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钟玉磬仪》探奥

钟磬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道书援神契》说:“古者祭乐,有扁钟、扁磬,每架十六,以应十二律及四宫清声。”宋·高承撰《事物纪原》引《月令章句》曰:上古圣人,本阴阳,别风声,审清浊,不可以文载口传,于是始铸金作钟,以主十二月之声。又引《皇图要纪》曰:帝喾造钟磬。因此,钟磬从一开始就是帝王礼仪的乐器。后来钟磬又被引入到道教科仪里面,并被赋予了新的宗教内涵,命名为《金钟玉磬仪》,或简称之曰《金玉科》。本文就《金钟玉磬仪》的流传发展及其宗教内涵作一考证。

一、《金钟玉磬仪》的流传发展

钟磬是道教宫观和科仪中常用的法器。中国古代很早就能制作铜质钟,以为乐器。古代礼仪,在宴会或祭祀中都要使用钟。磬以石、玉或金属为质,矩形,悬挂於架上,以木石击之,能发出清脆的撞击声。《说文》称:“磬,乐石也”。中国古代礼仪均须击磬。《初学记》引《五经要义》云:“磬,立秋之乐也”。《周礼》的《春官》称:“磬师掌教击磬”。孟子称“金声玉振”,形容奏乐时以钟始,以磬终。早期道教仪礼比较简单,并无敲钟击磬的记载。魏晋南北朝以後,道教文献中才有钟声之乐曲为仙乐的说法,齐梁高道陶弘景的《真诰》有句称“忽闻天上有金石钟鼓之音”、“钧籁昆庭响,金笙唱神钟”等。隋唐以後,道教宫观中以及在斋醮科仪里面就有大量用钟的记载,并开始用磬配合钟行仪,形成钟磬交鸣的庄严场面。

南北朝时期成书的《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中说到钟和磬的制作方法:“凡有五种钟,一者金钟,二者银钟,三者五金合铸成钟,四者铜钟,五者铁钟。或九角、八角,或四角、两角,复有无角。或大则万石,小则一斗,各在时耳。既造成已,皆须镌勒铭记,国号、年岁、郡县、观名,所为之意,使万代有归,六时不替矣”,磬有六种质地:“一者玉,二者金,三者银,四者铜,五者铁,六者石。或两角、四角,或九角、无角,若状若钩,并题所识,永为供养。凡钟磬,皆须作虚悬之”。今道教宫观和仪坛上,已经用钵盂状铜质磬代替矩形悬挂用石玉质磬,并且有体积较小的碗状铜磬,称碗磬;还有附在木柄顶端的,可以持之以行走的手磬,或称引磬。

道教科仪里面使用金钟玉磬的比较早的记载见唐代高道朱法满编《要修科仪戒律钞》,该书卷八引《太真科》曰:斋台之前,经台之上,皆悬金钟玉磬,钟磬依时鸣。行道上讲,悉先扣击。非惟荆芥人众,亦乃感动群灵。神人相关,同时集会,弘道济物,圣德交归。又《洞玄灵宝钟磬威仪经》云:世间钟,用金、银、铜、铁作,两角、四角、六角、九角、无角。大小随宜。悬治左方台阁楼殿。依时整法服、祝颂赞唱。击之皆初急之,缓蹜打三下若八下为节、急之,复初,急之,缓蹜击二十四追,急之,复急之,缓徐击十二槌,毕。又据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学者杜光庭撰《太上黄箓斋仪》载:以都讲执磬,赞导行礼。夫先鸣法鼓者,钟磬之谓也。欲令群官整肃,仪制森然,须先击磬齐众,而后赞唱升坛,亦都讲之职也。但以近年或都讲年德稍高,不欲一一劳止。即于众官之内,差一人执磬唱礼。

到了宋元时期,《金钟玉磬仪》发展迅速,一些规模较大的科书集都将之收入。由留用光授、蒋叔舆编定的《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第二十三卷,宁全真授、王契真纂的《上清灵宝大法》第四十卷,金允中编《上清灵宝大法》第二十卷,宁全真授、林灵真编《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第十四,还有诸如《灵宝玉鉴》、周思得编《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等等科书集都将金钟玉磬仪收入。有些直接命名为《金钟玉磬仪》,有些则命名为《制钟磬论》、《启阴召阳章》等,其实质都一样,除了能够渲染坛场气氛外,召集高功自身身中的阴阳二神,即左辟非、右禁坛两位大将军,佐助威灵。

