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CCTV证券资讯频道观众服务卡官网

    【CCTV证券资讯内参】美联储没能如市场预期,在9月议息会议上宣布缩减QE。这件事,除了让市场大幅震动之外,恐怕也会使许多经济学家大跌眼镜。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学家,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不能预测事件的发生,而金融危机之后,几乎所有判断都是错误的。至少,那些号称大牌的经济学家在公开媒体上所表达出的观点,基本上属于人云亦云,而且基本上都是错误的。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金融危机已经发生一年之后,中国的经济学家不仅毫无反应,而且有许多连知道都不知道,甚至还在附庸般地按照政府首脑的意愿随声附和如何压制国内经济“过热”,而对这种经济过热的本质:外需过热毫无认知,一味主张压制内需。对此,我们不仅仅需要表示遗憾,更需要问责:国家、老百姓养你们这些经济学家干什么用?


  更不幸的是:一场空前的金融危机摆在中国人面前,经济学家连“这次危机是什么性质的危机”——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都给不出明确的结论。记得在当年的一次研讨会上,我提出这场危机是“美元的危机”,是美国债务经济模式走到尽头,但美国和全世界又不得不继续这一经济路径的危机。当时许多学者都不同意,但在辩论当中我发现,他们实际根本就没有理解我的原理,甚至不曾想过。在绝大多数学者看来,这场危机不过是次贷泡沫破灭的危机而已,而且持续不了多久。言语中,他们充满对美国处理危机能力的信任。


  还有一次,我说这场危机十分深刻而严重。我认为,美国的金融损失至少在2万亿美元以上。一位知名大专家居然跟我急了,说:不要相信“充满新闻特色”的危言耸听。说:美国的损失最多是“千亿量级”的,而绝不可能过万亿。的确,当时谁都看不到事实证据,但如果经济学家失去基本判断的能力,那他还有什么用?


  同样,打从2009年3月美国第一次QE推出后,我们坚持“美联储不可能短期内退出QE”的观点;尽管前一度缩减QE的舆论甚嚣尘上,我们依然坚持“QE可能缩减,但即使缩减也还是在继续QE,而且还将持续很长时间”。那其他著名学者是如何判断的?大家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当然,基于各路“神仙”每每失算,所以他们已经有许多人聪明地不再判断,甚至以“不确定”加以应付。不确定?这是废话。如果经济学家逢事便以“复杂”或“不确定”回复,那要你们还有什么用?


  最近,一段往事被再次提起。我认为,很有必要把这件事告诉我们的领导和公众,我们应当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2009年7月的一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到伦敦经济学院,并与其顶级经济学家交谈对金融危机的看法,同时女王质问到:为什么没有人预见到这样一场危机的发生?这是女王在问责吗?我看是。国家巨资养着这么多经济学家,他们居然在关键时候毫无反应,这是为什么?


  8个月之后,包括所有主要经济官员在内的一批英国顶级经济学家致信英国女王“表示道歉”。他们检讨说:这是“智慧人士的集体失察”。此间有经济学家坦言,所谓研究项目,要么就是给钱才做,要么就是按资助者之授意往错误观点上研究,这次智者“集体失察”,看似意外,实属必然。


  中国不存在同样的问题吗?我看“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智慧人士的集体失察”不是一次,而是永远在“失察”,甚至他们根本不察。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媒体出名,如何通过“危言耸听的言论”博得公众的眼球,然后到处演讲、参会以多赚一些出场费。


  我痛恨这样的学风,我希望,中国的领导者也该向学者问责。政府养了那么多的研究机构,他们都在干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新闻
读懂金融的第一本书(可直接阅读版)
媒体称新兴市场或遭遇最危险一年 目前如97危机前夜
影响最为深远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
比尔盖茨:美国最终还会经历类似2008年的金融危机
美媒:美国经济过热可能引发危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