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基础复习笔记(一到五章)。

让中医流行起来!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辩证论治

1、同病异治

2、异病同治

三、症、证、病的概念

症 即症状,如恶寒、发热,口渴、咽干,舌红、脉浮等。

证 即证候,如肝阳上亢、心脉痹阻、痰火扰心等。

病 即疾病,如感冒、发烧、胃痛,泄泻等

(记住后面的例举可快速分辨出所属概念)

精气学说,了解即可。

阴阳学说※(重中之重)

一、阴阳的可分性

1、如白昼为阳,黑夜为阴。

白天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

黑夜的上半夜为阴中之阴,下半夜为阴中之阳。

2、如脏属阴,腑属阳,五脏再分阴阳(按部位),心肺在上,为阳,肝脾肾在下,为阴。

再分阴阳(按功能),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阴。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特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3、阴阳的交感互藏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4、阴阳的消长(量变)

5、阴阳的转化(质变)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三、阴阳学说的应用(治疗原则)

阴阳偏盛——“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阴阳偏衰——“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阴偏盛之实寒证——“寒者热之”

阳偏盛之实热证——“热者寒之”

阴偏衰导致的虚热证——“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偏衰导致的虚寒症——“阴病治阳”,如「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按语:前面都好说,主要是后面的阳偏衰和阴偏衰,大家只要记住,「治」谁 谁偏衰就好办了。

五行学说(理解掌握)

一、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二、五行的属性分类

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相生相克(相生为圆形,相克为三角形。

2、相乘相侮

相乘(过度的相克),如木旺乘土,土虚木乘。

相侮(反克),如木旺侮金,金虚木侮。

3、母子相及

母病及子,如脾病及肺。

子病及母,如肺病及脾。

四、五行学说的应用

泻南补北法适应症为心肾不交

按说:五行学说比较容易掌握,大家只要记住相生相克的关系完全可以理解记忆。

藏象学说(五脏为中心)

一、五藏、六腑、奇恒之腑的特点

五藏,化生和贮藏精气;满而不能实:包括心、肺、脾、肝、肾、(心包)。

六腑,受盛和传化水谷;实而不能满:包括小肠、大肠、胃、胆、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藏而不泻: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以上为中医基础一到五章,未完待续。。。

帮忙转发   让更多人受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理论 歌诀
大熊猫老师玩转伤寒系列伤寒序二081023
阴阳,五行,藏象学说(下)
大熊猫老师讲《构建中医的三大哲学基础》
邓铁涛论五脏相关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核心笔记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