二、《金钟玉磬仪》的宗教内涵

《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称,“凡钟者,四众所会,六时急务,此器若阙,则法席乖轨。经曰:长斋会玄都,鸣玉扣琼钟,又法鼓会群仙,灵唱靡不同是也”。唐代道士朱法满的《要修科仪戒律钞》引《太真科》云:“斋堂之前,经台之上,皆悬金钟玉磬,依时鸣行。道上讲悉先扣击,非唯警戒人,亦乃感动群灵。神人相闻,同时集会,弘道济物,盛德交归”。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道教宫观和科仪之中使用钟磬的目的大略有二:一是渲染坛场气氛,警戒住观和行仪的道士及观礼的信众要住意自己的威仪规范,一是感召神灵,召集高功自身身中的阴阳二神。

南宋金允中的《上清灵宝大法》卷二十称:坛场将肃,钟磬交鸣。韵奏钧天,仿佛神游于帝所;高音梵唱,依稀境类于玄都。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十五引《太真科》曰:“奉行上道,讲演经典,建斋行道,悉先叩击钟磬,非惟警戒人众,亦乃感动群灵。仙真神人相关,同时集会,弘道济物,盛德交归,谛心存神,与己相见,调槌上击,从微至著,数一十二、二十四、三十六,手执钟磬槌,先祝曰:圆槌震法器,流声遍十方,入下通长夜,登高响玉房,九幽闻离苦,七祖上仙堂。另外,玉契真又称:钟之形上圆而势俯,其声清远,其顶蟠龙,其从金钟曰阳。磬之形,下圆而势仰,其势重浊,其座虎伏,其从磬曰阴金钟玉磬之法,召集高功身中阴阳二神,和合天地,驱逐厌秽,招集真灵,启格十方,通幽达明,追摄魂魄,调集息度,无致妄耗,有二神以主之。故开坛之初,必鸣钟磬以召集之,交鸣者乃互出合为一,所以炼阴成阳,秉志纯诚,无妄想,无乱志,则可招灵。《急就篇》说:“钟则以金,磬则以玉,钟以发音,磬以收韵,总众音以成也。”

关于科仪中钟、磬的尺寸大小,在这里也有规定:“钟径九寸,高一尺,阳数抱乎阴弄;磬径一尺,而高九寸,阴数怀乎九弄。”金钟玉磬仪,叩击钟磬各有次数多少,意义也不尽相同。先鸣三下,发长芽之音,应阳数,生于一成于九。次引九下,震琼瑶之响。三下者,上闻清微、禹余、大赤之三天;又三下,中应欲、色、无色之三界;又三下,警地狱、饿鬼、畜生之三途界也。长敛二十七下,九下通九天之道君,九下觉九宫之真帝,又九下招九幽之苦爽,合四九三十六下,上闻三十六天帝,中应三十六部尊经,下彻三十六天狱。光绪己丑年抄本《金箓清醮卷帘科仪》,则按次序,一是振金钟二十四声,再振本命一声;二是击玉磬二十九声,再振本命一声;三是钟磬齐交,各各三十六声;四是振金钟九声,击玉磬六声,称金钟交彻,玉磬和鸣,召十方阳德之灵,集九地阴冥之宰,普临法会,共证斋功。

而召集阴阳二神时,敲击钟磬的次数又不一样。“凡开坛之始,金钟先作二十五下,以召阳炁。玉磬次作三十下,以集阴炁。次钟磬交作三十六下,阴阳和合。兆存神宣召阴阳,通真达灵等咒毕,金钟再作六下,阳位居右,则金云洞虎真炁充于阴祖。玉磬再作九下,阴位还左,则玉风燥龙真炁生于阳木。金钟再作六下,阳位居右”。

(作者单位: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钟鼓磬文化的内涵
道教斋醮理论是远古祭祀礼仪的变迁。
道教坛场法器-磬
道家科仪类古籍——《灵宝金箓振钟科仪》
道教科仪--灵宝绕棺科(古本)卷五
道教斋醮科仪音乐欣赏,《席地安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