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杏林春语:中医退步了吗?

中医退步了吗? 

“九斤老太自从庆祝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的变了不平家,常说伊年青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何况六斤比伊的曾祖,少了三斤,比伊父亲七斤,又少了一斤,这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实例。所以伊又用劲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风波》。

“一代不如一代”,这个是鲁迅小说中塑造的经典人物,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也时常以此形容现代的中医,现代的中医是不是真的一代不如一代了呢?

也许,大家看了我前面的文章,都觉得我也应该是这种思想,其实不然。当我们讨论中医理论的时候,往往会说“一代不如一代”,发轫之人往往是最难的,但是不管是临床还是理论都会有所缺憾,另外一方面,作为一个学派或者一门学科的鼻祖,其发明创造之功往往不是后人能及的。

那么,中医到底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我们不妨用数据说话,张仲景活了65岁左右,朱丹溪77岁,李东垣71,叶天士78岁,王梦英60岁,皇普谧67岁。现代中医,如刘渡舟84岁,胡希恕86岁,王绵之87岁,李士懋80,现在在世的邓铁涛100岁,王永炎78岁,而国医大师大多都90以上,现代的名医平均年龄相对于古代高出20多岁左右,而现代人的平均年龄比古代也就基本高出20多岁左右。

如果按照这个规律,中医在对自己身体的保养上是没有多少退步的痕迹的。而且,我们举的例子是现代的名中医与古代的顶级中医相较,由此可见中医在保身之道上与古代的顶级中医相差不大。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现代人觉得中医的水平比古代更低了呢?

中医最受病人诟病的是,中医治病慢,没有古人“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但是我们细细想一下,会发现这个其实也不成立。比如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当他官至侍郎的时候,结识的都是当时京城有名,有技术的中医,身上有皮肤病,动辄要吃上半年的药,方能痊愈。这跟现代的人的际遇基本差不多。

再深思之,得一个病可能是几年的生活无规律,抑或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不好形成的,吃中药时总是想着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疗效,这本来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有的人拿中医与西医相比较,说西医治疗疾病快,中医治疗太慢了。殊不知,刚好相反,比如感冒,不管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感冒,西药吃起来基本上就是一个礼拜,甚至半个月,如果是输液消除症状也需要两三天,但是中医如果治疗感冒,有时一天就治疗痊愈,平均下来也就三天左右,有的时候反复稍微需要长一点的时间。

中医人自己诟病自己,则往往从医生的用药上,譬如有的中医开出的方都是30+味药,不但病人看不懂,甚至医生也看不懂开方的思路;或者从医案来评价,譬如有的医案脉象居然没有寸关尺、浮中沉,让人匪夷所思。

而事实刚刚相反,譬如张仲景以桂枝汤治疗疾病,大多是太阳病中风证,或者是太阴病,但现代人对桂枝汤的运用范围扩展的非常大,很多疾病都可以用桂枝汤治疗,疾病谱在扩张,中医方药的治疗范围也在扩张,仅就此而论,中医退步论貌似站不住脚。

另外,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的作息时间不规律,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的产生,治疗疾病所需要的疗养环境变差了,中医药取得疗效的条件变得越来越差,这种种原因综合在一起来看,中医药医疗技术并非人民想象地那样,并不是退步了。

“一代不如一代”,也许只是口头禅,如果我们当真,那就真是不太合适了。


本栏目为作者原创,喜欢就??并转发哦!转载需经作者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全息体质论
谈一谈中医治感冒的那些事
柴胡桂枝汤与抑郁症治疗
丽华跟诊日记16:经方的运用
经方桂枝汤治疗汗出异常的体会
学习薛振声《十年一剑全息汤》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