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假如仅停留在解酒,那么枳椇子还不足以成为一个传奇

导读: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枳椇子的药用功能,最早见于《唐本草》。目前,枳椇子在韩国市场也十分畅销,主要是因为它善解酒毒,且美味可口,营养价值也远大于常见水果。在研究其解酒机理过程中,美国梁京团队发现,枳椇子这味中药,有着远超古人理解的神奇功能。

◆ ◆  

▍化酒为水,一味古老兼好口碑的中药

枳椇,是落叶乔木,树高达10米多,嫩枝、幼叶背面、叶柄和花序轴初有短柔毛。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向阳山坡、山谷、路旁

枳椇和大多数落叶乔木一样,在阳历的4月份发芽长叶,花期5-7月,果期8-10月。果体呈扭曲状万字符“卍,故也有个好听的名字——万寿果,它还有许多别名:拐枣、桔扭仔、结肉籽、糖果树、拐角开心果、解酒果、鸡爪果等。

枳椇最先被人发现的特殊功能就是解酒。据三国吴学者陆玑《疏义》述:“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误落一片入酒瓮中,酒化为水也”。唐代医学家、饮食家孟诜的《食疗本草》明确记载了枳椇的解酒作用。宋《本草图经》说它“能败酒味,若以其木为柱,则屋中之酒皆薄也”。

北宋时期,用来解酒开始偏重于枳椇的果实或种子,即枳椇子。《苏东坡集》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同乡揭颖臣,患饮水多、吃饭多、小便频数多年,时医皆以“消渴”治之,结果病情反甚。苏轼延请蜀医张肱为其诊治。张肱按脉问诊后,认为揭颖臣所患并非“消渴”,而是果实、酒物过度,积热在脾,才致“三多”。于是取麝香当门子(即麝香呈块状颗粒状者)以酒濡湿,做十多丸,用枳椇子煎汤送服,病很快被治好了。自此,枳椇子解酒之功被发扬光大。

金元时期,名医朱丹溪曾有验案:一男子三十余,因饮酒过多,加上房劳过度,出现发热不退,全身疲乏,治疗时先用补气血药加上葛根以解酒。服后得微汗,但“人反懈怠,热如故”,症状不减。丹溪悟出是葛根过度发散之故,遂用枳椇子易葛根,果然药到病除。

嗣后,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以枳椇子为君药制枳椇子丸,治饮酒多发和酷热薰蒸,五脏津液枯燥。

到明代,《滇南本草》、《本草纲目》等药书都肯定了本品的解酒作用,并拓展其功能。

之后代有发挥,至今对枳椇子功用比较统一的认识是:性味甘酸而平,入肝脾心经,除解酒毒外,还能止渴除烦,止痛缓急,止呕降逆,驱风镇惊,补中利尿等。煎汤、浸酒服或入丸剂用,作食疗药亦佳,常用量10~30克。

▍向"老人杀手"开战,枳椇子将书写传奇?

国内外不少学者开展了枳椇子解酒护肝功能的研究,但假如仅停留在解酒,那么枳椇子还远远不能成为一个传奇。在研究解酒药的过程中,洛杉矶加州大学(UC)的首席研究员梁京所领导的团队发现了枳椇子解酒成分枳椇子素更强大的功能。

实验中,梁京团队用的是两岁的鼠。在通常只有3年寿命的鼠中,这些是名副其实的“老鼠”。在研究过程中,梁京发现,服用枳椇子素后的“老鼠”们,居然活到了4岁多。而且还神气活现,“不知老之将至”。

凭借着职业敏感和对神经系统的内在联系的理解,梁京考虑到,枳椇子素应该对老化的脑功能甚至老年脑疾患有作用。于是,梁京把目光投放人类的一个顽症: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因涉嫌歧视,在香港已经改名为”认知障碍症”),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世界上,每7秒钟就有1个老年痴呆病患者出现,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杀手”。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发起一场攻克阿尔茨海默病的战争。至今,超过一千个机构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品的临床试验。然而,所有试验都拿不出明确证据来证明这些药物会产生延迟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更不用说逆转了。可以说,目前能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是零。

