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云鹏教授临床应用附子举隅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味辛甘,大热,有毒,性燥刚烈,入心脾肾经,具有温阳补火,散寒除湿之功。

《本草正义》云:“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

《伤寒论》对附子应用极广,配伍精当,通过附子与麻黄、桂枝、干姜、白术、茯苓、人参、大黄等不同药物的配伍,功效众多。

张云鹏教授是上海首批名老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云鹏教授从医50余年,以《伤寒论》为经,悟仲景用附之要,验自己用附之法,灵活变通,通过附子与不同药物的配伍,在治疗内、外、妇各科疾病过程中取得良好疗效。笔者有幸跟从张师随诊,总结其运用附经验如下。


温振肾阳治低血压

附子配干姜治疗少阴病,干姜辛热、守而不走,长于逐寒气,温脾胃散中寒;附子,辛甘大热,走而不守,是回阳救逆、散寒除湿之要药,二药配伍,一走一守,补中有发,其力精专。代表方:四逆汤。

病案举隅  患者钱某,男,32岁。2011年9月22日就诊,主诉:头晕2个月。现病史:2个月来,反复头晕,但欲寐,恶寒,四肢无力,偶有腰酸、耳鸣,无明显头痛,无视物旋转,原有血压偏低病史,舌质淡,苔薄白,脉微细。BP:84/60 mmHg。西医诊断:低血压。中医诊断:眩晕。证属少阴,肾阳不足,气血亦损。治以温振肾阳,补益气血。处方:制附子(先煎)30 g,干姜9 g,炙甘草6 g,党参30 g,当归15 g。1剂/d,水煎服,早晚分服,煎服3剂后头晕已除,精神较振,BP:120/70 mmHg。仍守方继续服药,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

按语:《伤寒论》曰:“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此为少阴病之提纲,指出少阴病的主症主脉,今又见舌质淡而恶寒,阳气衰危更为明显。四逆汤为少阴病之主方,理应用之,头晕血压低,则为气血不足,髓海空虚之象,故加党参、当归,以益气养血也。正如程应旄所说:“凡阴脉皆沉,异乎太阳之浮,不必言已;阳明脉大,微者大反之,少阳脉弦,细者反之,沉兼微细,阴证足以。”故用温药治之。


温阳利水治特发性水肿

张师以附子配桂枝、茯苓[2],温阳利水,散寒除湿治疗阳虚水肿。附子配茯苓,通过其较强的利尿作用达到淡渗利水目的。附子、茯苓合用,既能温阳又能制水利水,改善阳虚消除水湿。代表方:真武汤。

病案举隅  患者杨某,女,39岁。1998年9月15日就诊。主诉:双下肢浮肿半年。现病史:半年来双下肢浮肿,伴月经周期不准,或2个月一行,或3个月一行,畏寒,左侧偏头痛,晨起面部浮肿。尿常规正常,肾功能正常。西医予双氢克尿噻治疗,浮肿退,停药又起,腰酸乏力。舌质暗红而胖,苔薄白,脉细。查体:面部浮肿,形体偏胖,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胫骨前压迹(+)。西医诊断:特发性水肿;中医诊断:水肿。证属肾阳不足,气虚血瘀,冲任不调。治以温补肾阳,益气利水,疏肝调经。处方:制附子(先煎)10 g,桂枝10 g,茯苓30 g,泽泻10 g,冬瓜皮30 g,肉苁蓉10 g,巴戟天10 g,柴胡10 g,白芍15 g,益母草30 g,五加皮15 g。1剂/d,水煎服,早晚分服,服药14剂后,双下肢浮肿,头痛,月经来潮,量可,舌质暗红,苔微腻,脉细。原方泽泻增至30 g,加天麻10 g,去益母草。14剂后,头痛仍有,晨起面部浮肿,双下肢浮肿,畏寒。舌暗红质胖,苔微腻,脉细。上方天麻增至15 g,肉苁蓉增至20 g,加蜈蚣1条,制附子增至20 g,加泽兰20 g,红花10 g服药38剂后,双下肢浮肿明显好转,双氢克尿噻已停服2周,月经每月按时来潮。1个月后追访,月经按时来潮,浮肿已消退。

