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注】从南雄到仁化,一路都是长征记忆|金记者长征日记




粤北山区韶关,是1934年10月红军长征走出江西的第一站,特别是与江西交界的南雄市,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及周边省份进入岭南的主要通道,其中梅岭古道就是最著名一条战略大通道。初秋的9月,记者来到这块红色土地,追寻当年红军长征的伟大足迹。

长征入粤第一仗遗址的生动记忆

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信丰县一带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一道封锁线。10月26日,红一军团前锋在信丰县的石材圩一带开进,经小和、万隆进入粤境广东省南雄县的界址、乌迳一带。

南雄市史志办原副主任李君祥介绍说,“10月27日拂晓,侦察连向正在新田墟附近的山坡上挖战壕的敌人发起攻击。顷刻,整个新田枪声大作,双方展开了激战。这次战斗歼敌20多人,缴获枪支弹药一批。这是红一方面军进入粤境的第一仗,也是在粤的第一场胜仗。 ”

长征期间先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干事、宣传部部长等职的陆定一,在他与贾拓夫合作写的迄今为止最长的“长征小调”《长征歌》中,开头四句便提到了新田之仗: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当年的战场今安在?9月13日,记者来到今天南雄市乌迳镇新田村一带,试图寻找烽火年代留下的痕迹,遥想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情景。



▲新田的古村落标识


由于这里由于交通不便,游人并不多见。红色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大众的热切关注。让人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东西。不过,令人高兴的是,南雄市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记者,乌迳镇新田村作为红军入粤第一仗革命遗址,经报中央、省、韶关市等相关部门批准,在原战斗遗址修建红军入粤第一仗纪念公园的计划已经获批,这里将主要建设包括纪念广场、纪念雕像、纪念碑、红军历史展览室等,项目总投资380万元。是的,虽然迟到,总算没缺席。也许不久的将来,再来参观旅游者将能看到再现的1934年10红军战斗的伟大场景。

红色故事人人能讲

在另一个叫油山镇的山坡上,一座油山革命纪念碑向后人“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红军与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这里有多处红军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1935年红军长征后项英、陈毅率部在这里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故事人人能讲。陈毅元帅在此写下著名的《梅岭三章》。但同样的,真正的历史景点尚没有开发。




84岁的厚坑村老人张良胜讲诉从爷爷那里听来的红军铜鼓岭战役的故事。


“其实很可惜,由于我们的基础条件太差,大批的红色旅游资源没有机会得到很好的开发。” 油山镇镇长钟小娟也有自己的困惑,这位女镇长直言快语,介绍了当地由于受自然条件、区位与交通不便等因素限制,红色旅游资源很难发挥出效益的实际情况。




油山镇镇长钟小娟在向记者介绍情况。


她说,“我们油山这一带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当年红军长征后陈毅元帅领导三年游击战在这里活动的多个根据地,但是因为这些地方偏僻,现在还没有资金来开发,我们很需要各级部门的支持。”

其实,就是这个油山脚下的上朔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南雄苏维埃政府驻地。《毛泽东选集》中提及的“水口战役”就是1932年夏这里打响。在南雄地下党的组织下,上朔村就出动了几百人,帮助红军挑子弹、行李,抬担架,把18名红军伤员抬回上朔村医治。

南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宏忠说,像南雄这些地方的红色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一是由于这些资源之前没有得到更好的保护,现在失修或损坏的很多,另一方面也由于没有特别有影响的大景点带动,形不成影响力,另外也由于一些观念的上因素,这些红色旅游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人气不够,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我希望我们的红色旅游资源能与生态绿色旅游资源得到很好地开发。但是,现在大家都在上这些项目,我们也需要慢慢争取。”钟小娟说。


南雄党史办原副主任李君祥在介绍红军长征经过南雄时的战斗情况。


满是散落的长征记忆


从南雄到仁化,从仁化到乐昌,从1934年10月到11月的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里,红军在岭南山脉的粤境北部山区韶关三个市县留下了一串串不灭的革命历史足迹,激励着后人前进。

然而所到之处,记者明显感受到这些红色的资源有待更好地保护开发。记者也悄悄寻问并了解到,不管是南雄或是仁化这些地方的经济水平其实低于全国县域的平均水平,特别这些地方没有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仁化城口镇农办负责人说,主要是财力不够,资金比较难争取。

而南雄的周宏忠体会更深。这位曾经的旅游局长说,南雄就是前年才进入中央苏区县,开始得到一些国家补贴,而能够拿来开发旅游(包括红色旅游)的经费很有限。记者长期对比研究过广东的县域经济发展,就广东北部山区县的综合经济实力、特别是财力情况看,至今仍处于全国县域经济的下游水平,靠自已财力很难保护并开发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尚需要各级财政共同扶持。


仁化城口镇,红军当年经过的地方





在这条街上,82年前,红军天当被、地当坑秋毫无犯百姓。



仁化县城口镇农办主任黄本洲,向记者介绍当年红军经过的情况。“现在有了上面的保护资金,我们已花几十万从村民手中回购了这两座房子。下一步就开始整修了。这里以前基本没有扶持资金用来开发保护。


仁化城口镇恩村村委会主任蒙荣华向记者介绍说,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讲红军和白军在铜鼓凉亭打仗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粤北——中央红军万里征途第一站
红一方面军长征日记·第16天·远离苏区根据地,扩红工作很艰难
深挖“红色富矿”,老区蝶变新生!韶关仁化红色文旅结硕果
新田打响红军入粤第一仗
纪念长征80周年贴几首旧作
陈宇大校考察武冈红色旅游资源专程走访红军后裔企业--利鑫塑料公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