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坚持每天背点《伤寒》,我已经背诵30天啦!?????????


往期回顾

《伤寒论》背诵班第28天

《伤寒论》背诵班第29天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10)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3:38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10) 来自医承有道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牡蛎五两(熬,味酸咸) 龙骨四两(味甘平) 大枣十二枚(掰) 蜀漆三两(洗去腥,味辛平)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唾血。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一两 甘草二两 牡蛎二两(熬) 龙骨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原文+译文+评析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①,亡陽②,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注释

①以火迫劫之:用火法强迫发汗。

②亡陽:此处的陽,指心陽,亡陽即心陽外亡,神气浮越之谓。

 

译文

太陽伤寒症,脉象浮,本应当发汗解表,医生却用火治法强迫发汗,导致心陽外亡、神气浮越,出现惊恐狂乱、坐卧不安的,主治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评析

本条讲误火而致心神浮越的变证与治法。


伤寒脉浮,是病邪在表,当以麻黄汤发汗,或桂枝汤解迹误用火法劫迫出汗,致汗多而损伤心液,陰不能敛陽,心陽随之外泄,所谓陰在内,陽之守也。心陽外亡散乱,于是发生惊狂卧起不安。较烧针而致的烦躁为重,所以治以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一以温 复心陽,一以镇浮越之心神。因芍药性味酸寒陰柔,非陽虚所宜,故去之;因病势险逆,故方名救逆。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两升,先煮蜀漆,减两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 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译文

病的征象像太陽伤寒症,但脉搏不弦紧反而弱,并且出现口渴,这不是太陽伤寒症而是温 玻若误用火攻,火邪内迫,就一定会出现谵语等变症。温 病初起脉弱,一般并见发热脉浮,用辛凉发汗解表法治疗,汗出邪散,则疾病可愈。

 

评析

本条讲温 病表症与伤寒的鉴别。

 

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①,名为火邪。

 

注释

①清血:便血。

 

译文

太陽病,治以火熏的方法,未得汗出,病人必发生烦躁,经过六七日,病如果仍未解除,可能发生便血。由于这些变症是因误用火法而致,所以名为火邪。

 

评析

本条讲火邪迫血下行的变症。


太陽病,治当用汤剂发汗,反而用火熏方法,不仅不得汗出病解,反致火热之气内迫,因之增加烦躁不安。所谓“到经不解”,指太陽病到了应当解除的日期,一般在六七日左右,病症仍未解除,则火热入血,伤及陰络,可能发生大便下血,所以说“必清血”。必为推断之词,据理分析,可能发生躁扰或便血,这对提高诊断的预见性有指导意义,只有提高了预见性,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防止或减轻变症的发生。伤人致病的因素谓之邪,变症因误用火熏而致,所以名曰火邪。

 

脉浮热甚,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译文

脉象浮,发热甚,这是太陽表实症,治疗当用发汗解表法,却反用温 灸法治疗,这是把实症当做虚症来治疗,火邪内攻,耗血伤陰,一定会出现咽喉干燥、吐血的变症。

 

评析

本条讲火邪迫血上行的变症。


艾灸主要适用于虚寒症,今脉浮热甚,显然是陽症实症,反用灸法治疗,即所谓“实以虚治”,两实相合,势必火热更炽,血为火迫而妄行,因而发生咽燥吐血。


前条是用火熏,本条是用艾灸,前条为下血,本条为吐血,似乎与火熏、艾灸的不同火法有关,实际不是决定因素,主要是随人的体质而异,如病人平素下焦之陰不足,则火热易伤陰络,陰络伤则血下行而便血;如病人平素上焦陽盛,则火热易伤陽络,陽络伤则吐血。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①,血散脉中②,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③,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④,因火而盛⑤,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注释

①追虚逐实:血本虚而更加火法,劫伤陰分,是为追虚;热本实,而更用火法,增加里热,是为逐实。

②血散脉中:火毒内攻,血液流溢,失其常度。

③焦骨伤筋:形容火毒危害之烈,由于血为火灼,筋骨失去濡养,故曰焦骨伤筋。

④邪无从出:误治后,表邪不得从汗而出。

⑤因火而盛:因误用灸法,邪热愈加炽盛。

 

译文

病人脉象微数,属陰虚内热,治疗千万不可用灸法,若误用温 灸,就成为火邪,火邪内迫,邪热内扰,烦乱不安的变症就会出现。陰血本虚反用灸法,使陰更伤;热本属实,用火法更增里热,血液流散于脉中,运行失其常度,灸火虽然微弱,但内攻非常有力,耗伤津液,损伤筋骨,血液难以恢复。


脉象浮,主病在表,治疗当用发汗解表法,若用灸法治疗,表邪不能从汗解,邪热反而因火法而更加炽盛,出现从腰以下沉重而麻痹,这就叫火逆。若病将自行痊愈的,一定会先出现心烦不安,而后汗出病解。这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脉浮,浮主正气浮盛于外,故得知汗出而病解。

 

评析

本条分两段:微数脉为陰虚火盛,误灸的严重后果。浮脉为表症,误灸的变症与将自解的机转。

 

烧针①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注释

一把香①烧针:用粗针外裹棉花,蘸油烧之,俟针红即去棉油而刺入,是古人取汗的一种治法。

 

译文

用烧针的方法以发汗,针刺的部位受到寒邪侵袭,发生红色核块的,必然要发作奔豚。自感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的,可外用艾火在其核上各灸一壮,内服桂枝加桂汤,就是桂枝汤原方再加桂二两。

 

评析

本条讲因烧针引发奔豚的症治。


烧针是古代发汗的一种方法,由于处理不当,风寒之邪从针孔 处侵入,致使血脉凝涩,针孔 处发生红色肿块。风寒之邪引动下焦水寒之气向上攻冲,有如奔豚状,主要是病人自感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其病机为心陽虚而肾水上乘,所以外用艾灸其红色核块,以温 散寒凝的气血,内用桂枝加桂汤和营卫,平冲逆。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 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专也。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译文

误用火攻而又行攻下,因火攻发汗致损伤心陽,出现烦躁不安的,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心陽虚烦躁的治法和主方。


火逆指误用火法而导致的变症,烧针为火法中之一种,下后又用烧针,以致烦躁不安,这是心陽受伤,心神烦乱,所以治宜温 复心陽,重镇安神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118火逆下 因烧针烦躁者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零基础学中医第31期: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2条)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歌方解 | 道医网
​十一、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以火法强迫其发汗。凡烧针、火熏、炙法,皆属火法。),亡阳(此处的阳,指心阳而言。亡阳即心阳外亡,神气浮越之谓。),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膝)〔漆〕牡蛎龙骨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