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深圳籍客家人为主的海外华人侨居国: 法属波利尼西亚和牙买加——“滨海客家”文化考察之旅...

客家人是在长期迁徙中形成的一支族群,是汉民族八大族群之一。自南宋末年以来,客家人在向南方各省迁居的同时,又有一部分通过海路或陆路向海外迁徙,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第五次客家大迁徙),有更多的客家人向海外移民。据有关客属机构非正式保守统计,目前侨居国外客属人口约有1200万人左右,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占海外华人总数(4700万)的四分之一。那么,侨居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客家人中,却有两个国家的华人却是以深圳籍客家人为主的,这就是位于大洋洲的法属波利尼西亚和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牙买加。

 

法属玻利尼西亚

 

法属波利尼西亚,又名塔希提(深圳人则称为大溪地),是联合国非自治领土,位于太平洋的东南部,共有118个岛屿组成,它的首府大溪地岛。这里以优美的自然环境、温暖如春的四季、丰富的物产资源和纯朴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成为游客眼中“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这里还是世界最大的黑珍珠产地,产出全球95%的黑珍珠,被称为“黑珍珠的故乡”。




大溪地岛上现有居民26万人,土著毛利人占78%,华人为10%,余下为法国人及其它族裔。岛上华人中主要以客家人为主,少部分为潮洲人和台湾人,共有二万多人,其中深圳籍客家人占了90%以上。


1865年,受美国内战的影响,国际棉花价格上涨,利润非常丰厚。一位英国企业主威廉·斯图瓦特获准法国殖民当局批准,来到大溪地开办棉花种植圆,并允许以“契约华工”的形式,从中国沿海地区招募华工。从1865年2月28日至1866年1月6日,先后招募了三批华工(330人、342人和339人),从香港抵达大溪地。这些华工主要来自深圳、东莞、惠阳的客家人,尤其是以龙岗、观澜的客家人居多,约占85%。1888年6月,观澜松元厦村陈世崇(又名陈福)来到大溪地,在此经营香草生意,后来还创办了“大溪地陈福银行”、“太平洋航业事务所”、“椰油公司”等企业,成为当地首富。


20世纪初,由于受到一战和二战的影响,位于太平洋东南部则相对安定,谋生更为容易,吸引了大批的深圳客家人前来谋生。1907年至1914年间,约有2500华工来到大溪地,这批华工主要还是以深圳客家人为主,少部分为珠三角地区的其它各县人士。这次移民与以往不同的是,允许携带家属出洋,因此在这批移民中有200名妇女,这也是让后来当地华人数量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1924年开始,香港开通了直达大溪地的轮船,为移民带来了更大的方便,大批深圳客家人也不断移民大溪地。到1928年,大溪地的华人已经超过了4600人。这些客家移民中,观澜松元厦村的陈姓、龙岗各村及坪山的廖姓、钟姓人氏,这些姓氏占了这次移民的大多数。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大溪地的华人数量和经济势力都得到逐渐壮大。为了帮助当地华人解决各种困难和维护华人的利益,他们于1911年注册成立了最早的华人社团组织“信义堂”。1921年,成立了当地最大的组织“中华会馆”。他们举办华人学校,以客家话为教学语言,进行母语文化学习。在经济上,他们主从事香草种植、珍珠养殖、百货零售和进出口贸易,逐渐形成了一个华人商业网络。



 

牙买加

 

牙买加,位于加勒比海的西北部,东与海地隔海相望,为加勒比海第三大岛,面积109平方干米,首都金斯敦。牙买加现有人口260多万,其中华人约2.5万,占全国人口的1 %左右。在印第安语中,“牙买加”意为“泉水之岛”。这里山清水秀,清泉淙淙,为碧透的涧溪和苍翠欲滴的林木所掩映。




华人移民牙买加最早是在1854年。据《牙买加中华会馆会刊》(1957年出版)记载,第一批到达牙买加的华人有472名,他们是原在巴拿马修筑铁路和垦殖蔗园的“契约华工”,在期满后成为“自由华工”后来到当地。但由于水土不服,加上待遇苛刻,这些华人大部分死亡,唯有陈八公(横岗长坑村人)、凌三(布吉丹竹头村人)、何寿(横岗人)等30多人幸存下来。第二批华人移居牙买加是在1864-1870年期间,有深圳籍的黄昌、丘亚嘉、谭俾、李康等人200多名华工,从特里尼达和圭亚那、苏里南等地移居牙买加,受雇于种植园或糖厂,有些人自谋生路经营小商店。第三批是在1884年,他们直接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来到牙买加,约有680人,他们大多受雇多在甘蔗种植园或糖厂工作。在华工契约期满后,多数从事零售商业和各种服务业。这批移民中,除了20人来自来自广东四邑(台山、新会、开平、恩平)外,其他均来自深圳地区。他们当中有后来成为富户的观澜马坜村陈义(又名陈伟成,创立“陈义行”,成为当地大富)、牛湖村的陈登鹏以及陈东高(中华会馆的创始人)。此外,还有布吉丹竹头村的沈其、松元头村的郑占来、横岗的陈标福、龙岗罗瑞合村的罗氏宗亲多人等。这一批到达牙买加的客家人,构成了当地中国移民的主体,并且在后来移民牙买加的华人,大都是由他们的帮助下移民的。1905年,龙岗罗瑞合村的罗定朝,在族人带领下,和叔伯兄弟等人一同登上远洋轮船,来到了牙买加的金斯顿,从经营零售业开始,后来成为当地有名的华人客商,事业有成。


 



历经百年沧桑之后,牙买加现有华侨华人已增至2.5万人。他们大多数居住在牙买加商业中心的圣安东尼奥港。他们主要经营商业、服务业、工业和农业。经过长年累月的苦心经营后,牙买加华人经济实力逐渐发展,社会地位也不断提升。现在的牙买加华侨青年,大多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有些人还在政府部门担任公职,颇受当地人民重视。近年来,随着中国与牙买加两国的政治、经就是交往的增多,牙买加华侨与家乡的联系也日益密切。1993年11月,时任牙买加总统扎菲访问深圳时就曾说:“牙买加和中国虽远隔万里,但牙买加人民对中国并不陌生,在牙买加就有很多深圳籍的华侨”



 

深圳客家人的“过番”

 

深圳,是我国客家人的聚居之地,特别是客家人在滨海地区的重要居住区。在改革开放前,深圳当地的人口构成中,约有56%为客家人。他们的祖辈多数是在清朝初年“迁海复界”后,从粤东地区迁来,主要集中在龙岗、坪山、大鹏、龙华、观澜等地。到了清朝中后期,由于深圳地处沿海地区,毗邻香港,加上各种历史机遇,使得深圳客家人从清朝中期开始至民国时期,不断向海外迁移。目前,原籍深圳旅居在海外的华人有近5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58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改革开放后,深圳籍客家华侨,再次发扬了“爱国爱乡”的客家精神,不少人回到家乡投资,成为深圳特区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文/黄震,图二/《深圳侨务志》,图四、五/深圳海关罗敏君提供 )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会(微信号:szkjwhyjh):立足深圳,辐射海内外,弘扬客家文化与精神,积极研究客家文化的历史渊源,挖掘客家文化的精髓,发扬客家先辈的优良传统,开展客属文化的现代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牙买加华人
黑珍珠之王的传奇人生
客家人,到处建国
不!没有复仇故事,这是爱的故事
【畅游世界】波利尼西亚大溪地A
这些天堂终于免签了,第11个简直此生难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