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虎年特辑|虎年说“虎”——漫谈白虎汤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作为百兽之王,象征着勇猛、坚强,用来代表一种英雄气概。在中医领域中,也有一张以“虎”命名的方剂,便是出自《伤寒论》中的白虎汤。如果读过方书,您可能会发现,大多数方剂以核心药物命名,如桂枝汤、银翘散、六味地黄丸等,而白虎汤这样颇具文化内涵的方名反而十分少见。这个特殊的方名当中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我们从方名开始,揭开白虎汤的神秘面纱。


在中医学,五行中的“金”,对应时间是秋季,方位为西方,颜色是白色,所以二十八星宿中将西方星宿命名为白虎,青龙、朱雀、玄武的命名也是相同原理。“金”具有肃杀、沉降、清凉的特性,因此白虎也就成为了西方的杀神,代表了战争、杀伐之意。白虎汤用“白虎”命名,是取其沉降、清凉之意。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用“虎啸风生,金飙退热”生动地形容了本方的作用。
白虎汤由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四味药组成。其中生石膏为大寒之品,清除里热;知母性味苦寒,配合生石膏加强清热作用;粳米与甘草保护胃气,防药物寒凉伤胃。此方按照《伤寒论》体系,用于治疗阳明病;而按照温病学家的观点,用于治疗气分热盛证。

吴鞠通将白虎汤的适应证概括为“四大症”:发高烧,面红目赤,为“身大热”;口渴,喜欢大口喝冷水,为“口大渴”;全身大汗淋漓,但出汗并不能降低体温,反而病人十分怕热,为“大汗出”;脉象表现为洪大有力,为“脉洪大”。此“四大症”形象地概括了白虎汤的临床适应证,《方剂学》教材中也延用了这一观点。

白虎汤是一张千古名方,备受历代医家推崇,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1954年夏天,石家庄市爆发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由于当时西医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病患死亡率高达50%,疫情一时难以控制。石家庄卫生局决定以郭可明老中医为首组成中医治疗小组,确定以白虎汤、清瘟败毒饮为主方,前后治疗34名该病患者,无1例死亡。这一成果受到卫生部高度重视,先后3次派专家考察团赴石家庄考察治疗过程和疗效,并最终决定在乙脑发生的地区推广。

白虎汤也存在一些弊端。由于药性峻猛,如应用恰当,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旦辨证不准,运用中出现偏差,造成的危害也很大。因此,白虎汤的运用也是对医生辨证水平的考验。传说清代名医叶天士的老母亲病重,他反复诊查,思虑再三,仍然不能决断。心中焦虑之下,在院中踱步时,口中喃喃自语“若是他人母,定用白虎汤”。此语被他的小徒弟听到了,于是悄悄煎了白虎汤给老夫人吃,一剂热退病愈。即使如叶天士这样的名医,在面对自己亲人的时候也不敢妄用白虎汤。

如何避免误用白虎汤呢?《温病条辨》有这样一段记载:“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这段话被概括为“白虎四禁”,其中口不渴、汗不出两种情况与前文提到的白虎汤适应证相反, 没有典型的口渴、大汗,提示可能患者并非里热证,因此不能妄用白虎汤清热。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李楠

白虎汤资料

上面印有白虎汤的书影,选自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赵开美刻本《仲景全书》,万历年间赵氏为收藏医书先刻《注解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方论),复得宋本《伤寒论》,并检得《伤寒类证》,因而合刻之且以“全书”命名,此本在文字准确性及中医伤寒论内容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目前世上仅存五部,其中一部珍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伤寒论》中有4处提及白虎汤:

第170条:“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第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第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白虎汤
医圣仲景名方丨''清热第一方'',以“四大”为依据,发烧高热都能用
浅谈生石膏的功用和煎法 - 经方实践 - 复兴中医网 中国优秀中医药网站|中医论坛|中医养...
白虎加桂枝汤——温疟,暑疟,小儿瘅疟
王三虎教授 我的经方我的梦(第二讲)
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