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月满无补”的背后故事(祝各位中秋愉快)
输入标题

“月满无补”的背后故事

无锡市中医医院 毕礼明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中秋赏月、品尝月饼、家人团聚,这是习俗依然清楚记得小时候过中秋节时期盼月饼的心态,还有妈妈烙的芝麻饼,很甜。真的很想回老家。。。。。。今天聊的话题是月亮对人体的影响。


月亮对地球的引潮力是太阳的2.25倍,月球的引力改变不仅引起地球的液体潮,还可引起气体潮和固体潮,因此其对地球上的万物都有一定的影响。地球上2/3是海洋、1/3是陆地,人体内也有大约2/3的液体,也会受到月球的影响而出现潮汐样变化,这也许就是人体气血周期的变化原因。月光控制着动物月节律的周期月之盈亏反映了日光对地球光照的影响情况,而光照期和光照度对生物节律的作用已明确因此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会受到月之阴晴圆缺影响《素问·八正神明论》:“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今天中秋虽然无锡下雨,依然要聊一聊月满无补的话题。

1.“月满无补”体现人与自然统一的整体观

自然界有寒暑更迭、春秋往来,人有气血运行、生发收藏,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也就是“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人体气血盛衰与自然界的变化关系密切。

在生理状态下,妇女的月经变化与月亮盈亏关系最为密切。正常妇女的月经如期而至,按时而去,有规律地变化阴血旺盛血海满盈下注胞宫而开始行经经后则阴血渐弱阳气始生阳气充盈后又化生阴血,于是阳气由强而弱阴血又渐次旺盛,从而开始第二次行经。另外国外有人报道了新生儿出生率在月圆时最高,新月前后最低

在病理状态下,有研究表明人和动物的皮肤对组织胺之类变应原的反应也有近似太阴月的节律。国外有人调查了千例出血患者,其中80%的出血危机发生在1/4上弦与1/4下弦月之间的日子里,圆月时出血病人最危险国内就肺结核咯血所作的调查结果也与此类似。月相与潮汐有直接关系,潮汐现象主要是由月球变化引起的,海洋潮位的高低是代表月相变化的一个客观指标。一月中,望月前后的潮位最高。有研究发现在潮汐涨落的不同时期,死亡时间的机率分布不一。落潮期和低潮期的死亡人数显著地多于涨潮期和高潮期。而关于出血性疾病死亡时间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涨潮>高潮>落潮>低潮,差异显著。对月之满亏而言,望月组>上弦月组>朔月组>下弦月同为脑血管意外患者,出血性者大多死于涨潮、高潮期,缺血性者却大多死于落潮期


2.“月满无补”体现中医时间治疗学

《素问八正神明论》云“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凝。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月满时人体气血充实,肌肉坚固,正气存内,治疗上不应该侧重于补益治疗。

当然中医的时间治疗学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伤寒论》中也有多处明确的论述。如用十枣汤治悬饮,则宜“平旦服”,早晨是阳气生发之时,又空腹服,可使药力速行病所以散饮逐水。罗卫芳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临床应用寒下剂或热下剂,最佳给药时间均在酉时。因酉时为日之时,阳明经腑功能活动相对旺盛时期,此时服用泻下药,药力正可借阳气处于收降之势,入里而发挥泻下作用。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时到未上,在9--13点之间阳气最盛此时抗病能力最强对于初犯人体的外邪,可一汗而愈,因此应用解表药麻黄汤证类的最佳疗效时段为9-13点之间。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在15-19点之间阳气渐衰阴气渐生,一身的主气由表入里,进入气分和肠胃之中所以气分实热的白虎证或肠胃积滞的承气证,此时用药最佳。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在3-7点之间阴气渐退,阳气逐升,人体的抗病能力由弱至强,人体的主气在半表半里之间因此寒热往来,胸中满闷,欲呕无叶,邪在阴阳之间的小柴胡证在此时用药是最佳的疗效时段。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在21-1点之间为阴最盛,是人体虚寒证转机的最佳时刻因此治疗肠胃虚寒消化不良理中汤类适合在这段时间服用。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在23-3点之间阴气由强变弱,阳气始生,对于治疗抗病能力极弱的少阴阶段病,人体正气可借助药力以补充所以各种补益方法。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在1-5点之间,是以正胜邪的最关键时亥止此时一阳复升,阴气始退,对于疼痛难忍的胆道蛔虫病和各种阴阳决离、生死相关之病,可抓住时机起死回虫治疗手足逆冷的厥证和气乱而不知的危证和疼痛难忍证等,此时为最佳疗效阶段。

还有李东垣提出“诸病因四时用药之法,不问所病,或温或凉,或热或寒。如春时有疾,于所用药内加清凉风药夏月有疾,加大寒药;秋月有疾,加温气药冬月有疾,加大热药也体现了中医时间治疗学。


3“月满无补”体现中医“虚实补泻”的治则

灵枢.岁露》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郄,烟垢著……至其月廓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膲理薄,烟垢落……。”《素问·八正神明论》明确指出:“月生而泻,是谓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日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月满之时气血旺盛,疾病状态下常常是实证,应该驱邪为主,不宜补益。

张景岳曾说“若正气既虚,则邪气虽盛,亦不可攻,盖恐邪未去而正先脱,呼吸变生,则措手不及”。在十五时,由于体质较强,故应慎用补法而用泻法,景岳《类经·十二卷·论治类》又说:若正气无损者,邪气虽微,自不宜补,盖补之则正气无与,而邪气反盛,适足以借盗粮而资寇兵……当直去其邪,邪去则身安,但法贵精专,便臻速效”。《素间·岁露》认为:“月满……虽遇贼风,其浅不深;至其月廓空……遇贼风则其深,其病亦卒暴”。

 在祛邪时,攻伐病邪的力量越大,治疗的效果也就越佳;在针灸临床中,近人多以能忍受的最大刺激量作为衡量标准来提高祛邪外出时的治疗效果,也就是说刺激量越大,祛邪效果越佳,而在同一穴上,进行针刺的针孔越多,实际上就是刺激量越大。然而在祛邪时必须注意体质的强弱,不能一味蛮攻,应注意祛邪而不伤正。故《素问·缪刺论》认为,针灸治疗的刺激量必须根据月亮盈亏的情况来确定猜数,既不能多,也不能少,“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其日数则气不泻”。

 


总之,从“月满无补”可以看出,人体营卫阴阳消长、五脏之气盛衰、脉象、气血运行等都具有周期行变化,这种变化按照周期的长短分为年节律、月节律和日节律,这是人与自然的统一,这些节律对中医临床指导仍有很大价值。

另外人是自然的进化产物,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一定会受到惩罚;人类是智慧的,不应该透支属于子孙后代的和谐自然界。

参考文献(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病先防,怎么防?
《黄帝内经》对人体生命时间结构的研究
中药的服药时间
诊要经终论
如何正确选择服中药的时间
太阳经部分浅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