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洛回生系统涂药圈疗新法的机制探讨

“河洛回生系统涂药圈疗新法”是中医独特的外治技术,原称为“中草药生物圈疗法”[1],由陕西已故名医刘俊岑先生发明。该疗法第二代传人刘淑香自20世纪70年代初师从刘俊岑先生,参与圈疗法的发展、革新、实践全过程。《癌瘤克星:神圈刘》一书中,记载了刘俊岑、刘淑香师徒二人用圈疗法治病的宝贵经验[2]。


2013年国家成立了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中心,启动了“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调查研究”项目。河北省中医传统知识保护中心负责人曹东义教授,受理并挖掘圈疗技术,使其成为保护项目[3],并且进入国家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中心项目(编号:11301080105)。该疗法经过专家团队的系统研究和临床验证,本着以效求理的思路,根据河图洛书的原理,结合国医大师邓铁涛“五脏相关”理论,曹东义教授用“内外相关”学说探求其中的作用机制,认为其符合整体生成、“施治于外,神应于中”的道理。经过第3代传承团队的共同努力,该疗法逐渐完成了升级过程,2017年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高新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国中医药国交函〔2017〕22号),被称为“河洛回生系统涂药圈疗新法”(以下称圈疗新法)。目前,圈疗新法正在全国推广,所以探索其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操作方法

操作规范


圈疗新法所使用的药粉是用精选的中草药经过独特加工炮制而成,使用时按照规定的顺序和不同的适应证,在体表用新毛笔和毛刷分别蘸不同性质的药液画“药圈”。画圈的顺序为:先画外圈,后画内圈,两圈间隔1~2cm,如“回”字形状。待药液干后,再按上述顺序继续画圈,每次治疗画圈5遍,每日1次。药物在身体上保留8 h后用温水洗掉,15d为1个疗程[2]。


圈疗新法随着在临床中不断应用、改进,总结出许多不同的画法。如基础圈(小圈、大圈)、肺圈、面圈、头圈、怪圈、四肢圈等。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与病证特点,进行辨病、辨证,选择施治的部位与画法。


治疗范围


圈疗新法适用于各类恶性肿瘤;妇科、男科疾病(不孕不育、盆腔炎、宫颈炎、淋病、乳腺增生、前列腺炎等);难治性内科杂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肾病、痛风、小儿脑瘫等)。


注意事项


治疗过程中,会将潜伏在体内五脏六腑、经络、腠理的瘀毒、病理产物等从体表排出体外。因此,皮肤会有部分糜烂、粗糙、瘙痒等现象,这是排毒、排病的表现,继续画圈即愈,不留瘢痕。治疗时不能空腹调理,以免引起晕圈反应。经期暂停涂药,孕妇禁用。治疗期间禁饮酒,忌吃刺激性食物。 


机制探讨

圈疗新法是内病外治的独特疗法,是用两类不同的药物经过特殊的加工炮制,组成了外圈和内圈。外圈重点在于定位,内圈重点在于围剿攻伐。该法临床应用几十年,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以效求理”,探求其背后的机制,不是透皮吸收入血再分布到细胞分子靶点的血清药理学,而是要按照中医原创思维,进行挖掘整理。圈疗新法根源于河图洛书的基本原理,与“整体生成”一致,体现“内外相关”的思想。


河图洛书整体生成之道与圈疗


河图洛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是东方文明的源头,也是中医药起源的根脉[4]。人体是完整的生命体,与天地万物一样,都是自然生成、整体生成的有机体,是先有整体,然后才有分化的部位,而不是先有部位,才有整体。


古老的河图洛书富含深奥的道理,把天地万物及阴阳相生、相成的规律,通过数字表达出来。河图洛书用象、数、理揭示了天人合一的整体生成观,是阴阳五行之根源。它以中央脾为枢纽,联系上下、左右、四正、四隅,构建了中医的藏象理论,是内外相关的整体。《国语》说“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也是关于河洛整体生成观的一种文字表达。河图洛书启迪中医藏象思维,建立时空整体、形神一体、五脏和谐的中医学体系。人体的生理病理与天地、四时、阴阳密切相关,故“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篇》)。


生命机体与时空环境通过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保持旺盛的生机,故 “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篇》)。千钧一发有机关,变化莫测谓之神。取象比类,河图洛书,构成了永不停息、内外一体的运动变化体系,“万物负阴而抱阳”,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春夏秋冬,东南西北,运动不息,如同圆周,是天地之道,也是生命之道。


