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在澳大利亚中医诊所的应用
中医学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针灸尤为如此[1-2]。国内学者对于针灸治疗的疾病种类进行了文献研究[3-4],但是国外针灸病例的分析研究为数不多[5]。笔者通过整理统计澳大利亚一所中医门诊6年共757例的初诊病例,归纳总结中医门诊中就诊人群的状况,使用针灸的疾病种类及患者选择针灸作为治疗手段的原因,并了解针灸在国外的使用情况,以期为国内外中医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扩大中医针灸的临床应用范围。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澳大利亚布里斯本中医药针灸中心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共6个年度的门诊初诊病例,共计757例。男278例(36.72%),女479例(63.28%),男女比例为58.0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研究方法
编制统计表
参照山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含门诊和病房)多年收治的病种情况,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6]第9版所列病种类别,对各初诊病例的第一诊断结果进行归纳分类,按病种分为疼痛科、神经心理科、消化科、呼吸科、妇科、男科、五官科、皮肤科、骨科、内分泌科10科,按年度编制成《澳大利亚中医门诊2009—2014年各年度收治病种病例数目统计表》。
病例纳入标准
以针灸作为主要治疗方法的初诊病例,即之前从未来该中医门诊就诊的初诊患者,其病例可纳入。
病例排除标准
采用中药治疗的初诊病例;中药及针灸治疗的复诊病例。
统计学方法
根据患者就诊时登记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主诉、诊断等,采用手工统计与计算的方法,结合Excel表格和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     果 1年份分布
2009年患者81例,2010年95例,2011年111例,2012年124例,2013年148例,2014年198例;平均每年中医诊所收治并进行针灸治疗的患者约126例。(见图1)
注:图中纵轴代表病例数量(例),斜线代表增长趋势。
图1  每年针灸患者数量及增长率分布  [例(%)]
2年龄分布
17岁以下(包括17岁)患者38例,占5.02%;18~39岁患者182例,占24.04%;40~59岁患者269例,占35.54%;60~74岁患者176例,占23.25%;75岁以上患者92例,占12.15%。(见图2)
注:纵轴代表病例数量(例)。
图2  针灸患者年龄分布(例)
3病种科别分布
2.3  病种科别分布  2009—2014年中医诊所收治各科病种病例统计,6年中各科病例数总计为:疼痛科(躯体痛证)448例,神经心理科82例,消化科33例,呼吸科22例,妇科61例,男科9例,五官科34例,皮肤科33例,骨科18例,内分泌科17例。(见图3)
图3  病种科别比例分布(%)
4门诊常见病种统计
将澳大利亚中医诊所6年间合计757例初诊并采取针灸治疗的患者,按6大主要科别中所属病例数排名前3位的疾病由多到少排列。(见表1)
表1  门诊患者6大科别病种统计 (例)
排名
疼痛科
消化科
神经心理科
妇科
皮肤科
五官科
1
颈肩疾病
胃病
焦虑状态
不孕症
皮疹
鼻炎
128
21
21
25
16
17
2
腰背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
疲劳综合征
月经不调
痤疮
耳鸣
121
6
18
16
10
6
3
四肢痛症
便秘
抑郁症
更年期综合征
皮肤干燥
咽炎
91
3
17
10
5
2
3分     析
由统计结果可知,6年间澳大利亚中医诊所的针灸初诊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态势平稳。2014年初诊量较2009年相比,增长了约1.4倍。此外,2012—2014年病例数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2009—2011年,其中2013年同比增长19.35%,2014年较前1年增长了33.78%。各年龄段中,40~59岁患者数量最多,其病例数超过病例总数的1/3(35.54%),排名第2位的是在18~39岁之间的患者(24.04%),60~74岁的病例数位居第3(23.25%)。各年龄段中就诊患者数量进行χ2检验,除18~39岁与60~74岁年龄段P>0.05,其余各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由图3可知,病种科别方面,疼痛科病症占病种分布比例最多(59.18%),其次为神经心理科(10.83%)和妇科(8.06%),且每年疼痛病证数量最多,说明躯体疼痛病证是初诊患者选择针灸治疗的主要病种。除了以上3个科别,内科(呼吸、消化、内分泌)、皮肤科、五官科及男科相关疾病,针灸均有所涉及。排名前3位的疾病中,颈肩痛证、胃病、焦虑状态、不孕症、皮疹、鼻炎为6大科别排名首位的病种,其中颈肩疾病病例数最多(128例)。
除此之外,757例初诊针灸病例中,104例属复合主诉、多诊断病例,占总病例数的13.74%,病种较分散、复杂。根据其诊断的主次和六大科别的归属,分为:(1)躯体痛证:第1诊断多为头痛、颈肩疾病、腰背疾病,以及关节炎性疼痛,肌肉紧张、劳损等,第2诊断及兼夹证多与此类别无关联,如合并鼻炎、胃病、记忆力衰退、神经心理疾病、妇科疾病、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2)妇科:第1诊断为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不孕症等,合并其它科别疾病,如哮喘、疲劳综合征、鼻炎、皮肤病等。(3)神经心理科:由于此科疾病症状间有相似性,故发病时常互相影响,相兼为患,如失眠,合并焦虑状态、疲劳综合征、抑郁症;第2诊断及兼夹证可与此科别无关联,如合并皮肤红疹、鼻炎、免疫力低下、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疾病、躯体痛证等。(4)消化科:第1诊断为胃肠疾病,如腹胀痛证、胃病、肠易激综合征,第2诊断及兼夹证为,合并肌肉痛证、妇科疾病等。(5)皮肤科:第1诊断多为皮疹,合并疾病有咳嗽、胃病等。(6)五官科:第1诊断多为鼻炎,可合并有咽炎、头身痛证、肺部感染、胃肠疾病等。
4讨     论  1中医诊所针灸就诊患者数量逐年上升
本研究发现,6年间针灸初诊人数逐年上升,说明澳大利亚居民对其接受度正逐渐提高,也体现出当地针灸发展水平的提高,针灸治疗疾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2女性就诊者多于男性,且以中年居多