大脑中有一种支持和建立神经元之间联系的蛋白质,称为支撑蛋白(Gephyrin)。支撑蛋白的功用如同一个信息网络。梁京团队首次发现了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关键病理改变,即支撑蛋白降低至正常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下。正常人脑如同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但阿尔茨海默患者的大脑,就如同枯枝。原来的绿叶状的神经连接,变成断续的斑点状,看起来像一锅粥。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2014年6月份的《神经化学》(Neurochemical)杂志上。

梁京团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阿尔茨海默病鼠脑中的支撑蛋白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和神经连接的恢复,伴随着记忆、认知能力及学习能力的显著恢复。从鼠脑切片照片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大脑中的淀粉样蛋白沉淀也明显减少。病鼠的切片呈灰蒙蒙的一片,服用了枳椇子素后,切片如同健康鼠一样清爽。梁京说,“枳椇子功能相当于清道夫”,清除了大脑中的污垢,修复了其神经系统。

当然,对阿尔茨海默病战争不是能够轻言胜利的。他们完成了病理研究,目前还处在临床前阶段。但至少,他们在药物开发已经占据了一个有利地形,看到了天际露出的曙光。加州大学的奥森教授(Dr. Richard Olsen)是麻醉学、分子与医学药理学权威。对梁京团队的研究成果,他是这样评价的:“来自亚洲的枳椇子素被发现在动物体内和体外试验中,改善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它具有成为药品的广阔潜力。而梁京是在这项发现的创造性人物。”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华裔科学家梁京的履历很“学霸”。她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原北京医学院)医学专业,1994年在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2000年来到洛杉矶加大分子医学药学部,从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一路走来。如今是副教授及首席研究员,团队主持人,同时还是南加州大学USC)的教授。

梁京一次在中国国内讲学时,一名听众说,你真幸运,作出了重大发现。但她今天的成果,岂能是用“幸运”二字就可以轻松概括的?梁京从2000年开始,这么多年圣诞、感恩节,几乎都是在实验室渡过的。与她一起过节的是试验鼠们。

为了省钱,他们在广州做枳椇子的提纯,羊城的夏天溽暑逼人,他们挥汗如雨。实验经费不足,一度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梁京把父母留下的相当于十几万美元的房产都投了进去,也如杯水车薪。在最困难的时候,梁京甚至想到过死,只是信仰的力量让她坚强起来。她说:“我的一生就为此(攻克阿尔茨海默这一世纪顽症)而活……在世界上有比无端的名牌欲更有价值的享受,是用科学知识去发明和创造更多的为人类健康有益的事业,使更多的人远离病痛。”

多年来,梁京和奥森教授共同致力于中西医药结合的研究。2016年底,在一次采访中,奥森教授是这样说的:“我们结合中国传统医药里面的研究,与我们西方医学研究混合,然后得到新药来治疗疾病。这不是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是现在。不单是我们,而是全世界都在做的,这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梁京则表示,融入中草药元素后,现在的研究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将和中国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甚至把他们的研究方法“搬到”中国。

中医药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西医都是治病救人,不应互相排斥,正好是互相补充,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华人及国外学者都如此积极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推 荐 阅 读点击标题查阅

 戏说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中医书籍”

 95岁“工作狂”郭诚杰:是什么偷走了本应属于我们的16年?

◆ 北京中医院院长王莒生:烟草非中药,咋抽都伤身!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枳椇子:又一个中药传奇?
枳椇子(拐枣)
葛根,可治颈椎病、糖尿病、解酒、退热。医生:7类人最宜使用
【樊正阳:解酒方-葛根90克、枳椇子20克】
葛根、枳椇子解酒
解酒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