按语:本例水肿是由于肾阳不足,肾主水功能失调引起的,胞宫失肾阳温煦,寒凝血瘀,故月经不调,所有抓住温补肾阳是关键,用附子、桂枝、巴戟天、肉苁蓉补肾阳,温胞宫。用猪茯苓、泽泻、冬瓜皮、五加皮利水治标,以益母草、泽兰、蜈蚣活血通络。诸药合用,使肾阳得补,胞宫得养,血行通畅,故月经按月而至,头痛不作,浮肿消退,疾病告愈。


温阳清热治疗肠痈

张师运用附子配大黄治疗正虚的热毒之症。

病案举隅  患者张某,女,67岁。2000年5月15日就诊。主诉:右下腹疼痛2周。现病史:右下腹疼痛2周,局部可触及包块,经抗生素治疗1周,仍发热,38.5 ℃,腹痛,尚有包块。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无力。西医诊断:慢性阑尾炎。中医诊断:肠痈。辨证:正气不足,湿热壅滞,瘀结肠中。治以温阳扶正,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排脓去结。处方:制附子(先煎)15 g,生大黄(后下)15 g,牡丹皮15 g,冬瓜仁30 g,败酱草30 g,桃仁9 g,薏苡仁15 g,木香9 g,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30 g。1剂/d,水煎服,早晚分服,服药7剂后,包块明显缩小,腹痛大为缓解,发热已除。惟头昏食欲差,脉细,舌质微红,苔由黄腻化为薄白。

按语:治疗肠痈一症,有薏苡附子败酱散、大黄牡丹汤二方(《金贵要略》)。前者用于虚寒症,后者后者用于实热证。张师认为本案发热、右下腹痛,舌苔黄腻,为实热之象,然脉细无力,乃正虚之象,考虑患者年高体弱,攻之过甚易伤正,故两方合用,扶正清热两不误,取仲景之法,而扩充其用。


温肾暖脾治疗泄泻

病案举隅  患者梁某,男,28岁。2012年8月3日就诊,主诉:反复腹泻1年,加重3周。现病史:以往五更泻1年,3周来半夜子时腹部隐痛不适,晨起肠鸣、泄泻,大便日3-4次,矢气多,手心出汗,无黏液脓血便,自觉腹部寒冷感。曾行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症。中医诊断:泄泻。辨证:脾肾阳虚,运化失常;治以温肾暖脾,涩肠止泻。处方:制附子(先煎)6 g,党参10 g,白术10 g,茯苓10 g,炮姜10 g,乌梅10 g,五味子10 g,炙鸡金10 g,炙甘草6 g,淮小麦30 g。1剂/d,水煎服,早晚分服,服药14剂后大便基本成形,日行2次,肠鸣减少,晨起腹痛,原方加木香6 g,白芍10 g,苏梗10 g,黄连6 g,制附子加至9 g,14剂后,腹痛好转,晨起肠鸣减少,大便成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服药2个月后,效果明显,病情稳定,大便成形,日1-2次,腹痛、肠鸣症状缓解。

按语:张师认为:慢性泄泻,反复发作,往往虚实夹杂证,本例五更泻,腹部寒凉感,均因脾肾阳虚,运化失司所致。方中附子具有温肾益脾、散寒止痛、助脾燥湿之功,乌梅涩肠止泻,与干姜、黄连、党参同用,有乌梅丸之义,寒热并用,共奏良效。《伤寒论》曰:“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结    语

张师临床运用附子的例子举不胜举,但归其要旨,张师认为“用附子之必要条件即在振奋人体脏腑机能之衰沉,”并归纳用附子的主要指征:(1)恶寒、四肢不温。(2)脉沉、迟、细、微。(3)舌质淡、胖、苔白。张师又指出,虽然附子临床效果奇特,但不合理应用,不但不能取得疗效,往往还能产生毒副作用,所有临证时要掌握辨证要点,注意配伍恰当。



参考文献 略

(编辑:蒋凯彪)


作者:孙丹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阴阳双补方剂简述
《中医的特殊治法·阴阳双补法》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暴起吐泻,腹痛肠鸣,下利清稀
阳气少,所以肠子响!一张老方子,补阳,利水,止肠鸣
肝炎治疗偏验方 【中药讨论专版】
肠子一响,三脏皆摇!这张治慢性腹泻的方子,暗藏玄机,请你留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