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潮汕民俗】潮汕端午节习俗汇集

?

 



潮汕端午节习俗汇集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故潮汕民间俗称“五月节”。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这一天潮汕地区有许多民俗活动,下面汇集一些详细介绍:
悬五瑞
潮汕人家,端午相沿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旧俗传为“合五”以招屈原之魂,其实,古代潮人先贤是针对“恶月”瘟疫猖獗而采取的防疫保健措施,意在驱瘟辟邪。现代药学研究认为,艾叶含有挥发油、鞣酸、氯化钾等药物成份,其中所含的苦艾素具有较强的杀菌和抑菌作用,还能兴奋血管收缩中枢和运动中枢,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之效。潮汕古代医家通过实践认为:潮人端午以艾、蒲悬挂门户,禳毒菌,杀媒虫、化湿热,辟秽浊,祛邪魅,保康宁,益寿延年是有医药科学文化的。

祭祖先
可能很多人过端午节时都会想起屈原,但是在我们南方,特点是在潮汕地区,我们这天不单是用来记念屈原,同时它也是做为我们记念自己逝去亲人的日子,在这天,我们会像清明节了一样,对自己的亲人进行记念,以勉怀他们生前的事痕,让生者更明白今天平定的日子来之平易。

赛龙舟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潮汕就有《保贺儿婿抢头标》的民歌生动地反映潮汕民间端午节赛龙舟的民俗风情。 潮汕水乡,江河交错,池塘遍布。 岁逢端午,龙舟竞渡。锣鼓喧天,旌旗招展,划桨如翼,竞夺锦标,万人空巷,泼水助威,热闹非凡,潮诗《端午赛龙舟》云:“端午云开阵雨收,万人江上赛龙舟。 心随鼓点声声急,忘却屈原当日愁。 ”这是诗人描写人们观看赛龙舟的真实情景。潮汕的龙舟分为两种:有“真龙”和“假龙”。 “真龙”,有龙头、龙颈、龙身、龙尾,龙船全长20多米,宽1.5米;设15对桨有30人,打鼓、敲锣、泼水、舵手各1人,共34人。“假龙”,通称为辑船,船全长10米,设5对桨,有10人,打鼓、敲锣、泼水、舵手各1人,共14人。




龙须水
龙是我国最为广泛的图腾崇拜之一。民间传说五月五日为龙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使人身体健壮,能治好疾病。故这一天人们喜欢挑“龙须水”也就是龙舟划过的溪水回家贮存、食用。说是“龙舟水”经久不变质,格外清甜,饮后能消灾祛病保平安,妇女用它洗头还能治头风。这种习俗,方志也有所记载。民间还认为,端午日的雨水也为“龙须水”,用陶瓷瓮贮存起来,日后喝“龙须水”能治好疑难杂症,并且是贮存时间愈久愈灵验。

食裹粽
食粽是端午节当天的主要食物。潮汕的裹粽主料采用的糯米,必须颗粒饱满、制作时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5到6个小时,捞起后放在竹筛晾干,次日下锅用猪油炒后,加适量上等鱼露,再炒至米粒晶莹透亮,油香润滑,再用香菇,花生仁,猪肉,甜豆沙制成,根据个人的口味爱好可以有咸有甜,用盆盛装待包上竹叶就是上好的粽子了。这也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但是在潮汕地区,在这天我们还会吃更外一种传统食物,在我们这边称之为积粽,它是一种用糯米与植物汁做成的粽子,而在这天吃积粽有暗喻来年行好运之意。

吃栀粽
 潮汕端午节还有吃栀粽的习俗。栀粽是潮汕特有的,它是用栀子(俗称黄枝或枝子)捣碎后浸泡去渣,将黄色液体渗入蒲姜碱液,再渗入糯米粉浆中,搅匀后倒入铺奠裸布的竹粽黄色,能助消化,增食欲,祛疫病。潮州凤凰端午食“枕头粽”,是凤凰特有的习俗。枕头粽因形似枕头而得名,虽也以糯米为原料,但其制作方法和渗入的液汁,却绝无仅有。枕头粽的制作非常精细考究。首先要从当地山上采来诸如鸭脚木、埔荆之类的小灌木,烧成灰末,掺水搅匀、滤出,使之成为碱液后,再把精选的糯米洗净浸于其中,隔24小时以后,糯米变成金黄色,再用加工漂制的竹叶包扎。这种竹叶是从高山采下来的白竹之叶,经煮后放进小溪中让活水冲浸,去掉杂质,直至竹叶变得柔软,洁白透明。经包成枕头形后用芦苇丝缠绕捆缚再放进锅鼎熬煮10小时以上。枕头棕色泽金黄,光滑柔润,既可见米粒状,切开则似粉粿.吃时蘸粉糖,软而不沾,甘甜可口。糯米经这样处理后,不仅暖胃补中益气的作用更明显,而浸植物碱之后能除肠毒,治疗尿频。若把粽烧煅成炭,还是小儿食积之良药。

凉粉粽
端午节旧时潮州等地还有吃凉粉粽的,凉粉粽是用薯粉等制成面条状的粽,吃时再加上糖。

服药膳
潮人把五月节视为除虫驱病的“圣日”。除了插艾蒲,沐药浴外,还有其他一些服药膳的习俗。饶平一带,端午节“各家于鸡鸣时,取井花水浸蒲艾,务足一日之饮,云引年之意也”。澄海、潮安一带,是日中午有吃真珠花菜(即白苞蒿)的习俗,据说可以除去腹中毒质。小孩子吃使君子炒蛋,消疳去积;老人服用谷精子瘦猪肉汤,有明目保健作用。

采草药
端午序属初夏,蚊虫繁生、人易被感染生病。据传,端午这天是龙抬头喷发龙须水于大地青草的时间,所以在昔时,人们要上山采一些草药,如金银花、麦冬、天冬、山葡萄之类回家备用,以除疾病。据说这时采的草药比起平时得来的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另外,上山采青也可以多吸取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这对身体健康本身也是十分有好处的。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悬钟馗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浴药汤
浴药汤的风俗,在文献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比插艾挂蒲还早。《大戴礼记夏小正》中写到:五月,“蓄兰为沐浴也。”可知这种习俗在周代已经普及,所以端午节也别称为“沐兰节”。在潮汕,这种浴药汤的习俗也长期存在。清顺治《潮州府志》和清乾隆《揭阳县志》都有“(端阳)采百草为汤以浴”的记载。这比起古时单用泽兰沐浴,显然减少了驱病避邪的巫术色彩,而增加了卫生保健的作用。


潮州人都会关注的公众号


精彩继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端午节来了!该说端午安康还是端午节快乐?
口语通分享:端午节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端午节的传说、来历及习俗
端午节
端午节习俗及寓意 端午节有什么寓意
端午十五个习俗你知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