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湖区这些村名字的由来,你知多少(下)


罗湖区,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是深圳经济特区内最早的四个行政区之一、深圳市的中心城区之一。

1979年3月,宝安县改为深圳市,罗湖区于同年10月正式组建,辖福田、附城2个公社和深圳镇。

1982年1月,设立罗湖行政区,辖整个深圳经济特区。

1983年6月,深圳市把经济特区划分为罗湖、上步、南头、沙头角4个管理区。

罗湖管理区

199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罗湖管理区、沙头角管理区合并组建新的罗湖区。

1997年11月7日,国务院批复,从罗湖区分出沙头角镇和梅沙、盐田两个行政街道,成立盐田区。

截至2022年,罗湖区共辖10个街道。


草埔

草埔由吓屋、吓围、新屋吓、独树、鹤围、章輋、清水河等七个自然村组成,深铁路从中经过,将草埔分为东西两个片区。草埔村的西北部有鸡公山脉,顶峰以鸡公头为名,北有蚊帐顶、马鞍山,东有石牙头、山崮窝,南有老虎墈、力岭环绕,形成北高南低的盆地地貌。

1945年地图上的草埔

草埔的主要姓氏为梁姓。根据《深圳村落概览》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梁氏先祖梁漴、梁君弼从长乐县迁来草莆,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梁漴曾为潮州府千总军官,解甲后在草莆鹤围村定居。漴公后人汝龙、汝凤等人则分别迁至新屋吓、吓围等村居住。后来,五华县梁氏同宗梁君弼也携全家迁来草莆,定居在吓屋村。

草埔鹤围长安世居围门

根据《新安客籍例案录》之记载,康熙十五年(1676),梁氏先祖梁自宏(即梁)携眷来新安,在土名草莆子地方居住,耕种军田。也就是说,草埔梁氏复界后招垦而来的军屯屯田的屯丁。在卫裁撤后,梁氏由军籍划归客籍嘉庆六年(1801),草埔梁氏后人梁德恭代表新安县400多名童生进京向九门提督提交诉状,争取客籍学额次年,新安县为客籍人员设立了客籍学额。

《新安客籍例案录》关于草埔梁氏的记载
 
草埔原名草莆,“莆”同“埔”,意思为山间的小平原。

 

清水河

清水河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由梁姓先祖分支于此立村而成。因村旁河流水质清澈,故名清水河村。清水河,即布吉河,为深圳河的干流。

民国日军地图上的清水河


鹤围

鹤围始建于康熙年间,梁氏先祖梁漴从潮州府解职后移居此地。当地传说,因村后山有较多荷树、榕树,有成干上万的白鹤在林中建巢栖息,故取名鹤围。鹤围之老围名为长安世居,故鹤围又被称为“长安村”。

鹤围老村旧貌

 

章輋

章輋村始建于清朝初期,因村落附近有成片的樟树,“樟”和“章”同音,取名章輋村,又名樟公輋。輋,客家话中为山腰的意思。章輋主要姓氏为梁姓。

章輋村牌坊

 

新屋吓

新屋吓始建于清初。漴公定居鹤围后,随着家族人口的增多,其后人汝龙、汝凤等人则分别迁至新屋吓、吓围等村居住。吓,原字为“下”,之所以需要添加口字,有种说法是写地契为了避免被人做手脚,变成一个方位词,故写作“吓”。

烈士梁金生祖籍新屋吓
 
据梁姓族谱记载,清康熙年间梁姓先祖梁汝龙与汝龙婆在新婚不久从鹤围村迁居此地,与老围相对,称新屋吓。
 

吓围

吓围始建于清初,建村时间稍迟于新屋吓,其建屋立村的地势比新屋吓村稍低,故名吓围村。吓围约有一半人口是从新屋吓村迁此,均为梁漴公的后裔。

吓围祠堂

吓屋

吓屋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根据梁氏族谱记载,该村始祖梁姓十四世祖梁万春、梁万宾,于清康熙年间从长乐华城葵富迁移至新安草莆开基,后定居此地,逐步繁衍成村。

吓屋村
因吓屋村与新屋吓村、吓围村相比较地势最低,每次发生洪灾,吓屋村受灾最为严重。


独树

独树村始建于清朝初期,梁姓先祖从草埔村移居至此子孙繁衍而形成村落。据传,旧时村口有一棵独立的百年老树(传说为松树,也有传说为荔枝树),成人无法环抱,故称为独树村。