通过分析病例可知,无论是从病例总数上还是从各科病例数量上来看,基本上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对疾病及自身状况更加敏感、更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有关系[7]。或者是女性患者更愿意接受自然疗法[8]。除此之外,就诊患者人群多集中在中年(40~59岁),其次是18~39岁和60~74岁这两个年龄段。中年人由于工作及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作息欠规律,容易出现一系列疾病[9-10],如躯体疼痛病症。而且,中青年人更易接受新鲜事物,比如自然疗法,这也可能是中青年患者接受针灸治疗的原因之一。
3疼痛类疾病是当地患者接受针灸的主要病种
在统计病例中,疼痛类别的病例数量超过了一半,所占比例高达59.18%,明显多于其他类别;各个类别排名前3位的疾病比较发现,疼痛类疾病数远超于其他同排名的疾病,说明针灸治疗身体疼痛被澳大利亚居民广泛接受,排名前3位的疼痛类疾病分别是颈肩疾病、腰背疾病、四肢痛症,与其他研究者结果类似[5]。这可能与当地人生活方式相关,经常出现由于运动不慎而致运动损伤,从而引起的各类痛症。当然,这也可能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如生活节奏的加快,紧张焦虑,电脑、手机的普及应用[11],长期久坐[12],加重了颈肩腰背的负担。
4澳大利亚中医门诊治疗的疾病种类丰富
通过整理发现,中医门诊接诊的病种较多,范围较广,各个系统的疾病均有涉及,这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79年发布并推荐的针灸可治疗的43种疾病内容相类似,基本符合国内相关研究结果[13-15]。由此可见,针灸不仅对疼痛病证有效,且对多系统、多种类疾病均有治疗作用,应用范围较广。
5针灸不仅可以治疗单一病种,也可以同时治疗多个合并疾病
针灸可以治疗单一疾病,这是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同时,对于复杂疾病,人们也会接受针灸治疗,说明人们越来越注意到针灸治病以中医学为理论基础的整体性,而非单纯的见病治病。针灸治疗疾病不是简单的辨病论治,而是结合辨证论治的思想。由于机体普遍的患病规律,特别是中老年人,常多种疾病相兼夹,病情复杂,而针灸能同时治疗多种疾病,这充分体现了针灸的优越性,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5展     望
由于针灸具有方便、快速、有效的特点,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其日益受到全球人民的青睐。虽然本研究所收集病例仅来自于澳大利亚众多中医诊所的一所,但其反映了针灸在国外的使用情况。随着国内生活的现代化,疾病种类趋向于西方发达国家。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发掘其广泛的使用价值,无论对国内还是国外,均有较深远的意义。
致     谢
感谢魏明谦教授和Helen夏惠琴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谆谆教诲,使本研究得以顺利完成。感谢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给予田丹枫、石建美、刘师序、王玥、许可5名学生的资助。感谢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处的王世军、刘君华院长的精心安排与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宝杰,左政,胡雪岩,等.针灸在世界各地区发展现状评析——以五大洲23个国家为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9):187.
[2] 梁繁荣,吴曦.国外针灸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针灸,2006,26(2):79-82.
[3] 张英,周舒心,张唐法,等.6435例针灸科住院患者病种分布情况分析[J].中国针灸,2011,31(10):941-944.
[4] 何巍,温先荣,童元元,等.近10年国内针灸临床试验研究病种计量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4):375-376.
[5] 何巍,童元元,荣培晶,等.国外针灸临床试验研究的病种趋势分析[J].针刺研究,2012,37(1):83-86.
[6] 高树中,杨骏.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7] Fan L, Gong J, Fu W, et al. Gender-Related Differences in Outcomes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Among Depression Patients[J]. Journal of Alternative & Complementary Medicine,2015,21(11):673.
[8] 高延宏.性别身份差异在医生患者间对话中的构建[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8.
[9] 许强.现代中年人亚健康状态与运动健身[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2):123-125.
[10] 赵瑞芹,韩秀霞,梁京.亚健康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对策[J].国外医学情报,2005(9):8-11.
[11] 王海泉,孟迎春,孙广恭,等.中学教师使用电脑及颈椎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3):403-406.
[12] 李娟.上班族的9大健康问题[J].当代劳模,2011(2):42-55.
[13] 杜元灏,肖延龄.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初步探讨[J].中国针灸,2002,22(5):347-350.
[14] 熊俊,杜元灏,黎波,等.现代针灸疾病谱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J].辽宁中医,2009,36(12):2155-2157.
[15] 杨明晓,赵凌,杨洁,等.国内针灸病谱研究规律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及趋势展望[J].针刺研究,2014,39(3):247-251.
作者:田丹枫,石建美,David A·Good,刘师序,王玥,许可,魏明谦,夏惠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医针灸】古老的十三针秘法
[特色疗法]快速有效、安全便捷的“米针疗法”
八十多岁老中医重拾失传针法:切脉针灸是如何运用到临床上的?
中医治病到底有没有效果?
道医治疗学
发现古中医的美︱放血疗法浅谈及病例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