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录来稿 | 医生是一生的修行

纪录

·

故事

·

发现


编者按:“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 ,则国雄于地球。”有这么一群年轻的中医 ,他们为了心中的正义和热爱的中医事业矢志不渝,他们就像那初升的太阳,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照亮着中医药,中医药的未来有你们,前途一片光亮。



春节刚过,在这“水冰地坼,勿扰乎阳” 的寒冬之末,“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的暖春之初,写篇绝非八股的随笔,记录过往的思考点滴。

1

榜样的力量

从踏入燕京之刻,至懵懂学医之今日,恍惚一年有余。匆匆奔忙于医院科室之间,心田之灵素滋润已随不规律的作息与走马灯般的规培慢慢蒸发而行将枯竭,胸膺中锐意进取、济世活人之心日减,而渐生倦意,原来熄火与抛锚如此轻而易举。在夕阳余晖中,在仲景石像前,我常常反思:这样下去,是否还能成为苍生大医,去成功拯救黎民疾苦?还是甘心做含灵巨贼而祸害一方?

前不久听取岐黄小超超师兄讲座教导,方觉溯洄而求经典之旨始终为学医正道,参悟人法天地的道理正是医者平素的思维状态。《素问·上古天真论》言贤人“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窃以为,王伟师兄经典学习小组的各位师兄师姐正是在如此仙风道骨、佛缘禅境中渐列贤人。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需要这样的恰从天地之道传统中医,不难看到,榜样的力量就在于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2

捉襟见肘的鞭策

回首上一年度生活,或许最有意义的就在于辗转于北京各郊区的义诊,印象最深的是义诊结束后每周日准点来电调方的王阿姨:

“ 王某,女,48岁,

主诉:吸气困难5年余

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吸气困难,须深呼吸方可缓解,自服木香分气丸后缓解,情绪郁结时有加重情况,伴有从咽部至心下不通感,夜晚睡觉时发热,两只脚需要伸出被子外面,总是喜欢伸展上下肢觉舒,指节间起红疹 ,胃中寒冷,欲食热,无恶心、呕吐,无痰,舌淡白,苔薄腻,脉厥阴,弦而有力

柴胡12g 桂枝9g 干姜6g 生牡蛎9g

天花粉12g 炙甘草6g 黄芩9g

3副药后病人经常想伸展上下肢的症状基本消失,吸气困难却无改善,小便颜色呈现白色,大便成形,近几日感冒,恶风无汗,时常咳嗽,无痰,咽部微痛,月经血块多,经量大,初来似水,后至暗红。

先服桂枝汤加连翘3副治外感,无感冒症状后,根据恩师所倡血虚水盛理论,服上方合当归芍药散7副,药后病人反馈其吸气难与憋闷感已明显好转,表示感谢。 ”

义诊结束后,我们百感交集:一方面是诊治百姓,解除疾患所带来的欣喜和成就感;另一方面,是对自己学艺不精,难以解除百姓所有不适的反思和愧疚感。


我们通过百姓这面镜子,进一步认识到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完全取决于实实在在的疗效。同时,我们也看到:基层,尤其是偏远山区,急需优良的医疗资源以减轻患者痛苦,而像北京这样相对富庶的郊区,虽有相对优质的硬件设备作为支撑,却因无相关掌握技术的医生、护士而变成了摆设。

故不揣冒昧,窃推测目前国家推行的三级医疗乃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使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扶持下,也难以开展的原因有三,若有不妥之处,可留言交流

一是社区或基层医疗机构虽设备相对健全,但软实力不足,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与确诊能力有待提升;

二是高比例的医保政策,使得相关基层医疗机构成为廉价药店的代名词,许多人挂号就是为了纯粹开药,甚至囤药,很多患者每次都自行携带药品清单与口服方法说明;

三是三甲医院与社区或基层医院的合作更拘于形式化与流程化:普通百姓在数月一次的义诊或健康咨询活动中难以维持长期的治疗过程,而三甲医院本身的医疗团队也增添了沉重的行政负担。


3

中西并行——轮回?涅槃?

中医与西医,是建立于不同世界观下的医学体系从本质而言,无法结合。那么,中医与西医如何并行?中医又如何在我国两种医学体系并存的局面下,不吹捧,不抹黑,真正长久而有效地为人民服务?这些初学中医很容易引人争议的话题不自觉再度溜入我的脑中。


中医学重视人治,换言之,医生个人水平至关重要。一位真正的中医,必定要求品行谦恭仁厚,医术精湛高明,悟性勤学兼备。这与依赖于君主的封建社会体系极其相似。因此,在跟诊与师承的过程中,不要被所谓的论文数量和行政职务所蒙蔽,而要看他实实在在的临床疗效如何,选择“明君”才是首要任务。


而西医之所以容易复制,容易推广,就是由于临床路径与规范化治疗将医学治疗分割细化,最终实现标准化治疗,类似于肯德基等西方快餐流水线标准化生产。明确诊断后,靶向治疗,从而精准、快速制定方案。


现在很多中医开方的加减法,会让祖师们觉得是无稽之谈:他们盯着患者的不适症状,对照动物实验得出的药理研究,再根据某些权威人士的固有公式做着加法,又根据药后症状的加重变化,肝肾功能指标的异常做着减法。这样机械而毫无原则的一级运算,还是不是口口声声喊着的整体观念?


但是,中医又必须要具备西医常识,一方面对某些疾病的发病过程有预判,做到心中有数,不延误病情;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对比,相互印证彼此的结论,以脉象为例,看恶性消耗性疾病的终末期能否与我们“但某无胃”的死脉相互印证,急性缺血缺氧性疾病能否与人迎气口脉的“盛四倍以上”的溢阴、溢阳、关格相互印证。


因此,中医要发展,首先须回归:回归自我,即回归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纯净心灵世界;回归经典,用心感知天地阴阳的浮沉,感知风雨晦明的变化,感知冬夏冷暖的交替,感知经络循行的动静,感知脉口形势的盛衰,感知本草性味的烈缓;从而回归临床,造福于百姓日常的方方面面。


最后,预祝《纪录中医》的各位读者与所有工作人员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同时,预祝我们期待日久的《千年国医》纪录片顺利录制,完美开播!


小编多说一嘴:感谢溯洄对“纪录中医”微信公众平台的信任和支持,以及对平台及纪录片送上的祝福,谢谢溯洄的信任和祝福,也祝福溯洄及小伙伴们的中医之路越走越顺利!你们就是中医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作者:溯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医学的立意
为中医正骨留一扇门!民间中医多项“独门绝技”濒临失传
【访谈精华】应象中医创始人杨永晓:谈中医学子发展之路
肯定是我们误诊了
中医的位置不在医院,而在基层社区!
针灸或是村诊所一新出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