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知识】胁痛,主要与肝胆脾胃有关!

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两胁为足厥阴、足少阳经循行所过,故胁肋疼痛多与肝胆疾患有关。

《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称“胁下痛”。《丹台玉案》称“季肋痛”。《杂病广要》称“胠胁肋痛”,皆属胁痛范畴。

本病常见于肝脏、胆囊、胸膜等急、慢性疾病,胸胁外伤以及肋间神经痛等。

【病因病机】

肝位于胁部,其脉分布两胁,若情志郁结,肝气失于条达,或肝胆湿热内郁,疏泄失常所致。络脉受阻,经气运行不畅,可发为胁痛;亦有因外邪久留胸胁,迁延则耗血伤阴,血少不能濡润肝络,以致胸胁作痛;或胸胁挫闪,络脉受损,淤血内积,血凝气滞而胁痛者。

【辨证论治】

实证

症状:胁痛多见于一侧。其由恼怒抑郁而胁部胀痛,胸闷不舒,饮食减少,脉弦者,为肝气郁结;如湿热内郁肝胆,则胁肋胀痛,恶心呕吐,口苦,舌质红,苔黄腻;如因闪挫跌仆,而胁痛如刺,痛处不移,属络脉停瘀。以上三种情况,均属实证。

针灸治疗:期门、支沟、巨阙、中脘、膻中、太冲、肝俞、胆俞、内关等,毫针刺用泻法。

虚证

症状:精血亏损,血不养肝,绵绵隐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针灸治疗: 肝俞、肾俞、期门、行间、足三里、三阴交等针用补法。

【其他疗法】

耳针

肝、胆、胸、皮质下、神门。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症状稳定后可隔日治疗1次,或用压丸法。

皮肤针

用皮肤针叩胸胁痛部及与痛点成水平的背俞穴上、中、下3个俞穴,并加拔火罐。适用于劳伤胁痛。

推拿

肝气郁结:循胁合推两胁;点膻中;揉章门、期门。

瘀血停积:揉肝俞、胆俞;点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肝血不足:一指禅推中脘、天枢;揉脾俞、胃俞、足三里。

肝胆湿热:点足三里、条口、丰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内科学讲稿肝胆第一节 胁痛
胁痛
胁痛的病因病机
第二节 胁痛
肋间神经痛邱茂良
【胁痛的针灸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