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志摩的觉醒——剑桥岁月,引燃诗情

译者按:

本文系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荣休教授Alan Macfarlane为徐志摩的长孙、耶鲁大学工程博士徐善曾所著徐志摩传记Chasing the Modern一书撰写的序言。本书即将由中信出版社翻译出版。本人作为译者,征求了徐善曾博士的同意之后,将序言分享至个人公号,以飨读者,请各位专家学者和读者朋友指正。


Chasing the Modern 书影

徐志摩的觉醒——剑桥岁月,引燃诗情

文:阿兰·麦克法兰; 译:杨世祥


        闻悉徐善曾先生为其祖父、中国著名诗人、作家徐志摩立传,并请我为其作序,我与有荣焉。初识徐善曾先生,是在2012年8月。徐志摩年少时,曾负笈剑桥两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桥旁迄今仍矗立着徐志摩纪念石,彼时我正身兼纪念石的“管理员”。我们二人抚今追昔,就这位传奇诗人的风云往事相谈甚欢,最终促成这本传记英文版的出版,并于2014年与徐志摩的故乡海宁市合作,在国王学院礼堂举办了名为“徐志摩——剑桥与中国”的展览。

        现在,这样一本由徐氏后人撰写的徐志摩传记面世,可谓正得其时。上世纪初,中华民国建立后的二三十年间,中国迎来了西方人文艺术思潮的洗礼,而徐志摩其人其文正处于核心位置。方是时也,西方的哲学、教育、美学、科学、文学与思想理念如滚滚洪涛,席卷孤悬远东、与世隔绝已久的华夏古国,其声势之浩,恰如海宁城畔一年一度的钱江大潮。


徐志摩与陆小曼

        

        如今,随着中国的民族复兴,在经济、政治领域再度引领世界,中国又一次向西方文明敞开胸襟,并与其古老的中华文化传统融合。正如上世纪二十年代,当下的中国也以求索之心开眼看世界,埋首觅津梁。

        然而,文化传播的大潮也会逆流而上。徐志摩以及他的几位师友,如梁启超、王国维等思想大家,也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他们邀请一批西方学者来华讲学,其中有戈兹沃西·洛斯·迪金森等剑桥学人,也有后来与徐志摩结为忘年之交的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国王学院的其他学者,如翻译了中国和日本经典文学的亚瑟·韦利、将中国艺术介绍到西方学界的罗杰·弗莱、著作等身的洛斯·迪金森,都将汉学西传至英伦。相似的双向通道也同样发生在当今时代,不仅中国越来越西化,西方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国的影响。


徐志摩青年照

       

 徐志摩在西方的影响力源自于1921-22年他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几场机缘,正是剑桥塑造了他邃密高拔的思想和隽秀清逸的人格。彼时的剑桥刚刚从一战的损失中恢复,大批当世第一流的科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与文学家毕集于此,群贤荟萃,人才济济。其中声誉最隆者当属与伦敦和国王学院联系紧密的“白庐碧芮社”。[1] 该社雅集多年,成员包括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文学家弗吉尼亚·伍尔芙、E. M. 福斯特、艺术家邓肯·格兰特、罗杰·弗雷等,其中数人与徐志摩过从甚密,亦师亦友。



[1] 译者按:Bloomsbury Group,通常音译为“布鲁姆斯伯里团体”, 二十世纪初英国号称“无限灵感,无限激情,无限才华”知识分子的小团体。其主要成员有文学家E. M. 福斯特、弗吉尼亚·伍尔芙、经济学家凯恩斯、史传学家里顿·斯特拉奇等。为美学效果,译者将其译为“白庐碧芮社”,兼向徐志摩的“翡冷翠”等佳译致敬。

        对徐志摩而言,国王学院的底蕴则更适其逸兴、振其心魄。英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位浪漫主义诗豪鲁伯特·布鲁克即毕业于此,另一位搜神志怪的小说家M. R. 詹姆斯在徐氏抵达之前两年刚卸任教务长的职务。国王学院的教育从不局限于故纸堆中的纯学术研究。学院礼堂中,谈乐论诗,赏文观艺的学生随处可见,尤为重要的是,学院提倡建立社团,因此结社论道之风盛行,神秘色彩浓厚的圣徒会在此都有分会。


康河的柔波

        因此,文采风流的徐志摩很快融入了知识分子和文艺精英的团体。他交游广阔,不仅限于剑桥大学,而是遍及英伦。伯纳德·罗素、托马斯·哈代、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约翰·米尔顿·墨菲、I. A. 瑞恰兹、约瑟夫·康拉德、罗伯特·布里季都在其师友之列。

        诗人不仅在精神上耳濡目染于剑桥大学的人文底蕴,而且学苑景致也让他在感官上流连忘返。徐志摩之所以诗名煊赫千秋,与此二者有莫大关系。剑桥大学史上诗人辈出,马洛、弥尔顿、约翰·邓恩、马维尔、德莱顿、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拜伦、丁尼生都曾负笈于此,也正是在这里,徐志摩第一次读到了他们的诗行。徐志摩曾写道,康河的绿堤柳岸极似他久违的故园风光。剑桥的绿茵碧草、历尽沧桑的古雅建筑,一定使他心旷神怡,此地此景,正是他沉浸于诗歌世界的绝佳场所。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要点燃精神和感官的双重烈火,最后一剂药材必不可少:他的第一次罗曼史。这本书中对此也多有笔墨。

        上述种种荟萃在一起,便是一场如歌似谜的盛宴:新的思想;与文坛长者的忘年至交,这些出身伊顿公学—国王学院的传统文人,视深厚的友谊为人生最伟大的艺术;文艺作品中的自然之美;与浪漫派诗人的翩然邂逅,而彼时,英伦的浪漫主义诗歌绝大部分还没有进入中国人的视阈。

        徐志摩把所有这些都写进了他那首著名的《再别康桥》。那是他第三次造访剑桥大学,临行之际,他创作了这首诗。诗中他把两处同样古老而风情各异的地方融而为一:一个是故国,是南宋时就让远渡而来的马可·波罗不能自拔的杭州古城[2];另一个是剑桥,这座他到来时业已有七百年历史的大学,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集美景与思想于一身的胜壤。

[2] 译者按:马可·波罗来华时中国应为元朝,而非南宋,此处系原序者笔误。



        徐志摩对剑桥的激情也重塑了英国人对自己国家的看法。徐让英国人知道,这里并不只有鳞次栉比的商业中心。他是第一个饱含深情地书写英国建筑与景貌的中国人,而他的写作,也让英国人以新的目光审视自己的国土。


        随着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再次相遇,东西方对彼此都存在着广泛的好奇,而从两个相异甚多的文化中萃取精华、融而为一,也成为很多人的愿望。徐志摩便是这种好奇和愿望的象征。徐善曾先生在此书中讲述了其祖父的精彩人生。徐志摩其人是中西文化交流对话的神奇结果。虽然历史上文化交流层出不穷,但绝无比这位伟大诗人的短暂一生更为传奇者。

 

阿兰·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作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荣休教授

杨世祥 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别康桥80年 剑桥大学为徐志摩树碑(图)
【西散原创】李新作品 | 星河斑斓:徐志摩与剑桥
《再别康桥》发表90年后,他在徐志摩住过的四明邨,将诗歌谱成交响乐
英国的雷锋和徐志摩
500多年来首次!剑桥国王学院合唱团发布中文曲目
剑桥随想录05:叹息桥下叹志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