独树村综合楼上的独树村三字


 

水库新村

水库新村是移民村,1959年修建深圳水库时,将位于库区内的黎围、草塘围、大埔、香园仔、大径村部分、菠萝山等6个自然村从库区移民搬迁合并,故取名水库新村。

70年代末的水库新村

六条村1959年秋开始搬迁,直到1963年才建成新村。在此3年间,村民在临时搭建的草棚栖身,几家人挤一间屋子住。村民在还没有完全安居的情况下,也响应政府号召,同全县人民一起建设水库。

1945年地图上水库新村六村原址

六条村中最大的自然村是黎围。黎围,原名坭围,始建于明朝中后期,主要为郑姓。根据《下梅林郑氏族谱》及《淡水郑氏族谱》记载,郑氏清之系十二世庭礼公第三子郑子忠受邀从归善坪地(今属深圳龙岗区)迁居下梅林。郑子忠第四子大球育有三子,其后分居下梅林及坭围。

《郑氏族谱》的相关记载
 
根据《深圳村落概览》记载,草塘围有20余户,廖、林、刘、黄、何、李、钟、袁8姓。大埔围有17户,何、张2姓。香园仔有12户,林、李2姓。大径村有11户,张、李、殷3姓。菠萝山有6户,均为张姓,而黎围现有200多户。
 

大望

大望村位于梧桐山麓,村后是是梧桐山风景保护区,村前是深圳水库水源保护区。村庄始建于清朝初期,由李姓先祖从东莞迁移至此繁衍生息而形成。

民国日军地图上的大望村
 
大望原称大网,后来改成大望村,取大有希望之意。后来刘姓、张姓、何姓陆续搬迁至此扩大了村落规模。1959年开始修建深圳水库,1964年原落马石河沿岸的石禾场等小村落整体搬迁至此合并形成现在的大望村。
 

梧桐山中大望村


新平

新平村始建于清朝初期,由赖姓、李姓先祖相继南迁至此开基立业而形成。因村落后面山岗形似大龙而称为大龙村*,后来改为大隆村。

1945年地图上的大隆和大径
 
修建深圳水库时,位于库区内的大径村村民除小部分迁至水库新村外,其余整体搬迁至大隆村东侧,与之合并建立新村。经村民代表商议,取意平安、幸福,新村命名为新平村。
 
*笔者认为,“龙”应该为“垄”,有高丘,高地的意思。
 
 

新田

新田村始建于清朝初期,李姓、刘姓先祖南迁而来,最初与大隆村合在一起,后在新开田地上建屋立村,叫新田仔,后称新田。1959年修建深圳水库,原来在梧桐山河两岸居住的将要被淹没的大屋村、打鱼坝村等村民于1964年整体搬迁至新田村旧村周边,扩建而成现在的新田村。

民国日军地图上的新田村


赤水洞

赤水洞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因该村旁有一冷水泉,喷出冰凉的泉水,当地方言叫作赤水,故取名赤水洞村。又据《新安县志·卷之十八·胜迹略》记载:“赤水洞,在梧桐山下,泉皆赤色”,故称赤水洞。

1945年地图上的赤水洞

赤水洞主要为黄姓,为沙头黄姓分支。
 

禾塘光

禾塘光村始建于清朝,由黄姓先祖从横岗牛始埔分迁至此繁衍生息,发展形成村落。该村最早叫禾塘坑村,后上移建在岗地之上,称为禾塘岗,现取方言谐音,将“岗”写作“光”,为禾塘光。

民国日军地图上的禾塘冈
 
 

横排岭

横排岭村始建于清朝,李姓先祖南迁到梧桐山开基立业,后代繁衍发展而形成村落。过去称安平村,后因村后的山势起伏,村落位于山岭背风处,称为横背岭村,后改称横排岭村。

1945年地图上的黄排岭
 
 

虎竹吓

虎竹吓始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邱姓、何姓、温姓先祖分别从龙岗、大望、盐田等地转入梧桐山定居形成村落。因村有两丛麻竹,麻竹带有苦味而被称作苦竹,故名苦竹吓。1992年梧桐山村改社区时,村民协商将苦竹吓改为虎竹吓。

