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华苑 |《伤寒论》原序非仲景所作证据的再讨论

沈瑛锴


宋版《伤寒论》原序是否为张仲景所作,历来聚讼纷纭,古今众医家各持己见,支持者甚多,反对者亦不在少数。笔者不揣谫陋,将诸家认为伪作之论据择其显要者略陈如下,考辨玄白,并附前人所未发,求见正于方家。



   
 避讳问题

历来认为序言为伪作者必提及此问题,如毛进云等认为《伤寒论》序言中“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等”,犯光武帝刘秀讳;“婴非常之疾”,犯刘婴讳;“忘躯徇物”,犯宣帝刘询讳;“平脉辨证”,犯少帝刘辨讳;“降志屈节”犯桓帝刘志讳;“保身长全”犯顺帝刘保讳。笔者对此有所异议,须知汉代避讳之法不严格,有临文不讳、已祧不讳之说。

此处临文不讳有两说:①教学过程及活动。②除上书言事外的写作活动。据汉代典籍可知,《汉书·武帝纪》所载“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获驳麃,见夏后启母石”,未避景帝刘启讳;《汉书·志·刑法志》所载“昔周之法,建三典以刑邦国,诘四方”,又引《诗经》“仪刑文王,万邦作孚”,未避汉高祖刘邦讳;《汉书·律历志》不避惠帝刘盈讳。因此,用避讳来证伪序言,尚需商榷。




 序言中扁鹊与《史记》传播问题

吴忠文等认为序言开头的扁鹊相关论述,是针对《史记》中《扁鹊仓公列传》提出的,而张仲景无法看到《史记》其书。笔者对此有异议。

关于“扁鹊治虢太子”和“见望色知变”的记载,应当在先秦就广泛传播了,在东汉之前,能够查找到的、传播较广的文献记载有以下几条:“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扁鹊过赵王”(《说苑·辨物》)、“扁鹊过虢侯”(《韩诗外传》)。

关于扁鹊的相关记载应当不单见于《史记》,两汉文献亡佚极多,对于一个带有神化倾向的知名医家来说,在东汉看到相关记载当不费力,且司马迁也是看到其他文献记载了其相关事迹。因此从扁鹊角度切入论证序言为伪,当无根蒂。 

由于《史记》揭露了大量统治阶级的黑暗内容、计谋权术,因而被统治者严格限制传播,直至东汉光武帝时期仍未放开。《后汉书·窦融传》载:“乃赐融以外属图及太史公《五宗》《外戚世家》《魏其侯列传》。”

虽然历代对《史记》的传播有限制政策,但还是有很多学者能得其书,在各处也有引用痕迹。如刘向作《管子书录》时引用了《史记·管晏列传》部分原文,“太史公曰”的传赞部分也为抄录。罗布淖尔出土的木简,部分与《史记》内容高度疑似,可证明西汉末期《史记》已经有部分流传在边境地区。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有引用《太史公书》原文而不注明部分,且内容较多。王氏所读《太史公书》,既有可能于洛阳书肆中所见,也有可能是其师班彪家藏。

根据上文所述,《史记》在东汉并不是极难得到的禁书,因而用《史记》的传播程度进行否定不甚有力。




 《备急千金要方》中引文的疑点

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含有注明引用张仲景的文字,《备急千金要方·序》言:“张仲景曰:当今居世之士……夫何荣势之云哉。”《备急千金要方·论治病略例第三》言:“仲景曰:凡欲和汤合药针灸之法,宜应精思,必通十二经脉,辨三百六十五孔穴,荣卫气行。”《备急千金要方·论诊候第四》言:“张仲景曰:凡欲疗诸病,当先以汤荡涤五脏六腑,开通诸脉。”

同一本书前后内容的写作体例应当是一致的,既然对于引用张仲景的文字注明了“仲景曰”,那对所有引用的文字,应当统一注明,但在以下几段内容中,文字与《伤寒论》序重合,却未注明引自仲景。

即“夫天布五行以植万类,人禀五常以为五脏,经络腑输,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备急千金要方·论治病略例第三》);“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固亦难矣”(《备急千金要方·论治病略例第三》)。

