受人生。
  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但为了健康长寿,为了享受人生,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快乐起来。一则要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这是人生快乐的源泉;二则要让自己的内心充满阳光,即使遇到挫折与失败,也不放弃对快乐的追求;三则经常有意识地哈哈大笑,这会让心气充盈,让阳气宣通,则阴霾自散;四则忘记所有不快。
  秋日的午后,病人不多,于诊室凭窗静坐。暖暖的阳光照下来,甚是惬意。或抱本闲书,或闭目养神,或胡思乱想。看白云悠悠,听人声远近,其时心境怡然,既不为明日愁,也没有昨日忧,只觉宁静,一瞬间竟不知身在何处,时属何年。此生多有忙碌,难得有闲,当于此自安自乐中让心放松,以享受那片刻的静逸。
  四
  肝胆虽属木,而一阴一阳,一血一气,一升一降。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升则为木,降则为金。治肝需升脾,木从左升,木升则能疏泄;治胆需降胃,金从右降,金降则能排浊。若有怨恨恼怒烦忧愁等不良情绪,多应之于肝胆,导致肝气郁滞,胆气不疏,而见诸症纷纭。良医治病,治肝胆不远脾胃,治脾胃不离肝胆。
  近日接诊一病人患妄想症,整天担心有人来害她。对于此病,除了及时正确的汤药或针灸治疗之外,还要让病人树立正信正念,病人要避免怨恨恼怒烦五毒,多些感恩、快乐、宽容、善良等正能量。若心中有浩然正气则妄想自去。推之,凡恐惧、焦虑、抑郁、自闭、强迫、幻想等心理或精神类疾病,亦需按此法调理。
  论“中”:中国的文化首重“中”字。中国是中,中庸是中,中医是中。尧之“允执厥中”,孔子之“中庸为德”,庄子之“敬中达彼”,孟子之“中道而立”,淮南子之“以中治外”,等等皆是中,可见,古贤或修身修心,或做人做事,皆守其“中”。《周易参同契》有“运移不失中”,即不离中央之土。
  论“中”,我们是黄皮肤人种,最得土气,土为五形之中,土气和则滋生万物,生生不息。中医理论亦重“中”。中为中焦,中焦土旺则东木南火西金北水四维运转平衡;中为中气,中气足则五脏六腑皆得不虚。邪气为外,正气为内,内为中;疾病为标,心神为本,本为中,养生治病,中医皆重视内求于中。
  凡五脏六腑的变化,不管是生理的还是病理的,都可从肌表透出征象。特别是面部,最便于观察脏腑功能。脾气健旺则唇色红润有光泽,脾虚则唇暗色焦;心气畅则面色详和,略带微笑,心气急则面部肌肉拘急紧张,心气虚则山根见横纹;胞宫气旺则女子人中沟长且直,若有平坦或歪斜,必是邪扰胞宫,气血失和。
  何谓“中”?不偏不倚之谓中。中者,和也,正也,心也,内也,成也,满也,其意极多。“中”代表中国的传统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其体不可见,而其用则表现为中庸、仁爱、友善、宽恕、和平。先贤之明明德、新民并止于至善,关键在于执“中”。从中医而论,“中”是平衡,调和,养生治病都要执“中”。
  肺主气,司呼吸。主动深呼吸能宣畅肺气。且肺主降浊,肺气宣畅则浊毒易于排出体外。由此说,深呼吸不仅能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更有助于排出因抑郁、忧愁、生气、怨恨、烦恼等不良情绪所导致的痰浊水饮瘀血等的留滞。运动锻炼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亦可因深呼吸而加强肺的排浊,所以有助于健康。
  过百岁的长寿老人各有各的方法,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性格开朗,很少发愁,基本不发火,一辈子心平气和。从中医来看,心主宰着五脏六腑,心和则脏腑和调,经络通畅,自然健康。而若心不安和,则脏腑处于不平衡状态,必然会导致疾病。因此说,内心的满足和心情的愉悦,才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健康关键!