1985年地图上的虎竹下
 
 

坑背

坑背始建于1938年,冼姓先祖于清朝迁居梧桐山半山腰马水凤,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积蓄后,于1938年购置一些靠近梧桐山河的坑边、岭背的田地,逐渐聚居形成村落,依田地的地势形状而取名坑背村。

1945年地图上的马水凤和坑背


茂仔

茂仔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李姓二十世祖李斡祯南迁,先落脚大望村,后兄弟分支迁此开基立业而形成。原是一个小围村,先祖希望后代发展繁茂,取名茂仔围,后改为茂仔村。

1945年地图上的茂仔

塘坑仔

塘坑仔始建于清朝。蔡姓先祖从今广东梅州兴宁迁此,在小水塘旁边定居下来,开村立业,取名塘坑仔。现村于1980年在原村基础上拆建扩建而成。

1945年地图上的塘坑仔


莲塘

莲塘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由万氏和周氏来此开基而成。清初海禁之后,在新安县政府的招垦下,大批客家人进入新安。其时,有三房万氏兄弟从五华南迁至此,定居莲塘。不久后,有两房周氏兄弟迁徙到附近,定居莲塘附近的横岗下,与长岭为邻。后两村合并为现莲塘。鸦片战争后,又接纳了躲避战乱而来的邓氏,成为三姓共同生活的村落。

民国日军地图上的莲塘
 
根据《莲塘村史》记载,莲塘村因村前有一个种满莲藕的大池塘而得名。不过,有学者认为,莲塘的“莲”应为水浮莲,即水葫芦,学名凤眼蓝。

1978年的莲塘村
 
莲塘在莲塘河南岸亦有村落,称香园围。根据《莲塘万氏族谱》记载,万氏先祖朝巽公身列儒业而兄弟分居之日,家无斗筲,而自己独立其志,则迁于香园围居住。
 
 

坳下

坳下始建于明朝末年,因该村四面环山,依地势而取名坳下村,又写为“凹下”。坳下主要姓氏为邓氏,系锦田邓氏的分支。根据《凹下邓氏家谱》记载,元末,邓汉黼的十二世孙邓仲璧(为粉岭龙跃头开基祖邓季琇次子)从龙跃头分支至此,开基立业,至今已逾700年。

坳下村牌坊
 
 

西岭下

西岭下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相传,西岭下村建村始祖杨、古两姓为表兄弟,清康熙年间,杨、古两兄弟一同迁往新安梧桐山下的径肚村,后又从径肚村迁往莲麻坑,再由莲麻坑迁到西岭山下定居立村。

1978年的西岭下村
 
西岭下村还有一个别名叫“杨古围”,为民国时期国民党莲塘海关对其的称呼。解放后,官方也不再使用“杨古围”的名称,而西岭下的名字则使用至今。根据西岭下杨姓老人口述,该村杨姓先祖叫杨显珍,于清初从广州增城的上塘围迁居至此。古姓先祖为古文相。


长岭

长岭始建于清同治年间,香港莲麻坑村叶姓在深圳河北岸一带开垦土地,并逐渐定居建村,形成村落,称作长命村,后改为长岭村。20世纪60年代,村民大量出走香港,全村只剩几户人家,后来从径肚村迁来两户,加上当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以及政府从其他地方迁来一些人口,形成现村。

莲麻坑村

 
长岭村原与莲麻坑隔河相望,一衣带水,后因英国强租新界而分属两地。1951年,莲塘河两岸竖起铁丝网,仅留耕作口。

1945年地图上的莲麻坑
 
和莲麻坑一样,长岭村主要姓氏为叶姓。清初,叶氏先祖叶思发到东莞清溪教书,后居于观澜松元厦,生二子叶达波、叶达滨。康熙四十九年(1710),叶达波兄弟俩先后从松元厦迁居莲麻坑,到此开基散叶。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宿松!宿松!被低估了的绝美宝地
浙江有哪些值得去的村落?
「高明文脉」佛山高明朗锦村:六百年古祠堂感受时代洗礼
白露节访稽东冢斜村
千古流坑
浙江宁海有一个古村,为抗倭寇建成迷宫式庭院,周边风景美不胜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