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洪禹,刘爱东——刘爱东教授化裁经方辨治喘证经验探微

喘即气喘、喘息。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喘证作为一个症状,可出现在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当喘成为这些疾病某一阶段的主症时,即称做喘证。


喘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西医学中引起喘证的常见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哮喘等。


病因病机


喘证病因病机的描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五邪》说:“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素问·举痛论》又说:“劳则喘息汗出。”说明喘证病因既有外感,也有内伤,病机亦有虚实之别。《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素问·痹论》谓:“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素问·经脉别论》又云:“有所堕恐,喘出于肝。”说明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亦与心、肝密切相关。


《丹溪心法·喘》曰:“六淫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疾。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由此认为喘证的发生与外邪侵袭,痰浊壅盛,素体虚弱相关。


清代医家黄元御认为喘之病因可分为标本二端,本在于阳衰土湿、气机升降失司、胃逆肺阻、气不归肾则发为喘,标则与寒闭气阻、暑闭肺卫、膈病痰饮、水气犯肺、痰阻心脉等因素密切相关。


清代邹澍认为喘证的病位在肺,亦与肾关系密切,气逆为其主要病机,治疗上结合病、证、方综合分析以治本。


清代陈修园认为喘证病因分为内、外、虚、实四种,外因风寒,内因水饮,虚为肺虚、脾虚或肾虚,实为肺胀或支饮阻塞胸肺,气闭不开。


近代医家张锡纯认为大气下陷、肾虚不纳气为喘证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胃气上逆、肝失疏泄亦可致喘,治疗上从肺与肾着手,亦主张治肝、治脾胃及中气大陷。


导师刘爱东教授认为喘证虽分虚实,但临床上常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见,病因虽复杂,但病机多以上焦阳虚、痰瘀阻肺为主,其思想取法于《金匮要略》中胸痹病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


“阳微”即上焦阳气不足之象,“阴弦”是阴寒邪盛、痰饮内停之征。夫上焦胸中为心肺居所,内含大气,主震慑下焦群阴,上焦阳气不足,阴寒内盛,阴乘阳位,浊阴上逆,阻于心肺,致气血壅滞,发为喘证。治疗上强调审证求因,辨病治本,多采用温阳化饮、降逆平喘、祛痰化瘀之法,效显力彰。

 

典型病例


于某,女,70岁,2017年6月25日初诊,因“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3年,加重5天”于门诊就诊,患者自述近3年出现运动时呼吸困难,近期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未系统诊治,5天前无明显诱因上症加重。


现症:发作性呼吸困难,动则气喘,咳嗽,咳黄黏痰,汗出,双下肢浮肿,食纳差,睡眠可,二便尚可,舌质黯红,苔薄白,脉沉弦。既往心脏起搏器置入5年。查BP:155/90mmHg,心音低钝,心率:84次/分钟,节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


中医诊断:喘证;心肾阳虚,痰饮阻肺。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心功能不全。


处方:制附子10g(先煎),茯苓20g,葶苈子10g(包煎),大枣3g,杏仁15g,陈皮15g,枳实10g,白芍15g,厚朴10g,泽泻20g,豨莶草15g,土鳖虫5g,赤芍15g,生地20g,桑白皮15g,炙甘草5g。上方7剂,水煎服,1剂/天,早晚分服。


2017年7月2日二诊:病人自述呼吸困难、喘促减轻,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消失,咳嗽略减轻,仍咳吐黄痰,下肢浮肿减轻,食纳一般,大便通,舌脉同前。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上方药物,前方去制附子、泽泻,加全瓜蒌25g、竹茹15g、炙麻黄5g。7剂水煎服,服法同前。


2017年7月9日三诊:病人诉呼吸困难、喘促明显减轻,咳嗽明显好转,清晨仍有黄痰,易咯吐,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汗出缓解,大便通,睡眠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


根据病情需要,调整上方药物,前方去豨莶草、土鳖虫、赤芍、生地、炙麻黄,加入清半夏10g、桔梗15g、黄芪25g、党参15g、白术20g。


继服7剂后四诊:呼吸困难、喘促基本消失,咳嗽、咳痰明显减轻,双下肢无水肿。嘱继服上方7剂以巩固疗效。


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讨论

 

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素体虚弱,心阳不振,肾阳不足,心肾阳虚,不能温化水饮,水饮上攻,凌心射肺,肺失宣肃,发为喘证。结合患者症、舌、脉表现,辨证为心肾阳虚,痰饮阻肺,治以温阳化饮,泻肺利水,止咳平喘,祛痰化瘀,方选《伤寒杂病论》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加减。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云:“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故用真武汤温阳利水。方中附子辛甘性热,用之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温运水湿;茯苓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去;泽泻利水渗湿,化浊降脂,专泄肾着,《药性赋》云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白芍《本经》言其能“利小便”,《名医别录》亦谓之“去水气,利膀胱”,故用其利小便以行水气,同时借其酸收之利以敛降肺气,也可防止附子燥热伤阴,以利于久服缓治。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云:“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肺痈胸满胀……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又云:“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故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祛痰,利水平喘。方中葶苈子入肺泻气,开结利水,使肺气通利,痰水俱下,则喘可平,肿可退;但又恐其性猛力峻,故佐以大枣之甘温安中而缓和药力,使驱邪而不伤正;桑白皮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与葶苈子相配,可加强平喘之功。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云:“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故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宣肺化饮;橘枳姜汤宣通降逆、行气散水。方中茯苓健脾祛湿,杏仁泻肺降气,利胸膈气逆,下喘治气;甘草配茯苓,则不资满而泄满,故下气除满。合之以治心阳过弱,心下有水饮之喘为有效。陈皮行肺胃之气而宣通气机;枳实降气化痰,使气行痰自消,行气除满而利五脏。肺主气,气能行血,患者反复发作性气喘日久,致肺气郁滞,瘀阻肺络,结合患者舌质黯红,脉沉弦,皆一派气滞血瘀之象,故加入厚朴燥湿消痰,下气宽中除满,与陈皮、枳实相配,加强理气化痰平喘之功;加入生地、豨莶草、赤芍、土鳖虫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二诊患者水肿减轻,且附子有小毒,中病即止,故去制附子、泽泻。患者仍咳黄痰,考虑水饮日久,饮郁化热,故加入瓜蒌、竹茹清热化痰,宽胸除满;加麻黄上能平喘止咳,下能利水消肿,与杏仁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


三诊患者舌质淡,瘀像不显,故去赤芍、生地等活血化瘀之品。患者清晨仍咳黄痰,故加入清半夏、桔梗以化痰止咳;患者诸症皆好转,故去麻黄,加入黄芪、党参、白术以补气健脾,扶正固本。综观本案,刘爱东教授以经典名方为基础治疗喘证,心肾并补以治本,利水化饮以治标,标本兼顾,治病求本,终获全功。


小结


喘证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肾,与肝、脾、心密切相关,病性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见,虽致病因素复杂广泛,可见于多种疾病,但导师刘爱东教授始终立足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运用中医经典名方,以温阳化饮、降逆平喘、祛痰化瘀为整个治疗过程主线,条清理明,提纲挈领,随症加减,一以贯之,不失中医特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付咳嗽,名医刘完素的方式竟是这样的!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综合练习题
真武汤合苏葶丸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
四饮(痰饮、悬饮、溢饮、支饮)辨治
12位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
张之文‘’开上运中奠下‘’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