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过平台在线观察穴位贴敷后支气管哮喘疗效

基于哮喘慢病管理平台观察

穴位贴敷后皮肤反应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

秦  珊1,徐  斌2,吴文忠1

冯鑫鑫3,黄亚威4,奚晗清1,刘成勇1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针灸康复科,4药学部;2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宁波市中医院针灸科)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具有全球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难以满意控制等特点。研究表明,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其疗效与局部是否出现皮肤反应及皮肤反应程度关系密切。既往临床研究常采用填写纸版哮喘记录卡或电话随访方式记录穴位贴敷后皮肤反应,耗时费力,且临床研究数据准确性差,数据统计效率较低。本研究通过建立哮喘慢病管理平台(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20SR0290527),运用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在线观察穴位贴敷后局部皮肤反应,探讨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标准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与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制定的《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中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

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年龄18~75岁,会使用智能手机;

临床分期为哮喘缓解期,且最近1年哮喘发作≥2次;

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胸膜病变;

合并肝、肾、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及精神病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血糖未经控制的糖尿病患者;

近1个月内使用过穴位贴敷或其他相关治疗药物(如布地奈德、信必可都保等);

过敏体质或皮肤对胶布、研究药物和辅料过敏;

贴敷处皮肤破损,或有如皮肤病等疾病影响到局部穴位贴敷;

哺乳期、妊娠期或备孕妇女。

治疗方法

药物配伍组方源自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经验方,将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麻黄、葶苈子、肉桂、丁香和猪牙皂粉末分别过80目筛,按2︰2︰1︰1︰1︰1︰1︰1︰1混合均匀,加生姜汁调配,制作成直径10mm的圆形药丸,每贴含药物3g。将制备好的药丸贴敷于患者定喘、肺俞、心俞、脾俞、肾俞穴,入伏后每隔7d贴敷1次,每次贴敷6h,共贴敷4次。

贴敷完成第2天,患者通过哮喘慢病管理平台在线记录皮肤反应情况,包括有无反应、红斑、瘙痒、斑疹、水泡5个选项。研究者在患者入组前对哮喘慢病管理平台的使用进行讲解培训,并对未及时在线记录者进行电话提醒。

观察指标

(1)哮喘发作次数

指过去1年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或症状加重,伴有呼气 流量降低的次数总和。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1年后通过哮喘慢病管理平台哮喘日记在线记录哮喘发作情况。

(2)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评分

用于评估哮喘控制程度。总分最高为25分,为完全控制;20~24分为控制良好;<20分为未控制。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1年后通过哮喘慢病管理平台在线填写ACT。

(3)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评分

用于评估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刺激源的反应、对自身健康的关心5个方面,共35条项目。按5分制评分,1分为最差,5分为最好。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1年后通过哮喘慢病管理平台在线填写AQLQ。

疗效评定标准

于治疗结束1年后参照《新药(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疗效。

临床痊愈:不需任何平喘药物,病情稳定1年以上;

显效:偶用平喘药物而缓解;

有效:喘息症状有所减轻,但时常仍需药物治疗,或缓解期延长,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缩短;

无效:症状无改善。

结果

治疗结束1年后,两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P<0.001),ACT评分与AQLQ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刺激源的反应、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各分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01);有皮肤反应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少于无皮肤反应组(P<0.05),ACT评分与AQLQ各分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无皮肤反应组(P<0.05,P<0.01)。有皮肤反应组总有效率为82.1%(23/28),优于无皮肤反应组的67.7%(21/31,P<0.05)。

讨论

本研究构建的哮喘慢病管理平台在病史采集、病例随访、患者管理、数据保存与导出和健康宣教等方面具有优势。通过慢病管理平台可建立患者电子信息档案,并进行平台培训,考核合格后患者可在线记录皮肤反应、填写哮喘日记及自评量表;研究者可在后台在线查看患者哮喘日记、自评量表结果,如发现填写错误,可及时电话联系让其修正,并定期推送健康宣教知识,督促患者及时记录信息。通过哮喘慢病管理平台加强患者与研究者沟通,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哮喘慢病管理平台运行良好,在线记录皮肤反应、哮喘日记及自评量表,较传统纸版哮喘日记、电话随访更便捷、高效,研究病例数据自动导出,数据统计效率及准确率明显提高。

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与穴位贴敷后是否出现皮肤反应有关,但有研究提示并非皮肤反应越强,疗效越显著,适度的皮肤反应即可达到良好的疗效。国内学者围绕穴位贴敷后皮肤反应与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做了较多研究,研究表明,穴位贴敷后有皮肤反应的支气管哮喘患者AQLQ评分高于无皮肤反应者,同时咳喘评分、哮鸣音评分及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但由于哮喘慢病临床研究周期长、自评量表多、回顾性电话随访缺乏准确性,故本研究基于哮喘慢病管理平台进行临床研究,从而提高研究效率和数据准确性,结果也证实在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改善哮喘患者ACT、AQLQ评分方面,穴位贴敷后有皮肤反应组要优于无皮肤反应组,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学“哮病”范畴,病位在肺,与肝、脾、肾、心相关,病机当属宿痰内伏于肺,痰气相互搏击气道而致喉中哮鸣。本研究穴位贴敷治疗哮喘药物配伍组方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经验方,由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麻黄、葶苈子、肉桂、丁香和猪牙皂组成,选用定喘、肺俞、心俞、脾俞及肾俞进行贴敷,以白芥子、细辛、甘遂等味辛性温、通经络、善走窜之药物刺激背俞穴,达到温肺、化痰、平喘之功效。研究表明,穴位贴敷作用机制可能与刺激支气管哮喘患者力敏腧穴有关;发泡灸的灸疮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发泡原因主要由于白芥子含有白芥子甙,其走窜和穿透性较强,通过透皮作用易产生红斑、瘙痒、斑疹、水泡等皮肤反应。实验研究表明,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肺组织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降低哮喘中的气道高反应性;也可能通过降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尾加压素Ⅱ(UⅡ)含量,从而改善气道功能。

来源:秦珊,徐斌,吴文忠,冯鑫鑫,黄亚威,奚晗清,刘成勇.基于哮喘慢病管理平台观察穴位贴敷后皮肤反应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1,41(11):1221-1224+1247.

发现“分享”“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伏贴
天灸疗法介绍
田老和三伏贴的故事
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治未病▎6.22,该贴“三伏贴”啦!
“三伏贴”治疗儿童哮喘? 不靠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