河洛原理对中医产生了深远影响,圈疗法由外圈、内圈构成,多为圆套圆、圆克圆的图形。其原理符合宇宙万物的圆运动,通过运动变化达到人体脏腑的多元和谐、气机调畅、阴阳平衡。人体与自然、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体自身也是升降出入圆运动的整体。这种有序环境的失衡就会造成疾病。所以,外治法圈疗能扶助正气,纠正无序,回归大道。河洛中10个自然数,生数都小于5。每次画5遍的法则和药物在身体上保留8h(4个时辰)的原则,都暗合河图洛书象、数、理整体生成之道。


外治内效,以效求理,内外相关


曹东义教授长期研究中医“内病外治、外病内治”理论,在其著作《外求内养找健康》中,首次使用“内外相关”的表述[5]。他在河图洛书的原理上,结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理论,正式提出中医“内外相关”学说。该学说以河洛原理为指导,把五脏与体表之间的病理联系概括为外邪伤内、外病内传、内病外显、内病外诊、内病外治、外治内效、外病内治、内治外效等,简称“内外相关”[6]。


内外相关揭示了疾病发生、传变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圈疗新法是以中医“内外相关”为学术思想指导的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因为,人体是内外相关的统一整体,人的皮肤是沟通人体和天地万物联系的屏障与通路。以往人们重视皮肤的屏障作用,但对其沟通作用认识不足。皮肤与细胞膜有很多相似之处,细胞膜的蛋白质受体组成沟通内外的通道。各种内分泌激素和外来药物都通过细胞膜影响细胞内的代谢。在体表涂药能通过皮肤及其附属组织进入人体,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提毒外出、消瘤祛癥、理气散结的作用。“内病外治,外治内效”的中医“内外相关”学说,为圈疗新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为该疗法的科研、应用、交流、推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施治于外,神应于中,界面治疗


圈疗新法在治疗疾病时,以皮肤为作用平台(媒介),根据病情辨证施圈,在体表不同的部位画药圈。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分布着不同的经络、腧穴,通过经络沟通内外、表里、脏腑、气血、阴阳,是治疗疾病的重要通道,也是纠正整体无序化的重要媒介,局部的无序往往需要整体的重新启动才能纠正。尽管生命难以重新“格式化”,但是每日、每时都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每个细胞都不停地进行着分解与合成的工作,通过皮肤载体的界面干预,必然会影响内在机体的生命过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善治者治皮毛”,虽然强调的是早期治疗,但是通过皮毛治疗内在的疾病却是中医大智慧。皮毛是“皮肤毛窍与汗孔”的简称,既是疾病受邪之处,也是疾病由里出表的出口,邪之来路即是邪之去路。中医把皮肤的毛窍与汗孔称为“玄府”,多种疾病均可通过皮毛进行治疗,体现了“善治者治皮毛”的学术思想[7],也是“河洛回生”的具体体现。


圈疗法把治疗的重点放在皮肤上。肺合皮毛,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与五脏关系密切。因此,圈疗法虽然治疗作用于皮肤,但实际上是为了影响内在的脏腑,通过“通瘀提毒”调整脏腑功能,恢复气机升降出入,气血通畅,达到治疗内在脏腑疾病的效果,也称为“施治于外,神应于中”,是一种“界面治疗”。该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内病外治,外治内效,内外相关”的学术理念。圈疗法正是在“内外相关”学说指导下,彰显了中医外治疗法的特色。


通经开穴,通瘀提毒,托透伏邪


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论述了中医病因包括外因、内因、不内外因。当人体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若正气不足,营卫失和,表证不解,外邪可以内传造成里证,甚至可以由外感实热而突变虚寒,转为内伤,这就是曹东义教授主张的“内外相关”学说,外邪伤内、外病内传是疾病发生、传变的基本规律。


内伤疾病多因正气不足,化浊生痰,虚处留邪,久瘀成毒,也是伏邪致病的主要原因。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对伏邪理论研究深刻,提出了伏邪发病理论,认为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与伏邪有密切关系[8]。《羊毛瘟证论》曰:“夫天地之气,万物之源也;伏邪之气,疾病之源也。”伏邪是导致机体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经络不通、气机紊乱、升降失常的基本病因病机。在临床中,虚、瘀、毒是肿瘤等众多疑难杂病的病理基础[9]。


因此,圈疗新法技术采用系统涂药,在体表画圈,因势利导,扶正祛邪,以通瘀提毒,透邪外出。这样就能把深伏于体内的气滞、痰浊、瘀血、寒凝、热毒等病理产物由里出表、由阴转阳,给病邪气外透的出路,以扶正固本,托透伏邪,恢复健康。