  能有机会活在这个世界上,即是荣幸。但有的人不知身在福中而存乐观、感恩之心,反而带着怨恨恼怒烦忧愁等负面情绪。本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若不能善调自心,则我们的生命很容易被天地所湮灭。有调查发现,世界五大长寿村的人无一例外的具有良好乐观的心态、生活中充满爱心、且遇事不往心里去。
  笑,是人的一种平和心态以及善良的内心表现,笑是正能量。笑则心气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气和则脏腑皆和。现代研究发现,笑可以作为一种治病方式,有利于身心和谐,能降低肾上腺素水平,缓解疲劳,降低血压,治疗神经衰弱,消除肌肉的紧张,预防或减缓疼痛。且美国某项调查发现,爱笑的人更长寿。
  五
  不少人把癌症看成是不治之症,因此谈癌色变。他们相信癌症要早发现、早治疗。韩启德院士提出不同的观点,他举了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肝癌为例来说明:“早发现”并没降低癌症死亡率,早期检查其实意义不大。中医重视七情对癌症的影响,若病人没有任何不适而检查发现癌症,往往会因恐惧、忧虑而加重病情。
  中国文化重视仁义,要求三省吾身,这都是心向内求,先做好自己,然后以己心达于外物。反应在中医上,亦重视“心”的作用,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若心不正,则脏腑平衡失调而患病,因此治病要求内正己心。乐观、豁达、宽容、善良等都能使内心舒畅,心和则脏腑自和。若心反“向外弛求”,是本末倒置了。
  脾属土,肝属木,若土气壅滞,需要木来疏土,则土气不滞。若肝气肝火偏旺,会伤损脾土。要让脾健康,就要养肝柔肝,顺畅肝的气机,让肝气可以正常疏泄,这样肝木与脾土处于和谐关系,肝不郁,则脾不虚。因此说,养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永远不要发怒,尽量减少发脾气,这是舒肝养脾的一个重要因素。
  养脾,先要养好情绪。想想天地万物,各有规律,各行其道,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应该开心才是。感恩天地,给了我们生命;感恩万物,为我们提供生活的必需,并且给我们以快乐。经常想想别人的好,多存感恩的心、向善的心、快乐的心,这样心境自然就开了,自然肝气顺畅,脾土得以安康。这也是养脾的方法。
  因为七情过极而影响了脏腑气血的平衡,导致疾病发生;病痛的折磨又让人心情不好,烦躁郁闷,甚至怨天尤人、脾气变坏。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疾病越来越沉重,且久医乏效。要想康复,就要打断这个循环,需从自己内心去找寻,而不是完全依赖医疗。疾病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不妨试着接受,而不是排斥它。
  在古代打仗之前,一定要先击鼓,因为鼓能振奋士气,使人勇往直前;收兵时要鸣金,就是敲击金属物,士兵闻金声则后退。从中医来看,鼓声入通于肝胆,主升发。人闻鼓声往往热血澎湃,精神振作;金声入通于肺,金主肃降,停止攻击就要偃旗息鼓,鸣金收兵。由此看来,古人行军打仗击鼓鸣金用的是中医理论。
  在中国传统的庙会上,家长都喜欢给孩子买个拨浪鼓玩。转动鼓柄,则鼓槌击鼓,咚咚发声,孩子往往玩得兴高采烈。从中医来看,阳气不振奋时,可以听鼓声,鼓声能激发人体的阳气。孩子若脾虚阳弱出现昏昏欲睡、食欲不振,或易腹泻,就让其多玩玩拨浪鼓,鼓声可以使孩子的阳气慢慢生发起来,胜过吃药打针。
  人是有思想的,这是人的灵性。人生病了,不但机体会生病,灵性也会生病。而且许多机体的病是由灵性的病所导致的。治病,一方面可通过药物或手术修复机体,另一方面还要让灵性恢复健康。灵性的病要内求己心,远离怨恨恼怒烦忧愁惊恐悲伤等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积极、豁达的心态,这是治病的关键。
  疼痛经常伴随着我们,甚至变成了生命的一部分。生命中既有肉体的疼痛,也有心灵的疼痛。虽然医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肉体的疼痛,但却无法缓解心灵的疼痛,与其排斥疼痛,心生怨恨烦躁,何如静下心来,试着接受它。疼痛让我们难以享受生活,但疼痛也让时间过得缓慢,让我们的人生经历更多,思考更多。
  肿瘤是自身细胞的异常增殖反应,可以说肿瘤原本就是机体的一部分。现代医学把肿瘤看成身外之物,所有的治疗手段都试图切除它、消灭它,但很容易导致肿瘤增大,甚至扩散。越是用平和的态度待肿瘤,忽视它、接受它,肿瘤越不容易扩散。很多时候肿瘤与生命和平共处,只要生命仍然持续,何必要折腾肿瘤呢?
