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冒好了,为什么会觉得耳朵却像聋了?


感冒后突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甚至耳内流脓,这是怎么回事?你可能患上了中耳炎!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尤其是儿童更易得,年轻爸妈应当高度警惕。


何为“中耳炎”


我们的耳朵是一个结构复杂且精密的器官,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耳廓、外耳道属于外耳,起收集、传导声波的作用。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负责听觉和平衡功能。中耳是位于外耳和内耳间的一个含气空腔,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4个部分,负责把耳廓收集的声波传到内耳。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急、慢性炎性病变,一般分为分泌性中耳炎(非化脓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特殊类型的中耳炎较少见。


中耳炎有哪些表现


1、化脓性中耳炎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往往症状突出,耳内流脓液是主要症状;

  • 早期可有耳深部刺痛,疼痛可经三叉神经放射至同侧牙齿、额部及侧头部;

  • 耳鸣、听力下降;

  • 可以伴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小儿症状较成人重,可有高热、惊厥、呕吐等。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当或迁延不愈则转为慢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耳内长期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

 

2、分泌性中耳炎


  • 分泌性中耳炎急性症状常不突出,无耳道溢脓,也较少出现耳痛;

  • 常表现为耳内闭塞感、听力下降,这在儿童患者常常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家长可在交流时注意一下孩子是否要求您的声音过大,看电视将音量开的过大;

  • 耳鸣一般程度不重。

 

3、中耳胆脂瘤


这个名字是不是听着挺吓人,其实,它是一种角化上皮在中耳过度堆积、扩张,进而破坏周围骨质而形成的疾病,并非“肿瘤”。表现为耳内长期持续流恶臭的脓液,听力下降和耳鸣。

为什么会得中耳炎


咽鼓管是一切中耳炎的导火索。人们常说“七窍相通”,其实咽鼓管就是连接鼻咽和中耳一个管道,它的功能是维持中耳气压平衡。



1、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或急性传染病期间、在污水中游泳、不适当的擤鼻方式、不恰当的咽鼓管吹张或鼻腔治疗等,以上原因导致细菌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另外,不恰当的掏耳,刺伤鼓膜,也能使致病菌从外耳道侵入中耳。

 

抵抗力下降、小儿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等常是本病的诱因,也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潜在的隐患。

 

2、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多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相关,如儿童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鼻咽部肿瘤等疾病造成咽鼓管的阻塞;而或是天生腭裂患者咽鼓管开放无力,气体不能进入中耳腔,鼓室内变为负压,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出现鼓室积液,形成分泌性中耳炎。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多有感冒病史,因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易刺激咽鼓管粘膜出现水肿,继发咽鼓管阻塞。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咽鼓管比较平直,鼻炎分泌物易逆流入耳腔,因此,不论是化脓性还是分泌性,儿童是中耳炎的高发群体。


对于中耳胆脂瘤,至今还未发现明确的直接病因,可能与遗传等因素有关。

 

如何预防中耳炎


  • 积极治疗诱因,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咽肿瘤、儿童腺样体肥大等;

  • 积极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 擤鼻涕时不要将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避免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

  • 游泳或跳水时用嘴巴吸气,用鼻子出气,避免让水进入鼻咽部;

  • 气压急剧变化如飞行下降时可能引发气压性中耳炎,尽量避免这种环境的发生,或气压变化明显时及时向耳内鼓气、嚼口香糖等减缓耳内压力变化;

  • 家长喂奶时不要让婴儿平躺着,将婴儿头抬高一些可减少漾奶的机会;

  • 避免用尖锐的器物掏耳朵,这些东西可能刺伤鼓膜,从而引发炎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耳炎知识
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临床上如何诊断中耳炎
有医说医 | 得了中耳炎,吃点药就能好吗?
耳朵流脓一定是中耳炎吗?
耳的应用解剖学
耳膜穿孔危害这么大,需要做手术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