典型案例

患者,男,45岁。主诉:间断头昏沉,面部麻木1年余。2017年3月1日在石家庄福妙堂中医门诊部就诊。患者平素体健,近1年感觉疲乏头昏,面部麻木,2016年底在301医院检查发现三叉神经瘤,建议手术治疗,患者考虑手术风险较大,故选择保守治疗。刻诊:患者体胖,面色灰暗,头昏沉,乏力,眠差,纳可,大便黏腻不爽,小便色黄,右侧臂力、握力稍减,伸舌向左侧倾斜,舌质暗、苔厚腻,脉滑数。西医诊断:三叉神经瘤。中医诊断:积证(痰湿内蕴,阻闭经络)。治疗:圈疗治疗(15d为1个疗程。基本圈:10d小圈,5d大圈)。第1个疗程:患者的后背、前胸皮肤,出现水疱、皮疹、瘙痒的反应,后逐渐消失,患者体力渐增,睡眠改善,头昏沉稍好转。第2个疗程:在基础圈基础上,加入头圈、面圈。面部麻木减轻,困乏去,体力好转,面色灰暗减轻,头昏沉好转,睡眠佳,排便顺畅,舌质淡,苔腻消失,脉沉细。第3个疗程:在基础圈基础上,加入四肢圈。治疗至45d时,舌左侧倾斜基本纠正,体重减轻10kg,头昏消失,体力佳,面色灰暗消失,头目清爽,大便正常,面部麻木消失,右侧臂力、握力逐渐好转。


按语:患者为中年男性,体胖,根据舌脉及症状属痰湿体质。湿为阴邪,湿性黏滞,易伤阳气,阻塞气机,日久聚湿成痰,痰湿化毒。阳化气,阴成形,深伏于体内的痰湿之邪没有外出之路,随着正气的不足,脏腑功能下降,久之痰湿之邪逐渐凝聚成形,蒙蔽清窍,阻塞气机,经络不通,所以出现头部昏沉、面部麻木、面部灰暗、大便不爽、乏力身困、舌歪及右侧臂力、握力减退等症状。治疗时,患者在后背、头部出现水疱、红疹等痰湿之邪外出的表现。并且随着正气来复,痰湿祛,体重减轻10kg,经络通畅,故伸舌歪的现象基本痊愈,臂力、握力也逐渐好转。本例患者的治疗依据曹东义教授“内外相关”学说,虽治在外,却应于内,重点在体内发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健脾化湿、通经活络、扶正透邪、通瘀提毒的作用。


结语

“河洛回生系统涂药圈疗新法”原创于民间,是使用中草药外治疗法治疗诸如癌症等疑难病,疾病种类多,很难用单一靶点给药的原理进行解释。“以效求理”是本研究的出发点。中草药圈疗治疗癌症有效,也不能用血清药理学推测其杀灭、抑制肿瘤细胞,必须从中医学的独特作用机制入手进行研究。


曹东义教授追溯中医理论的源头,从河图洛书的原理得到启发,认为人体与天地万物一样,都是自然整体生成的,也是和谐有序的生命过程。生命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因虚致瘀,虚处留邪,久瘀成毒,化生癥瘕积聚,是癌症发生的普遍病因病机,为中医异病同治提供基础。唯有改变生命整体状态,通瘀提毒,畅通气血,恢复脏腑协调,阴阳平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疾病的治疗问题。


“河洛回生系统涂药圈疗新法”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达到了“施治于外,神应于中”的目的。曹东义教授学习吸收邓铁涛大师五脏相关理论,进而提出“内外相关”学说,不仅揭示圈疗新法的原理,也为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众多非药物疗法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刘俊岑,刘淑端,刘应凯,等.陕西刘氏中医药圈疗法述略[J].中医药学刊,2003,21(11):1908.

[2]严志忠.癌瘤克星:神圈刘[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11-118,66-67.

[3]曹东义,裴林.杏林寻宝:保护中医[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81-82.

[4]罗安明,李忠.以河图洛书为指导的中医治癌思路探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6):2578-2581.

[5]孙士江,曹东义.外求内养找健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126.

[6]孙涛,朱嵘,李俊德.国医年鉴[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7:223-224.

[7]王振春,罗再琼,敬樱,等.玄府理论的临床应用进展与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190-192. 

[8]任继学.伏邪探微[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21(1):4-7.

[9] 杨彦,杨羚.基于“毒-虚-瘀”探讨肿瘤血管生成的中医机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3):115-116.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伏羲文明对中医药理论构建的影响
九玄河洛五音疗法
老中医谈:烫伤、烧汤的中医药疗法
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河图洛书
中医知识目录74
揭开《伤寒论》真相的不二法门(寅 河洛易——先天八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