  六
  我反复强调:负面情绪最影响健康,而且是导致大病的源泉。既然已经患病,若仍沉浸在负面情绪之中,则其病必难愈。有人说,健康时才会开心,生病了怎么也开心不起来。问题是,当健康时我们真的珍惜健康,并且因健康而开心了吗?要想康复,一定要痛下决心,让自己快乐起来。乐观豁达的人一定能找回健康。
  长寿的人各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有的饮酒,有的吸烟,有的贫穷而需不停劳动,有的富裕而享受生活,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长寿的人都是乐观豁达之人。心中不存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或心地善良,或助人为乐,或怡然自得。总之,只有调好心神,才可能使五脏六腑平衡,气血和畅,也才可能永葆健康,且能长寿。
  有人体检发现肿瘤,于是恐惧异常,天天以泪洗面,不吃不喝。越是如此,越会伤损正气,越容易导致病情恶化,最后病人往往不死于肿瘤,而死于情绪,实在是不值得。面对肿瘤,要淡然处之,肿瘤并非绝症,关键在于正气。恐惧伤肾,忧虑摧脾,悲伤损肺,怨恨焚心,愤懑残肝,五脏皆损,正气渐弱,其病难愈。
  心以闲以和为佳,以劳以急为病。心劳心急为诸病之源,且若心存怨恨恼怒烦、恐惧、忧虑、惊恐、急躁等负面情绪,则阴阳失和,百脉失畅,脏腑失调,百病因之而丛生。再者,负面情绪亦会暗耗元气,使五脏六腑皆动摇,虽欲长寿,必不可得。故说,百病生于心。大病康复及养生保健,先需内安己心,是为治本。
  五、其他
  一
  肝主疏泄,既疏泄精微,亦排泄浊毒。按中医之理,肝德在散,辛补肝,酸泻肝。肝是五脏之一,其体阴而其用阳。酸入肝,可以酸味养肝之体;辛入肝,可以辛味助肝之用。养肝或治疗肝病,要明白肝的体用关系。若邪气郁滞,导致肝气不疏,要用辛味助肝疏泄;反之,若肝之阴虚自病,则需酸味以补肝之体阴。
  俗语有:不服药,胜中医。药物只是获取健康的一种途径,但不是唯一的,服之宜慎。治病亦可用食疗或针灸,能不吃药最好。病人已经罹患苦痛,若不幸遇到庸医,滥施毒汤,其病不见减轻,反被加重,岂不令人生恨。因此说,庸医杀人不用刀。在医者一定要不断提高医术,在病家亦要擦亮眼睛,慎重选择医生。
  凡肿块之成,皆积微于未有形之时。故及时预防远胜于病成而治疗。畅和情志以养心,调节饮食以安中,外则借筋骨之动以通其阳,内则远避怨恨恼怒烦五毒以和其气。偶患微邪,则治以汤药;或有不适,而辅以针灸,使正气充盈,邪自然不能留滞于身。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皆平衡,邪浊不能积聚,何患肿块之生。
  若身体某处有所不适,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把意念放在痛处,或用手去按压局部。意念由心所主,心神是一团阳气,意念所到,阳气即到,因此意念有通阳之功。按压亦能刺激经络皮部,引动阳气以宣通于局部,按压亦能通阳。身体任何部位若有阳气不通,此处即会出现不适,按而压之,意念贯之,有助于通阳祛病。
  老年人正气偏虚,升清与降浊都有所不足。老年人养生,一定要保证肠腑常通。腑气以降为顺,腑气降则饮食代谢后的浊毒不至于留滞体内;且浊气降则清阳升。凡诸高血压、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多与腑气不降相关。降腑气需保证每天至少一次大便。通畅腑气的方法包括推拿、汤药、针灸、饮食调理等等,多有良效。
  大病康复,一方面需及时治病,这是治标;另一方面要改善体质,这是治本。治病不能只依赖手术或西药,亦可以用中医,或服汤药,或者针灸,都能取得良好效果;改善体质则需以养生为主,饮食、情绪、运动、起居等都要配合起来。归结到底,所谓的康复,就是把人体的阳气扶起来,把郁滞于体内的阴浊排出去。
  人体生命是有周期活动规律的,有时表现为指标异常,但并不一定是疾病。比如,若发怒后血压升高,不一定要服降压药;女子月经前发现乳腺增生、卵巢囊肿或子宫肌瘤,但经后再检查即消失,这也不是真的生病了。推之,肿瘤也是这个道理。某个特定的时期可能会出现肿块,但移时阳气一宣通,肿块即自动消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博 文章
中医之--切诊(转)
心医147:人生五毒丸
董洪涛:人人知道夏季养心,到底怎么养?丨正安
〖中医常识〗为何会讲“百病从肝治”?
为何中医会讲“百病从肝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