另外,序言前冠以“论曰”二字做法,汉代鲜见,反观《备急千金要方》诸篇,起首“论曰”二字乃是常态。




 序言切入角度与时代不符

序言中大力谴责追求荣华权势而忽略摄生的社会现象,如:“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然文中自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须知东汉末年战乱动荡,朝不保夕,在基本生命难以保障的社会条件下,追求荣华不应成为社会的矛盾。因此,这是序言的疑点之一。




 “余”作“我”运用问题

笔者发现,序言中“余”出现次数较多(表主语的4次),且所有“我”指代均使用“余”。

宋版《伤寒论》正文部分无“余”,无“予”,出现两次“我”,即“我前来不见此证,今乃变异,是名灾怪”(《伤寒论·平脉法第二》)、“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在宋版《金匮要略方论》正文部分中亦无“余”,无“予”,出现一次“我”,即“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金匮要略方论·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运用习惯显然不同,可以作为序言的疑点。



 文风、结构问题

笔者认为,伤寒论序中在文风与结构上有明显的前后不一致现象,兹全文分析于下。

首句自“论曰”到“叹其才秀也”,简明易懂,动词有论、览、入、诊、望、叹,其意义分别为议论发语、浏览阅读、进入来到、诊治、观察、感叹,其含义现代仍在使用。文义浅显,句式普通,除“虢”为特有地名外,无生僻字,即使没有文言功底也可理解。

自“怪当今居世之士”至“彼何荣势之云哉”一段文字,与《备急千金要方》所引张仲景文相同(个别字有出入)。句式与叙事手法多样,如“企踵”为踮起脚跟,以此形容急切之情;上、中、下结构层次分明地论述了方术意义;“华”“悴”均为形容词使动用法;追求权势与神明消灭的描写前后对比鲜明,比拟与描写动作交互叙事,可以感受到作者欲极尽铺陈之事。

自“而进不能爱人知人”至“至于是也”,此段文字与上文文风大致相同。“遇灾值祸”四字中,“遇”与“值”“灾”与“祸”意义完全相同,全序仅此一处。从行文脉络上看,“怪当今”一段先说追求荣华忽视摄生,再渲染此情况下“居世之士”遭受疾病的情态,相互对比,最后“彼何荣势之云哉”对于追求权势忽视健康的行为进行定性总结,而本段又将前文所述之文意重述一遍,赘余。

自“余宗族素多”至“思过半矣”一段,行文浅切,最后所论“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明显为结尾语气,而下段段落为文章起首文义,结构混乱。

自“夫天布五行”至“实为难矣”,亦与《备急千金要方》内容如出一辙,其中有两处出入较大。《备急千金要方》中“非天下之至赜,其孰能与于此”与《伤寒论》序言中“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句式模板相同。《伤寒论》序言中“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与《备急千金要方》中“春秋之际,良医和缓,六国之时,则有扁鹊,汉有仓公、仲景,魏有华佗”相似,同为举例叙述。

自“孔子云”至“请事斯语”数句,文义浅切,又结尾一次。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凡是与《备急千金要方》重复的部分,行文的手法与词句均较为丰富,凡是不见于《备急千金要方》的部分则文义较平直,气势也不及。

文义是否平直浅切,可以从本意与引申义、修辞、措辞等角度考察,如“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多闻博识”为字面意思,阅读平直无碍;“崇饰其末,忽弃其本”为以树之本末喻荣华与生命,义有所藉,文中例证较多,兹不赘述。从结构上说,前后结构混乱,不似出自一人之手。

根据以上内容,笔者认为《伤寒论》序言部分为唐宋时期有热心者将孙思邈所述仲景言糅杂《备急千金要方》诸文而成。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序言部分对于养生重要性的陈述,以及对医生的行为规范、操作流程的要求,仍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立经方讲课实录第一讲:重新认识经方的概念、范围与源流】|各家经方
(2)《伤寒卒病论集序》考注略
伤寒卒病论集原序
《<黄帝内经集解>补遗》素问书名解(草稿)
《千金方·千金翼方》序-古典书籍在线阅读
孙思邈功比伤寒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